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采用CBrC系统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构成、系统功能、驾驶模式定义与转换、系统运营场景、通用数据格式、内部接口要求、外部接口要求、系统性能要求、人机交互要求、电磁兼容及防护、环境条件、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采用CBTC系统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以下间称CBTC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检测检验、运用及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交中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存不注日朔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h:恒定湿热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2758-202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6251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T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4338.5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GB/T25119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B/T28808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GB/T28809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续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TB/T1447铁路信号产品绝缘电阻TB/T1448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绝缘附压TB/T1528.1铁路信号电源系统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TB/T2846铁路地面信号产品报动试验方法TB/T2953铁路地面信号产品高温及低温试验方法TB/T3074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T3484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TH/T3485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TB/T349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移动闭塞movingblock线路不划分固定的区段,后行列车以前行列车所占线路的安全距离末端为追踪目标点,前后列车间的最小安全间隔距离为后行列车安全制动距离加上安全裕量的闭塞方式列车自动防护automatictrainprotection实现列车运行间隔、超速防护、进路安全和车门等自动控制以及其他与相关专业联动共同实现列车运行安全防护技术的总称道岔、区段、信号机按-=归规则和条件建立的相互关联、制约的关系。联锁计算机interdockingcomputer计算机联锁中实现联锁功能和安全性输人输片命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接口。全自动适行fullyautomatieoperation基于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由信号、车辆、综合监控、尔、站台屏蔽门等与列车运行相关的设备联动实现列车无司乘人员干孩的全过程自动运行。自动化等级gradeofauvicmation根据运营工作人员和系统所承担的列车运行给定的基本功能的责任划分,确定的列车运行的自动化水平。通过能力carryingcapacity在一定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信号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控制同向通过或接发车的最多列车对数。折返能力turn-backcapacity同一折返车站单位小时内能够连续完成折返作业的最大列车对数。3跨线运行overlineoperation运营列车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制式相同或兼容的市域(郊)铁路线路中,由一条线路进入另外一条线路进行共线运行的方式。数据存储单元datastorageunit用于管理本线范围内临时限速、湿轨模式和ATP/ATO电子地图版本的设备。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linedatamanagementserver用于存储和管理本线或线网范围内电子地图的设备,提供远程数据下载功能列车工况管理trainoperationalconditionmanagement全自动运行线就列车根据其所在位置及运行状态对空调、照明、列车广播、车载PS等进行的统一管理,具体工况包含正我服务伊止正线服务、车辆段/停车场内运行、清扫、洗车等。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M: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stamuti:truinaperatingMadAOM:辅助驾驶模块(AusiliaryOperatianMadule)ATO:列车自动驾驶(AutnmatieTrainOperatio)ATP:列车自动防护(AutamatieTrainPoteetim)ATS:列车自动监控(AurmmatieThuinSuyperisim)BTM:应答器传轴模块(BaliseTransmissimMudlule)CAM:蜡动模式(ChepAotonaticMmle)CBI:计算机联锁(ComputerBascdfaterlieking)cEr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ammunieatianBasadTrainCmtrml)CM:受控人工驾驶模式(CwdeltrainnperatingMaic)cTC:连续式控制(CanrinuousTrainGamtml)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aTrainCurmlSytem)DCS:数据通信系统(DigitalCammunieatinSystem)DMI:人机界面(Driver-Machineliaterfuce:)DSU:数据存储单元(DataSteragcUni)0n:发车指示器(Departure'TimeIndicatr)FAM:全自动运行驾驶模式(FallyAutmmaticetrui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n:AlarmSywtcm)FAO:全自动运行(FulyAunmaticOperatim)5影响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应做到无扰切换。5.1.11CIETC系统软件设计、信源编码、数据传输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应符合5.1.12CETC系统所有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调试和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安全保证体系应符合GB/T28809的规定。