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以下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先分裂。

B.细胞壁先分裂。

C.细胞质先分裂。

D.细胞壁先分裂。

2、【题文】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光合作用需要CO2作为原料B.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D.呼吸作用能产生CO23、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可以体现()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相比,其()A.物像小、视野范围小B.物像小、视野范围大C.物像大、视野范围小D.物像大、视野范围大5、【题文】到目前为止,人类从所了解的事实可以推测出,人类最早可能出现在()A.非洲B.亚洲C.欧洲D.美洲6、小麦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细胞膜④大液泡⑤细胞核⑥叶绿体⑦线粒体A.①⑥⑦B.①④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⑤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小丽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后,从市场买回几个番茄进行观察、研究.番茄果实属于____器官;她取出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____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____组织.8、消化系统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9、请把下列物质与其相应缺乏症用线连起来。A、夜盲症a维生素CB坏血病b含钙的无机盐C佝偻病c含铁的无机盐D贫血症d含碘的无机盐E甲状腺肿e维生素A10、我们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无机盐、维生素、、脂肪、糖类和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物质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入含丰富的食物。能在纸张、布匹上面留下“油斑”的营养物质是。11、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各个部分.请问答:

(1)图中甲、乙和丙曲线依次表示____、____;

____的消化过程.

(2)图中表示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结构是[D]____.C指的是消化道中的____.

(3)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____.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在肝脏分泌的____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影响一定的环境。()13、人体吸入的气体中只含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14、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植物却不能.15、鸟不停地吃食物是因为胃口大.16、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实验.17、植物一般白天只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晚上则只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18、根尖的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12分)19、20、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如图A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____(填“吸气”或“呼气”)过程;此时橡皮膜代表的膈肌会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

(2)下面如图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3)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_____。21、请你结合耳的相关结构,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22、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______图。

(2)这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A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5)为了更清楚地看到B图中细胞的结构;他应该转动C图显微镜中的标号______所示结构,使__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这时视野会变______。

(6)B图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的是细胞的哪部分结构?______。

(7)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2题,共4分)23、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所示血管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2)血液在标号________处流动最快,标号________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红细胞在标号________所示血管内呈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24、大肠D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5、(6分)根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填写下表。26、下面为眼的结构图,(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在[]_____形成一个_____,在这个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上有______,它们将图像信息通过______传给___________,人就产生了视觉。(2)放映电影中,当走进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_______会变_________,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3)“白眼球”指[]_____________,“黑眼球”指[]_________________(4)物体在眼睛里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似,其中B图中的A.B.c分别相当于A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是[]___________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6)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7)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_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就容易患上真性近视,远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要戴________加以矫正。(8)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或黑眼睛,是因为[]_____内含的______不同造成的。(9)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10)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部位是________、视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11)由看书转为远眺,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____________(12)王某一个人在屋内戴着眼镜看书,突然有人开门,王某为了辨认来人摘下了眼镜,他戴的是_______镜。27、【题文】下表列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g)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

维生素C

维生素D

A

0.4

90

9

4

7

45

B

49.3

7

32

40

10

0

C

9.8

6.2

62

7

12

14

D

52.3

0.3

12.3

0

5

4

E

15

3

6

3

230

0

(1)根据上表可知,食物____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___含有较多的能量;食物_______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食物_______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填上表中食物代号)

(2)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你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____类食物。

(3)表中还没有列出的营养成分有水分;_______和一部分维生素等。

(4)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在分裂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故它们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2、D【分析】【解析】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看出此实验是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装置。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解析】【答案】D3、D【分析】【解答】解:绿色植物的根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总之,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4、B【分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物像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范围小;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物像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范围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是相反的;与细胞数目也是相反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高倍镜),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照在细胞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觉就是视野变暗.

故选: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也成立.【解析】B5、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东非大裂谷还是世界古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东非大裂谷是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区。【解析】【答案】A6、B【分析】【分析】植物细胞除了和人体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结合细胞结构图进行记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生殖保护营养【分析】【解答】答: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生殖;保护;营养.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叫生殖器官.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8、消化道;消化腺【分析】答: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故答案为:消化道;消化腺。

此题考查了消化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由所学可知;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的.据此解答本题.

