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他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科学家是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爱迪生2、历史课上,同学们热烈讨论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请你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A.亚洲封建社会B.中古欧洲社会C.上古亚洲D.上古欧洲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平型关大捷是()A.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抗日战争的胜利4、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年份183718431845商品总值(单位:万英镑)90145240A.中国的大门被打开B.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C.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D.洋务运动的失败5、鹭岛卅载沧桑变,海峡西岸谱新篇。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2年12月26日上午在厦门隆重举行,回顾了30年来厦门发生的重要变化,为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以下城市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B.汕头C.福州D.珠海6、罗斯福新政的“新”也就是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A.颁布了工业复兴法B.大力兴建公共工程C.整顿银行恢复信用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近代以来;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饱受屈辱,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断抗争,使中华民族取得独立,走向富强.请仔细阅读下列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⑤____⑥____⑦____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什么性质的国家?哪一重大事件改变了这一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重大理论?

③你从上列时间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得出什么认识?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请回答:材料三展示的图片分别是____和__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和____的侵占。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年和____年回归祖国。

(4)为了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分子说:9、古代不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1)古代西亚的_____________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古代印度社会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4)穆罕默德创立的_____________(宗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0、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____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2)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____”.

(3)秦统一后,____(人物)下令把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楷书.草书.行书流行,东晋王羲之的《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____;分别创立“颜体”;“柳体”.

(5)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11、秦始皇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错误____

改正____。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类别特征问题探究政治。

形势③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③____。经济。

状况江南。

地区。

开发

(3)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民族。

关系民族。

交融

(4)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④____,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科技。

文化⑤

(5)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⑤____;说出一位同时期的科学家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等,充分显示出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____(判断对错)14、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判断对错)15、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有赫鲁晓夫改革、卡达尔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____(判断对错)16、1859年法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的发表,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____(判断对错)17、20世纪50年代末,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成功。()1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19、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20、材料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与爱国性,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二:他们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材料三: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也促进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场会议的召开。材料四:斯大林说: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它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2)材料二所说的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2分)(3)材料三所说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4)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说的“圣经”和“福音书”指的是什么?它发表后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2分)(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分)21、船,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友谊之船】材料一如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材料二如图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遣唐使船、郑和宝船,昭示着交流、发展的时代旋律。遣唐使回国后,日本发生的改变社会性质的事件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侵略之船】材料三如图是1840年英国的兵船。这些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2)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昭示了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2分)(3)英国兵船的入侵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来清政府进行的从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技术开始的一次自救运动是什么?(2分)【革命之船】材料四1921年,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也开始启航,宣告了一个“伟大的巨人”呱呱坠地,中国从此走向光明!(4)嘉兴游船上诞生的“伟大巨人”指什么事件?她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材料五如图是苏联第一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其水下排水量5500吨,水下航速22节,自给力60昼夜,潜深300米。(5)核动力所代表的是一场和平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发源地在哪里?这场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⑴如图,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1分)材料二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1945年5月31日)上指出: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⑵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中省略部分所提的“敌人”主要指谁?(2分)材料三刘少奇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作了若干说明,对宪法草案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⑶材料中的“大会”是指哪一次会议?在此会议之前颁布的《共同纲领》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四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摘自《十二五规划》⑷我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开始?(1分)⑸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1分)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显示了坚强的决心和勇气,也显示了超强的凝聚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⑴材料中反映了“新皇帝”对地方的管辖实施了哪一制度?(1分)材料二为顺利完成统一大业,皇帝先是派人偷渡过江,烧毁陈朝的储备粮,同时疏通进攻江南的水路。589年,皇帝沿长江分八路全线出兵,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⑵材料中“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请写出完成这次统一的朝代名称。(1分)材料三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相继遭到日本、荷兰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⑶写出材料中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名字。(1分)材料四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刘宗绪《历史学科学专题讲座》⑷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1分)材料五2012年3月23日胡锦涛会见吴伯雄时强调:像一家人一样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⑸材料中胡总书记强调两岸是“一家人”,追溯历史,两岸共同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1分)为实现两岸统一,我国现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⑹统一是大势所趋,请你谈谈推进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1分)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题,共25分)24、【题文】(9分)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有何企图?(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请简述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2分)25、【题文】请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计6分。

⑴写出以上图片中图B;图C各自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简要叙述图A中为解放农奴采取的措施。(任写一点即可)(1分)

⑶图B中日本使团访问欧美国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图C中审阅的文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1分)26、【题文】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几段文字选自近代几部法令,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材料五:这部法令是法国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部法令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

请回答:

⑴材料一这个法令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献出自哪国法令?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分)

⑶材料三中“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宪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谁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2分)

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五则法令有何共同之处?(1分)27、【题文】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2分〕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28、【题文】阅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1分)

(2)图2中“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图3中“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1题,共4分)29、观察图,秦朝都城所在地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秦长城西起地点是图中的哪一个英文字母代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本题难度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可知是达尔文,答案选B。【解析】【答案】B2、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社会的重大史实。中古欧洲社会专指5—15世纪末的历史。查理·马特改革发生在8世纪上半叶,丕平献土发生在8世纪中期,法国琅城自治发生在12世纪,都属于中古欧洲社会时期,故选B。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查理·马特改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丕平献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权的斗争【解析】【答案】B3、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型关大捷的相关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武汉会战,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日本的投降。由此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解析】【答案】C4、A【分析】由1837年;1843年、1845年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来看;由90到145到240万英镑,这说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逐年增多,原因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商品越来越多。B、C项描述错误。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增多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学生对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增多的原因的分析。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析】A5、C【分析】本题难度适中,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明显福州不是,答案选C。【解析】【答案】C6、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尽量控制商品大量生产,达到平衡状态;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其它选项都是新政的措施。故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华民族不畏强权;顽强抗争,争取独立,走向富强的奋斗过程.

