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_第1页
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_第2页
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_第3页
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_第4页
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2017-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化学汇编元素周期律一、单选题1.(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下列事实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无关的是A.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溴水,溶液变蓝B.NaOH、Mg(OH)2、Al(OH)3的碱性依次减弱C.金属钠燃烧呈现黄色火焰,金属钾燃烧呈现紫色火焰D.F2和H2暗处化合爆炸,而Cl2和H2化合需光照或点燃2.(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中)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B.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C.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硫酸>碳酸>硅酸3.(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为ⅠA族元素,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B.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C.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D.由Li到Cs,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4.(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期中)现有如下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BCD方案目的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离乙醇和水将锌板换成铜板对钢闸门保护效果更好已知: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验证非金属性:C>SiA.A B.B C.C D.D5.(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Ba(OH)26.(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中)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7.(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根据元素周期律,对下列事实进行推测,其中推测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推测AMg与冷水反应缓慢,Ca与冷水反应较快Ba(第IIA族元素的单质)与冷水反应更快BSi是半导体材料,Ge也是半导体材料该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C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Si与H2高温时反应,S是H2加热能反应P与H2高温时能反应A.A B.B C.C D.D8.(2017·北京四中高一期中)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A.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9.(2018·北京四中高一期中)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金属性:Al>Mg B.稳定性:H2O>H2SC.酸性:H2SO4>HClO4 D.碱性:NaOH>KOH10.(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A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 B.酸性:H3AsO4>H3PO4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稳定性:AsH3<PH311.(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是SB.属于短周期元素C.非金属性比氧的强D.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12.(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3PO4 B.H2SO4 C.HClO4 D.H2SiO313.(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A.NaOH B.Mg(OH)2 C.Al(OH)3 D.KOH14.(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中)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主族元素B.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同族元素的氢化物稳定D.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H2R15.(2018·北京四中高一期中)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氟 B.氯 C.溴 D.碘16.(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我国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Rb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37Rb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同周期元素53I的原子半径比:Rb>I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RbC.元素的金属性:K>Rb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RbOH二、有机推断题17.(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A、M、B、D、E、G、R、J、T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A……MBDEGRJT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2)A、B、E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3)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4)E、G、J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T和E的金属性的强弱关系:_______。(6)E、D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2:1和1:1的两种化合物。1:1型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出2:1型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7)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这些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8)J非金属性强于R,下列选项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常温下J的单质溶沸点比R的单质高bJ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更稳定c一定条件下J和R的单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J>R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8.(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元素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切物质的“原材料”。

