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_第1页
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_第2页
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_第3页
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_第4页
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中药产业发展剖析与启示

目录中药产业篇 26一、成都中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6(一)产业发展现状 26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62、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273、优势产品种类较多 28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85、上下游配套体系逐步完善 29(二)存在的不足 301、产业发展增速趋缓 302、产业规模有待提高 303、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314、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32二、成都中药产业发展问题剖析 33(一)中药产业特征层面剖析 331、产业发展平稳,缺乏爆发式增长 332、产业效益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353、研发投入高,成长周期长 364、产业转移不显著,倚重内生增长 375、文化差异显著,贸易壁垒较高 38(二)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层面剖析 391、国内外产业环境变化应对迟缓,政策指导性不强 392、川药文化品牌打造不力,产品市场认知度较低 403、政策持续性较差,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424、政策性投入及引导力度不足,投融资环境较差 435、资源载体整合力度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 44(三)中药企业层面剖析 451、企业经营思路总体保守,缺乏商业模式创新 452、企业缺乏产品规划,市场变化应对不足 473、企业发展专注度不够,多元化发展效果不理想 48(四)结论 49三、启示 50中药产业篇一、成都中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成都中药产业起步较早,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取得显著发展,创新资源快速聚集,产业规模和企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在部分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为推动中药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成都中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市中药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例达到40%,产业规模和总量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2012年中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02.47亿元,达到2001年40亿元的2.5倍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3.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2.61亿元,增长近2倍(如图8所示);2012年利税达到17.19亿元。同时中成药产量也由2001年的1.52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78万吨,增长近2倍。图SEQ图\*ARABIC82006-2012年成都中药产业增长情况2、企业实力不断提升我市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共计114家,占全市规上生物医药企业总数量的62%。全市有142户(含规模以下)中成药生产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生产设备。拥有一批优势名药、独家产品和专利产品,以及近90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培育出了一批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成药优势品牌。涌现出以成都地奥集团、恩威集团、康弘集团、华神集团、中汇制药、新荷花药业、绿色药业、协力制药、仙牌灵芝集团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明星企业。2011年,我市中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值达到10.33亿元,占生物医药产业利润总值的34.8%,税收贡献较大。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等中药重点企业进入全市生物医药利税前10名(见表1)。表SEQ表\*ARABIC12011年成都市医药利税前10企业名单序号单位详细名称领域1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中药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药3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化学药4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中药5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药6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制品7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制品8四川远大蜀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制品9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中药10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化学药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3、优势产品种类较多2011年我市医药销售过亿元的单个品种达到22个,其中中药领域有9个,比例达到41%。在销售过5亿元的4个单品种中,中药领域产品就有2个,比例达到50%,分别是地奥心血康胶囊和洁尔阴洗液。在中药销售亿元以上品种中,有6个为中药保护品种,分别为洁尔阴洗液、糖脉康颗粒、松龄血脉康颗粒、一清胶囊、参脉注射液、黄芪颗粒。除此之外,我市还拥有三七通舒胶囊、康复新液、桑姜感冒胶囊、中汇糖脉康、渴络欣胶囊、当飞利肝宁胶囊、参术胶囊、参附注射液、八珍颗粒、五龙颗粒、鼻渊舒口服液、清脑复神液、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小儿定风丸、五味麝香丸、独一味、川贝雪梨膏、夏枯草膏、益母草制剂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产品。