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1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2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3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4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王哲绪论第一节性质、任务及特点定义: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开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主要任务:解释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特点:桥梁科学第二节开展简史和未来趋势一、开展简史生理、生化、临床医学不断开展,形成这一综合性边缘学科。前身: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pathology〕: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eBernard〕建立。1879年,俄国喀山大学首先建立病理生理教研室。1924年,德国首先把病理生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独立开课。继之,前苏联、东欧及西方一些国家,先后讲授病理生理学,或设立病理生理教研室。二、未来趋势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疾病谱的改变第三节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一、研究内容1.疾病概论: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即共性。如疾病的概念、原因、条件等。2.根本病理过程〔basalpathogenesis〕:不同疾病中出现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化,如发热、缺氧等。3.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各种疾病的发生、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可共同具有的一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病理过程可以局部变化为主,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症等,也可以全身反响为主,如发热、休克等,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过程。病理状态是指相对稳定或开展极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

如:烧伤后的瘢痕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心瓣膜病时瓣膜的改变二、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通过人为地控制各种条件,对疾病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借鉴和参考。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分类:1.按研究内容分:〔1〕疾病模型的复制:传统的实验动物、自发性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2〕实验治疗学:2.按研究时间分:〔1〕慢性实验〔2〕急性实验:教学实验常用。缺点:动物和人有质的区别,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审慎检验。第二章疾病概论你知道吗〔why〕1.做为一个医生会天天与疾病打交道,你能够用简短准确的文字说明什么是疾病吗?

2.都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疾病?

3.环境中有致病微生物存在是不是人人都会生病?

4.疾病发生和开展有没有什么规律?

5.一个人心跳和呼吸停止是不是就能够评定他死亡了?Twopeoplebothare40yearsoldwith

typicalnine-to-fivejobs.

Onesmokesseveralpacksofcigarettesaday,hasthreeormoredrinksevery

evening,isoverweight,andisoftenanxious.Theotherdoesnotsmoke,drinksalcoholrarely,exercisesregularly,andisrelaxedandconfident.Bothpeoplepassalllaboratorytestsandaredeclaredfreeofdisease.CasestudyQuestion

Aretheyequallyhealthy?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一、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生命质量:是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下,与个体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

健康不仅包括维持生命、保持躯体的完好,而且强调生活的多彩、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的作用。二、疾病〔一〕对疾病概念的几种不确切提法:1.伴有疼痛或不适感2.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3.对外界环境不适应4.损害和抗损害的斗争〔二〕疾病的现代概念: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此现代概念的要点有四:①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②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③疾病时体内有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反映在临床为病症、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④疾病是一个过程。病症〔symptom〕:

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体征(sign):

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Thefourmostharmfulcomponentsofthelifestyle

ExcessiveuseofalcoholExcessiveuseoftobaccoLackofexerciseImproperdiet亚健康〔Subhealth〕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或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Subhealth〕主要表现:三多三低即主诉病症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降低、反响能力降低、适应能力降低乏力、疲劳、失眠、消瘦、食欲不振、肌肉劳损、胸闷心慌、易冲动、易烦躁、没精神中国70%亚健康人群,其中70%为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第二节病因学概论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定义: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它是指那些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异性的各种因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没有病因,疾病就不可能发生。〔二〕病因的类型:1.生物性因素:

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居发病率前5位的变化年代病种1发病率病种2发病率病种3发病率病种4发病率病种5发病率1950痢疾46.73麻疹44.08天花11.22伤寒8.17白喉3.971960疟疾1553.8痢疾438.88麻疹157.5流感91.02百日咳87.771970流感3133.3疟疾2961.1麻疹450.4痢疾352.1百日咳152.231980流感817.74痢疾568.99疟疾337.8麻疹114.8肝炎111.471990痢疾127.44肝炎117.57疟疾10.56伤寒10.32麻疹7.712000肝炎64.91肺结核43.75痢疾40.79新生儿破伤风19.82淋病18.642004肝炎85.49肺结核71.95痢疾36.92淋病16.72梅毒6.872008肝炎106.54肺结核88.52痢疾23.65梅毒19.49淋病9.92010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注:发病率(1/10万)。痢疾指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肝炎指病毒性肝炎;伤寒指伤寒与副伤寒。传染病谱的变化1950年我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痢疾、麻疹、天花、伤寒与副伤寒、白喉;传染病死亡率(1/10万)居前5位的病种是:麻疹、天花、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白喉。2021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总数的94.9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死亡总数的96.49%。传染病谱的变化全世界每年死亡者约1/3是因感染性疾病2.物理性因素(physicalagents)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外伤、骨折

