![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3/3A/wKhkGWegQsqAF6QYAAIGslQfMK4204.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3/3A/wKhkGWegQsqAF6QYAAIGslQfMK42042.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3/3A/wKhkGWegQsqAF6QYAAIGslQfMK42043.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3/3A/wKhkGWegQsqAF6QYAAIGslQfMK42044.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3/3A/wKhkGWegQsqAF6QYAAIGslQfMK42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1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B.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C.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数十年,竞为秦所灭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夫天者,人之始也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B.“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特别是党章的总纲中,就是_________着群众路线的精神的。
②他多次到这一带农村地区_________;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
③因为一次_________的机缘,他俩一见如故,结为至交。A.贯串考察偶然B.贯穿考察偶尔C.贯穿考查偶然D.贯串考查偶尔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莫愁前路无知己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至于誓天断发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与其所以失之者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9题,共18分)7、《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①: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8、通过提问,苏格拉底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9、解释下列加点词。
(7)诚:楚诚能绝齐_______
(8)因:因留怀王,以求割地_______
(9)竟:竟死于秦而归葬_______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11、理解“微”的意思。
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__________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__________
但微颔之副词,__________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__________1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方正之不容也。
(5)明道德之广崇。
(6)蝉蜕于浊秽。
(7)厚币委质事楚。
(8)惠王患之。
(9)时秦昭王与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5)其后楚日以削13、判断句。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___________”表判断。
②非汉所望也“___________”表否定判断。
③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___________”表判断14、宾语前置句。
⑩何以汝为见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⑪信义安所见乎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⑫子卿尚复谁为乎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15、《小二黑结婚》中是怎样在情节发展中刻画三仙姑这个人物形象的?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17、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8、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②从“互联网+”到“区块链”,③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不断增加着生产生活的疆域。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⑤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⑦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⑧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⑨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
故选B。2、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D项;为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分别以“为”“为所”“见”为标志。
故选D。3、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用‘左迁’来表示升官”错误;“左迁”表示降职。
故选C。4、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贯穿”除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语境形容党章的总纲应选“贯串”。
第二组;“考察”指到现场实地进行观察了解,也指深人细致地进行观察研究,以弄清真相或本质。“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以作出判断。从“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推知,应选“考察”。
第三组;“偶然”指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表示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指很少出现,不是经常的,侧重于出现次数少。语境形容意想不到的“机缘”,应选“偶然”。
故选A。5、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结构助词;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C.两个“方”均为副词;正当时。
D.莫:不定代词;没有谁/莫:副词,不要。
故选C。6、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人事”,古今异义词。古义:人为的因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B项;“至于”,古义和今义相同,均为:达到某种程度。
C项;“意气”,古今异义词。古义: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D项;“与其”,古今异义词。古义:和他;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故选B。二、其他(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标题的能力。
本题中,首先要阐明观点:不能把“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然后区别“改造”和“改进”、“改善”的含义。“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本文说到在我们党内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种极坏的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并且这种典型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所以“改造我们的学习”,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救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解析】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救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发展中人物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看题干要求;要回答苏格拉底如何一步一步使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要结合他提问的内容来看。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格黎东劝说他逃跑,苏格拉底的问题是针对该不该逃跑展开的。要分析他提问的内容涉及几个层次。第一层,从原文“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看,他首先问的一个问题是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的对吗?”“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问话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第二层,“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很好。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你说得对。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吗,格黎东?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通过这些提问,苏格拉底谈到的是应该听从内行的观点,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第三层,“比身体贵重吗?”“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从这些问题看,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引领这格黎东的思路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第四层,“根据我们所同意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我试图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如果正当,就该试它一下;如果不正当,就该打消此念。”“我的好朋友啊,我们一块儿研究吧。要是你对我说的话有异议,请提出反驳吧,我会听的。要不,你就别再向我重复那句话,要我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跑掉”苏格拉底的问话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他要格黎东明白,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整体看,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抛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我想你说得对,苏格拉底。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我试试看”“看来不行。”“当然不正当。”“你说得对。”格黎东的回答也说明了苏格拉底将格黎东的思路一步步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劝说艺术非常高超。