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市汇集了四川省80%以上的中药研发资源,创新实力位居中西部前列,形成了以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科院生物所等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从整体来看,我市现代中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等全过程的研发体系,生物医药科技人才济济,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2011年我市在研中药品种共计95个,其中企业拥有74个,科研院所承担21个,中药新药研发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5、上下游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我市在资源种植的上游环节、专业技术服务的中游环节和商贸流通的下游环节在中西部具有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条件,中药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在中药材种植环节,我市是全国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之一,201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45万亩,中草药材种类达2000多种,其中主要品种川芎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左右。除川芎种植GAP基地外,我市建有30多种川产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品种主要为川芎、姜黄、郁金、黄柏、厚朴、杜仲等。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服务环节,我市拥有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3个国家GLP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5个国家GCP基地。良好的临床病种资源和专业的机构与载体为发展中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条件。成都作为我国首批药品出口基地,是西部地区药品和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也是西部医药的对外交流中心。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是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已成为西部中药材的销售中心和全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原料采购中心,年药材交易额100亿元以上,并与多家单位合作,制定了国内唯一的中药材价格指数。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是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辐射全川、地方配送网络健全的医药物流格局。(二)存在的不足1、产业发展增速趋缓从产业发展速度上看,2007年以来,全国、全省中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但成都中药产业整体增速相对偏慢。和全国中药产业增速相比,除2008、2011年以外,成都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全省中药产业增速相比,近四年来增速始终低于全省水平,2011年有所回升,仍略低于全省增速(如图9所示)。图SEQ图\*ARABIC92008-2011年全国、四川、成都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度增速2、产业规模有待提高从产值规模上看,尽管成都凭借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突出的研发优势,其产业规模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内环渤海、长三角等优势产业带重点城市相比规模偏小,差距明显。北京依托同仁堂等龙头企业,中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2011年我市中药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北京的62%;天津依托天士力、中新药业,不断拓展产业链条,2011年中药产业总产值接近140亿元,达到成都的1.4倍;石家庄依托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重视中药产业发展,2011年中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产业规模优势显著(如图10所示)。图SEQ图\*ARABIC102011年国内部分城市中药产业总产值(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成都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整理3、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从企业规模上看,成都中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2011年规上企业户均产值仅为1亿元左右,远低于全国2.5亿元/户的平均规模。大企业、大集团偏少,缺乏带动能力强、在全国范围内有突出地位的龙头企业,即使与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相比也不具有优势,2011年仅地奥、康弘进入全国中药工业五十强(见表2)。2012年,地奥甚至已跌出全国医药工业前百强。表SEQ表\*ARABIC22011年部分城市中药龙头企业情况城市企业排名企业排名企业排名南昌济民可信7江中制药17仁和制药18上海上海药材24凯宝药业40和黄制药44昆明云南白药6滇虹制药43武汉健民药业23马应龙28成都地奥制药25康弘药业38贵阳贵州益佰36贵州百灵37天津天士力1中新制药4石家庄神威药业5以岭药业10北京同仁堂2西安步长制药3广州广药集团84、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从产品结构看,我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中药品种较少,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全市现有亿元以上中药品种一共9个,其中地奥心血康、洁尔阴洗液等产品已上市多年,缺乏后续创新品种的强势支撑,与北京(2012年亿元中药品种超过20个)相比差距明显。针对市场规模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肿瘤疾病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和消化系统疾病用药,从全国重点城市医院统计用药前30位的品牌来看,除了康弘的一清胶囊进入呼吸系统疾病前十位之外,其他的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排位靠后,与排名前三位的产品差距进一步加大(见表3)。