冻伤、烧伤、中暑

潜水员病

电击伤

放射伤3.化学性因素:

(chemicalagents)强酸、强碱、有机磷、苯、蛇毒等。“反应停”儿童(海豹肢)4.营养性因素:营养缺乏:维生素D缺乏、碘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等。植物纤维饥饿的小女孩,凯文·卡特

佝偻病肥胖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Carter?饥饿的苏丹?普利策奖5.遗传因素: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愚型血友病遗传易感性6.先天因素:如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心病等Downsyndrome胎儿酒精综合征

Fetalalcoholsyndrome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约占其世界的20%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童80万-120万,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6%,

其中约有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5万例唇腭裂3万例先天愚型

2005年中国决定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7.免疫因素:变态反响〔allergy〕或超敏反响〔hypersensitivity〕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8.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忧郁、焦虑、悲伤、恐惧、精神创伤应激性溃疡、高血压二、疾病发生的条件定义:条件是指在病因作用的前提下,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开展的因素。诱因是指那些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三、原因和条件的关系1、无论条件多么重要,必须与原因同时作用引起疾病的发生。2、某些疾病只有原因的作用,不需要条件。3、病因和条件可以互相转化,如蛋白质缺乏是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又是肺结核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概论研究疾病开展及转归

的规律和机制。〔一〕疾病发生开展的一般规律1、疾病时自稳态的紊乱: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3、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响:4、局部和整体:因果交替规律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因果不断交替、推动疾病的开展。心输出量↓(发病学原因)(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心率↑血管收缩心收缩力↑维持动脉血压恢复良性循环

细胞缺氧

微循环障碍休克死亡恶性循环

大失血时的因果交替示意图(原始病因)(结果)机械力创伤失血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开展的根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开展方向和结局。局部和整体任何疾病,根本上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开展和经过。〔二〕根本发病机制:1、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种类,作用方式3、细胞机制:细胞损伤,膜功能障碍,细胞器障碍4、分子机制:基因病

举例: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1.神经机制神经损伤病因疾病神经功能紊乱损伤:如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肝性脑病等2.体液机制致病因素体液因子数量和活性改变

内环境紊乱疾病激素体液因子全身性体液因子:如炎性介质局部性体液因子:如内皮素细胞因子:如白介素体液因子的作用方式:〔1〕内分泌〔2〕旁分泌〔3〕自分泌3.组织细胞机制病因细胞损伤疾病线粒体致病因素溶酶体细胞膜细胞水肿自由基线粒体ATP溶酶体自溶4.分子机制

致病因素导致体内分子质或量的改变而造成疾病。由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蛋白质功能与结构异常所造成的疾病,常称为分子病。

酶缺陷病: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致的糖原沉积症

糖原

糖原合成酶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

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功能缺陷胆固醇难以进入细胞被降解高胆固醇血症

膜转运功能障碍〔膜病〕:如高血压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糖尿病细胞膜葡萄糖转运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可能存在H+转运障碍。第四节疾病的转归一、康复〔一〕完全恢复健康★致病因素已经去除或不起作用

★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二〕不完全恢复健康★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病症、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

★遗留有根本病理变化人的自然寿命有多长?成熟期论:寿命为性成熟的8倍-10倍

生长期论: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

〔人类生长期为20~25年长出最后一颗牙〕细胞论:人体自然寿命与体外培养细胞的分裂周期呈正相关。人体细胞平均每次分裂周期2.4年,可分裂50次以上。端粒长度:端粒长度决定细胞的寿命。

〔二〕死亡:1、即生命活动的终止,分类:生理性死亡:指生命的自然终止,是因各器官的老化而发生的死亡。

病理性死亡:因为疾病而造成的病理

性死亡。6〔或24〕小时内的因非暴力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称为猝死。2、传统死亡的分期:

濒死期(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生物死亡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代谢、结构严重障碍、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抑制延髓极度抑制,整体上细胞和组织仍有极其微弱的代谢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临床上意识模糊、丧失,反射迟钝、减弱,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微弱自主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逐渐出现死后变化:尸冷、尸斑、尸僵直至腐败变质部分患者经抢救可延续生命对光反射消失,采取恰当措施,早期有复苏可能不可逆阶段(3)死亡及脑死亡的概念

死亡:

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braindeath〕:

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alltheactivityofcentralnervoussystemhasirreversiblystopped.(4)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①不可逆性昏迷(irreversiblecoma)和大脑无反响性(cerebralunresponsibility)

②自主呼吸停止(absenceofspontaneousrespiration)

③脑干反射消失(absenceofcephalicreflexes):

④无自主运动(unabletomove)

⑤脑电波消失(nobrainwav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