【点睛】【解析】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
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抛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格黎东的思路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7)楚诚能绝齐。诚;副词,果真。本句翻译为: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8)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因,连词,于是,就。本句翻译为: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9)竟死于秦而归葬。竟,副词,终于,最终。本句翻译为: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解析】①.副词,果真②.连词,于是,就③.副词,终于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间:离间。穷:处境艰难。
(2)“身之察察”“物之汶汶”是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汶汶之物”。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
(3)以:因为。分:职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都是被动句。内:在朝内,名词作状语。外:在朝外,名词作状语。
(4)卒:最终。使:派。“短屈原于顷襄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顷襄王短屈原”。短:诋毁。迁:放逐。【解析】(1)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结果遭到小人的离间,可以说处境艰难。
(2)一个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3)楚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应守的职分;所以在宫内被郑袖所蛊惑,在外面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愤怒,就把屈原放逐了。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微”的义项如下:隐蔽;衰微,没有,精妙,含蓄,稍微。
“其文约;其辞微”意思是“的的文章行文明快简练,语言精确细微”,“微”,含蓄隐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意思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假如没有。
“但微颔之”意思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赞许”;“微”,略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意思是“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微”,隐隐约约。【解析】①.含蓄隐晦②.(假如)没有③.稍微,略微④.隐约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中“听”本为动词;在句中做“不聪”的主语,词性发生变化,动词用作名词,译为“听力”,“听之不聪”即“听力不明”的意思。
(2)“谗谄之蔽明也”中“谗谄”本是动词;指“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或奉承;巴结、谄媚”,在句中做“蔽明”的主语,词性发生变化,动词用作名词,译为“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邪曲之害公也”中“邪曲”本是“邪恶;不正”;形容词;在句中做“害公”的主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邪恶的小人”。
(4)“方正之不容也”中“方正”本指“品行端正不阿”;形容词;在句中做“不容”的主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品行端正的人”。
(5)“明道德之广崇”中“明”本为形容词;“明亮,清晰”;在句中带宾语“道德之广崇”,词性发生变化,形容词作动词,译为“阐明”。
(6)“蝉蜕于浊秽”中“蝉”本指“蝉虫”;名词;在句中用于动词“蜕”之前,不做主语,表明方式和状态,活用为状语,译为“像蝉一样”。
(7)“厚币委质事楚”中“厚币”本为“丰厚的礼物”;名词;在句中修饰动词“委质事楚”,表明方式方法途径,属于名词做状语,译为“拿着丰厚的礼物”。
(8)“惠王患之”中“患”本是名词“灾祸;祸害”,在句中带有宾语“之”,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且为主语“恵王”主观上的意识活动,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是祸患”或“以为患”。
(9)“时秦昭王与楚婚”中“婚”指“婚姻关系”;名词;在句中做“秦昭王与楚”的谓语,词性发生变化,名词用作动词,译为“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中“内;外”本是方位名词;“国内、国外”的意思;在句中修饰动词“惑、欺”,表示动作的范围,属于名词用作状语。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亡;破”本为不及物动词“灭亡、破败”;在句中带有宾语“国”和“家”,且宾语“国、家”是“灭亡、破败”的承受者,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灭亡,使破灭”。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短”本是形容词“不长;距离小”;在句中带有宾语“屈原”,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说的坏话”“诋毁”。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中“忠;贤”本指“忠诚、忠心”“有才能”;在句中做动词“求、举”的宾语,词性发生变化,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忠诚的人、有才能的人”。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祖”本指“祖先”;名词;在句中带有宾语“屈原之从容辞令”,由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效法;继承”。
(15)“其后楚日以削”中“日”本指“天、一天”,名词;在句中修饰动词“削”,表示动作的方式方法,属于名词作状语,译为“一天天地”。【解析】(1)动词作名词;听力。
(2)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4)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5)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6)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7)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
(8)意动用法;以为患。
(9)名词作动词;通婚。
(10)名词作状语;内,在国内;外,在国外。
(11)使动用法;亡,使灭亡;破,使破败。
(12)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3)形容词作名词;忠,忠诚的人;贤,贤能的人。
(14)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15)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意思是“汉天子是我的长辈”。“也”字表判断。
②非汉所望也;意思是“不是汉朝期望的那样”。“非也”表否定式判断。
③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意思是“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者也”表判断。【解析】①.也②.非也③.者,也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⑩本句有两个宾语前置;分别是“何以”固定句式的正常语序是“以何”,“汝为见”中“见”是谓语,其宾语为“汝”,正常语序是“见汝为”。故本句正常语序是“以何见汝为”。
⑪本句“见”为谓语;其宾语为“安”,即“哪里”,故正常语序为“信义所见安乎”。
⑫本句“为”为介词,意思是“为了”,和“谁”构成介宾结构,故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解析】①.⑩何以见汝为②.⑪信义所见安乎③.⑫子卿尚复为谁乎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
小说第十一节“看看仙姑”是刻画三仙姑最为成功的一节;作者没有客观地评价她是如何懒,而是在女儿被抓,一夜未归,丈夫非常着急的情况下,照样起得很迟,甚至丈夫于福“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作者是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作者没有定义她是如何老来俏,而是在区上的交通员传她的情况下,不紧不慢换上一身新衣,以至于区长误认为她是年轻媳妇,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连她半辈没红过的脸也撑不住了,“恨不得一头碰死”。作者就是这样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示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解析】①作者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比如在刻画三仙姑“懒”的这一特点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放在女儿被抓;一夜未归这个情节中,来展现她的懒。
②通过人物的自身行动和言语来展示性格。比如在刻画三仙姑“老来俏”的这一特点时,也没有直接描写,而是放在区上的交通员传她的这一情节中。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6、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户外遮阳伞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休闲吊床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跨界联名系列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持续时尚品牌孵化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穿戴健康监测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可穿戴式睡眠监测设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即食肉夹馍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影视设备行业商务谈判技巧考核试卷
- 咖啡馆行业信用保险考核试卷
- 建筑装饰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防范考核试卷
- 2024年保险公司柜员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南瑞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02(原卷版)
- 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版)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 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副本
- 电力通信光缆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 种植二期手种植义齿II期手术护理配合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