表SEQ表\*ARABIC3各类别主要药品市场份额类别市场排名药品及企业名称市场份额(%)20072008200920102011心脑血管疾病用药23心元胶囊(四川吉泰安药业)0.470.450.550.741.0727松龄血脉康胶囊(成都康弘)30.870.9628三七通舒胶囊(成都华神)0.50.760.90.970.95肿瘤疾病用药23地榆升白片(地奥天府药业)0.590.640.640.740.8825小金胶囊(四川天基生物)0.230.380.510.550.828小金丸(成都永康)1.221.051.020.80.77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0一清胶囊(成都康弘)2.472.041.791.661.4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6糖脉康颗粒(成都中汇)1.981.451.291.21.2122胆舒胶囊(四川济生堂)61.031二、成都中药产业发展问题剖析(一)中药产业特征层面剖析作为医药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其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在技术开发、市场竞争、产品市场、成长过程方面具有明显的自有特征:1、产业发展平稳,缺乏爆发式增长中药产业既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具有多产业广泛联系性,也不同于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快速灵活的创新路径,其产品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市场需求具有刚性的特征,受外部经济影响相对其他产业较小,但其在区域经济总量占比普遍偏低。图SEQ图\*ARABIC112003年至2011年中国中药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比较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受制于市场需求,中药产业无法像电子信息产业那样爆发式增长,因此其产业规模比较有限(如图11所示)。从产业规模看,国内领先城市的中药产业占工业比重都不高,整体而言,成都中药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1.2%(如图12所示)。图SEQ图\*ARABIC122012年国内部分城市中药产业占工业比重情况尽管成都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与电子信息、汽车和食品产业相比,其在工业产业体系中比重相对较低。2012年中药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5%(如图13所示)。图SEQ图\*ARABIC132012年成都7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布图与成都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相比,成都中药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图14所示)。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年均增长达到30%,产业总量增长10倍以上;而成都中药产业本身产业体量小,产业增长又较为缓慢,产业总量已远远落后于电子信息产业。图SEQ图\*ARABIC14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与中药产业总产值比较(单位:亿元)2、产业效益稳定,盈利能力较强医药产品具有刚性需求、产品生命周期长、受经济波动影响小等特点,医药产品的回报周期也远长于其他行业。成都中药产业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效益显著、增长稳定,以2012年成都新兴产业利税情况为例,虽然中药产业的利税总额不足电子信息产业的十分之一,但利税率却高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了18.6%(见表4),位居第一,产业盈利能力最强。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中药产业利税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如图15、16所示)。表SEQ表\*ARABIC42012年成都中药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税前销售利润比较产业利税(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润率(%)中药17.1992.6118.6电子信息191.651511.0612.7图SEQ图\*ARABIC152012年成都7大新兴产业利税率分布图图SEQ图\*ARABIC162012年成都新兴产业利税率增长比较3、研发投入高,成长周期长医药产品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管,本行业的最大特点便是研发投入十分巨大,新药筛选和临床试验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从开发到商品化完成一般在10年左右,尤其是中药成分和作用机理复杂,开发难度更大。药品从研发、审批到上市等各个环节无法跨越,成长周期漫长(如图17及表5所示)。图SEQ图图SEQ图\*ARABIC17医药产品商业化周期表SEQ表\*ARABIC51997-2011年制药巨头的研发费用公司批准新药数量(1997-2011)平均每个新药花费(亿美元)总研发费用(亿美元)(1997-2011)阿斯利康5118590葛兰素史克1082817赛诺菲879633罗氏1178858辉瑞14771082强生1559883礼来1146503雅培845360默克1642674百时美施贵宝1142457诺华2140836安进9373324、产业转移不显著,倚重内生增长中药产业主要依赖科技创新资源和配套服务,受土地空间、物流条件限制较少,因此基于降低成本动机驱动的产业转移趋势并不明显,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主导国际分工格局,仅在原料药制造和临床试验环节有较为明显的转移趋势。与电子信息、汽车等着重依赖外生增长的产业相比,中药产业更为偏重内生增长。从我市中药产业十年发展的历程来看,同期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均依托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聚集发展,而中药产业主要通过本地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整体发展(见表6)。表SEQ表\*ARABIC6成都医药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情况比较医药企业领域发展方式电子信息企业领域发展方式成都地奥中药本地培育富士康终端制造外地引进科伦药业化学药本地培育英特尔芯片外地引进四川奥邦药业化学药本地培育纬创终端制造外地引进四川光大制药中药本地培育京东方面板制造外地引进成都康弘药业中药本地培育深天马面板制造外地引进成都蓉生药业生物制品本地培育康宁玻璃外地引进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制品本地培育安捷伦IC产品外地引进四川远大蜀阳生物制品本地培育四川汇源光通信本地培育成都恩威制药中药本地培育迈普IC产品本地培育扬子江四川海蓉化学药外地引进国腾IC产品本地培育5、文化差异显著,贸易壁垒较高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份额较小,低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与贸易壁垒。