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纪代-设计发展_第1页
二战后世纪代-设计发展_第2页
二战后世纪代-设计发展_第3页
二战后世纪代-设计发展_第4页
二战后世纪代-设计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9年,战争导致了消费物品设计文化的暂时停滞。以前投在消费商品设计上的人力、物力,现在一起都转向为炮弹工厂、为枪支、为世界战争的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军事器械设计。以前生产家具的工厂现在生产起战斗机,布匹这时用来制作降落伞和军服。从1939年至1945年欧洲在设计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德国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建筑、勋章和产品的设计。这些极权国家提倡在建筑和设计上体现他们偏爱的古典主义风格。造型美术和表达国家主义的铅字字样要模仿哥特风格。纳粹分子把现代运动同犹太人或共产主义象征联系起来,所以现代运动是不可接受的。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历史背景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了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二战结束时,许多国家几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西方各国都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战后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消费群体的增大以及迅速恢复起来的经济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设计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短暂的复苏期后,得到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的走向中产阶级化的道路。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为:在技术上,消耗在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与强度逐渐减少,精神与智力的消耗逐渐增大;在劳动力分配上,蓝领工人逐渐转化为白领工人;在劳动意识上,工人从资本主义初期绝对的受压迫地位逐渐转向了能够参与企业管理、甚至拥有企业的股票,从而产生了新型的劳动态度。这些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产品与人的关系。高质量的产品面向了更多的消费者,能被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这方面,被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描述为: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和游览同一个游乐场所;打字员打扮得像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黑人也有了卡迪拉克牌轿车;所有人阅读同一份报纸……。这种共同的消费,尤其是分享信息,又促成了消费的同化。在物质财富极度丰富、对产品的选择多种多样的西方社会,却不自觉地受到大众传媒的诱导,人们按照广告去娱乐,去嬉戏,去消费,去爱和恨别人所爱和所恨的大多数现行需要……这样也导致了生活标准的同化、愿望的同化、活动的同化等等。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反对一切绝对化、普遍化的价值标准,不但反对神圣的价值观,也反对以“理性”和“人”为标准的现代主义价值观。人们摒弃了现代主义的“伟大叙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正在消失,商品化法则进入文化,文化不再是精神的创造品和震撼物,而成了消费和梦幻的替代品。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正如丹尼尔•贝尔(,1919-)指出的:“更为广泛的变化是消费社会的出现,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俭、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在高消费时代,设计风格变成了货架上的某种消费品,可以由消费者任意选取,而设计中所暗含的那些道德、社会标准则荡然无存,不同的趣味也就有了平等的地位。1956年,一本题为《室内装饰全书》的美国书籍就建议读者建立一个剪贴本,把感兴趣的杂志上的文章、家具广告、居室照片、画片统统搜罗起来,并强调在选择时不要害怕暴露出自己的趣味,因为那是你自己的家。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在消费时代,所谓“参与”,往往是一种貌似主动、实际上被人操控了的选择,消费者并不是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而是无休止的追随流行的样式。消费时代的潜移默化,引起了设计观念上的变化。英国建筑师史密斯夫妇提出了“可消费的建筑”()的概念,即建筑要从大众文化中汲取营养,要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要承认飞速的风格变化。这种观点和正统的现代主义思想是大不相同的,因为正统的现代主义认为建筑应当有永恒的价值和风格。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可消费”的观念大大的影响了室内设计。室内已经变成消费品的仓库。画家汉密尔顿(,1922-)用题为“什么使今天的美国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的拼贴画,形象地描绘了消费主义。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科学的作用以及战后新的审美和新技术也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50年代是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年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崭新的未来景象深深打动了设计家们。这种对技术新的态度促进了两个发展。第一个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新材抖和新技术。1942年聚乙烯和后来聚丙稀的发现提高了塑料技术。胶合板是战争期间获得巨大发展的有趣例子。随着人造胶水和先进的窑中烧制技术的出现,它变得能随意地制成各种戏剧性的雕塑形状。对于使用塑胶玻璃和佛米卡原材料的新技术实验,以及胶合板生产和化纤玻璃技术来说,家具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领域。同时市场正出现人造纤维如涤纶和纤烷丝。科学对设计的第二个影响是设计从科学中吸取营养得到动力。原子、化学、宇宙探索和分子构成启发了设计家们,他们把由此得到的想象吸收到50年代装饰语言中,结晶体的图案和分子构成图都被设计家运用到设计中。宇宙探索是另一个重要主题。1957年乔德内尔()银行建成,同年,苏联人发射了第一、二号人造卫星,于是火箭形象就在设计图上和织品上广泛传播。人们对太空旅游抱有普遍的幻想,无论它是否真实。设计中心的转移由于德国纳粹政府在欧洲的横行,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欧洲的科学家、作家、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从欧洲来到美国。其中艺术家里包括欧内斯特、杜香和蒙德里安等人。同时,格罗佩斯、温德罗和勃罗耶把功能主义的建筑运动移植到美国海岸。贝耶和莫霍莱•纳吉把他们创新的处理带到视觉传达设计。其他来到美国,并在这个国家对设计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视觉传达设计师麦特、卡洛、萨特纳和伯丁等人。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上述设计师到了美国以后,一方面试图建立类似德国包豪斯一类的设计学院,另一方面,结合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一系列设计活动。如莫霍莱•纳吉于1937年到达芝加哥以后,就一度建立了新的包豪斯。但它由于财政问题停办了。1939年,莫霍莱•纳吉又开办了设计学院。这个学院后归入伊利诺理工学院,改名为设计学院。学院完全贯彻了包豪斯教学体系,改变了芝加哥地区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其他大多数的外来设计师适应美国社会,从事设计创作,逐步探索出了具有美国本土文化特色和适应时代的设计艺术风格。商业化、装饰化、多元化趋势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国际主义风格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同宗同源的,德国包豪斯的领导人基本都来到美国,在美国主持大部分重要的建筑学院的领导工作,贯彻包豪斯思想和体系,从而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即国际主义风格。但是,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已经大相径庭,虽然形式上颇为接近,但是思想实质却有了很大的距离。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发起时,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不足为了创造一种新的风格,而是为了把以往为上层权贵的设计服务方向改变为为社会大多数服务的一种手段。设计的目的性、功能性依然是第一位的。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但是,自从这些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从欧洲来到美国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美国的阶级结构在战后发生了变化,收入殷实的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核心和占最大比例的构成,这与现代主义运动在德国开始探索时,德国以及欧洲社会简单分成富裕、少数人的资产阶级和赤贫、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完全不同,现代主义的服务对象要点变成没有了立足的基点,而现代主义少则多(1)的密斯主义却非常受美国的大企业、美国政府欢迎,因为这种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也具有美国人喜爱的民主风格特色,不是古典主义那种咄咄逼人的形式。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创立的玻璃幕墙结构,则更为企业喜爱,立即成为美国企业的标准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非常协调的混合,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了这个阶段,形式变成第一性的,因为这种少则多的风格代表企业、大政府、权力、现代化,形式本身已经具有了象征性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个形式,功能也可以屈就。这样一来,虽然现代主义的面貌在外部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本质已经完全不同了:它从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对社会问题解决的探索方式,变成了代表资本主义金钱与权力、代表美国企业的风格。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共40层,高158米,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的交通设备电梯用地处,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样就便于交通,使它显得不同凡响。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昂贵的建材、密斯精心的设计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粗野主义”这名称最初是由英国的一对第三代建筑师,史密森夫妇(,前者生于1928,后生于1923)于1954年提出的。史密森说:“假如不把粗野主义试图客观地对待现实这回事考虑进去——社会文化的种种目的,其确切性、技术等等——任何关于粗野主义的讨论都是不中要害的。粗野主义者想要面对一个大量生产的社会,并想从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阵粗鲁的诗意来”。粗野主义

