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2/1C/wKhkGWefHKGAe3cIAAE4rkBlzfI859.jpg)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2/1C/wKhkGWefHKGAe3cIAAE4rkBlzfI8592.jpg)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2/1C/wKhkGWefHKGAe3cIAAE4rkBlzfI8593.jpg)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2/1C/wKhkGWefHKGAe3cIAAE4rkBlzfI8594.jpg)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2/1C/wKhkGWefHKGAe3cIAAE4rkBlzfI8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海底火山D.地球内部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3、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时差的产生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4、2018年1月23日北京时间7:30北京一零一中全体同学在教室中集体观看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的实况转播,此时新疆和田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同学们A.在教室观看实况转播B.在家中的床上睡觉C.在举行秋季运动会D.在礼堂中跳新疆舞5、沿35°N纬线向西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应偏向A.低纬度方向B.高纬度方向C.北纬35°纬线南侧D.北纬35°纬线左侧6、读天气系统示意图;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形成的天气为()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7、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日期1月1日1月2日1月3日。
平均气温12℃0℃-2℃
气压(百帕)1002.51005.01007.5
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A.B.C.D.8、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该山地。
A.东、西两侧基带海拔相同,气候类型相同B.东、西坡垂直带谱丰富程度与热量无关C.约2900米处环境差异小,植被类型相同D.可能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10、途径: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________在不同地区传输。11、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2、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__。1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4、读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区较B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区较A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区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脉是纵贯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脉,南段山脉以东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脉以西为森林,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15、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7、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8、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9、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2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1、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22、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3、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24、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5、下图太阳光照图中ED为晨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节气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写出上图中太阳直射点坐标______。
(3)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向______移动;此后3个月内,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是______。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_时,E点昼长时间为______。
(5)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的经度范围是______,此时全球与E点不属于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
(6)为使地处40°N华北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图示日期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地面间的夹角α度数调整为______。26、下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等温线分布的点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图中15°C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_______。图中有一封闭的等温圈,其中间的气温应_______(大于或小于)17°C。27、下图是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乌兰巴托受____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描述)影响,北京风向为____;两城市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
(2)该日郑州可能出现的天气是____;郑州与合肥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其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____。
(3)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侧沿海,冬季多雪,号称“雪窝子”。请运用所学分析其原因。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的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左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右图为“牵牛花云”典型景观。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别描述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的大气环流形势。
(2)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方”登陆现象的原因。
(3)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A正确。跟地面辐射;海底火山和地球内部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2、D【分析】【详解】
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则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Ⅱ代表熔融环境,则箭头②表示熔融作用,箭头③表示岩浆活动;Ⅲ代表变质环境,则箭头④表示高温高压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玉石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3、A【分析】【详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昼半球和夜半球现象,因此昼夜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都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分析】【详解】
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新疆和田市位于80°E附近,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40分,因此2018年1月23日北京时间7:30,新疆和田市的时间为2018年1月23日4:50,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沿35°N纬线向西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应偏向35°N的北侧、高纬度方向。B正确。6、D【分析】【分析】
【详解】
图中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说明中心气压高,图中风向向右偏,说明是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间主要是在冬季。伏旱天气主要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在夏季,A排除;梅雨主要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在每年6;7月份,B错;台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在夏秋季节盛行,故C错;寒冷天气主要是冬季的气候特征,D正确。故选D。
【点睛】7、A【分析】【分析】
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
【详解】
从天气变化过程资料中可知;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分别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读表中数据可知,气象站位于冷锋前,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故A正确;B图中气象站位于暖锋后,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B错误;C图中气象站位于反气旋前方,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C错误;D图中气象站位于冷锋后,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冷锋前和暖锋后为暖气团控制,冷锋后和暖锋前均为冷气团控制。暖气团控制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8、C【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东西两侧基带海拔并不相同,东侧海拔较低,A错;同一自然带,山地西侧分布海拔更高,表明西侧热量条件较东侧好,B错;随着山体海拔的上升,山体面积减小,东侧两侧水热交换增强,自然环境差异减小,植被类型趋同,所以约2900米处环境差异小,植被类型相同,C正确;该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应对应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D错。故选C。
