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单选题(共25题)1、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________真正去认识一棵树,________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________只从细微末节着眼,________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1分)A、但、却、如果、便B、因为、就、如果、便C、而、却、因为、就D、但、就、因为、就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段的理解能力。点评: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句与句之间一般有递进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等。因为:表示原因。就:凑近;靠近。如果: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假设,下半句推出结论或提出问题,常用“那么””那”“则”“就”等词呼应。便:读[biàn]时,指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但:只;仅仅。却: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根据字词的意思,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但”“却”“如果”“便”。故选: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A、一些传统模式的背后,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在支撑,甚至关联着某些群体的现实利益;所以,沿用旧例起码是安全的、低成本的一种路径。B、整本书以帝国兴衰交替为线索叙述美食变迁,显得角度独特;但作者本身对亚洲大陆的隔膜以及作品结构上的松散,其对古代饮食的描述更像是某种笔记。C、中国工业化发展时间并不长,改革开放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了大幅度增长,也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企业普遍积累不足,研发投入也不足。D、“守护青春的心弦”项目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奏响了精神卫生专业工作者为莘莘学子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乐章。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背后,是……在支撑”不搭配,删除“的背后”;B结构混乱,“隔膜以及……松散”话未说完,属于中途易辙,应在“其”前面加上“使”;C语序不当,转折复句前面句子的陈述对象是“中国”,“但”后面句子的主语是“企业”,主语不同,关联词“虽然”应放在句首,“中国工业化发展时间并不长,改革开放后”放到“虽然”后面。故选D。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防范座无虚席真知卓见先礼后兵B、翔实直迷不悟推本溯源隐约其词C、联袂义愤填膺过目成诵不伦不类D、提练断章取义幡然悔悟白驹过隙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B项,“直迷不悟”应为“执迷不悟”;D项,“提练”应为“提炼”。

4、羿善同学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分享日常生活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羿善自我介绍说:“我和大部分男生一样,喜欢打篮球,前两年还是豆蔻年华,今年已即将束发,正满怀信心地迎接中考。”B、羿善提问“元宵习俗知多少”,小朋友纷纷抢答,有闹花灯、耍龙灯、包饺子、闹年鼓、土地庙集会、守岁等答案。C、羿善告诉大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知识,至今还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评价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可以说他“关爱苍生”,比如称受人尊敬的人物去世,可以说“仙逝”。D、有一位小朋友问羿善“伯夷叔齐”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情况,羿善告诉他:“二哥伯夷和三弟叔齐都是古代的两位王子。”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句中形容男孩,有误;B“土地庙集会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守岁”是除夕的习俗,它们都不是元宵习俗;D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伯夷为长子,叔齐是三子。伯夷是“大哥”,不是“二哥”;故选C。

5、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1分)A、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B、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发冲冠C、向隅而泣、惨绝人寰、痛心疾首D、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白驹过隙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这道题目考查近义词的掌握情况A不对,镇定自若是讲一个人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或者变化还能冷静。胸有成竹和胜券在握都是形容自信的成语。B对,这三个成语都是形容人非常生气,愤怒的样子。C不对,向隅而泣和痛心疾首都是形容非常伤心,而惨绝人寰是形容状况非常惨烈和难以接受。D不对,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都形容变化非常大和快。而白驹过隙是形容时间流逝的非常快。

6、材料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面句子正确的译文是()

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分)A、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B、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C、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D、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无以”是“没有用来……的办法”之意。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分)A、①夸张②反复③比喻④比喻B、①比喻②反复③拟人④排比C、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排比D、①夸张②夸张③比喻④比喻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先判断四句修辞方法,再看选项,用排除法。①句不是夸张,排除AD,②句也不是夸张,排除C。考点:修辞手法判断点评:本题不难,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项错误,“七、八十年”是概数连用,不用加顿号。C项错误,问句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D项错误,全句为陈述语气,应将句末问号改为句号。因此答案选B。

9、对下列语段信息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1分)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清幽风光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信息的理解和推断能力。语段共五句话,从“正因如此”可分析出,前四句与第五句构成了内容上的因果结构。前四句包含了莫高窟选址的特点、建造中的思想、自然环境特点等,而这几方面也正是莫高窟及其中壁画能够完好保存的原因,因此第五句明确事件的结果,也正是材料重点强调的部分。即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故最准确的应为C。故选C。