(1)自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元素之谜。通过从局部到系统的研究过程,逐渐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列出了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序号①②③④科学纽兰兹道尔顿德贝莱纳尚古尔多工作发现“八音律”,指出从某一指定的元素起,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创立近代原子论,率先开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工作发现了5组性质相似的“三元素组”,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前后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认为各元素组之间并非毫不相关,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串联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合理的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2)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①门捷列夫将已有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序,同一___________(填“横行”或“纵列”)元素性质相似。结合表中信息,猜想第4列方框中“?=70”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第5列方框中“Te=128?”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②到20世纪初,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逐渐被填满。而且,随着原子结构的逐渐揭秘,科学家们发现了元素性质不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是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B.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C.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3)短周期元素A、B、D、E、G、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根据上表回答问题: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②A、B、E、G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③B、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④E、G、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i.H++OH-=H2O、ii._______________、iii_______________。⑤用电子式表示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19.(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几种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略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1)A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2)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G、T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4)硒元素(34Se)与D同主族,其非金属性比D_________(填“强”或“弱”),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6)E、G、J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E、D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2:1和1:1的两种化合物。2:1型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型化合物的化学式以及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A与M形成的分子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20.(2019·北京四中高一期中)A、B、C、D4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原子个数之比为4:1。常温下,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和丙都为液态,乙中A、C原子个数比为1:1;丙中A、C原子个数比为2:1。由D和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为固态,丁中D、C原子个数之比为1:1;戊中D、C个数比为2:1。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跟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为两种,其中一种为C的单质。(1)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①乙_______;②丁_______。(2)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跟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甲_______;②戊_______。(4)A、B、C、D4种原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______(填元素符号)。(5)由A、B、C、D4种原子组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C【详解】A、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溴水,溶液变蓝,溴置换出碘,体现Br的非金属性大于I,A不选;B、NaOH、Mg(OH)2、Al(OH)3的碱性依次减弱,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减弱,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B不选;C、金属钠燃烧呈现黄色火焰,金属钾燃烧呈现紫色火焰,这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C选;D、F2和H2暗处化合爆炸,而Cl2和H2化合需光照或点燃,通过比较反应的条件确定F的非金属性大于Cl,D不选;答案选C。2.B【详解】A、①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2SO4=Na2SO4+CO2↑+H2O,②中发生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两个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B、硅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变红,故B错误;C、根据选项A的分析,②中生成硅酸胶体,故C正确;D、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故D正确;答案选B。3.B【详解】A.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正确;B.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还原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故B错误;C.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碱的碱性越强,LiOH<NaOH<KOH<RbOH<CsOH,故C正确;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D正确;故选B。4.A【分析】A项,H2O2浓度相同,加入不同催化剂,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项,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C项,将锌板换成铜板,Cu的活泼性不及Fe,钢闸门为负极,钢闸门腐蚀加快;D项,盐酸具有挥发性,HCl与硅酸钠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CO2一定与硅酸钠发生了反应。【详解】A项,H2O2浓度相同,加入不同催化剂,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项能达目的;B项,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项不能达目的;C项,将锌板换成铜板,Cu的活泼性不及Fe,Cu为正极,钢闸门为负极,钢闸门腐蚀加快,不能对钢闸门起保护作用,C项不能达目的;D项,盐酸具有挥发性,HCl与硅酸钠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CO2一定与硅酸钠发生了反应,D项不能达目的;答案选A。5.B【分析】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处于Y的下一周期;B.元素的非金属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C.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元素具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D.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详解】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处于Y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X>Y,故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具有一定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Cs>B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CsOH>Ba(OH)2,故D正确;故选B。6.C【分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2=b-1=c+3=d+1,由此得出原子序数a>b>d>c。则C、D同周期,且D在C的右边;A、B同周期,且A在B的右边;C、D位于A、B的上一周期。【详解】A.依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规律,可得出原子半径:B>A>C>D,A不正确;B.由以上分析知,原子序数:a>b>d>c,B不正确;C.依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的规律,可得出离子半径:C>D>B>A,C正确;D.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弱,则单质的还原性:B>A>C>D,D不正确;故选C。7.B【详解】A.从Mg、Ca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Mg、Ca、Ba位于同主族,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Ba的金属性比Ca强,与水反应比Ca还剧烈,故A合理;B.Si、Ge都是第ⅣA族的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不是都能作半导体材料,碳就不是半导体材料,故B不合理;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形成共价键的键能依次减弱,Br的非金属性介于Cl和I之间,所以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合理;D.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P的非金属性介于Si和S之间,与H2反应的难易也应介于二者之间,所以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合理;故答案:B。8.A【详解】A.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发生:Na2SiO3+2HCl=H2SiO3↓+2NaCl,A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B最终一定不能得到白色沉淀;C.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但氢氧化亚铁迅速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C最终一定不能得到白色沉淀;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开始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溶解转化为偏铝酸钠,D最终一定不能得到白色沉淀。故选A。9.B【详解】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下到上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C、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碱的碱性越强。详解: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知道:金属性:Al>Mg,且两者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小的,金属性强,故A错误;B、因为非金属性O>S,故稳定性H2O>H2S,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因为非金属性Cl>S,故酸性H2SO4<HClO4,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因为金属性Na>K,故碱性NaOH<KOH,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掌握金属性以及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0.B【详解】A、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电子层数是4,最外层5个电子,所以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As,所以酸性:H3AsO4<H3PO4,B错误;C、砷是非金属元素,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P>As,所以稳定性:AsH3<PH3,D正确;答案选B。11.C【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该元素为硫元素。【详解】A.硫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故A正确;B.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属于短周期元素,故B正确;C.硫元素和氧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弱,故C错误;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主族序数相等,硫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故D正确;故选C。12.C【详解】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非金属性Cl>S>P>Si,则相应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所以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故答案为C。13.D【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据此判断。【详解】Na、Mg、Al在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Na>Mg>Al,所以碱性NaOH>Mg(OH)2>Al(OH)3;而钾与钠同主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钾的金属性强于钠,所以碱性KOH>NaOH,故碱性最强的为KOH。答案选D。14.D【分析】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这说明最高价是+6价,最低价是-2价,因此是第VIA族除了氧以外的元素。【详解】A.据分析可知,R是第ⅥA族元素,故A错误;B.据分析可知,R是第VIA族元素,但不一定是第三周期元素,故B错误;C.若R为S元素,S与O同主族,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O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S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故C错误;D.R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H2R,故D正确;答案选D。15.A【详解】同主族元素,自下而上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答案选A。16.A【分析】铷元素(R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为碱金属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相似,以此来解答。【详解】A.铷和碘位于同一周期,铷在碘的左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Rb>I,故A正确;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表示为:Rb,故B错误;C.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K<Rb,故C错误;D.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故碱性RbOH>KOH,故D错误;答案选A。17.

