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含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含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含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含答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学生素养发展测评卷一、单项选择题。(8分,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渲染(xuàn)参差(cēn)蒙古包(méng) B.高擎(qíng)绷脸(běng)磅礴(páng) C.叱咤(chà)入场券(juàn)魁梧(kuí) D.妩媚(fǔ)辐射(fú)起哄(hòng)2.(1分)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意味深长千军一发斩钉截铁 B.惊天动地五颜六色微风凛凛 C.别出心栽技高一筹念念有词 D.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3.(1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B.广场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C.战斗开始了,我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向敌人。 D.炸弹即将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4.(1分)“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四百八十寺”指的是()A.480所寺庙 B.480位寺人 C.480位诗人 D.虚指,形容寺庙很多5.(1分)下列诗句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1分)下列句子不是谚语的一项是()A.六月六,看谷秀。 B.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C.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D.百日不下雨——久情(晴)7.(1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排比8.(1分)下面句子中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处士/笑/而然之。 D.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二、判断题。(正确涂“A”,错误的涂“B”(8分,每小题1分)9.(1分)《开国大典》一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判断对错)10.(1分)《穷人》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的描写烘托了桑娜一家的勤劳与善良。(判断对错)11.(1分)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次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判断对错)12.(1分)《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来写。(判断对错)13.(1分)邱少云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判断对错)14.(1分)演讲稿写好后,可以自己先练习一下,试试怎样演讲更好。演讲后,不需要听大家的建议。(判断对错)15.(1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诸葛亮。(判断对错)16.(1分)《书戴嵩画牛》一文中,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有误。(判断对错)三、积累运用(28分)17.(8分)看拼音写词语。xuànrǎntiàowàngshānàogānzàohéǎilínglìqīnggēmànwǔtǎntèbùān18.(6分)按要求写句子。(1)那竹节人就动起来。(改为拟人句)(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姻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排比句)19.(14分)课文链接。(1)《七律•长征》中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是:“,”与“金沙水拍云崖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红军的。(2)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看到了宋代诗人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中的暴雨;欣赏了宋词里“,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感受到朱熹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天气息。(3)《少年闰土》节选自的短篇小说《》。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一一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4)《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是指把视为知音。“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的意思是。四、阅读感悟。(26分)20.(13分)课内阅读。开国大典(节选)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举)着红旗,有的(提打)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预订)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2)用“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3)这段话描写的是的场面,重点写和的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三十万群众的缩影。(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5)如果把文中“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6)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21.(13分)课外阅读。童年的朋友高尔基“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面孔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1)短文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外祖母的和描写,表现了外祖母。(3)理解句子,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横线上。①“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字突出了。A.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B.外祖母的声音特别响亮,令“我”记忆特别深刻。②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身形肥胖,却胖得可爱。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比作一只大猫,表现了她的轻快、敏捷、柔软。③“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黑暗”与“光明”,它们的含义是。A.“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光明”指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B.“黑暗”指的是母亲对“我”十分严厉”,“光明”指外祖母十分爱“我”。(4)外祖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五、习作展示。(30分)22.(30分)“乐”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你是如何感受“乐”的呢?请围绕“乐”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围绕中心选择适当的事例。③语句通顺优美,书写认真,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8分,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渲染(xuàn)参差(cēn)蒙古包(méng) B.高擎(qíng)绷脸(běng)磅礴(páng) C.叱咤(chà)入场券(juàn)魁梧(kuí) D.妩媚(fǔ)辐射(fú)起哄(hòng)【解答】A项错误,“蒙”读“méng”时,形容雨点细小;读“měng”时,指蒙古族。因此,“蒙古包”的“蒙”应读“měng”。B项正确。C项错误,“咤”指生气时喊叫,只有“zhà”一个读音。“券”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只有“quàn”一个读音。D项错误,“妩”的意思是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只有“wǔ”一个读音。故选:B。2.(1分)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意味深长千军一发斩钉截铁 B.惊天动地五颜六色微风凛凛 C.别出心栽技高一筹念念有词 D.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解答】A.有误,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故“千军一发”的“军”错误。B.有误,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故“微风凛凛”的“微”错误。C.有误,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故“别出心栽”的“栽”错误。D.正确。故选:D。3.(1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B.广场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C.战斗开始了,我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向敌人。 D.炸弹即将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解答】A、C、D正确。B.有误,五颜六色:形容颜色或品种繁多。与“红旗”矛盾。故选:B。4.(1分)“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四百八十寺”指的是()A.480所寺庙 B.480位寺人 C.480位诗人 D.虚指,形容寺庙很多【解答】“南朝四百八十寺”出自唐朝诗人杜牧诗作《江南春》,诗句的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许多多多座古寺。“四百八十寺”是虚指,形容寺庙很多。故选:D。5.(1分)下列诗句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解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子把“逶迤的五岭”比作“翻腾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生动地写出了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中的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生动形象。B.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把“春风”比作“剪刀”,又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白发”夸张到有“三千丈”,突出了愁的程度很深。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生动形象。故选:A。6.(1分)下列句子不是谚语的一项是()A.六月六,看谷秀。 B.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C.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D.百日不下雨——久情(晴)【解答】A、B、C都是谚语。D.不是谚语,“百日不下雨——久情(晴)”是歇后语。故选:D。7.(1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排比【解答】这句话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8.(1分)下面句子中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处士/笑/而然之。 D.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解答】A、B、C正确。D.