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八校高三年级联合模拟考试历史(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io。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管子》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

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可以说明该时期()

A.民本思想的普及B.富国强兵的实践

C.国内关税取消D,商贸发展的情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管子》和《孟子》中记录均记载了收关税的问题,这与

商品贸易活动有关,反映了商贸发展的情况,D项正确;民本思想指的是以民为本,材料反映的是商贸发

展的情况,且民本思想在此时期没有“普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贸发展,与富国强兵没有直接关

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内关税的情况,此时国内关税没有取消,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图是唐朝阎立本所绘的《职贡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

生动情景。该作品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

A.交往范围扩大B.繁荣开放的景象

C.统治疆域拓展D.各民族文化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

景”及所学知识得出,当时的统治者推行开明开放的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周边地区和民族有较大的吸

引力,故反映出唐朝繁荣开放的景象,B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唐朝外国和少数民族的交往,不能得出交

往范围是否扩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外交往和民族问题,与统治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外

国和少数民族来唐朝进贡,不能看出是否存在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为三则宋代墓志铭节选,记载了农民致富的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祝昌宥墓志铭》载:“公……尚气节,不藉祖贤,

1

奋臂力不啬,忘劳苦。已而业益增,费至银万。”

《赵和墓志铭》载:“太父湮,父士元,皆隐德不

2

仕。世以服田力。稽业,冠乡户之甲。”

《尉文政墓志铭》载:“君性机巧,能治生……十

3余年间,丰富其家,广置产业近十万贯。故竹园水

磨,邱第稻田,莫非冲要。”

A,勤耕致富的劳动观念B.通过兼并土地增加财富

C.农耕为本的社会观念D.依靠多种经营综合致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材料中的墓志铭记载了墓主或其先辈辛勤耕种从而致富的情况,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

民经营土地致富的肯定,即农耕为本的观念,C项正确;勤耕致富是表象,实质是农耕为本,排除A项;

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祝昌宥墓志铭》和《赵和墓志铭》主要反映农民通过勤

劳致富,不涉及多种经营,排除D项。故选C项。

4.黄宗羲早年在《留书》中,斥责清朝为伪朝,后期所作的《明夷待访录》中取消了对清人的责骂,晚年

时称清朝为“国朝”。黄宗羲思想之所以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清朝调整了统治政策B.华夷观念逐渐淡化

C.清朝确立了全国统治D.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清朝前期,统治者逐渐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生产、振兴儒学文化,加强了知

识分子对清王朝的认同,因此出现了题干中黄宗羲早年与晚年对待清王朝态度的变化,A项正确;据所学

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华夷观念没有淡化,且材料与华夷观念淡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材料“黄宗

羲早年在《留书》中,斥责清朝为伪朝”及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清朝确立全国统治的早期斥责清朝为

伪朝,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不是因为清朝确立了全国统治,排除C项;社会经济发展与黄宗羲改变对清朝的

态度没有直接关系,这种态度的改变主要是清朝统治政策调整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5.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

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囿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

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

A.否定中国传统封建教育B.宣扬西方教育先进性

C.通过教育推动社会进步D.主张分科教育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梁启超认为西方学校教育通过加强德育体

育来实现强民体魄,因此其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当注重儿童的自然科学、体育和美育,进而提升民族

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即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材料强调梁启超主

张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未涉及否定中国传统封建教育,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

是为了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而是主张中国教育要注重儿童的自然科学、体育和美育,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分科教育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6.1924年7月,孙中山在农讲所毕业典礼上说:“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极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国的

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才是彻底。”

这反映了孙中山意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B.支持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经济上主张耕者有其田D.动员农民投身国民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1924年中国。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农民阶级是中国一个人口较多的阶级,他们明白三民主义,中国的

革命才能彻底,这实际上表达出希望农民能够投身革命的想法,D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

强调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中孙中山表达出希望农民参加革命的想法,排除A项;材料不

涉及土地革命的信息,材料涉及孙中山对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期待,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

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7.中央苏区传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