柯布西耶“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就是为窗子而斗争的历史”。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上,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马赛公寓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马赛公寓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ré住宅+工作间

-,()比利时安特卫普,1926

-,()巴黎西郊92省,1926

独立式住宅

-,()瑞士,1912,1916

-,()巴黎第16区现柯布基金会,1923

-,()瑞士,1923

-,()巴黎西郊78省萨伏伊别墅,1929-1931

-,()阿根廷,1949-1953

-,()巴黎东郊94省,1954-1966

L'é标准化住居模式

-éès,()波尔多附近,1925

-,()德国斯图加特,1927

-,()柯布的乡间小屋,普罗旺斯海边

L'集体住居模式

-él'ée,()巴黎第13区救世军宿舍,1929-1933

-é,è()瑞士日内瓦

-àé,()巴黎大学城瑞士馆,1930-1932

-,()巴黎第16区,1933

-éd',()马赛公寓,1946-1952

L'ée宗教建筑

-,()朗香教堂,1950-1955

-,()修道院(里昂附近),1953-1960

大尺度模数实施样板

-,é()柯布唯一的工厂建筑,洛林大区,1946

-ée,()柯布在日本唯一的作品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1958-1959

城市规划

-,()城市住区,里昂附近,1953-1965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室内设计从形式的单一化逐渐变成形式的多样化,虽然现代主义风格简洁、抽象、重技术等特性得以保存和延续,但是这些特点却得到最大限度的夸张。结构和构造被夸张为新的装饰,结构形式往往选用工业建筑中常用的桁架,并夸大、突出桁架的造型,使这些连续的、无边的钢结构成为动人心魄的装饰。平乏的方盒子被夸张为各种复杂的几何组合体,空间不再是用密封的墙来分割的,而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上,都相互交叉、彼此融合。小空间被夸张成大空间……这种建筑的室内空间夸张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把建筑完全抽象为巨大屋盖下面可自由分隔的空间;夸张对自然光、人工光的运用,极力创造一种神秘气氛。在消费社会中,物质财富的骤增使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发生了逆转,如何合理、经济地利用现代技术与材料变成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消费现代技术与材料。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计划废止制”产生背景: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在思想上由原来的盲目崇拜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样式转向比较理性,注重科学技术、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等方面上来。二战前美国设计界流行的“流线型”设计样式虽然有其科学依据,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流线型”不再是简单科学的应用问题,而形成了一种为满足市场消费潮流的设计样式。这也是“设计样式追随销售”的一种体现,“计划废止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20世纪50、60年代,为满足商业需要而采用的样式主义设计策略在汽车设计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汽车的样式设计不断更新。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厄尔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一种制度: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使汽车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计划废止制”。就其特征而言,所谓“计划废止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二是款式性废止,即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三是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总之,其目的在于以人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到1965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雪福兰汽车有46种样式、32种引擎、20种变速器、21种色彩和400种配件。哈利·厄尔作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领导成员和设计负责人,其不少设计直到目前为止还影响美国的汽车式样。1953年厄尔在汽车上首次采用了整块的弧形挡风玻璃以代替以前的平板挡风玻璃,这一设计很快被世界汽车行业广泛采用,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