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8/18/wKhkGWeeDcmANFzYAAI7cvxfO3U073.jpg)
![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8/18/wKhkGWeeDcmANFzYAAI7cvxfO3U0732.jpg)
![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8/18/wKhkGWeeDcmANFzYAAI7cvxfO3U0733.jpg)
![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8/18/wKhkGWeeDcmANFzYAAI7cvxfO3U0734.jpg)
![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8/18/wKhkGWeeDcmANFzYAAI7cvxfO3U07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3、农田被弃耕后,发生群落演替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有野生植物在农田定居B.在演替初期,各种植物之间无竞争关系C.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动物也随植物一起发生变化D.草本植物的演替比较迅速,而木本植物的演替比较缓慢4、依据所学知识;对下图中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等,是当前环境容纳量下降的重要原因D.人类可以通过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5、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E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109kJ,B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1.6×108kJ;则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
A.4.2×107kJB.2.0×108kJC.1.0×108kJD.2.32×108kJ6、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D.若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则W1-A1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7、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很多有害物质,包括一些重金属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哪项不是决定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的条件()A.有害物质是生物能够吸收的B.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是比较稳定的C.有害物质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D.有害物质不易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被分解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9、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无耗能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衰退型11、下列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呈针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C.伞形树冠状乔木是稀树干草原典型的植物类型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不利于生存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种间竞争现象明显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使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好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3、以下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C.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1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循环指的是生态工程中物质和能量可以循环利用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主要遵循了整体原理C.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6、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7、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8、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19、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20、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2、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3、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4、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25、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鸟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6、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7、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
【详解】
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点睛】
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2、C【分析】【分析】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来提高产量。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
【详解】
A;决定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
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正确;
C;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减轻种内斗争,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
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两种高矮不同作物的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
故选C。3、B【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3、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详解】
A;农田如果缺乏认为管理;将很快就会有野生植物在农田定居,A正确;
B;在演替初期;各种植物之间也有竞争关系,B错误;
C;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随着群落的演替,植物种类发生改变,动物的种类也会发生改变,C正确;
D;自然状态下;草本植物的演替较迅速,而木本植物的演替较缓慢,D正确。
故选B。
【点睛】4、D【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曲线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K值处徘徊,为最佳模式;曲线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下降接近K值,为第二理想模式;曲线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
【详解】
A;Ⅰ人口数量在K值处徘徊;是最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
C;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C正确;
D;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5、B【分析】【分析】
生态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到20%。
【详解】
题中已知生产者E的总能量,要求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多少,则应该用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所以C和D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20%-1.6×108=10×108kJ,所以A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108×20%=2×108kJ;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6、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详解】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错误;
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如一棵树和这棵树上的昆虫,B正确;
C、传递效率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C正确;
D、W1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则W1-A1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A。7、C【分析】【分析】
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详解】
A;有害物质是生物能够吸收的;且不易被分解,因而会导致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进而导致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含有有害物质较多,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有害物质不易被降解;因而在环境中比较稳定的,且会随食物链造成富集,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有害物质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这是生物富集现象的表现,不是成因,符合题意,C正确;
D;有害物质不易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被分解;这是导致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富集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
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D。9、C:D【分析】【分析】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详解】
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利用自然的一个表现,A正确;
B;“人工湿地”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而打造的生态工程;B正确;
C;生态系统都是消耗能量的;“人工湿地”也不例外,C错误;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后才能供给水生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D。
【点睛】10、A:B【分析】【分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
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塑,由题表可知,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条),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结构将变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B。11、A:B:D【分析】【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主要植物为草本植物,主要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性,两栖类和水生动物少见。
【详解】
A;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A错误;
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错误;
C;稀树干草原上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C正确;
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但善于奔跑,有利于生存,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特点。12、B: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种间竞争现象,A错误;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B正确;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此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妤,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原因包括群落内部、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D错误。
故选BC。
【点睛】13、A:B:D【分析】【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详解】
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A正确;
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B正确;
C;草原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错误;
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以适应缺水的环境,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正确。
故选ABD。14、A:B【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性,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遵循了协调原理;而不是整体原理,B错误;
C;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故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
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6、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7、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四、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4、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α角变大。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点睛】
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解析】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ef变大抽样检测1011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25、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的速度和方向;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网(链)进行,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乏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对植物(互花米草)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该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①图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网(链)进行。
②根据题意分析;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2/3来源于互花米草,1/3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2/3÷20%+1/3÷20%÷20%=35/3克,如改为各占1/2,鸟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1/2÷20%+1/2÷20%÷20%=15克,因此调整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35/3÷15=7/9。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面。
③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够根据题干数据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样方法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含碳有机物CO2光合作用7/9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6、略
【分析】图中甲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据此解答。
【详解】
(1)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故则甲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湿润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并保存动物标本;防止腐烂,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装置为诱虫器装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的原理。
(4)依据题干信息“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可知,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因此不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考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黑咬合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80553
- 2025年度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劳务承包合同瓦工新型防水材料应用合同
- 2025年度酒店客房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
- 2025年健身房社区合作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机柜散热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数据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与实施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储能项目股份置换及投资合作框架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纳米技术简介》课件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带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 HYT 235-2018 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规程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中国香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 2024年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