5.1.13cETC系统应从外部获取统一的时钟信息。5.1.14cEIC系统设备供电电源应符合GI50157、GB/T12758-2023、TL/T1528.1、TB/T1528.4的5.2跨线运行要求5.2.1市域(郊)铁路线网内列车应能跨线运行,各条线路CBrC系统电子地图格式、应答器报文格式、车地无线通信接口、zc间接口、CBI间接口、ATS间接口、各子系统与MSS间接口应遵循统一定义5.2.2若ATS按网络化运行配置,构建多线路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时,线网ATS与GBI间接口、线网ATS与DSU/ZC间接口应遵循统一定义原则。5.2.3列车跨线前.车成设备应与即将进入线路的DSU/ZC进行信息交互,对电子地图版本校验。5.2.4车载设备可通过人线方式或自动下载方式获取跨线运营目标线路所需版本的电子地图。5.2.5列车在线网内相同自动化等的线路之间跨线运行时,应保证其运行控制等级及驾驶模式不5.2.6列车在线网内不同自动化等级线路之间跨饺运行时,应保证其系统控制等级不降级。5.3信息安全要求5.3.1信息安全应涵盖物理和环境安全、边界安全、网络运店安全端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维度的安全需求,各种安全需求应通过统一协调建设与管理方法,建立文全关电。构建高可靠的安全防护5.3.2信息安全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在保证系统可用性基出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信号系统业务安全。5.3.3安全域与外部信息系统边界应部署边界隔离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单条线路与其他跨线线路数据接口边界应部署相应网络安全防护设备。5.3.4宜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中心.掌控全网区域边界和关键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状志。5.3.5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应符合GH/T22239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a)信号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应以保障信号系统业务功能安全为首要目标,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相应的安全设置和部署的安全产品,不应影向信号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h)信息安全设计不应改变信号系统结构,不应影响信号系统数据传输实时性、丢包率,宣采用并联型防护设备,当设置串联型防护设备时,应采取冗余措施;e)应具备信号系统边界的隔离防护功能,宜具备安全审计、身份签别、潞洞扫描、主机防护等功能。6CBTC系统构成6.1总体构成服务器、分布式应用服务器、外部接口服务器、网关服务器应采用双机热备冗余配置6.2.5若按网络化运行配置,ATS子系统宜采用两层架构.包括控制中心和车站(含车辆段/停车场)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控制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集群)、外部接口服务器(W)、网关服务器(N)可合并设置,系统结构示意见图2。图2网络化ATS子系统结构示意图6.2.6ATS应设置大屏显示接口设备,提供大显示屏所需的全线(含车辆段/停车场》信号设备状态和6.2.7若设置备用控制中心,ATS核心设备及架构宜与控制中心保持一致,主用控制中心与备用控制中心的中心ATS设备互为热备。6.2.8设备集中站的CI控制工作站与ATS的车站监控工作站宜按一体化冗余设置。6.2.9NTS车站设备布置应区分设备集中站及非设备集中站,非设备集中站由设备集中站统一管理。设备应包括现地工作站、车站分机、显示终端、网络设备及必要的茗助设备,其中设备集中站的现地工6.2.10有操控权的车站应按冗余配置现地工作站。6.2.11线路终端车站或折返车站应设置ATS显示终端。6.2.12车辆段/停车场设备应包括现地工作站、车站分机、显示终端、网络设备及必要的辅助设备,其中现地工作站、车站分机应冗余配置。6.2.13ATS子系统可与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构建以行车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为控制中心、备用控制中心(若有)、车站、轨旁、车辆段/停车场、试车线、维修中心设备之间提供有线数据传输通道:无线通信网络为车载ATP/ATO与地面设备之间提供无线数据传输通道。6.6.3DCS子系统应采用双网冗余设计。为数据信息传输提供冗余的网络传输通道。6.6.4DCS子系统应包括地面有线通信设备和车地无线通信设备,设备构成如下:a)地面有线通信设备包括网络路由传输设备、网络交换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电等;h)车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地面无线通信援人设备、车载无线通信设备及无线传输天线或漏泄同轴电缆等。6.6.5地面有线网络应采用独立组网方式,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应有隔离措施。信号系统内部安全及非安全通信应采用相互独立的传输通道,传输通道的划分可采用物理通道方式或逻辑通道方式,单个传输通道的故障不应影响其他传输通道的正常工作。6.6.6地面有线通信网络应采用双向自愈的环形拓扑结构,当单个设备故障时,不能导致与任何网络设备的通信丢失。6.6.7DCS子系统应配置网络管理设备,对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实现有效监管,通过对网络的全面监控,能够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和数据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可以实现通信设备故障分析与报警,监测数据结果应可以实现直观显示与存储,便于运营维护查阅6.6.8车载设备网落空独立于车辆网络单独设置.应采用物理冗余架构。若与车辆网络融合设置,融合网络应满足信号系结安全完空性等级、网络安全、网络冗余、网络性能要求。6.7MSS子系统构成6.7.1MSS子系统应由维修中心、正线、腔同中心、车辆段/停车场、试车线的维护监测设备组成,主要包括维护支持服务器、维护工作站、信号集中监测设备灯印机、配套网络通信设备等6.7.2配置CBI计算机的车站应配置集中监测设备6.7.3维修中心服务器应采用冗余结构。7CBTC系统功能7.1基本功能7.1.1cErC系统应满足市城(郊)铁路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的需要,还应考虑车辆、限界等一致性的要求。7.1.2CBTC系统在连续式列车控制级别下应采用移动闭塞制式,且采用连续式速度一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7.1.3CBTC系统应能实现列车在系统最不利条件下以规定的安全间隔运行,列车最小安全间隔应大于前方列车骤然停车,由后续列车以当前速度紧急例动停车所需最大停车距离加安全保护距离之和。