此题考查的是对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理解掌握,注意不要与口腔、咽、食管、胃等消化器官相混淆.【解析】消化道;消化腺9、【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症。【解答】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会造成佝偻病;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解析】10、略

【分析】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修补和更新组织细胞,所以青少年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合理营养的含义是指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荤素互相搭配,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考点:本题考查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和合理膳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水蛋白质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11、略

【分析】

(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因此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表示的乙是脂肪的消化过程;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D段消化道表示小肠;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是胃,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

(3)从图示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这些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的;溶于水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淀粉;蛋白质;脂肪;(2)小肠;胃;(3)氨基酸;胆汁.

【解析】【答案】图示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分析】试题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13、×【分析】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较,氧气的含量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低。【解析】【答案】×14、×【分析】【解答】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15、×【分析】【解答】答:由于鸟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所以鸟要不停的吃.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据此可以解答本题.16、×【分析】【解答】解: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物体临时做成的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实验的材料要足够薄,同时要求多,但不能多的影响到盖盖玻片,材料大了不利于盖片,并且可能会有气泡,不利于观察.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17、×【分析】【解答】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由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在白天光合作用远强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光合作用能大量产生,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显著,因此植物白天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在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晚上则表现为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故答案:错误。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光下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夜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8、A【分析】【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在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植物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植物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分析解答.四、简答题(共4题,共12分)19、解: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狗为争夺骨头打架;属于攻击行为.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猫捉老鼠属于取食行为;蛇追捕青蛙;属于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因此狗的排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领域行为;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鸦鸣叫属于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行为.母鸡照看小鸡属于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社会行为;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动物的社群行为.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会行为.

公鸡报晓主要指的是公鸡早晨鸣叫的现象;描述的是动物的节律行为.

故答案为:

【分析】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可根据各种行为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解析】解: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狗为争夺骨头打架;属于攻击行为.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猫捉老鼠属于取食行为;蛇追捕青蛙;属于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因此狗的排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领域行为;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鸦鸣叫属于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行为.母鸡照看小鸡属于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社会行为;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动物的社群行为.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会行为.

公鸡报晓主要指的是公鸡早晨鸣叫的现象;描述的是动物的节律行为.

故答案为:

20、呼气舒张增大呼吸运动肺【分析】解:(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A图表示呼气过程,B图表示吸气过程。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

(2)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1)呼气;舒张;增大(2)呼吸运动;(3)肺。

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A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B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关于呼吸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察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解析】呼气舒张增大呼吸运动肺21、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分析】

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形成的过程。【解析】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2、B线粒体盖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②高倍暗细胞膜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分析】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据图可知,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是B图。

(2)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3)临时装片的制作的主要步骤: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因为人体的组织细胞生活在0.9%的生理盐水中,可使它保持原有的形态。

(5)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为了更清楚地看到B图中细胞的结构,他应该转动C图显微镜中标号②所示结构,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视野变暗。

(6)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

(7)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可减少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1)B;(2)线粒体;(3)盖片;(4)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5)②;高倍;暗;(6)细胞膜;(7)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此题综合考查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作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和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图C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此题综合性较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解析】B线粒体盖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②高倍暗细胞膜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五、连线题(共2题,共4分)23、(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①③②【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内血管的种类;各种血管的特点及功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关键是掌握各种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解答】(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①动脉是将流进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②毛细血管血管腔最小,毛细血管一般呈网状分布,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内血液速度最慢,适于物质交换。③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收集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特点是由分支血管流向总血管。(2)血液在标号①处流动最快,因为动脉血压高,流速快;标号③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管径10微米,红细胞单行通过。【解析】(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①③②24、B【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答】

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时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口腔和食道几乎不吸收营养物质;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水、维生素、酒精和无机盐,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故口腔和食道——B几乎没有吸收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答】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时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口腔和食道几乎不吸收营养物质,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水、维生素、酒精和无机盐,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故胃——A部分水分和酒精。【分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答】

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时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口腔和食道几乎不吸收营养物质,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水、维生素、酒精和无机盐,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故小肠——D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分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答】

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时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口腔和食道几乎不吸收营养物质,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水、维生素、酒精和无机盐,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故大肠——C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解析】【小题1】B【小题2】A【小题3】D【小题4】C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5、略

【分析】试题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六大器官。【解析】【答案】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6、略

【分析】试题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9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当人走进电影院时,由于外界光线强,瞳孔缩小,因此当你走进光线较暗的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而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2]瞳孔由小变大的缘故.(3)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4)B图中的A.B.c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5)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1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6)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或者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失明的.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7)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因此,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2]的特点是曲度增大.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可能成为真性近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8)眼睛的颜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