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中医药不能被完全的接受与信任,中医药与西医药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医药学模式,在理论基础、思维方法、诊治手段等方面均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对注重以微观思维方式分析事物的西方人来说,中药是很难理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中药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注册壁垒、认证制度壁垒、包装、标签和商标壁垒以及绿色壁垒,中国的中药企业在GMP、GAP、GSP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很难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二)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层面剖析1、国内外产业环境变化应对迟缓,政策指导性不强中药国际市场多以保健品、功能性食品、食品补充剂销售为主,面对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和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审批权收紧等政策的变化,成都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办法来帮助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的应对。虽然去年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注册成功,但就如何围绕地奥的进入欧盟这件事来促进整个川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部署。国内中药审批难度也逐年加大,如图18所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2010年中药新药仅有12个获批生产(见表7)。很多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中药保健食品,而成都在政策引导和支持的重点依然停留在药物开发上,没有很好引导中药企业走向大健康产业发展道路,从保健、服务等方面扩展产业链条。《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未将中药保健品等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对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药妆等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表SEQ表\*ARABIC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品数量(单位:个)年份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品200910312122011年1032125图SEQ图\*ARABIC18国家新药审批流程2、川药文化品牌打造不力,产品市场认知度较低川产道地药材久负盛名,过去更有“无川不成药”之说。但面对丰富的药材资源,川药的开发却严重滞后,川药品牌比川药材的知名度相差甚远。中药行业特征决定了品牌和文化在市场销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成都目前几乎还没有老字号的药企,更没有成系列的川药品牌,很多基于川产道地药材生产的知名品种是外地生产的。例如以川贝母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单个产品年销售就近20亿元,生产厂商却是香港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成都作为川药最重要的生产企业聚集地,在如何长期持续打造川药品牌,将深厚川药材资源优势转变为川药品牌优势,没有进行顶层设计和持续扶持,这比起昆明对云南白药品牌的打造,北京对同仁堂,广州对南药的打造,成都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市场对川药的认同度(见表8、表9)。表SEQ表\*ARABIC8国内中药老字号品牌排名品牌企业排名品牌企业122片仔癀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同仁堂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灵源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3244天津宏仁堂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255天津同仁堂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66277世一堂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28九芝堂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829王老吉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30冯了性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1031股份有限公司1132潘高寿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3广州星群广州星群药业13胡庆余堂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34采芝林广州市药材公司143515民生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36玉林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6张同泰杭州华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37德仁堂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17朱养心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3818震元堂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391940腾药云南省腾冲制药厂2041佛慈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1余良卿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___表SEQ表\*ARABIC9中国十大中药品牌排名品牌生产企业1同仁堂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云南白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东阿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4九芝堂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5敬修堂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雷允上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7沈阳红药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8马应龙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天一堂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10广誉远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3、政策持续性较差,过于追求短期效益成都中药产业规划频繁,从2002年到2012年,先后出台了《成都中医药发展规划》,《成都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每次规划和文件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这严重不符合中药产业发展规律。