【点睛】
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④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详解】
(1)从40°N由大陆东岸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过度。A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干湿度地带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耐干旱、善奔跑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分和热量11、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2、略
【分析】(1)
根据材料;甲河注入太平洋,所以①湖泊是源头。②湖泊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丰水期,河水流入湖泊,枯水期,湖水流入河流。该河是外流河,向东流入太平洋,所以流经季风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2)
图中乙河源头位于高山区,消失于沙漠,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水量多,冬季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冰川融化量也就变化不大,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1)源头调节水量雨水。
(2)冰川融水大小13、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主要资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根据图中海水等盐度线可判断B>A>C>34‰,而D<34‰;所以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BACD。
(2)C海区和B海区位于同一纬度;且附近都无河流注入,可排除纬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海区温度低于B地,蒸发弱,盐度低。
(3)D海区和A海区位于同一纬度;同样可排除纬度因素的影响。但D海区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盐度被稀释,所以D海区盐度低于A海区。
(4)E海区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高。因为E地纬度接近南纬60°;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稀释海水。
(5)安第斯山脉南段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南段山脉以西地区为迎风坡,降水多;南段山脉以东地区为背风坡,降水少。
【点睛】【解析】BACDC点附近有寒流经过,C处水温更低,蒸发弱,盐度低D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稀释盐度高北半球60°附近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15、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该题表述错误。20、√【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1、×【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3、×【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24、×【分析】【分析】
【详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较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图中ED为晨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弧EDB正面一侧为昼半球,另外一侧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节气为冬至日。
(2)
根据上题图示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70°E平分昼半球,所以70°E地方时为12点;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70°E,23°26'S)。
(3)
冬至日后三个月到春分日;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此后3个月内,太阳还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
(4)
图示时刻;70°E时间为12:00,北京时间(120°E)经度多50°,时间早3:20,故北京时间是15:20,E点位于晨线上,且ED相差80°,D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E点所在纬度昼弧为160°,可以求出昼长时间为10:40。
(5)
70°E平分昼半球;则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的经度范围是自70°E向左向右各90°就是赤道昼半球的范围,即是20°W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此时全球与E点不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180°地方时为19:20,可知与E点不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全球范围比例=1-180°的地方时/24=7/36。
(6)
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设备,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不同日期,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较大。地处40°N华北地区,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90°-(40+23°26')=23°34。为使地处40°N华北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图示日期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地面间的夹角a度数调整为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即是:90°-23°34'=63°26'。【解析】(1)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70°E;23°26'S)
(3)北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
(4)15:2010:40
(5)自20°W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或20°W-0°-160°E)7/36
(6)63°26′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的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描述等值线图的分布特征主要是从等值线的走向;极值、弯曲、疏密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由图可知1月气温大致呈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影响1月等温线走向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和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走向与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一致。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较大,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走向与纬线一致。
(3)图中15°C等温线向南弯曲,表示该地气温比两侧低。由图可知,该地两侧为陆地,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上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陆地。图中有一封闭的等温圈,其温度是17℃,其北侧是15℃,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17℃等温线应该在等温圈南侧,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可知其中间气温应该大于17°。【解析】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走向与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一致由南向北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走向与纬线一致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于2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天气形势图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影响降水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54-2024老龄化社会年龄包容性劳动力通用要求与指南
- GB/T 18487.5-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5部分:用于GB/T 20234.3的直流充电系统
- racemic-9-Nor-9β-hydroxy-Hexahydrocannabinol-生命科学试剂-MCE-7978
- Glyceryl-dilau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3370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店租赁合同包含美发店品牌形象维护条款
- 2025年度智能化舞台搭建安全责任及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银行贷款反担保合同违约责任合同
- 2025年度父母出资购房子女房产增值收益分配协议书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屋面防水工程
- 职场技能提升与自主创业的实践案例分析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油气长输管道检查标准清单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图像叙事的跨学科视野-洞察分析
- 2024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化实施图册
- 西藏自治区建筑与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ge680ct用户学习aw4.6软件手册autobone xpress指南中文
-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
- 竞聘岗位演讲评分表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