有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根据意义划分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故选:D。二、判断题。(正确涂“A”,错误的涂“B”(8分,每小题1分)9.(1分)《开国大典》一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A(判断对错)【解答】《开国大典》一文共有15个自然段,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接着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再讲阅兵式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故答案为:A10.(1分)《穷人》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的描写烘托了桑娜一家的勤劳与善良。A(判断对错)【解答】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对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的描写烘托了桑娜一家的勤劳与善良。故答案为:A11.(1分)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次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判断对错)【解答】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主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12.(1分)《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来写。A(判断对错)【解答】《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来写,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13.(1分)邱少云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A(判断对错)【解答】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通过阅读可知,邱少云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故答案为:A14.(1分)演讲稿写好后,可以自己先练习一下,试试怎样演讲更好。演讲后,不需要听大家的建议。B(判断对错)【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的学习与交流可知,演讲稿写好后,可以自己先练习一下,试试怎样演讲更好。演讲后,需要听大家的建议。故答案为:B。15.(1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诸葛亮。B(判断对错)【解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故答案为:B16.(1分)《书戴嵩画牛》一文中,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有误。A(判断对错)【解答】《书戴嵩画牛》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文中“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意思是说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因此牧童“拊掌大笑”。故答案为:A三、积累运用(28分)17.(8分)看拼音写词语。xuànrǎn渲染tiàowàng眺望shānào山坳gānzào干燥héǎi和蔼línglì伶俐qīnggēmànwǔ轻歌曼舞tǎntèbùān忐忑不安【解答】故答案为:渲染眺望山坳干燥和蔼伶俐轻歌曼舞忐忑不安18.(6分)按要求写句子。(1)那竹节人就动起来。(改为拟人句)那竹节人就手舞足蹈、左摇右晃地动起来。(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这是声音。(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姻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排比句)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自信,成功也是一种磨炼。【解答】(1)考查改写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描写竹节人动作时加上“手舞足蹈、左摇右晃”即可;(2)考查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词语“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保留句子主干。(3)考查仿写排比句。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自信,成功也是一种磨炼。故答案为:(1)那竹节人就手舞足蹈、左摇右晃地动起来。(2)这是声音。(3)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自信,成功也是一种磨炼。19.(14分)课文链接。(1)《七律•长征》中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红军的神勇。(2)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看到了宋代诗人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暴雨;欣赏了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感受到朱熹笔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天气息。(3)《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一一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4)《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是指伯牙把钟子期视为知音。“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的意思是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解答】(1)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分别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朱熹的《春日》。(3)选自鲁迅的《故乡》。(4)出自《伯牙鼓琴》。故答案为:(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桥横铁索寒神勇;(2)苏轼白雨跳珠乱入船稻花香里说丰年等闲识得东风面;(3)鲁迅故乡闰土;(4)伯牙钟子期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四、阅读感悟。(26分)20.(13分)课内阅读。开国大典(节选)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举)擎着红旗,有的(提打)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预订)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2)用“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3)这段话描写的是群众进场的场面,重点写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三十万群众的缩影。(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5)如果把文中“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6)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对祖国的热爱。【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辨析。“擎”的意思是向上托。“举”的意思扛起、举起。结合语境选择“擎”。“打”的意思是击、敲打。“提”的意思是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结合语境选择“提”。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规定: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结合语境选择“预定”。(2)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向广场汇集来参加开国大典。故这段文字的中心句为: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这段话写的是群众进场的场面,重点写了工人、农民的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三十万群众的缩影。(4)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阅读句子“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可知,这个句子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红旗”比作“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阅读句子“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知,“直奔”不能换成“走向”。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6)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我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对祖国的热爱。故答案为:(1)擎提预定;(2)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3)群众进场工人农民;(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人群波浪;(5)不好。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6)我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对祖国的热爱。21.(13分)课外阅读。童年的朋友高尔基“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面孔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1)短文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外祖母。(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外祖母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外祖母永远年轻的心态和坚毅乐观的性格。(3)理解句子,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横线上。①“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字突出了A。A.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B.外祖母的声音特别响亮,令“我”记忆特别深刻。②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身形肥胖,却胖得可爱。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比作一只大猫,表现了她的轻快、敏捷、柔软。③“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黑暗”与“光明”,它们的含义是A。A.“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光明”指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B.“黑暗”指的是母亲对“我”十分严厉”,“光明”指外祖母十分爱“我”。(4)外祖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外祖母温柔、善良、热爱生活、乐观坚毅,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思念、感激之情。【解答】(1)考查了文章主人公的判断能力。结合文段内容和名著积累可知,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外祖母。(2)考查了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第一处画横线句子是神态描写,第二处是外貌描写,表现了外祖母永远年轻的心态和坚毅乐观的性格。(3)①考查了对重点词语作用的分析能力。“打”字突出了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故选A。②考查了赏析句子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外祖母比作了大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的情况、敏捷、柔软。故选B。③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