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E/35/wKhkGWefpUeAcEh6AANMV3oM1w4907.jpg)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E/35/wKhkGWefpUeAcEh6AANMV3oM1w49072.jpg)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E/35/wKhkGWefpUeAcEh6AANMV3oM1w49073.jpg)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E/35/wKhkGWefpUeAcEh6AANMV3oM1w49074.jpg)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E/35/wKhkGWefpUeAcEh6AANMV3oM1w49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安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李玉婉审题人:傅小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写文章不同于记日记。记日记是自我交际,只要记事清楚、他日可复读即可。写文章是社会交流,心中首要是读者,使读者爱读,读后有所获;甚至存而再读,或推荐他人;甚至传诵于世,成为范文。文章贵有新意,或告诉人新事情,或陈述新观念。陈词滥调、空话套话、没有信息量的文章,不过是作者徒费笔墨,读者浪费时光。此类文章泛滥,读者便失去阅读兴趣。硬让人读,则一翻而过,入目不入心,读文章成了应付差事。文章贵新亦贵真。事情应是真实的,情感应是真实的,观念应是自己相信的。“真”是诚信的社会伦理在作者和读者关系上的体现,也是语言合作原则对语言交际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爆炸般涌来,或真或假,或实或虚;信息源或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甚至还有网络舆论碾压、语言暴力之类的问题。因而,分辨信息真实性,传播真实信息,尤为重要。说实话,说真话,已不仅是伦理问题,而且是分辨真假能力问题,有时候甚至还成为有无胆量、有无脊梁的人格问题。作者与读者是朋友关系。文章观点要读者接受,应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以声夺人,以势压人,援引古今名言以助声威,使用大量排比句式以助声势,而是要揭示社会发展的真问题,关注人民大众的心头事,以事实之力、逻辑之力来吸引读者,以同理心、赤诚心来感动读者,以智慧之光、思想之光来引领读者。简明是好文章的一种标志,也是好文风的一种表现。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是作者没想清楚,就是故意不让人弄清楚。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成为常态。如此境况,更需要把事理想清楚,用简洁的话语说透彻。陈言务去,套话务除。近读增补修订后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再次被毛主席简明朴实的文风所打动,不管是批示、讲话、文稿还是代拟的会议通知,都简洁明了,没有套话空话。这不仅表现出毛主席驾驭文字的娴熟能力,更显现他对事情对世界的把控能力。当然,好文章亦须有情趣。作者的阅历、性格、爱好、志趣千差万别,写作的风格千姿百态,但朴实也好,华美也好,文章皆须有情趣。情趣是审美的追求,是语言的艺术,是文化的修养,是对阅读心理的谙熟了解,也是作者自己情趣的投射。优秀作者,都是有情趣的人。(《光明日报》[改进文风大家谈]·李宇明《用聊天的语气写文章》)材料二: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他的文笔朴实简约,逻辑清晰,这些优点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曾巩有一篇名作叫作《越州赵公救灾记》。北宋熙宁八年夏天,越州遭遇严重旱灾,一位叫赵抃的当地官员尽力施救,取得成功,于是曾巩写了这篇文章来纪念他的事迹。此文与传统歌功颂德的同类文章截然不同,曾巩没有渲染旱灾有多惨痛,也不夸耀赵抃多么英明神武,开篇即记录了赵抃发向各地基层的七个问题: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曾巩开篇直接抛出这七个问题,涵盖了七个最关键的领域,一句废话没有,让一位务实官员的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他没花一点力气在抒情上,直接讲起赵抃的救灾措施:“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又做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这些文字初读枯燥,絮絮叨叨都在讲一些赈灾的政策与规则。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从越州百姓的角度去看,会发现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的救灾工作手册。男女的赈济粮要分开领取,以避免拥挤事故;政府要为欠户作保缓催贷款等,事无巨细,一一开列。曾巩深知基层民情,知道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长篇累牍的赞颂,而是沉甸甸的数字和政策。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从来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让天下人看到越州救灾的具体举措,可以推广到各地,让更多人受益。所以曾巩在文章结尾发出感慨:“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对于赵抃的功绩,曾巩只淡淡说了一句“皆公力也”,非常简单。整篇文章,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缭乱炫技,却散发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务实气质。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考验的都是语文功底。职场对文字的需求往往不是文采,而是通畅简洁、逻辑严密。多读读曾巩的文章,即便学不到他的境界,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至少能做到文从字顺,受用无穷。朱熹曾说:“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我心有戚戚焉。(《光明日报》[改进文风大家谈]·马伯庸《曾巩可以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贵新亦贵真,因为“新”是语言合作原则对语言交际的基本要求。B.曾巩的写作风格朴实无华、逻辑清晰,写文章不用华丽辞藻,也毫无渲染抒情。C.好的文章需要简明。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是作者没想清楚,而是故意不让人弄清楚。D.好文章总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人智慧和力量,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有新意能激发阅读兴趣,让人们了解新事物、新观念,产生新思考,获得新启示。B.作者认为向曾巩学习,有助于职场中人筑牢文字功底,至少能够规范表达,终生受益。C.