(2)本题考查对近现代史的认识.【解析】【解答】(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与探索,最终赢得民族独立,使得国家走向富强.

故答案为:

(1)①近代;②辛丑条约;③封建帝制;④卢沟桥事变;⑤抗日民族统一;⑥三大改造;⑦改革开放.

(2)①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②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邓小平理论.③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与探索,最终赢得民族独立,使得国家走向富强.8、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19971999【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台湾专史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知识点.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解析】【解答】(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例如: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等.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材料三是《香港区旗》和《澳门区旗》.历史上香港曾被英国侵占;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改革开放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

故答案为: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等.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1997年;1999年.

(4)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汉默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94年,来自叙利亚的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把当时已形成的阶级关系、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用法律条文明确固定下来,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故填写:《汉默拉比法典》。(2)本题主要考查种姓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为掌管宗教的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是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那些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有的甚至沦落为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故填写:种姓制度。(3)本题主要考查《荷马史诗》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相传他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在公元前9—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作品。《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填写:《荷马史诗》。(4)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7世纪时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立者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产生促进了阿拉伯地区的发展,对于阿拉伯地区的统一发展,抵御外来侵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填写:伊斯兰教。【解析】(1)《汉谟拉比法典》;(2)印度种姓制度;(3)《荷马史诗》;(4)伊斯兰教。10、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甲骨文.

(2)本题考查金文.

(3)本题考查秦文字的史实.

(4)本题考查书法艺术相关知识.

(5)考查学生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解析】【解答】(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文一般指西周时期的文字.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金文(铭文).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颁行天下,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楷书.草书.行书流行,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颜体”、“柳体”,人称“颜筋柳骨”.

(5)汉字的出现与传承;是人类贯通心灵与宇宙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因此而使人类的整体心灵世界得以更加圆满的融合成长,其博大精深的承载力展示力生命力正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根本所在.书法是汉字的形迹,其造诣体现书者精神,学书可修心养身怡情传道,书法精品则是形神兼备人字合一之文化珍宝!汉字真的是世界上现有的文字中,最美丽的文字,理解汉字的同时就能成为一部百科全书.书法是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的体现,是个人志趣和心境的外化的表现形式.

故答案为:

(1)商(殷);甲骨文.

(2)金文(铭文).

(3)秦始皇(嬴政);小篆.

(4)兰亭序;柳公权.

(5)汉字: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书法:实用功能;审美功能.11、秦始皇汉武帝【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解析】【解答】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错误:秦始皇;改正:汉武帝.12、政权分立洛阳《兰亭序》承上启下【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吴;东晋和南京.

(2)本题主要考查政权分立.

(3)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5)本题主要考查《兰亭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和祖冲之、贾思勰等.【解析】【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①处是吴;②处是东晋;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南京.

(2)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今南京).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政权分立.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为躲避战乱,北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种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故题干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因果关系.

(5)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

(1)①吴②东晋;南京.

(2)政权分立.

(3)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洛阳;因果关系.

(5)《兰亭序》;承上启下;祖冲之(贾思勰等).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解析】【解答】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等,充分显示出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

故答案为:

√.14、×【分析】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解析】×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知识点.【解析】【解答】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二战后苏联进行的改革.卡达尔改革是匈牙利进行的改革.

故答案为:

×.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解析】【解答】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所以题干中说达尔文是法国人错误.

故答案为:

×.17、√【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三子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中的内容:“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可知,题目表述是正确的。考点:古巴独立【解析】【答案】正确18、√【分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解析】【答案】正确19、√【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解析】【解答】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

故答案为:

√.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20、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材料二所说的这场运动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这场运动的局限性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材料三所说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说的“圣经”和“福音书”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它发表后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思想解放为变革或革命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等。【解析】【答案】(1)维新变法思潮或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2)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1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1分)(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分)(4)《共产党宣言》;(1分)巴黎公社。(1分)(5)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思想解放为变革或革命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等。(任答一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21、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船有关的历史史实。遣唐使回国后,日本发生的改变社会性质的事件是大化改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是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兵船的入侵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清政府进行的从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技术开始的一次自救运动是洋务运动。嘉兴游船上诞生的“伟大巨人”指中国共产党诞生。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核动力所代表的是一场和平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场革命的发源地在美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解析】【答案】(1)大化改新(1分)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1分)(2)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②经济上,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1分)(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洋务运动(1分)(4)中国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1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分)(5)美国;(1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1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及党的奋斗历程。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是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材料二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发言,材料中省略部分所提的“敌人”主要指日本侵略者。我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解析】【答案】(1)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分)(2)中共七大;(1分)日本侵略者(1分)(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5)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材料一中反映了“新皇帝”秦始皇对地方的管辖实施了郡县制。材料二中“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是指隋朝的统一。材料三中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追溯历史,两岸共同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为实现两岸统一,我国现行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两岸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解析】【答案】(1)郡县制(1分)(2)隋朝(1分)(3)郑成功(1分)(4)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分)(5)炎帝和黄帝;(1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6)从政治、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