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革命话语表达。这一时期

红歌传唱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人民军队的组织纪律B.提高苏区人民的革命意识

C.坚定团结抗战的必胜信心D.宣传革命斗争的政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

地革命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红

色歌曲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有利于提升苏区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B项正确;“加强人民军队的组

织纪律”与材料“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不符,排除A项;“中央苏区”属于土地革命时

期,“坚定团结抗战的必胜信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宣传革命斗争的政治

主张,与题干中“杀劣绅”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

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

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A.中共正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到全新阶段D.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

性,资本主义经济将在胜利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允许资本

主义生产的发展,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表现之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当时中国经济的落

后性息息相关,D项正确。据材料,允许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不等于中国大力发展民

族资本主义,二者程度不同,排除A项;据所学,党的工作重心是在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上,才转移

到城市,排除B项;据所学,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1949-1952年,排除C项。故选D项。

9.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

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

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各地农村改革出现新的浪潮。上述现象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动B.中央积极回应基层的创造

C.政策支持引领了农村改革D.市场经济成为了社会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78年-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

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可知,中央

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肯定,说明中央积极回应基层的创造,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

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策支持引领了农村改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市

场经济成为了社会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

10.有专家指出:“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社会进入一种安睡中

的养息……它孕育了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西欧中古时期的庄园B.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C.俄国沙皇时期的田庄D.日本幕府时代的城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所学可知,中古西欧的庄园在经济上具有自己自足的特征,同时它还是一个政治

单位,庄园主可以通过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所以它孕育了民主与自治的精

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A项正确;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虽然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但没有孕育民

主和自治的精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中古西欧庄园的特征,与俄国沙皇时期的田庄无关,排除C项;

自给自足的经济不符合城市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

11.孟德斯鸠认为“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委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的力

量使人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

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一论述在当时()

A,助推了欧洲中心论强化B.鼓舞了殖民地解放斗争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

护自己的自由”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寒冷气候的民族比热带民族更勇敢,更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欧洲位于

寒冷的气候影响下,因此为欧洲中心论强化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气候对民族性格的

影响,与殖民地解放斗争无关,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

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材料内容与民族国家诞生无关,排除c项;材料

内容主要强调了气候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与启蒙思想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1845年,美国总统宣称:“只有本大陆的人民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们中的某一部分组成一

个独立国家而建议要和我们的联邦合并时,这将是由他们和我们来决定而毋庸任何外国插手的一个问题。”

这段讲话反映了美国()

A.反对拉美独立国家再次遭受殖民侵略

B.领导拉美国家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C.加强与殖民势力争夺拉丁美洲势力范围

D.弱化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政治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45年(美国)。据题干“只有本大陆的人民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美国认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对美洲以外的势力干涉美洲I,就是要把美洲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C项正确;拉美独立后是被美洲划分为势力范围,A与史实不相符,排除A项;拉美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

是拉美人民自己领导的,B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要把拉美变成自己的势力范

围,排除D项。故选C项。

13.下表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工业、贸易的比重概况。其中“乙”所指的国家是()

时间甲乙丙T

工193040%9.5%10.5%5%

193736.2%9.5%10.4%13.7%

贸192511%15%8%4%

比193713%16%9%0.8%

A.苏联B.德国C.美国D.英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世界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苏联,结

合选项国家可知,甲国为美国,丁国为苏联,英国仍旧拥有较多的殖民地,虽然其工业产值罗后期其他国

家,但凭借广大的殖民地,其贸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旧占据较高的比例,所以乙国是英国,丙国是德

国,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乙国是英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

单项选择题H: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

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中国历史上黄河因自然变迁或人为因素曾多次改道。元明清时期,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逼黄河

南流,使之与淮水合流,这造成黄河水患频仍,淮水亦酿出大害,这反映了当时()

A.运河的经济地位较高B.大运河是南北交通大动脉

C.南北联系增强的需要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大运河贯通南北,据材料可知,元明清时期,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

逼黄河南流,可见南北联系的需要是元明清时期黄河改道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黄河改