材料最后引朱熹的话,表达了对曾巩的才华不被世人了解,最终遭到埋没的痛惜之情。D.写真事、说实话,是支撑文章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基础,有时还是照见人格的一面镜子。3.下列文句风格特征最接近材料二所述曾巩文风的一项是()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4.材料指出:“好文章亦须有情趣。”情趣有什么作用?请简述。5.张岱年教授强调“修辞立其诚”,要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写文章时应如何坚守这一原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有扶苏段吉雄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父亲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满眼的绿色像头顶的云彩,一泻而下,劈头盖脸地俯冲下来,漫山遍野紧密缠绕在一起的树木和灌木层,一浪又一浪地扑过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和浓烈灌进我干涩的眼睛里。从树林里呼啸而出的气息带着潮湿的猛烈,夹杂着浆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浓郁,还有动物的腥臊,把我团团裹住。远远的,我被这种从未闻到过的气味给彻底征服,像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似的有些窒息。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场景。爹,这就是森林?听到我的问话,父亲模棱两可地说出了一句:这才是山!是的,这才是山。我们那儿只能叫做石坡,而且是一座座光秃秃的石坡。石坡上只长石头不长树。那些石头似乎是商量好的,清一色地阴沉着脸。人们依然要在这黑山上讨生活。能开荒种地的,自然不肯放过,不管是不规则的小盆地,还是脸盆大小的石窝。即使那仅能种上几窝红薯的石缝,乡亲们也会弯着身子在旮旯石缝里探寻希望。那些实在太高的坡顶上,人们栽上了洋刺、枣刺等生命力强、繁殖快的植物,希望它们能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吸收阳光,沐浴雨露,能够感动黑山。那些植物果然没有让人们失望,蓬勃兴旺起来。它们依靠浑身尖锐的刺物尽可能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在地面上嚣张地向着太阳奔去。只是,面对残酷的生存压力,人们这点奢望变得苍白而又十分可笑。毕竟,锅底无薪的窘迫和飘渺的理想相比,人们还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尽管这些植物有着尖尖的芒刺护体,但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面前,却显得柔软、无力。不仅如此,那些好不容易在地层里扎下的树蔸,也成为人们冬天深夜里打发时间的最好的伙伴。一时的温暖换来的是年复一年的荒芜。黑石山不仅没有改观,脾气还越来越坏,稍微有风的日子,村子里便漫天黄沙,风凌厉地哭着,柴扉晃动着快要散架的身躯无力地看着风来回游窜。夏天的时候,黑山坡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把炙热毫无保留地反射到村庄里,瞅着那发光的石头,心里是莫名其妙的慌乱和愤怒。《诗经》里的那首《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我已记不得全文,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两句从一开始就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在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就像神话故事里描述的那样:绿荫成片,流水潺潺,鸟儿在树林里唱歌,鸭子在水塘里和荷花共舞。但回到现实,我知道那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特别是我的家乡。直到父亲带着我走亲戚时遇到了那片“森林”,我才相信,原来“山有扶苏”是真的。那片森林让我惊艳,让我欢喜,我真的喜欢那绿色的气息。回到家里后,冬天的时候我再也不去砸树蔸了,家人以为是我变懒了。平时放羊的时候,我也不再去折断一棵树苗做一杆让别人羡慕的鞭子,小伙伴们有些纳闷,把我一个人丢在了石板上。躺在光滑的石头上,从天上变幻多端的云层里,我看到了森林,也看到了水塘,还有荷花,鸭子,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春雨蒙蒙的早晨,父亲扛着镰头,招呼我跟他一起。一抹绿色滑入眼帘,我看到他手上攥着一把柏树苗,青翠欲滴还带着水珠。出了门,才发现原来不止父亲一个人,漫山遍野的黑石山上,到处人头攒动。如同冬天一样,他们也挥舞着工具,使劲地朝着地下挖去,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索取,而是栽下了一棵棵绿色的幼苗。天下着细雨,人们顾不上打伞,像种庄稼一样寻找着土壤,深深地挖上一个窝,再把树苗放进去,手扶着树苗,用脚把周围的土划拉到树窝里,一下一下地踩实,末了还用镰头在周围轻轻地砸几下。那还顶着雨滴的树苗便摇摇晃晃地站立起来了,有微风过来,树苗只是点了点头,身子纹丝不动。我看到父亲的脸上有水珠滑下,头顶上腾起了一层层薄雾,那一层层的薄雾汇聚到了一起,袅袅升起,在黑石坡的顶部聚到一起,罩在整个山顶上,缥缥缈缈,竟然有点仙境的感觉。树苗在一天天地长大,开始有新鲜的风从山顶上刮下来。人们不再死守着几分薄田,有人去远处打工,有人做起了生意,还有人引进生态农业,那片黑石坡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从满山的黑色,到一片蓬勃,然后青绿、苍翠、密不透风,似乎就是一眨眼的时间。没有了破坏和毁损,森林仿佛从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出来。再次见到这座黑石山的时候,我确信它就跟我当年第一次见到“森林”的感觉一模一样:我被裹进了绿色的云团里面,从树林里呼啸而出的气息同样带着潮湿的猛烈,夹杂着浆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浓郁。站在这片属于自己家乡的“森林”面前,气息里除了那些味道,还有一股亲切的浓郁。(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写“我”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与结尾家乡的森林相呼应,而结尾处“亲切的浓郁”则是森林里的这些味道让“我”回到了儿时。B.作者写自己“冬天的时候再也不去砸树蔸了,家人以为是变懒了”,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的山真的不抱希望了。C.文章意蕴深刻,让人回味。文中黑石坡从满山的黑色变成绿色,是因为经济发展,有村民引进了生态农业。D.文章描写了家乡黑石山不同时代的景观风貌,融入了作者对新时代家乡的赞美以及对故乡深层次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物描写细致灵动。开篇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对“森林”景色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绿色之浓郁、气息之浓烈让人浮想联翩。B.倒叙手法引人入胜。开篇描绘一幅“森林”的绝美画面,直接切进描写的核心对象,制造悬念,与黑石山形成对比,引人入胜。C.巧妙运用对比手法。