广东自2006年出台了《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实施纲要<2006-2020>》就一直未变,按照既定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实施,促进了广东中药近几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此外,成都未组织专门的工作机构对中药产业政策进行行政专项管理,对中药产业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考察,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研究。中药产业是一个长期持续投入过程,短期效益不明显,长期效益显著。而政府往往更加注重短期效益投入,而忽略长期投入。成都政府的扶持政策倾向于支持后期产业化项目,对临床前研究扶持政策几乎没有。对短期效益的注重致使很多国家层面已经非常重视的原创项目在成都得不到足够重视,影响了项目的开发进程。4、政策性投入及引导力度不足,投融资环境较差中药产业作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设立中药产业专项资金,成都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不足,企业自身研发资金投入力度也不大。而在发达地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优势领域,政府纷纷建立专项资金。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都市的研发投入尚显落后(见表10)。在投资增幅方面,成都中药产业投资增幅和占全市投资比重也均较低(如图19所示)。表SEQ表\*ARABIC10主要城市中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城市2011年研发投入强度上海3.50%北京2.20%深圳1.86%成都1.82%全国平均1.46%数据来源:赛迪顾问图SEQ图\*ARABIC192007-2012年成都中药产业投资增长情况在风险投资方面,相关扶持政策尚显不足,缺乏多元的投融资渠道,尚未形成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对接,缺乏针对性的投融资产品和服务。我市中药企业融资渠道目前以银行信贷、政府扶持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为主,严重地制约企业发展,致使一些好的技术成果在省外开花结果。5、资源载体整合力度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从目前的成都市中药产业载体建设情况来看,存在着资源载体整合力度不足、产业资源凝聚度不高、产业整体效益没有最大化的问题。一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目前我市中药企业在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邛崃(新增)等十余个区市县均有分布,产业整体布局缺乏统筹规划,企业投资成本加大,创新溢出效应不明显,产业整体效益难以最大化。二是缺乏专业产业园区。成都市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产业园区,与泰州等东部城市和武汉、长沙、重庆等中西部城市相比,专业园区建设滞后(见表11)。缺乏专业空间载体不仅不利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和环保成本,同时也对我市本土企业的扩张、新企业的引进和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的影响。表SEQ表\*ARABIC11国内部分地区医药产业园基本情况园区名称成立时间园区定位占地面积产业规模重点企业泰州中国医药城2009中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药产业基地30Km2—沃森葛兰生物、中康药业、北科生物张江药谷1996创新为特色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集群3Km2,营业收入200亿诺华、葛兰素史克、美敦力、勃林格殷格翰武汉光谷生物城2007研发、孵化、生产、物流、行政、居住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30Km2总产值300亿辉瑞研发中心、药明康德、人福药业中联药业浏阳生物医药产业园2006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千亿工业新城28Km2总产值252.5亿九芝堂斯奇生物、老百姓安邦制药、莱美康源两江生物医药产业园2011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10Km2—华邦制药、复星药友、北大方正三是虚拟载体建设亟待加强。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虚拟载体的建设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推手。全国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已经于2010年在蓉正式启动。结合物理载体的建设,加大对于虚拟平台的利用,充分发挥其对于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成为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成都发展中药产业的新方向之一。(三)中药企业层面剖析1、企业经营思路总体保守,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我市中药企业融资意识较为保守,只有华神和迪康两家国内上市企业,落后于上海、天津等城市。扩张动力不强,资源整合积极性不高,与神威、步长、九芝堂等企业相比,我市的地奥、华神、恩威未大规模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致使成都市中药企业失去扩张先机,市场抢占速度缓慢。在企业品牌塑造方面,成都中药企业品牌宣传力度不大,品牌营销积极性不高,未能塑造出诸如广药、云南白药、哈药等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专栏1四川省中药企业的融资活动尚不活跃,相比广东、吉林、湖南这些融资方式灵活多样、融资力度强的地区外部融资低下,且主要用于企业的应急周转,企业发展空间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对整个产业的有效促进。图SEQ图\*ARABIC20各省份中药上市企业数量对比近年来,神威、步长、九芝堂等中药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扩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已拥有多家子公司或分公司(见表12)。