7.1.4cErC系统应识别和防护的系统基本风险及对应的防护措施如下:a)列车冲突(追尾、侧冲、迎面冲突),该风险映射为列车间隔防护、退行防护、列车完整性防护、GBI安全进路功能;h)列车与轨旁设施(如车挡等)相撞,该风险映射为轨道末端防护、CB1进路限制防护;e)列车脱轨.该风险映射为列车超速防护、CBI安全进路防护、与列车障碍物检测控口等;d)与列车移动和列车车门及站合门相关的乘客人身风险。该风险映射为CIrC系统和列车车门及站台门系统接口防护、列车停稳检测、站台紧急停车检测、发车条件检查等。7.1.5车载设备应根据所处线路和线路内位置.与对应的ATS,ZC、CBI进行通信7.1.6当地面ZC和车载设备功能正常时,车载信号应为行车的主体信号,地面信号宜灭灯,列车遵循车载信号MA运行7.1.7CBTC系统应对站合区域、紧急关闭按钮防护区域、道岔区段、线路施工区段等进行区域防护实时防护。7.1.8CETC系统应具备列车车门防护功能和站合门丰正常打开防护功能。列车在车站规定的位置停稳停准后,车载设备应允许打开对应侧车门或7.1.10当列车进站停车时,车载设备应保证列车头部进人有效站台时的速度不超过站台的限制速7.1.11CBTC系统列车折返方式应包括全自动折返模式、无人自动折返7.1.12GEIC系统应具备临时限速设置与防护功能。7.1.13CEIC系统应具备自动过分相功能,车载设备可根据需要向车辆提供过分相控制的使能信号及指令。7.1.14地面(高架)线路CITC系统应具备湿轨模式功能,支持雨雪等湿轨条件下列车运行。湿轨模行车间隔、降低运行建度等安全防护。湿软模式下应降低最不利条件下的可保证案急制动率、牵引加车进行驾驶模式转换功能7.1.16装备GBIC系统车载设备的列车驶出c示,并经司机确认后转入RM运行。装备GBTC系决平载设备的列车在回车辆段/停车场时可不停车转换驾驶模式,在车辆段/停车场内运行时应具有车组亏的限二显示功能。7.1.17CETC系统可具备通过设置防护分区,并在每个欧的分尽厅应设置SPKS实现工作人员防护功能。7.1.19cEIC系统车载设备应具备记录司机操作和设备运行状况的功能,并应提供远县日志下载功能。7.1.20CBETC系统应具备统一的7.1.21cETC系统宜按线网统一设世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用于存储及分发线网内各条线路电子地7.1.22CETC系统车载设备应存储列车运行范围内的电子地图。或根据运行计划提前从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动态下载电子地图。7.2ATS子系统功能7.2.1NTS子系统可监控一条或多条运营线路。当监控多条绒路时,宜采用一套网络化配置的线网NTS子系统统一管理不同线路的车载和轨旁信号设备,各条线路应具有独立运营或混合运营能力7.2.2ATS子系统应在控制中心及各车站提供风格统一的调度控制工作站,对管辖区域内各线路及各车站区域的行车进行调度指挥。车站ATS工作站与CB17.2.3ATS子系统应具备灵活扩展的能力,应提供可扩展的计算、存储7.2.4AIS子系统应能降级运用。应能减少故障影响范田。某一车站ATS设备或网络化配置中个别线路ATS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影响整个ATSg)当列车到达终端站(即折返站)或环形线路用户指定的终点站.ATS子系统应按照运行图自动更新列车识别号,新列车识别号显示在该列车现在位置的折返轨或股道车次窗上;h)对于将退出服务的列车(回段列车),ATS子系统应继续跟踪列车的识别号,在车辆段/停车场库线的车次窗内应显示列车的车组号。7.2.17ATS子系统应支持单续或多线线路行车计划的统一编制与管理,宜独立设置用于行车计划编制的运行图编辑工作站。列车运行图编制及管理应满足如下要求:a)列车运行图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车运行图上有横线、竖线和斛线三种线条,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图解列车运行状态;h)列车运行图的线型及颜色应支持在工程实施阶段按照用户要求设置;e)列车运行图应具备指定首末班车、非载客车、巡道车、联挂、解编等属性的功能;a)NTS子系统应支持根据基本运行图自动创建当日运行图,或调度员在运行图工作站上人工创建当日运行图,ATS子系统根据创建的当日运行图组织列车自动运行;e)ATS子系统应根据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自动生成实际运行图。并在运行图显示工作站上f)计划运行图和实际运行图采用不同的底色和线条同时显示在运行图显示工作站的同一画面上,以现时时刻为分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实现运行图始终按当前时间居中显示。7.2.18ATS子系统置具备车伊运用计划及管理功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车辆段/停车场的S设一应很据当天计划运行图,在人工参与下生成当日车辆运用计划和配车计划,并将车辆运用计同步到常制中心的ATS设备;h)车辆段/停车场的配车计划生成后,S子装统可自动生成司机派班计划并传至司机源班室;e)NTS子系统应在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终前福供出库列车自动预告,规定时间尚无列车到达车辆段/停车场转换轨时应自动进行报警7.2.19ATS子系统应具备列车运行调整功能,且应符合列规定:a)ATS子系统对列车运行的调整应支持自动调整和人工丽签方式;h)当列车的实际运行与计划运行时间发生较小偏差(偏差值由调应退设定)时,ATS子系统应自动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并控制列车运行至正点状态;e)当列车的实际运行与计划运行时间发生的偏差较大时,ATS子系统应给出报警)调度员对计划运行图/时刻表进行修改时,可人工介入调整列车运行计划,ATS于系统应自动执行调整计划并控制列车运行;e)NTS子系统应具备合理的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策略;f)NTS系统应支持列车站间运行时间或列车站间运行等级的定义和调用功能,对应于ATO站间运行时不同的速度由线,以适应不同运行状况;g)ATS子系统应支持列车运行人工调整手段,包括对列车或站台执行“扣车/取消扣车"“提前发车"或“跳停”操作,且操作命令不能产生矛后:h)ATS子系统应支持修改在站台的停站时间的功能7.2.20ATS子系统应支持站台发车计时器与车站旅客信息显示要求:a)在列控系统正常控制模式及降级模式下,发车计时器均应具有相应的显示;b)特殊作业发车计时器应有特殊标志,包括扣车、跳停作业;e)ATS子系统应把行车信息传给PIS;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距下趟列车到达本站的时间、下趟列车的目的地、列车接近及停站提示、首末班车的信息。7.2.21ATS子系统应具备运营数据记录与统计报告功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中央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的操作,列车运行状况和设备工作状态应采用标准的文件格式记录和保存在ATS子系统数据库中,保留时间不少于180d.并可进行统计和分析;h)中央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的操作,列车运行状况和设备工作状态应自动或按调度员的指令进行回放和输出到指定的存储及打印设备。ATS子系统应为这些数据的外部读取提供软硬件c)记录和统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停运列车数、加开列车数(临客、调试、回空、救援)、开行列数合计、列车在各站到发时刻及偏离、列车早晚点、列车退出运营、列车走行公里数、每日每旅程的误点班次、列车运行正点率、始发正点率、到达正点率、通过率、旅行速度、技术速度、存车/备车、列车整备状态、时刻表及其兑现率、进路控制、车辆设备状态、临时限速、信号设备及车辆修程、基础信号设备的状态、车载设备状态、司机出乘;a)始发站、终到站的到发统计分类选项中应提供偏离时间量的选项,即ATS子系统应根据列车偏离的时间量对晚点列车进行统计。