10、下列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1分)A、我看见这嫩嫩的绿苗,就仿佛嗅到了面包的香味了。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D、一眨眼的功夫,她从一个黄毛丫头出落成一位水灵灵的大姑娘。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B暗喻。将柳树称为“金柳”,比为“新娘”,是因为夕阳将其染成金色,艳丽多姿。C夸张。这是一个夸张的句式,句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气的酷热。D夸张。

11、材料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是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

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分)A、“可燃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可燃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可燃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D、开发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由第四段可知A选项正确。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________,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________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③在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1分)A、寥廓、义气、遏制B、寥廓、意气、遏制C、辽阔、意气、遏止D、辽阔、义气、遏止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寥廓”侧重于立体范围,“辽阔”侧重于平面范围,都有“广阔”之意。、“意气”侧重于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也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义气”侧重于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遏制”的“制”是指制止,控制;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

13、2014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十面霾伏”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下列关于雾和霾的认识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分)A、雾霾天气会加重呼吸道疾病B、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C、戴口罩出行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项重要举措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雾霾天气的成因解答.由于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加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以及冬季取暖也向空气中排放粉尘,致使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悬浮在大气中,形成雾霾.解答解:A、雾霾中的颗粒物吸入肺中,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故A正确;B、雾霾天气中的空气污染严重,要减少户外活动,故B正确;C、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减少雾霾天气,而戴口罩出行只能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影响,不能治理雾霾,故C错误;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防治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积累.

14、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直立的头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1分)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变得生动起来,突出了人类的伟大。B、文段中运用“装扮”一词,将层层梯田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C、文段中“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高秆植物的高而多的特征,突出了自然的神奇。D、文段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做铺垫。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比喻是静态形象上某一特征的相似,拟人是以人的行为情态来拟写自然物。C项是拟人,“等待”,不是人的形象,而是人的行为情态。

15、下列对联符合端午节特点的一项是()

(1分)A、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B、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C、桃李满园春锦绣,芝兰绕阶座凝香。D、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A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这副对联所描写的是端午节时民间的欢乐景象。B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这是描写的春节的景象。C桃李满园春锦绣,芝兰绕阶座凝香。这是描写老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园。D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这是描写迎接新春的,用于春节。故选

16、与“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的“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倍”通“背”,违背。B项,倍数;C项,更加;D项,倍数。

17、“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作者是()

(1分)A、苏轼B、辛弃疾C、王安石D、杜牧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全诗为: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材料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本段文字节选自《六国论》,作者是宋代的()(1分)A、苏轼B、苏洵C、苏辙D、王安石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

19、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分)A、缱绻(quǎn)、粗犷(guǎng)、一刹那(shà)、缄口不语(jiān),B、自诩(xǔ)、炽热(chì)、白皑皑(ái)、载歌载舞(zài),C、攻讦(jié)、骸骨(hé)、发横财(hèng)、玲珑剔透(tī),D、给予(jǐ)、殷红(yān)、汗涔涔(cén)、养尊处优(chù)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一刹那cha四声C:骸骨háiD:养尊处优chǔ

20、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①我家院里的那两盆夹竹桃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它们融洽地开在一起,使我顾而乐之。②站在大门内,它们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③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菊花,它就那样开着,同院里其他花比起来,那韧性不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照吗?④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茂盛,也看不出什么衰败,只是花败又花开,点缀着这小院。(选自《夹竹桃》,有改动)(1分)A、第①句中将两盆夹竹桃的颜色分别形容为“火”和“雪”,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的艳丽和素洁,红白相映,令作者喜爱无比。B、第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不慌不忙,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C、第③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夹竹桃的坚韧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D、第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夹竹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坚韧,为小院点缀色彩。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②句中“静悄悄地一声不响”是用拟人手法写夹竹桃不张扬,“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是用拟人手法写夹竹桃乐观坚强。所以,B项中“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的理解是错误的。

21、材料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晏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见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哔众章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王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关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是()(1分)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要懂得历史是发展着的。B、“科学的结论”指立足事实,占有材料,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