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9/2C/wKhkGWee9ayAPbnBAAELgor_vuM206.jpg)
![专题02 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9/2C/wKhkGWee9ayAPbnBAAELgor_vuM2062.jpg)
![专题02 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9/2C/wKhkGWee9ayAPbnBAAELgor_vuM2063.jpg)
![专题02 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9/2C/wKhkGWee9ayAPbnBAAELgor_vuM2064.jpg)
![专题02 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9/2C/wKhkGWee9ayAPbnBAAELgor_vuM2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语言习惯,用语规律,掌握词语推断的几种技巧。2.积累常用(180个)文言实词词义类型、含义、用法及典型例句。3.掌握课内文言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4.掌握常考文言词语的语境分析方法并加以积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担任)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之)教射(于)酒泉、张掖以备(防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之)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遇),骑可(副词,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匈奴军)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徒步)斗(战斗)(于)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陵曰:“无面目报(见,复命)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责备)陵。上以(之,代李凌投降之事)问(于)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辩护):“陵事亲孝,与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献身)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践踏,深入)戎马之地,抑(阻挡)数万之师。身虽陷败(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其所摧败(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恰当的机会)以报汉也。”上以(认为)迁为诬罔(诬陷欺骗),下(关进牢狱)迁腐刑(施以宫刑)。久之,上悔(后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迎接)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匈奴俘虏),言李陵教单于为(制造)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族灭,诛杀了)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yānzhī)欲杀陵,单于匿之(代词,代李凌)(于)北方。大阏氏死,乃还(才回到王庭)。单于以女妻(名词作动词,嫁给)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课前高考精炼】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显著)而不可掩。如谓(如果说)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炫耀)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无法推辞)也。陵之族(家族受祸)也,则(李陵)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把罪责推给)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如果)陵有两袒(两面讨好)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之)深入而与汉将相持(对峙)乎!迁之为陵文过(掩饰过错)若不及,而抑(反而)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奖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洗干净)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能够)而文(掩饰)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2024新课标Ⅰ卷11T)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迨”字意思相同。C
【考点突破】一.“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高考考情一览表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4新课标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壮、亲、迨虚词:之(取独)新课标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燕、怪(意动)、式(通假)文化常识:为寿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藉、固虚词:即、但2023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举(被动)、劝文化常识:具臣、诬说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果、片文化常识:金、平易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重点实词:怨、蔽、逆古今异义词:安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多义实词:穷古今异义词:出入、绝世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多义实词:蔽、国门文化常识:寡人、百乘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古今异义词:尊重、差强人意文化常识:衔枚借代手法:车架、丝竹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古今异义词:宣言实词:约、孤、阴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词:食、放、靡、悲二.“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考点剖析及命题趋势该考点是2022年高考新题型,一改之前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模式,耳目一新,考查点拓展至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文言实词考点得以回归。与以往考查文言实词不同的是,2022年高考新题型同时也考查了课内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且课内外实词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正误,充分体现了“教考结合”的新课标命题要求。同时,把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与文化常识、修辞手法等巧妙结合起来,综合性评价更强。2023年沿袭了2022年的命题规律,依然成为考查的重点,该题型已经成为文言文的常规题型,把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意念被动等相结合。2024年该题型更加成熟,把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与文化常识、文言虚词相结合,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知识点进一步增多。2025年命题趋势:该题型将来可能会成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文言虚词,文化常识,特殊文言句式等相结合的综合题型。复习时以课本文言文重点词语为基础,熟练掌握用法类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三.“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题干特点解析1.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会再现教材中词语含义和用法,也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错误点往往放在教材中。例: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注:解说错误。“王之蔽”的“蔽”为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受)蒙蔽”。2.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例: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注:解说错误。“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注意“文中指”一定回到原文的语境,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3.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例: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注:解说正确。四.“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命题角度解析1.文言实词与文化常识结合型。(2023新高考Ⅱ卷11T)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B(2022新高考Ⅰ卷11T)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C(2022新高考Ⅱ卷11T)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B2.课内外文言实词比较分析型。(2024新课标Ⅱ卷11T)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A(2023新课标Ⅰ卷11T)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B(2023全国乙卷11T)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察,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A(2022全国乙卷11T)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A3.