7.2.22ATS子系统应支持与其他系统接口并交换信息,且符合下列规定:a)在控制中心,ATS子系统应支持与其他外部系统信息交换,包括PIS系统、中心大显示屏、传输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无线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h)在设备集中站(包括车辆段/停车场),ATS子系统应支持与GBI子系统交换信息;e)在控制中心或设备集中站,ATS子系统应支持与ZG/DSU/车载子系统交换信息。7.2.23ATS子系统应二备离线工作状态的模拟培训设施。模拟培训设施应以线路、车站配线及在线运营列车等状况为对象,实现对调度员的全面培训,模拟培训设施的控制及显示信息应与实际使用的系统一致。7.2.24ATS子系统应将自身的报情间息,将ATP车载子系统、ATO子系统、CB子系统的报警信息传至控制中心维护工作站、车站维护工作站及综全准修中心的信号监测报警工作站。7.2.25ATS子系统应对各种操作信息、设备运行热布信息及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备份,并具有根据记录数据对任何时间、任何信息点进行过程回放的切能。记录应保存不少于0d。7.2.26ATS子系统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和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天化报警的功能。通过系统的维修工作站可以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提供故障报警的界面,同时重的故障指警也应显示在大显示屏和中央调度员及车站值班员的工作站上。7.2.27ATS子系统软、硬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扩展能力。系统应满足不步户既有线路运营的情况下,完成新建线路的调试及无缝接入。7.2.28对具有灵活编组功能的线路,ATS子系统宜支持人工或自动控制列车联挂或解编,并应对列车联挂或解编的状态进行监督7.2.29对多条线路跨线运誉的线路,宣设置一套线网运行图编辑工作站,支持多条线路行车计划的统一编制与管理。7.2.30属于不同调度管辖区的线路跨线运营,应在跨线线路间设置移交边界和移交重叠区,移交、接管线路的ATS子系统设备间应互传移交重叠区内的列车运行调整信息、列车运行监视信息、列车接人站既停信息和站场显示信息。7.3ATP子系统功能7.3.1ATP子系统应符合故障一安全原则,并应采用必要的冗余和安全技术。7.3.2车载设备应适合列车的应用环境与运用条件,应稳定可靠,并应具有抗干扰的能力。7.3.3ATP子系统应在车辆段/停车场出人线、正线、折返线、渡线、停车线、车辆段/停车场自动化区城范围内提供列车运行安全防护控制。7.3.4ATP子系统应支持多种控制级别和驾驶模式,应具有多种控制级别列车湿合运行能力。7.3.5当采用车轮转速测定列车速度时,ATP子系统应具有列车空转/打滑检测和自动轮径校准7.4.3列车在区间自动停车后,当发车条件具备时,ATO子系统可控制列车自动启动,或经司机确认7.4.4列车进站时,ATO应采用一次连续制动模式.制应有非线路限速要求的减速台阶。7.4.5ATO子系统应实现在车站站台定点7.4.6AIO子系统应具备提示列车站台发车功能。7.4.7列车停稳于车站规定位置,ATO子系统应能向列车发送开关车门命令。能将报警信息传至中心ATS和MSS子系统设备。7.4.9ATO子系统车载设备记录和统计的内容包括事件的时间和日期,并应至少保存7d,内容包括7.5.3CBI子系统应实现不同路位的保护区段设置、锁闭和解锁功能7.5.4GBI子系统可根据需要提供自动折总进路对能。自动折返进路应根据列车当前所在位置.自7.5.5CHI子系统可提供自动通过进路的功能,处于自江模式的进路不随列车运行自动解锁,其防护信号机的显示随着列车的运行自动开放或关闭。7.5.6CBI子系统应能接收ZC提供的信号机接近列车信息,控进路始邱竹号机的显示转换。在组合灯光开放和关闭时,不应因灯丝故障导致信号显示升级。进路信号开放的应持续检查保持信号开7.5.8CBI子系统应具备逻辑区段和物理区段管理功7.5.9CBI子系统应具备站合紧急关闭接口功能。办理了紧急关闭作业,对相应的引入该站台的和由此站台出发的非CISTC列车用进路(可不含引导进路)的信号机应立即关闭,由此站台出发的CBrC列车用进路的信号应立即关闭,CB子系统应同时将此信a)CBI子系统应能够提供不同路径的保护区欧c)调车进路不设保护区段7.5.11GBI子系统应能管理保护区段的解锁,并符合下列规定a)当列车进入设有保护区段的停车轨后,CBI子系统收到地面或车载ATP发送的保护区段解镇的相关信息后保护区段自动解锁;c)保护区段被后续进路重复锁闭时,保护区a)保护区段随着主进路的取消或人工解锁应自动解锁。7.5.12CBI子系统可根据直接来自车载ATP/AIO设备的站合门开关命令,或经轨旁其他安全控制设备转发的站合门开关命令开关站台门。7.5.13CBI子系统应采集站台门的状态.站台门条件不满足的站台,对相应的引人该站合的和由此站台出发的非GBTC列车用进路(不含引导进路)的信号机应立即关闭;由此站合出发的GBTC列车用进路的信号应立即关闭。由于站合门关闭且锁闭条件不满足引起的信号关闭,在站合门关闭且锁闭条7.5.14CBI子系统可根据来自NTP子系统的不同列车编组对应的站台门命令打开和关闭对应的站台门。7.5.15CBI子系统可提供防流门接口功能。防淹门条件不满足时,防护该区域的信号机应立即关闭,且CBI子系统不应办理经过该防淹门的进路7.5.16CBI子系统应具备引导进路功能,可提供引导总领功能,引导总铁后CBI子系统控制范围内道岔锁闭。7.5.17GBI子系统应具备与列车占用检测设备接口功能。7.5.19GBI子系统可提供扣车接口功能。办理了扣车作业后,CB1子系统可关闭对应站台的出发信进路。7.5.22CBI子系统可提供信号机封面、信号公解封功能。信号机封锁后,不能再排列7.5.23车辆段/停车场的CBI子系统应具备调车进高控制功能。7.5.24GBI子系统应具备非进路调车功能。办理罪进路心车后,非进路区域相关道岔应转动到规定位置并被镳闭,与进路有关的超限区段应在空闲状态,与其总时的沉应在关闭状态,该进路上正向或反向调车信号机应同时开放7.5.25CBI子系统与相邻GBI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安金性,宜基于r协议。7.5.26CBI子系统应能与MSS接口,向其提供室内外GBI设备的状态及报警信7.6.1DCS子系统为GIETC系统构建连续、双向、高容量的数据通信网络,作为信号系统信息数据的7.6.2DCS子系统应实现信号系统子系统间、子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接口设备间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7.6.3地面有线网络、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均应采用物理冗余设计,单点故障不应影响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连续性。7.6.6DCS子系统应配置网络管理设备对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实现有效监管,通过对网络的全面监控,能够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可以实现设备故障分析与报警。监7.7MSS子系统功能口,实现完整统一的维护监测功能。7.7.2MSS子系统维护监测设备正常工作或故障时,不应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7.7.3cErC各子系统应具有自身状志监测及报警功能,宜定位到板级,报警信息应传至MSS子7.7.4MSS子系统应具备监测采集、故障诊断、综合分析、报警集中、维护监测子系统自诊断和查询与回放功能,宜具有设备健康状态趋势诊断功能及维护引导功能,可具备三维显示功能。