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题文】下图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城市生活的面貌,以下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描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东京人口超100万,商业繁荣B.北宋百姓热爱生活,穿红着绿,骑驴坐轿游玩的人在大街上络绎不绝。C.大街上闻不到汽车尾气味,却有一丝驴屎牛屎的气息。D.画中驮炭的毛驴反映了京城已经以煤为燃料3、小明同学在课本剧《诸子百家》中扮演法家代表人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以法治国,加强法治4、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竹书D.简书5、“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A.河姆渡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大汶口人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下列有关戚继光的评价,正确的有()A.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B.为扫清倭寇做出了重要贡献C.他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队伍D.使明朝从此免除了外来威胁7、下列有关西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西域是个国家名称B.丝绸之路经过西域C.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D.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

都江堰B.

耧车C.

曲辕犁D.

筒车9、宋朝著名词人有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马致远10、宋朝是我国词这种文学形式最为流光溢彩的时代。宋朝著名的词人有()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关汉卿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你来到公元前209年,____和吴广,率领农民在____发动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12、____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宦官____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13、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同学们都非常高兴的在烧烤食物。______(判断对错)14、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______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_》;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置______,加以管理;南宋时的抗金名将是______。15、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____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为______时代。16、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它连接了黄河、长江和珠江等五大水系。______(判断对错)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4题,共40分)18、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实。______(判断对错)19、例题:改错题: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商朝。答案:把“商朝”改为“夏朝”辨析题: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道德经》一书。答案:错误。理由: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1-23小题内容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24-26小题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2)汉武帝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刺史。(3)西汉时期杰出史学家司马迁著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夏朝。(5)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国的统治。(6)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西晋后期。20、【判断分析题】:请按要求对下列各题进行判断和分析。选项史实结论A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牙齿化石和遗物,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B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结果,变法失败D项羽西楚霸王和刘邦汉王,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1)上述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2)理由分析:2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1)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劳动人民在成都平原开创的青铜文明是三星堆文化。改正:

【】(2)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卫青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做了重要贡献。改正:【】(3)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中的历史人物是刘备。改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解析】【答案】B2、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所以宋代百姓不可能骑驴坐轿游玩,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解析】【答案】B3、D【分析】略【解析】D4、A【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A.

本题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地位与特点.【解析】A5、C【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使用打制石器,D大汶口人比C半坡人生活的年代晚.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答案】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BC【分析】略【解析】ABC7、BC【分析】略【解析】BC8、CD【分析】根据所学史实;唐朝时期,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而A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B为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CD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经济的繁荣;重点识记在农业工具方面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解析】CD9、ABC【分析】略【解析】ABC10、ABC【分析】本题考查宋朝著名的词人。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朝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元曲剧作家。故选ABC。【解析】A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陈胜大泽乡【分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12、甘肃天水汉墓出土蔡伦【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主要考查我国造纸术的成就,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基础知识应重点记忆。13、略

【分析】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解析】√14、略

【分析】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的抗金名将是岳飞。

故答案为:

遣唐使;玄奘;大唐西域记;市舶司;岳飞。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岳飞抗金、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岳飞抗金、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遣唐使;玄奘;大唐西域记;市舶司;岳飞15、略

【分析】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为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

故答案为:

旧石器;新石器.

本题考查的是两个石器时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划分.【解析】旧石器;新石器16、略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的一位皇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没有连接珠江水系,所以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流经水系的掌握。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流经水系的掌握情况和判断能力,学生需充分掌握。【解析】×17、略

【分析】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唐玄宗统治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开元盛世”的内容.【解析】√四、改错题(共4题,共40分)18、略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史实就是历史的实际情况;真实情况.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远古的传说,还没有被考古资料证明.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史实和传说的区别;知道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远古的传说,还没有被考古资料证明.

本题考查史实和传说的区别,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解析】×19、略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西周是奴隶制王朝,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在奴隶主的监视下,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主体还是平民,​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监察长安附近的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内、河南、河东,而刺史则负责监察其他地区,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对《史记》相关知识的掌握。西汉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对秦朝历史地位的认识。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创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曾经的秦国也不复存在)。后来,由于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的相关知识。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到西晋后期更是形成了南迁的浪潮,所以本题表述错误。【解析】【小题1】把“奴隶”改为“平民”(2分)【小题2】把“御史大夫”改为“司隶校尉”(2分)【小题3】把“编年体”改为“纪传体”(2分)【小题4】错误。(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2分)【小题5】错误。(1分)陈胜、吴广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2分)【小题6】错误。(1分)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东汉末年,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2分)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牙齿化石和遗物,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体现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