表SEQ表\*ARABIC12企业下属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名称子公司或分公司步长集团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保定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等。神威集团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九芝堂九芝堂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湖南九芝堂医药有限公司、湖南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民生药业、仁和药业、亚洲制药等企业在品牌宣传上更加积极主动,宣传途径人性化,宣传方式多元化,根据产品定位,构建了品牌发展战略,明确企业远景使命以及分阶段的企业目标体系,实施能够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为核心的品牌战略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见表13)。表SEQ表\*ARABIC13企业品牌建设营销策略企业名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杭州民生药业在2005年全国大面积爆发禽流感时,通过公关向卫生部捐助了200多万份的健康知识宣传品,每张宣传品都打上了企业的标识,并通过新闻的方式在全国100余家媒体上进行了事件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民生品牌的美誉度。江西仁和药业冠名湖南卫视的“仁和闪亮新主播”电视节目,吸引了15万各年龄层的人报名参与,“俘虏”了大批的消费者,节目的热播,也让仁和药业的品牌得到了有力的传播,其主打产品闪亮滴眼露销量足足增长了8倍。亚洲制药快克产品儿童感冒药“小快克”,强调孩子在感冒的时候按照年龄,精准安全用药,在给药用量上颇费心机,在包装上直接给父母们进行了服药量的区隔,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的儿童所需,方便了父母们在使用药量上更精准,更安全,还是草莓味,好喝,又能解除儿童服药的困难,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独揽“2012中国年度品牌”唯一全场大奖。2、企业缺乏产品规划,市场变化应对不足现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向“大健康”领域延伸,是中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我市大部分中药企业并未做好长远规划,只专注于药物的生产,忽视了产品的衍生及产业链的延伸,忽略了大健康产业带来的长远利益。至今,成都尚未有如“王老吉”、“云南白药牙膏”等知名品牌的大健康产业产品,相对其他地区在大健康产业的起跑上严重滞后。专栏2云南白药是中药企业向“大健康”产业进军成功的典型代表,2004年云南白药推出云南白药牙膏,开始从中药衍生品市场向现代日化产品市场拓展。到目前为止云南白药牙膏已成为连锁大卖场、专业卖场等渠道的第一民族品牌,也是功能性牙膏的第一品牌。在产品的二次开发方面,云南白药围绕其核心产品,充分利用核心技术优势与研发基础条件,延伸开发出云南白药产品系列,在“云南白药”基础上研制了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系列产品(如图21所示)。产品品牌市场认知度也得以提高,企业产值规模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13.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6.87亿元。图SEQ图\*ARABIC21围绕核心产品二次开发同系列多产品衍生式发展模式(云南白药)成都地奥集团是成都知名中药研发生产企业,拥有“地奥心血康”知名品牌产品,但近十年来,与云南白药等知名企业相比(如图22所示),企业增长速度缓慢,产值规模变化不大,主营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82亿元。图SEQ图\*ARABIC22地奥与云南白药营业收入对比在企业发展方面,与云南白药相比,地奥集团未作好长远规划,一方面以跳跃式模式(如图23所示)开发新产品,未能充分利用核心产品技术优势,资源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企业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上做好自身发展规划,进入大健康产业速度缓慢,保健品市场占有率低下。图SEQ图\*ARABIC23多头产品发展模式(地奥)3、企业发展专注度不够,多元化发展效果不理想成都市部分中药企业在发展上对自身核心产品优势,及医药行业的关注度不够,在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多元化,以致企业的主业发展缓慢,如地奥、恩威、华神、迪康等企业同时涉足多个领域的生产经营,资源同时投向多个不相关领域,导致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减弱。专栏3天津天士力是一家多年来一直专注中药及中药现代化研发生产的企业,企业以现代中药奠基立业,开发培育了一批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的疗效确切、市场信誉度高的现代中药产品群,形成了一条将药物研发、药材种植、中药提取、制剂生产和市场营销各环节集于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图SEQ图\*ARABIC24天士力发展产业领域迪康以中药研发生产起家,1996年以“迪康小儿感冒颗粒”为代表的迪康系列中药产品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称号,2001年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自成功上市以后迪康开始多元化发展,产业范围扩张到金融领域、商品零售、房地产建设等多个与主业关联度不高的领域。盲目的多元化发展,分散了迪康的有限资源,多个不相关产业的同时发展致使迪康发展资金、人才需求巨大,出现巨大的缺口,现有资金难以支持多个产业的同时发展,迪康药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图SEQ图\*ARABIC25迪康集团多领域扩张发展与迪康的发展路径相比,天士力专注于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发展,集中企业全部的人力、资金、技术条件投向生物医药领域业务,在医药市场,特别是中药市场上集中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迪康在其他领域对资源的占用量过大,企业对医药的投入逐步减少,核心竞争力不断丧失,导致主业一蹶不振。(四)结论通过梳理和总结我市中药产业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后,发现我市中药产业拥有较强的科技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中药产业仍然存在增速趋缓、规模不大、龙头偏少等问题,通过从产业、政府和企业三个纬度剖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从产业前景来看,中药产业依然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重要支柱,是我市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值得长期关注和扶持。2、从产业特征看,中药产业发展着重依托内生增长,产业转移不显著、成长周期漫长、缺乏爆发式增长,需要注重长远,持续培育。3、从政府引导、扶持和调控角度看,我市中药产业政策与管理体系仍需完善,以中药文化、川药品牌、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