7.7.5MSS子系统应具备就地和远程的监测、预警、报警功能,应具有中心级集中监测告警功能7.7.6MSS子系统应能在维护监测工作站实施远程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集中报警、故障诊断定位和维护管理功能。7.7.7MSS子系统综合维修中心设备应接收、统计和处理整个系统的故障报警信息,具备设备故障报警的统计功能,并能按要求生成信号设备报警和各单项设备的日表、月表、季表和年表,可通过维护工作站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历史数据回放功能。7.7.8在维修中心或关他指定地点,MSS子系统应实现对在线列车运行状态的监督和整个系统所有被监测设备的状态显示与集分警功能,并对所有在线运行的信号设备进行维修支持管理,应能对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时间、对象、内包、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应能在维护监测子系统的维护工作站实现对整个信号系统历史数据回放7.7.9在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气地点.MSS子系统应具备对信号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和主要电气性能进行在线监测的功能,包括轨道电路的性族测试、电缆绝缘测试、对地漏泄检测等。当设备的工作状态异常或电气性能偏离预定界限时及时报管7.7.10MSS子系统应具备故障分级分类报警功能,告警议息至指等级、日期和时间、内容、设备、原因等,对涉及行车安全或直接影响行车的报警应具有声音提示!参照如下原则进行等级分类:a)一级告警是指涉及行车安全的报警或直接影响行车指挥的报警,可采用江色显示报警信息,采用声光报警,应经人工确认后才能停止报警。除在监测与维护系统报工作站和相应的维护终端进行报警外,还需在相应的行车调度人员工作站进行报警;h)二级告警是指可能影响行车指挥的报警,采用声光报警,可采用橙色显示报警信总,应经人工确认后才能停止报警;除在监测与维护系统报警工作站和相应的维护终端进行报警外,还需在相应的行车调度入员工作站进行报警;e)三级报警是指不影响行车指挥,但形响客运组织和乘客服务的告警,可采用黄色显示报警信息,仅在监测与维护系统报警工作站和相应的维护工作站上显示和报警;d)四级告警是指其他异常事件告警,可采用蓝色显示报警信息,仅在监测与维护系统报警工作站和相应的维护工作站上显示和报警7.7.11综合维修中心的MSS子系统监测与维护报警设备应病足对系统设备的监测报警和统计报表的功能,并对系统的各设备进行维护信息分析.提出对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计划,提供维护支持。7.7.12MSS子系统宜具备与线网维护系统或其他数据平台接口的功能7.7.13MSS子系统宜具备日常生产管理相关功能。7.7.14MSS子系统宜具备物资管理相关功能7.7.15MSS子系统可与其他系统整合构建多专业综合维护系统。7.8全自动运行功能7.8.1全自动运行等级划分遵循GB/T12758—2023规定的要求.GBIC系统的功能不应低于GOA2级。应向下兼容GOA1级功能。当列车最高运GOA2级、GOA3或GOA4级不同自动化等级运行7.8.3cEr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应与站合门间隙检测系统直接或间接接口,具备站合门车门间隙7.8.4CI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正线指定区城及车辆段/停车场内应设置SPAS,SPAS激活状态下禁止CITC列车在该区域内运行,尚未进入该区域的列车在区域外停车,无法在该区域外停车的列车车载设备应自动施加紧急制动停车。7.8.5CE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故障联动功能,以确保故障场景下的行车安全。当AIS通7.8.6cE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列车蜗动驾驶模式CAM。当信号与车辆TGMS网络接口故ATO应控制列车低速运行至站台或指定安全区域。7.8.7CETC系统全有动运行模式应具备列车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功能。7.8.8CHFr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列车站合区域跳跃功能,用于列车停车位置精确调整7.8.9ciETC系统全目动运行供式应具备指定区域控制列车鸣笛功能,如列车出库前鸣笛提示维护人员。7.8.10cE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业具各列车工况管理功能,如向车辆发送“正线服务列车工况管7.8.12CE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对区间疏散区域进行智理,招安全设计原则,为区间疏散区城紧急状态下打开车门操作提供授权。7.8.13CBTC系统可与车库门控制系统接口,实现对其状态的监督7.8.14CEI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车载设备远程重启/复位操作功能。7.8.15CEI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列车按规定的洗车流程完成自动洗车功能7.8.16对具有列车灵活编组要求线路,CETC系统全自动运行模式应具备列车在正线及车辆段/停车8驾驶模式定义与转换GIBYC系统可采用的列车驾驶模式包括FAM模式(全自动运行情况下)、CAM模式(全自动运行情a)FAN模式应实现在自动化区域内,在系统防护下无司乘人员干预的列车全自动运行;h)CAM模式应实现在自动化区域内,经人工远程操作确认后,在系统防护下列车全自动限速运行;e)AM模式应实现在ATP的安全防护下司机监控列车自动运行;d)CM模式应实现在ATP的安全防护下司机驾驶列车运行;备应实施紧急制动控制列车停车;f)RRM模式应能实现在自动化区域内,经人工远程操作确认后,列车在系统防护下按规定限速在移动授权范围内运行,当列车超速时,ATP设备应实施紧急制动控制列车停车;g)当采用BUM模式时,系统不控制列车运行,应由司机按操作规程人工驾驶列车运行。8.2驾驶填式划分8.2.1不同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可采用的驾驶模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不同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的驾驶模式自动化等级CH模式xx0X×oOXOOO080O099◎0O棋式。表示可选配的驾驶模式。8.2.2不同控制级别对应的驾驶模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不同控制级别对应每挥驶模之ooooXoxX00XX0注:O"表示在试控制级别具备的驾驶模式;“x"表示在该控制级别不具备8.3驾驶填式转换8.3.1根据性能特点和运营需要,驾驶模式可自动或人工转换。在驾驶模式转换时,车载设备宜具有驾驶模式转换提示。8.3.2各驾驶模式之间的转换应符合表3的规定CN模式xxAM模式XXCM模式XXHM模式xx自动自动Xxxx9.1.2上电车载ATO在车载ATP的监控下自动驾驶列车站间运行。车载ATO应能根据ATS下发的运行计划,自动对列车速度进行调整ATS应能根据列车早晚点状态,对列车站合停站时间进行调整9.1.6进站停车ATS应为进站停稳的列车发送停站时间,并更新下一区间的运行调整命令。车载ATP/ATO应能控制列车进站精确停车;进站停稳停准后,应能对车门和站台门进行控制。