课内外文言实词与虚词比较分析型。(2024年全国甲卷11T)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A(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时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B.“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C.“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鸿门宴》)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C(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时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靡使有余”与“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中的“余”字含义不同。B.“以其仁而有德也”与“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中的“以”字含义不同。C.“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中的“老”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第二个“老”字含义相同。D.“论而供秩焉”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中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D五.“文言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备考指南1.能力考查A.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系统的知识板块或体系。B.知识点灵活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不是简单再现,而是知识的迁移。C.知识点的情境理解与逻辑辨析能力。无情境,不高考。备考时也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分析、辨析、记忆相关知识点。2.知识点考查A.一词多义(含义)首看词性,一般词性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名词:屏障)/王之蔽甚矣(动词:受蒙蔽)词性相同看语境。如: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动词:读sì,为“让……吃”的意思。主语为“圣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动词:啃食。主语为“鹿”)B.词类活用(用法和含义)如:心中常苦悲。形容词:悲伤。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形容词为动:为……悲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形容词使动:秋风使画扇悲或秋风起画扇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项脊轩志》)形容词作名词:悲伤的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形容词作动词:感叹。C.其他如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虚词(副介连助叹)等。如“之”的取独用法。定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独)。即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句子成分或一个分句时,表明它不再是独立完整的句子,“之”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注:“臣壮”本可以是一个主谓句,此处“臣之壮也”做的是状语。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以我为美),是因为偏爱我啊。注:此处美和私都活用为动词,美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美我”本可以构成一个主谓句,但是加了“之”,就作整句的主语了。例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后:意为“不”。注:“松柏”“后凋”之间加“之”,主谓结构被取消,变成了主谓短语,做“知”的宾语。例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前一个“之”。做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注:“父母之爱子”在句中表示假设的分句,“父母爱子”的独立性取消,因为整个复句才是一个句子,其中的分句不是单独的句子。(一)语境推断分析法“无语境,不高考”这句话已成为教育者的口头禅。无论语文学科还是其它如数学、物理等学科,所命试题都离不开具体语境,重点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所以,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展开,其实,离开了某个具体的语境,词语的某个具体的含义就消失了。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推断词语的含义,都离不开语境分析法,因为要求解释的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词语。【课堂知识点拨】1.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太后曰:“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三》不闲吏事:【答案】闲:通“娴”,熟习。
2.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南史·何远传》多:【答案】多:赞美,称赞。
(二)字形推断分析法第一种:形声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与字义联系密切,所以从字的形旁可以推测字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第二种:会意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总之,通过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来分析会意字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是分析推断词语含义的好方法。3.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资治通鉴·刘晏》)籴:粜:【答案】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4.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后汉书·寇恂列传》牧:【答案】牧:统治,治理。
5.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馈:【答案】馈:发放军饷。
(三)语法推断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每个词语都有其语法功能,根据词语所处位置,判断其具有的词性,然后根据词性和语境推断该词在语句中的具体含义。这种方法是分析文言词语最常用、最便捷、最准确的方法。6.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晋书·胡质传》樵:【答案】樵:名词,木柴,柴火。7.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苏轼《赤壁赋》)渔:樵:【答案】渔:动词,捕鱼;樵:动词,打柴。8.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隶:【答案】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四)通假推断分析法有时根据语境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含义无法理解时,可以根据谐音通假(音同、音近或声旁相近)或形近通假(形旁相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且符合语境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9.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矢:【答案】矢:古又同“屎”。三遗矢:拉了三次屎。10.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实无兵予甫(人名),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jǜ贫穷)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清·汪琬《申甫传》)卒:【答案】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正畸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拍卖行拍卖业务风险管理指南完善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 电子商务与市场调研的融合策略分析
- 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01月1月广东深圳市公办中小学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湖州长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3)人长兴县人民检察院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电子书在商业培训中的效果评估
- 环保与健康双重效益的生活方式倡导
- 2025-2030年土壤pH自动监测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外出检查病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应急预案演练
-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DLT+5054-2016》详细解读
- 幕墙施工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口腔)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国律师学 课件 陈卫东 第10-17章 律师收费制度-律师非诉讼业务(二)
- (高清版)TDT 1040-2013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 中国移动行测测评题及答案
- 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宣教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