黑石山过去环境恶劣和现在环境优美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和对美丽乡村的欣赏。D.文章语言表现力强。“风凌厉地哭着,柴扉晃动着快要散架的身躯无力地看着风来回游窜”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8.文章以“山有扶苏”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写作兴趣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村·乡情·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扶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节选自《晋书·陈寿传》,有删改)材料二: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材料三: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寻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晋·裴启《语林》【注】)注:《语林》是古小说集。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司空张华爱其才A以寿B虽不远C嫌D原情E不至F贬废G举为孝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是说“像对待老师一样”,与《师说》“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不同。B.“坐是沉滞者累年”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两句中的“坐”意义不同。C.“植既以才见异”与“若可寻觅千斛米见借”两句中的“见”意义相同。D.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与《兼爱》中“诸侯各爱其国”的“国”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宦官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权,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心意依附他,但陈寿不委曲求全,因此屡遭贬谪。B.《晋书》评价陈寿“其为时所重如此”,是指夏侯湛撕毁了自己写的《魏书》和张华托书这两件事。C.《晋书》认为陈寿客观记载了丁仪、丁廙、诸葛亮和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少了。D.曹植能诗会文,丁仪、丁廙等人都来辅佐他,但是他饮酒无度,因此曹操取消了让他去救曹仁的命令。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2)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14.《晋书》中记载的陈寿“索米作传”的事例,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不合事实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找到这样说的依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二首(其一)①王安石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只空村。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注]①本诗为王安石二度罢相,退居金陵时所作。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这首诗的题目可知,本诗是诗人按照其弟所作诗歌的诗韵以及用韵次序而创作的一首诗歌。B.首联中作者以眼前所见之“空村”,想到了六朝古都金陵之“台殿”,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C.颔颈两联写出了由晴至雨既而复晴的天气变化,又写出了由黄昏到夜晚再到早晨的时间变化。D.本诗与杜甫所作《登高》相比,都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6.本诗尾联化用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句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一个人需要内外兼修,要有内在美,又要有优秀的才能。(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看似文人雅事,实则内心焦虑郁闷,放不下未酬之志。(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对酒当歌的场景,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曾几何时,“养生”一词似乎还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在最近的几年里,(甲)。按理说,年轻人应当是A的,但现实却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下的年轻人变得越发“脆皮”,许多疾病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下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朋克养生”的热潮。(乙),前半截代表“摇滚自由”,后半截却意味着“努力自救”。“熬夜敷面膜”“蹦迪戴护膝”……这代年轻人的养生模式堪称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挣扎在放纵与自律之间,尽管口口声声称自己追求健康,但却经常通宵熬夜、暴饮暴食。一方面,他们想尽办法来创造各式各样的身体保养方法;另一方面,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资产合同范本
- 2025年度DAF运输合同下的货物运输保险责任划分
- 使用土地建房合同范例
- 个人佣金协议合同范例
- 2024-2030年中国扫描声学显微镜(SAM)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上门宴席服务合同范例
- 劳保服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征收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权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节能减排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2023年09月内蒙古赤峰学院招考聘用“双师型”教师2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例析
- 三年级英语上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学生版(外研版三起)
- 课本剧《刘姥姥进大观园》剧本
- 自闭症机构与家长协议书
- 《研学旅行概论》课程标准
- 如愿三声部合唱简谱
- 废旧物质处置项目投标方案
- 自习辅导老师岗位职责
-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文
-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