车载ATP和ZC应能对进站过程中的CIC级别列车进行站台门和站台紧急停车区域防护。GBI应在列车进站过程中对站台门和紧急停车按钮状态进行监督。9.1.7站台发车在cTc/IrC控制级别下,ITI应能根据ATS命令显示停站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车载DNI应显示发车提示图标。倒计时结束后,应根据门控方式由ATO自动或人工操作关门。出站信号开成,且满足所有发车条件,发车按钮按下后,ATO应控制列车自动发车。车载ATP和ZC应对正在出站的CFC级别列车进行站合门和站台紧急停车区域防护。CBI应在列车出站的对站白门和紧急停车按钮状志进行监督。9.1.8折返换端应支持站前折返、站后折返和站前站后浪合祈返若站前或站后设置交叉渡线,应支持列车交替应支持无人自动折返模式、有人自动折返模式、车自的下的人工折返模式。CBI应能对站合自动折返按钮的状志进行采集,车载AreATO忘想据站合自动折返按钮按下状态自动发车.完成站后自动折返。站前折返换端,列车停靠在站台进行换端过程中,车载ATP/ATO应保持+门处于打开状态。站后折返完成,列车停靠在发车站台,车载ATP/ATO应自动打开车门。ATS应支持站台跳停命令的设置/取消。ATS应将工作人员设置的站合跳停命令自动发送给列车,并在ATS界面上显示眺停状态。车载ATP/ATO应根据跳停命令进行控车,并在车载DNI上显示。ATS应支持站合扣车命令的设置/取消。ATS应将调度员设置的站台扣车命令自动发送给列车,并在AIS界面上显示扣车状态车载ATP/ATO应根据扣车命令进行控车.并在车载DMI上显示当区间内列车超过指定数量,NTS应能自动对后方站台施加扣车。ATS应支持通过二次确认的方式将临时限速发送给DSU(若独立设置)或zC(若DSU与临时限速设置成功后,ATS界面应显示临时限速标识。ZC应将管辖区内的临时限速发送给管辖区域内的车载ATP。车载ATP应根据临时限速进行超速防护。zc重启后应使用最严格临时限速或将重启前已设置的临时限速发送给ATS,经人工确认后方可授权列车运行。当列车在停车过程中未停准且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小于预设值,车载DNI应显示可退行司机人工控制列车退行,列车在退行过程中,车载ATP应对退行速度、累计退行距离进行当列车发生后溜时,如距离超过预设值,车载ATP应输出紧急制动。ATS应能根据计划运行图自动办理回库进路。ATO应自动驾驶列车运行至转换轨停车,司机将驾驶模式转换为RM,人工驾驶列车入库9.1.14车门故障当车门故障,车门关同白号去失对,车载ATP应对移动列车触发列车紧急制动停车。9.1.15站台门故障当站台门故障,CB丢失站合门关闭且锁团信丹刚、车载ATP应控制未进站的列车在站外自动停车,已进站但未停车的列车紧急制动停车。9.1.16列车完整性丢失车载ATP检测到列车完整性丢失时。应触发列车紧急制动并目动丢头定位.车载DMI上提示完整性丢失,列车紧急制动不缓解。CBrC系统应能根据车辆打滑情况,判断达到启动条件后自动提示并经人工确认进人湿轨模式,还应支持人工操作进入涩轨模式ATS应能显示线路区段懂轨模式设置状态。车载ATP/NTO接收到湿轨模式命令后,应立即执行或在列车进站停车后执行湿轨模式命令。在湿轨模式状态下.车载ATP/ATO应根据分级挡位定义,使用对应较低的最不利条件下可保证紧急制动率计算列车安全制动曲线,并限制车速,且按比例限制牵引和制动等级输出。9.1.18工作人员作业防护CB1应采集SPKS开关防护状态并发送给ZC及ATS。zc应接收SPKS开关状态并向车载ATV/ATO转发。车载ATP/ATO应根据SPKS开关状态进行区域防护,防止列车进入该作业区城。ATS应显示SPKS激活状态。ATS应能将跨线运行计划提前发送给车载ATO.车载DMI应能更新跨线的目的站信息和终到站信息。ATS应能与邻线ATS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线路信息复示、接发车进路自动排列及跨线列车运行自动调整。跨线接车进路办理成功,且信号机开放后,接管方CBI将该信息发送给移交方CBI,移交方CBI可将此信息作为开放发车进路始端信号的条件。移交ZC与接管ZC之间应进行列车跨线信息交互,实现MA在管辖区边界的连续车载ATP在进入移交ZC的重叠区内时,提前与接管ZC建立通信,当MA延伸进人接管ZC范围内后,实现列车不间断、不降级跨线运行当车载ATP判断已完成跨线后,注销与移交ZC的通信。9.1.20电子地图远程下载及更新车载ATP/ATO上电后应与DSU建立周期通信,获取并校验所在线路或全线网对应的电子地图版本,当判断自身存储的电子地图与DSU授权的版本不一致时,应向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请求下载对应版本的电子地图车载ATP/ATO在跨线之前应提前与下游线路的DSU建立通信,获取下游线路的电子地图版本,当判断自身使甲的电子地图与下游DSu授权的版本不一致时,应向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请求下载对应版本的电子地图线路数据管理膈÷应接收车载ATP/NTO的下载请求,并传输相应电子地图。车载ATP/ATO元成申六池图下载后,应进行完整性与正确性校验,通过校验后更新自身使用的电子地图。9.2全自动运营场景9.2.1运营准备ATS应根据时刻表提前一段时间在中心工作站上提示运营酒条认及上电操作ATS应根据派班计划自动或通过人工向列车发送唤醒命令。全列车上电后,列车上各设备应对自身状态进行自检,包括车辆自检、车载T/ATO自检等,车载ATP/ATO应向ATS反馈列车自检信息。车载ATP/ATO可在自检结果存在故障时,结束唤醒过程,并将故障列表上报ATS,输出紧急制动,不允许动车。车戟ATP/ATO在列车唤配失败时,应支持自动或远程休眠命令,根据需要再次执行远程唤醒。ATS应支持再次下发远程唤醒命令。9.2.3综合测试车载ATP/ATO应联合车辆执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含牵引、制动、车门、照明、列车广播、车载PIS等,测试应头尾双端分别进行,并将测试结果上报ATS。综合测试测试通过后,车载ATP/ATO应自动进人FAN驾驶模式。车载ATP/ATO可在综合测试存在故障时,结束测试过程,并将故障列表上报ATS,输出紧急制动,不允许动车。ATS应在发车前自动为出库列车设定头码,根据计划提前自动触发出库进路,列车满足启动条件后自动运行出库。当列车进入FAM模式后,因车辆突发故障无法正常出库时,ATS应支持人工取消该列车头码,手动设置备用列车替换主用列车出库。当列车未在计划时间内到达计划转换轨时,ATS应进行报警。若存在多条转换软,列车到达非计划转换轨.ATS不应为该列车分配计划,原地停车等待人工处理。车载ATP/ATO根据出库进程监控库内限速,并根据列车位置向车辆TCMS发送车辆段/停车场内运行工况。9.2.5巡道作业在每天正式运营开始前,ATS根据计划远程唤醒首列车作为巡道车。ATS应能为巡道车分配特殊车次号,ATO应按照ATS运行计划控制巡道车运行。在站合不停车不开门。ATS应自励为巡道车办理出库进路。根据运营组织要求,巡道车可在可机操作下,以GM驾驶模式人工控制列车按规定速度运行。巡道作业完成后,怎满足:A:模式进入条件下,应能人工将巡道列车设置为FAM模式,按计划开始正线运营。9.2.6进入正线服务出库列车从库内运行至转换轨后,或存车线、终人斤返线休眠列车唤醒成功后,ATS应根据计划运行图为该列车自动分配车次号并自动向车载ATP/ATO发后力车”正线服务“工况命令。车载ATP/NTO接收ATS发送的“正线服务”工况命令河车辆示S下发。车载ATO应自动驾驶列车进入正线,按计划开始正线运营9.2.7进站停车车载ATP/ATO应在FAM模式自动精确停车后向ATS汇报停稳信息,ATS应显示列车到站停稳。若列车欠停或过停在预设值范围内,车载ATP/ATO应以跳跃方式自动调整对位,若经设定次数仍无法对位,ATS应告警提示,列车应原地停车,等待人工处理。进站停车过标超过预设值时,ATS应报警提示。车载ATP/ATO应输出紧急制动不允许级解,不允许退行,或经人工确认跳过本站运行至下一站。若车载ATP/ATO与ATS在区间(含出站过程中)通信故障,列车执行最后收到的ATS命令(如跳停、扣车等),直至列车运行到命令中的最近停车站台。