第二周期第ⅣA族

H<N<Na

Al(OH)3+OH-=2H2O+AlO2-

3H++Al(OH)3=3H2O+Al3+

Na和K属于同主族,电子层数:K>Na,原子半径:K>Na,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K<Na,失电子能力:K>Na,故K的金属性比Na强

S2->Cl->K+

bd【分析】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E为钠元素,G为铝元素,J为氯元素,R为硫元素,M为碳元素,T为钾元素;(1)M为碳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3)G为铝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3;(4)E、G、J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和HClO4,其中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5)E和T为同主族碱金属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6)E、D两元素为Na和O,能形成Na2O2和Na2O两种离子化合物;(7)表中S、Cl、K三种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8)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详解】(1)M为碳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2)H、Li、Na同主族,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原子半径H<Li<Na,其中H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Li、N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即原子半径N<Li;故A、B、E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H<N<Na;(3)G为铝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E、G、J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和HClO4,其中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是强碱、HClO4是强酸,两两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Al(OH)3+OH-=2H2O+AlO2-、3H++Al(OH)3=3H2O+Al3+;(5)Na和K为同主族碱金属元素,电子层数:K>Na,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K>Na,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Na>K,失电子能力:K>Na,故K的金属性比Na强;(6)E、D两元素为Na和O,能形成Na2O2和Na2O两种离子化合物,其中1:1型的Na2O2的电子式为,2:1型的Na2O的电子式形成过程为;(7)S2-、Cl-、K+的离子结构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S2->Cl->K+;(8)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a.常温下J的单质熔沸点比R的单质高,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必然联系,故a错误;b.J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更稳定,说明J的非金属性比R强,故b正确;c.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无法比较J和R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J>R,说明J的非金属性比R强,故d正确;故答案为bd。【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18.

②③④①

横行

预测此处应有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为70的元素

怀疑Te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同一列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按此规律,Te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在122和127之间)

A

第二周期,第ⅥA族

Na>Al>N>H

NH3<H2O

Al(OH)3+OH-=AlO2-+2H2O

Al(OH)3+3H+=Al3++3H2O

【详解】(1)1865年,纽兰兹发现“八音律”,指出从某一指定的元素起,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1803年,道尔顿创立近代原子论,率先开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工作,1829年,德贝莱纳发现了5组性质相似的“三元素组”,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前后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1862年,尚古尔多认为各元素组之间并非毫不相关,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串联,故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合理的是②③④①;(2)①结合表中信息得,给出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同一横行元素性质相似;结合表中信息,猜想第4列方框中“?=70”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相对原子质量为70的元素;“Te=128?”怀疑Te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28,故第5列方框中“Te=128?”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怀疑Te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28;②科学家们发现了元素性质不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是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故答案为A;(3)短周期元素A、B、D、E、G、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D、E、G、J分别为H、N、O、Na、Al、Cl,①O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②A、B、E、G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N>H;③O的非金属性比N的强,所以N、O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关系为NH3<H2O;④E、G、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和HClO4,两两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i.H++OH-=H2O、ii.Al(OH)3+OH-=AlO2-+2H2O、iiiAl(OH)3+3H+=Al3++3H2O;⑤用电子式表示E的最高价氧化物Na2O的形成过程为。19.

H

第2周期第ⅥA族

K>Na>Al

Se与O同主族,电子层数Se>O,原子半径Se>O,得电子能力Se<O,非金属性Se<O

Al(OH)3+3H+=A13++3H2O

Al(OH)3+OH-=AlO2-+2H2O

Na2O2

离子键、非极性键

③【分析】首先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出元素名称,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