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更图。读图完成1~2题。1.“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更说明(B)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应数量不足2.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更的主要措施是(C)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第1题,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则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当推后,A不对;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则使资源的运用量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对;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则会使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当推后,C不对;图示时间段,经济呈上升趋势,D不符合实际。故选B。第2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但无法使人类运用资源的量削减,还可能加大资源的消耗,不会推后生态超载日,A、D不对;人口合理容量是依据资源量得出的一个估算值,人口合理容量并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不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削减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生态超载日推后,C对。故选C。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3~4题。项目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3.青海、西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不包括(C)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4.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缘由可能是(A)①消费水平快速上升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④自然灾难的增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第3题,依据表格中的数值和所学学问推断,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有:地势高、气候寒冷,A是;生态环境脆弱,B是;青海、西藏地区自然资源缺乏,C不是;生物资源少,D是。故C不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缘由,符合题意,故选C。第4题,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削减,缘由可能是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增多,①②④正确。青藏铁路的开通,便利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大环境人口容量,③不合题意。故选A。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接着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A.①和③ B.②和④C.①和④ D.②和③6.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C)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解析:第5题,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等值线,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①,潜力指数大于450。最小的是③,潜力指数取值范围为100~150。②取值范围是400~450,④取值范围为150~200。A对,B、C、D错。故选A。第6题,图中各地人口潜力从东向西先减小,后增大,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是不断递减,A错误;②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经济发达,气候条件冷湿,没有优势,B错误;③地降水少,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C正确;④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科技发达,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D错误。故选C。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推断区域人口规模相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7~8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C)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D.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D)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7题,通过表中四省数据比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正负关系,水资源压力大小和当地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凹凸与人口对耕地压力大小无正负关系,耕地资源压力大小和当地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正负关系;故A、B、D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其次、三产业更加达,城镇化水平越高,C项正确。第8题,通过图中四省比较,青海省经济水平低,教化、科技落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差;河南水资源压力最大,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差;浙江耕地压力最大,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压力最小,所以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2012—2025年常住人口总数的变更,据推算该城镇让人华蜜生活的人口总数需限制在2450万人以内。据此完成9~10题。9.2450万人属于该城镇的(C)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自净力10.2024—2025年,该城镇(A)A.常住人口数下降 B.诞生率上升C.死亡率下降 D.人口迁出削减解析:第9题,从材料中得知,推算该城镇让人华蜜生活的人口总数需限制在2450万人以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肯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实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通俗地说就是探讨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宜的人口数量;环境自净实力指的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实力。比照定义,故本题选择C。第10题,读图可知,常住人口从2425万削减到2415万,A对;诞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出多少无法从图中得出,故解除B、C、D。故本题选择A。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1~12题。测算方法相宜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34511.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相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D)A.311345 B.207344C.227338 D.20733812.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实行的有效措施不正确的是(A)A.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镇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解析:第11题,依据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原理,兰州市相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故选D。第12题,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因此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容量,A错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的措施有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将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下表分别表示某地区将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与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某地区将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人均耕地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1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2000立方米/年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面积耕地森林面积年径流总量(有效)6200万22万平方千米8万平方千米7.5万平方千米5105亿立方米材料二:该地区现有人口6200万,依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料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将削减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1)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在科技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将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是耕地。(8分)(2)将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资源是淡水资源。有人认为将来20年内此种资源的质量可能会大大提高,试分析说明其理由和今后在利用这种资源中应留意的问题。(12分)答案:理由:因为该地区将来将退耕还林、还湖,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会使淡水资源的质量提高;治理污染力度可能会加大,水质也会提高。应留意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解析:(1)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量/人口数。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800平方米。由材料中提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使现有耕地削减,并与该地区将来人口容量的其他最低人均消费量相比,由此确定影响将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限制因素是耕地。(2)依据各资源现有人均资源量及将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的比较再结合当地的生态建设对各资源的影响,可推知对将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利用要留意节约、爱护水质、季节调配等。1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缘由。(6分)(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7分)(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探讨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供应依据。(7分)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变更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3)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假如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