输出开车门和站合门命令,等待人工上车处理。若车载ATP/ATO与ATS在站台通信故障,输出开车门和站台门命令,保持车门和站台门开启状态,等待人工上车处理。9.2.8站台发车ATS应具备根据运行图发送停站时间和人工设定站停时间功能,列车应根据ATS发送的站停时间自动发车。车载ATP/ATO自列车在站台停稳停准后开始停站倒计时,停站倒计时结束前,车载ATP/ATO向车辆及CBI发送关车门及站合门命令。CBI采集SPKS状态并发送给ZC和ATS。CBI采集站台门状态发送给ZC、车载ATP/ATOZC转发站台门状态和SPAS状态至车载ATP/ATO。车载ATP/ATO检测是否具备发车条件,满足条件后自动发车。若发生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故障,需要人工处理情况,待人工处理后关闭车门及站合门,车载ATP/ATO在检查发车条件具备后,系统不应自动发车,应由人工下达发车确认命令后发车。ATS应根据运营计划向终到站或存在设置临时清客的车载ATP/ATO发送清客命令。车载ATP/ATO接收到ATS发送的清客命令,应持续向车辆发送清客命令。满足车门打开条件时,车载ATP/ATO应输出打开车门命令。ATS可人工设置/取消站台清客,可对特定列车设置/取消站合清客。车载ATP/ATO在清客结束前应保持车门开放状态控制中心ATS远程清客确认后,发送远程关门命令,车载ATP/ANTO关闭车门和站台门.并判断满足发车条件,注自动发车。车站人工清客确认店,通过站台关门按钮关闭车门和站台门,车载ATP/NTO判断满足发车条件,系统在收到站台发车始专后,控制列车自动发车。9.2.10停止正线服务ATS应根据运行计划判断列车元全进人肺澳轨、存车线或终端折返轨后,向车载ATP/ATO发送停止正线作业命令车载ATP/ATO接收到停止正线作业命令后。应间车辆发送停止正线服务工况命令。ATS应根据车辆回库计划,自动下发回库进路命令。车载ATP/ATO根据ZC发送的MA,运行至指定库内。ATS应根据计划向丰载ATP/ATO发送清扫工况命令。车载ATP/ATO判断列车在列检库停稳后,应切除列车牵引,并向车辆TCMS发送清扫工况。清扫结束后,ATS应提示是否休眼确认,在人工确认后或超过一定时间(可配置)无人工干预下。自动进人休眠模式。若人工取消休眠,则列车不进人休眠模式。ATS可通过自动或人工方式向车载ATP/ATO发送远程休眠命今。车载ATP/ATO可根据远程休眠命令或现地人工休眠按钮状态,与车辆交互完成自动休眠。Zc应根据车载ATP/ATO发送的休眠状态完成注销确认。ATS应能接收并显示车毂ATP/ATO发送的列车休蜗状志。若列车休埚失败。ATS应报警提示。ATS应根据洗车计划自动办理至洗车线进路,并向车载ATP/ATO发送洗车工况命令。CBI应能根据列车停稳停准状态向洗车机发送“洗车请求“及“洗车结束”。车载ATP/ATO应能在列车洗车过程中进行速度控制及超速防护。检测列车到达洗车完成位停稳停准后,ATS应设置返回列检库进路洗车过程中,车载ATP/ATO监督到洗车机故障.应施加紧急制动停车,ATS应进行报警。9.2.15车辆段/停车场内自动转线ATS应能为车辆段列车人工设置至牵出线的头码,或人工办理进路。车载ATP/ATO在车辆段应根据ZC发送的MA自动完成转场作业。9.2.16远程故障复位ATS应能接收车载ATP/ATO发送的车辆故障信息,并提示报警。ATS可根据人工操作向车载ATP/ATO发送远程复位或远程旁路命令。9.2.17再关车门/站台门车载ATP/TO应能接收并向ATS转发车门无法关闭状态。ATS应阳对本门无法关闭进行提示报警。车载ATPATO险响应站合关门按钮命令或远程开关门命令,并联动控制车门及站合门9.2.18紧急制动缓解紧急制动缓解可分为自动缓解程人工姗解、本地人工缓解。当车载ATP/ATO输出紧急或车辆自行实施繁急时,车载ATP/ATO应向中心ATS汇报当前实施紧急制动的状态及原因对于配置为可自动缓解的紧急制动类型,车载1P/m到断满足条件后自动缓解该紧急制动。车载ATP/ATO应具备接收中心ATS远程紧急制动缓解命令,开边行中心ATS远程紧急制动缓解命令的功能。对于配置为本地人工缓解的紧急制动类型,应由本地人工上车进行处理。中心ATS应显示紧急制动的状态及原因,并进行报警提示。中心ATS应支持远程向车载ATP/ATO输出紧急制动级解命令。因信号系统引起不可缓解的紧急制动使列车停在区间,且需要疏散乘客时,中心ATS应执行以下a)中心ATS应支持调度员人工下发命令,允许当前列车乘客解锁车门,或控制车载ATP/ATO解锁车门或应急疏散门;h)当后车停靠在最近站台或在最近站台进站时,中心ATS应通过远程人工设置扣车将后车扣在最近的站台等候,不允许发车e)当后车已进入疏散关联的区间,中心ATS应通过远程人工设置对后车实施远程紧急制动。9.2.20紧急手柄拉下若车辆客室内配置紧急手柄,车载ATP/ATO应通过硬线和网络接口接收车辆TCMS发送的紧急手柄控下信息,并应立即上报中心ATS。根据列车运行模式及所在具体位置,紧急手柄被拉下时,应按照以下处理措施:9.2.25车辆制动系统故障当车载ATP/ATO收到车辆发送的制动重故障信息时,应施加不可缓解紧急制动,并向中心ATS发送相应的报警信息。ATS应接收车载ATP/ATO发送的车辆制动重故障信息并进行报警9.2.26障碍物/脱轨检测(若有)车载ATP/ATO收到车辆障碍物或脱孰信息后,应输出紧急制动、切除牵引命令,并将障碍物或脱轨信息上传至ZC、ATS;若检测到车辆障碍物或脱轨信息无效,应人工激活司机室,缓解紧急制动,并经人工确认及操作后再次进人FAM模式。ATS应接收车戴ATP/ATO汇报的障碍物或脱轨信息并显示报警。ZC应接收障碍物或脱款信息并建立相应防护区域,在车辆障碍物或脱轨信息无效后,应接收ATS命令清除防护区域。NTS应提供调度员人工操作清除防护区城命令。zc不准许防护区域内列车移动,不准许防护区域外列车进人。9.2.27站台门间陆探画若CBI与站台门同原探叫直接接口,列车站合发车前,车载ATP应检查间隙探测装置检测状态,检查无障碍物后允许发车若CBI与站合门间隙探制直接通5.GIBI应持续接收站合门间原探测装置发送的障碍物检测状态,并向车载ATP/ATO及ATS发送该状志9.2.28车辆紧急进生门检测如车辆前端配置了紧急逃生门,CBSTC系统应根据安全设计原,,为深急状态下打开紧急逃生门操作提供授权。9.2.29列车自动联挂(若有)NTS应支持人工或根据计划自动向GBI发送联抽进路办理命令CB1应支持排列、锁闭、开放联挂进路。ATS应支持编制及执行联挂计划。ATS应支持人工或根据计划自动向车载ATP/ATO发送联挂命令.控制列车完成联挂作业。车载ATP/ATO应接收AIS发送的联挂命令,控制列车完成联挂作业。zc应支持为去联挂列车计算用于联挂的可碰撞MA。Zc应支持为联挂列车计算MA,并监控联挂列车运行。联挂作业完成后.ATS应将去联挂列车及被联挂列车的车次号合并为联挂列车车次号。9.2.30列车自动解编(若有)ATS应支持编制及执行解编计划。ATS应支持人工或根据计划自动向车载ATP/ATO发送解编命令。车载ATP/ATO应接收ATS发送的解编命令,控制列车完成解编作业。解编作业完成后。ATS应将解编前列车车次号拆分为两列单编组列车车次号。9.2.31其他远程控制功能NTS宜具备对车辆的其他远程控制功能。包括远程控制列车打开/关闭客室照明、远程控制g)其他线路元索信息:包括预告磁钢到中性区起点距离、全线停车点数量、全线分相区数量、全线SPAS数量、全线车库门数量、全线逃生通道数量:轨道区段信息宣包含以下内容:a)轨道区段基本信息:包括轨道区段编号、所属线路编号、运营方向与轨道区段描述默认方向的对应关系、轨道区段长度、轨道区段属性;h)所属轨旁设备信息:包括所属ZC编号、所属接管ZC编号列表、接管ZC连接方向列表、所属CBI编号、所属AIS编号、所属接管ATS编号、接管ATS连接方向列表;c)软道区段链接信息:包括上行方向链接轨道区段编号、下行方向链接软道区段确号、链接道岔所属轨道区段编号、链接道岔的编号:a)轨道区段应答器:e)运行相关信息:包括目的地号;f)站合信息:包括站合编号、车站名称、默认站停时间、开门侧信息、默认开门顺序、站合门编号、紧急关闭按钮编号;g)风井信息:包活风井数量和各自位置;h)防淹门信应:包括防淹门数量、各防淹门区域的长度、各防淹门位置;i)分段限速信您:包托分段限速数量、各限速的位置、各限速区域长度,以及各限速值;i)分段坡度信息:包括分段地车数量、各坡度的位置、长度、坡度值,以及坡度变化处的竖曲线k)分段曲率信息:包括分段曲率数量,曲率的位置、长度和曲率半径;1)隧道区域信息:包括隧道区域数量,各区≥否为隧道,以及各自位置和区域长度;m)无电区信息:包括无电区数量,各区域的位宜和长折返区域信息宣包含以下内容:a)折返区域编号:h)所属线路编号;e)折返区域包含的轨道区段数量,以及每个轨道区段编号;应答器信息宜包含以下内容:h)所属线路编号:c)应答器所在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e)应答器安装精度:f)对应的信号机编号:g)地图版本信息。