道,运河的经济地位较高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B项表述一定层度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反映的

是黄河改造与大运河的关系,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逻辑,发展经济可以避免生态问题,排除D项。故

选C项。

15.在禁酒运动的影响下,美国于1920年实行“禁酒令”,在全美禁止酒类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但在

1933年12月美国撤销了“禁酒令”,授予各州管理酒类的优先权,实际上取消了禁酒。上述做法的主要目

的是()

A.促进社会经济增长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回归自由主义政策D.维护地方自主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美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

了经济危机,其特点是生产相对过剩,据材料“在1933年12月美国撤销了‘禁酒令',授予各州管理酒类

的优先权,实际上取消了禁酒”及所学知识可知,撤销禁酒令有利于酒类产品的消费,所以其主要目的是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B项正确;此时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用“增长”作为目的,表述

有欠佳之处,A项次佳;据材料“,在全美禁止酒类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可知,这属于政府对经济的一种

控制,取消禁酒在一定呈上反映了回归自由主义政策,但同时,政府撤销禁酒来促进消费,也是政府干预

经济的一种形式,C项次佳;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地方自主权力问题,排除D

项。故答案为B(3分)A(1分);C(1分);D(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同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

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

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

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

活动内容。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制”,

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课改

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

有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三近人有言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

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

《新青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1)特点:有专门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出现了体育

组织和职业运动者);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主要在城市中开展。(任答四点)

原因: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为体育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带动市民阶层的不断

壮大;社会氛围相对宽松,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必

要的空间与环境。(任答两点)

(2)原因:西学东渐;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

的重视和推行;民族意识的觉醒等。(任答三点)

(3)意义: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体育有利于增强国民意志力,塑造奋

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体育有利于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体育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竞技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体育发展关乎国家命运,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任答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一“‘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

“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得出有专门的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

数众多;根据材料一“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得出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根据材料一“创造了具有时

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得出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据材料

一“宋代都市中“,可得出主要在城市中开展。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工商业发展繁荣、城市的

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等角度答题。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

操课程”,可得出民族危机假声;西学东渐;据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制”,标志着体育在中

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

推广到全国”及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得出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政府的重视和推行;从

近代经济角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

凝聚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可得出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

化娱乐生活;体育有利于增强国民意志力,塑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体育的意义还在

于:体育有利于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体育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竞技体育有利

于提高国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体育发展关乎国家命运,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任答三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

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表现出作

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

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

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

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

梅尼特

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

医生

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

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

蒙地侯

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

得伐石

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

太太

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

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弊端的暴露;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启

蒙思想的诱导;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等,

(2)阐释:狄更斯作为19世纪的英国作家,通过《双城记》历史小说折射出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反

思。梅尼特医生的人道主义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美好道德愿景,其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

于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判,折射出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的不满。大革命象征着推翻旧制度的政治运动,

厄弗里蒙地侯爵的反动形象及下场反映了作者对大革命正义性的肯定,折射出作者主张积极解决英国工业

革命时期暴露出的社会积弊。得伐石太太的性格特点与下场则表明了作者反对暴力革命形式,表达出其试

图以改良方式缓和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意图。

评论:狄更斯看到了其生活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社会弊病,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反思,具有时代进步性;但其未能看到法国大革命前面临的社会问题与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面临的社会

问题,虽然有着现象上的相似,但是在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上有着本质不同。

(3)注意的问题:需明确作品所述内容的时代背景;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需甄别文学

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真实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需结合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欧洲工业革命深入

开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欧洲社会

矛盾尖锐,使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启蒙运动宣言自由、平等,对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批判;根据材料一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可得出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阐释,根据材料“《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

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

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可得出狄更斯作为19世纪的英国作家,通过《双城记》历史小说

折射出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根据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其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梅尼特

医生的人道主义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美好道德愿景,其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

正现象的批判,折射出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的不满。大革命象征着推翻旧制度的政治运动,厄弗里蒙

地侯爵的反动形象及下场反映了作者对大革命正义性的肯定,折射出作者主张积极解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暴露出的社会积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