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德国作家席勒评价某一文学流派是“试图以美丽的理想代替真实的不足”,其作品极具感染力和鼓舞力,但是其用人道主义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下列符合这一文学流派特征的是A.《悲惨世界》B.《战争与和平》C.《等待戈多》D.《百年孤独》2、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3、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A.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B.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D.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4、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即从186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纵观三个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A.自始至终都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相伴随B.西方道路和经验一直是学习模仿的对象C.学习主题经历器物到文化再到制度的过程D.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7、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8、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0、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2、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3、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的观玩真理的生活。我国《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于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

——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材料二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于习俗。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材料二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16、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2)如何理解材料二“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时期。

发展和传播概况秦汉。

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魏晋南北朝。

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唐宋。

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了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兴衰是各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二)科学发展与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推动世界走向文化“一国化”的重要因素。(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

——陈衡哲《西洋史》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详解】

根据“试图以美丽的理想代替真实的不足”可得出其作品带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憧憬,这与浪漫主义的风格一致,《悲惨世界》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A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CDC项是现代主义,排除。2、A【分析】根据题中的表格与所学知识可知,从夏朝到元朝,制定的历法由夏小正到授时历,历法的内容越来越精确,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故排除B项。制定历法是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图表无法看出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故排除C项。立法的频繁制定与修改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关,非政治动荡的表现,故排除D项。3、C【分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表明张之洞在内忧外患下著《劝学篇》;达到“会通中西,权衡新旧”的目的,结合他的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可判断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答案为C项。在1898年的中国,“中体西用”已不属于新主张,排除A项;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不能反映是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其中的“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张之洞在1898年5月出版《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具有反对政治制度改革的用意。4、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949年开始学习苏联模式,1978年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材料说明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故D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不再是救亡图存,故A排除;B项只符合1860到1911年的史实,排除;学习主题变化历程应该是经历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故C排除。5、D【分析】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事君”,孟对于君主态度是“民贵君轻”,而董仲舒对于君主是绝对服从。可见,汉代儒学思想是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故D项正确;哲学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儒学不管是汉代和先秦时期本质相同,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8、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0、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2、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5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并结合古代中国的科技来看;中国人重视实用技术的探讨与经验总结,忽视理论和规律的研究;依据材料“我国《大学》所谓止于至善,与国人交止于信”来看,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受儒家伦理影响明显。

(2)影响:中国:依据材料“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并结合中国的科技可知,三大发明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依据材料“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火药为资本阶级打败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武器,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引发社会转型;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指南针的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启示:依据三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的影响来看,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解析】(1)特点:中国人重视实用技术的探讨与经验总结;忽视理论和规律的研究;受儒家伦理影响明显。

(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发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15、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特征”;通过材料中“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因素”,可以通过人文精神的复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中“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中国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政治思想根深蒂固等角度回答。

(3)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解析】(1)特征:以资本运作为关键因素。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和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民主政治的确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殖民扩张的持续进行。

(2)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原因: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弱小,传统政治和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3)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孔子“德政”思想;孟子“民本”思想、荀子“民水君舟”以及墨家“兼爱”思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百家争鸣产生原因从生产力以及土地制度变化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秦朝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回答“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依据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回答“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解析】(1)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8分。只答人名不得分。)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形成)。

(2)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提出论题: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论述:根据“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说明秦朝统一文字、汉代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根据“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说明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最后说明,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示例: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

战国时,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