信号机信息宣包含以下内容:a)信号机编号;e)信号机所在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a)信号机属性;e)信号机方向;f)保护区段信息。车挡信息宣包含以下内容a)车挡编号:h)所属线路编号;c)车挡所属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a)停车点编号h)所在线路编号c)停车点所在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a)停车点属性;e)停车点方向:f)第一个有效客室门对应的站台门编号。分相区信息宜包含以下内容:a)分相区编号;h)分相区起点所处轨道区段编号和偏移量e)分相区终点所处轨道区段编号和偏移量;d)分相区通江方向;0SPAS信息宣包士以下容:h)所属线路编号:e)SPAS所属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d)防护区内的轨道区段数量,以及防护区内的每个尔这区段编号a)车库门编号;h)所属线路编号;e)车库门所属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a)车库门防护区域长度。2逃生通道信息宜包含以下内容:a)逃生通道始端执道区段编号和位置;h)逃生通道终端轨道区段编号和位置;e)逃生通道左右侧信息。h)所属线路编号d)ZC在A、B网络各自的地址和端口号;)ZC在A、B网络各自的子网掩码;f)ZC在A、B网络各自的网关g)zc管辖内电子地图数据校验信息。4CB信息宜包含以下内容h)所属线路编号:c)CBI在A、B网络各自的地址a)DSU的编号a)轨旁设备类型h)最大丢包数d)等待SSR超时时间)通道1、2的序列初始值;轨旁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宜作为TFTP服务器端.车载ATP/ATO宜作为TFTP的客户端。车载ATP/ATO判断需要更新电子地图时,宜基于文件名向线路数据管理服务器申请文件电子地图的文件名宜按照“线路号_版本号_厂商号_厂商自定义“的规则进行命名。10.2应答器报文10.2.1总体要求车毂ATP/ATO与轨旁应答器间的信息传输接口电气特性和编解码方式应符合'TH/T3485中接口A的10.2.2应答器报文结构应答器报文采用830位长报文结构,用户信息包中不足的位数以1补齐。应答器报文格式应符合TB/T3484中信息帧的相关规定。应答器报文中信息传输媒介字段对应休眠唤醒应答器类型应定义为1.对应其余类型应答器类型应定义为0应答器报六中用户信息包仅使用TB/T3484定义的CICS数据信息包(信息包-44)。每个信息包-44包只能包含一不子包,一个应等器报文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信息包-44。地图版本信息子包表示本应容器所辖范围内的地图版本信息,宜包含以下内容:a)用户数据包标识;h)地图版本信息。a)用户数据包标识;h)主进路信息;c)预告进路信息;a)CBI与LEU通信状态;e)L8U与应答器通信状态;g)主应答器至进路末端保护区段起点的距离;h)MA范围内的道岔数量,以及每个道岔的编号和状态。市域(郊)线网自定义子包,宜包含以下内容a)用户数据包标识;h)市城(郊)线网标识;e)市域(郊)线网自定义内容及格式。10.2.3发送报文组合无源应答器仅发送地图版本信息包。有源应答器根据以下原则发送子包:a)有源应答器与LEU通信中断时发送应答器默认报文,包含地图版本信息包、公共信息包.其中LKU与应答器通信状态为中断:h)LBU与GBI通信中断时发送LKU默认报文,包含地图版本信息包、公共信息包,其中CB与LEU通信状态为中断;c)其他情况发送正常报文,包含地图版本信息包、公共信息包、可选市域(郊)线网自定义信息包。应应mh)发送方标识信息,即发送方设备的唯一编号e)接收方标识信息,即接收方设备的唯一编号f)通信周期,设备通信周期g)对方消息序列号.记录收到对方上一条消息时,本方的周期计数;i)协议版本号,采用的协议版本号j)应用层数据长度,表示应用层数据的总长度h)报文类型本应周消息子包的类型标识e)报文内容,本应用子包的内容。车载ATP/ATO与zceWrS、DSU的发送双方应分别对接收到的应用消息进行合法性检查;h)通用消息包应包含信息的完整性。0车载ATP/ATO与ZC、CBI、ATS,DSU通信的接收方应维护收到消息的有效期1车载ATP/ATO与zC、CBI、ATS、DSU通信的双消息中的相关内容按照导向安全侧处理。不通过时,应拒绝对方的消息。当车载ATP判断需要新建或者结束与ZC通信时.应发送应用层注册/注销请求,包含以下a)注册/注销请求标识;当zC收到车载ATP的应用层注册/注销请求后,答复应用层注册/注销响应,包含以下a)注册/注销响应标识;h)注册失败的原因。a)注销请求标识当车载ATP完成与ZC的注册后,应周期性发送列车位置信息1包。包含以下内容:a)列车运行方向信息;h)激活端信息,折返状态信息,无人折返指示灯;c)列车安全包路,包括列车最大最小安全前端的位置、列车最大最小安全后端的位置;d)列车参数信息,包括列车长度、列车车头第一轮对到车钩长度;e)列车运行控制级别和驾驶模式;f)答复ZC的停车保证请求,包括能否停车保证、停车保证请求序列号、停车保证对应的安全防护点位置、障碍点位置、保护区段状态;h)紧急制动状态:i)列车速度和距离信息,包括当前车速、速度方向、最不利情况下的退行距离;i)停稳停准状态;k)保护区段允许解锁;m)需获取状态的信号机编号。当车载T发送列车位置信息I包同时,应发送列车位置信息2包,包含以下内容:a)车辆状态信总,包标切除牵引状态信息和列车脱轨状态信息;h)向后跳跃申请信息,包括东空过标后申请向后跳跃请求和向后跳跃申请序列号当车载ATP发送列车位究湾息!仓同时,应发送列车辅助位置信息包,包含以下内容:a)列车前端运行方向;h)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贷款服务居间合同
- 地产建筑合同范本
- 设备交易合同范本
- 打地平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手烧燃煤锅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多置式涡杆减速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国标硬密封闸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食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冷成形筒形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物品更换合同范本
- (完整文本版)日文履历书(文本テンプレート)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节 《设计创意挂件》教学设计
- 2024时事政治必考试题库(预热题)
- 品质部组织架构图构
- 《幼儿园性教育》
- (高清版)TDT 1040-2013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 《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 暖气维修常识知识培训课件
-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