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有关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②所示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乙图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C.乙图所示结构对应的是甲图中的4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2、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新生代最具代表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分别是()A.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B.蕨类植物和爬行动物C.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D.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3、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A.用鳃呼吸B.体温不恒定C.用鳍游泳D.身体呈纺锤形4、我国重点查禁的毒品中俗称“白粉”的是()
A.吗啡。
B.可卡因。
C.冰毒。
D.海洛因。
5、【题文】科学家将人的某基因转移到羊的细胞中,培育出了能分泌含人乳铁蛋白乳汁的羊,该生物技术属于()A.仿生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发酵技术6、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为成蛙;(2)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这两个实验可以证明()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个体的发育C.生长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D.A和B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河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A放在光下,将B放在黑暗的环境中a实验结果见下表:。生态瓶编号AB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实验完成时(30d)仍存在2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原因是:其具有稳定的____来源,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为鱼提供____;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____,合成有机物;同时,在河泥中还存在着许多____,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为植物生活提供____.总之,该生态瓶能通过____流动和____循环;使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
(2)比较A、B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____的供给.
8、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的是____;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变化的是____.9、一种生物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____.每个细胞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是____的.10、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11、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光、空气、水、无机盐属于____.
(2)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生物有____.
(3)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次级消费者是____,最高级的消费者是____.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12、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说明生物具有____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___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狼的进化。
过程是通过____实现的.1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____和____、____和____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1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____因素决定的,是动物先天具备的一种____反射。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以适应周围环境,属于____反射。15、请找出耳的各个结构[(1)~(4)]与其功能[①~④]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部位的横线上。
(1)前庭和半规管①接收声波。
(2)耳蜗②与身体平衡有关。
(3)外耳③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后传到内耳。
(4)听小骨④内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将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1)—____;(2)—____;(3)—____;(4)—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叫做营养生殖。()17、将来既发育成茎,又发育为叶的芽是混合芽。()18、流感多发季节,老师在教室洒醋、熏艾条是为了控制传染源.______(判断对错)19、交叉隔代遗传是伴性遗传的表现形式.______(判断对错)20、银杏的白果是果实,小麦粒也是果实。。A.正确B.错误A.正确B.错误21、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______(判断对错)22、(2016•玉林)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的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蜈蚣的身体也由体节组成,所以蜈蚣也是环节动物.(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32分)23、请分析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时,先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如图一,将A瓶移到光下照射5-6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A、B瓶构成一组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3)如图二,取下瓶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________,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这一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4)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某液体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此处的某液体是________,它可以溶解________。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摘自A瓶的叶片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24、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写出要点:(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在“颈长”这个性状上,存在着____。(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地面缺乏青草等食物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高处的食物,颈短的个体不容易获得高处食物。由此看出,颈长对长颈鹿来说是____变异。(有利的或不利的)(3)图③说明,颈长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颈短的个体因缺乏食物饿死则被淘汰。这个过程叫做____,这个过程是通过____实现的。(4)该学说是由著名科学家_________提出的。25、以下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成分是______;主要由图丙中的[______]______进行吸收,再由茎中的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枝叶。
(2)图甲是植物的芽;按照芽将来发育成的器官来看,该芽属于______。
(3)观察图乙植物;可判断它的根系为______,根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被土壤磨伤,主要是因为图丙中根尖的[______]______区域起保护作用。
(4)在棉花种植中;人们常常摘掉它的顶芽,以促进侧芽的生长,这利用的是植物芽生长的______原理。
(5)如果图中所示植物为土豆,农民伯伯采用它的块茎进行种植,这种繁殖方式叫做______。26、如图是鸡卵结构图;请用直线将鸡卵的部分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①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②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③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④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分⑤固定卵黄,防止卵的震荡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6分)27、【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8、【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9、【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A;甲图②叶肉包括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细胞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A正确;
B;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乙图②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B错误;
C;乙图所示结构对应的是甲图中的4;C正确;
D;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观图可知:甲图中1是表皮;2是叶肉、3是气孔、4是叶脉;乙图中①表示气孔的张开;②表示气孔的关闭,解答即可。
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解析】B2、C【分析】解:新生代始于6640万年前;由于板块的分离或聚合,气候的分化,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分布,促使哺乳动物迅速分化;辐射,得到了空前发展,鸟类和哺乳类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居于优势,并出现灵长类,其中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故选:C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划分为若干纪.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新生代时期的动植物特点,搜集资料回答.【解析】C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掌握鱼类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体温不恒定与鱼类的水生生活无关。故选B。【解析】B4、D【分析】
毒品主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可卡因等.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滥用时;也会成为毒品.海洛因是从吗啡中提取出来的白色粉末,俗称“白粉”.它极易使人成瘾,并且很难戒掉.是我国重点查禁的毒品.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对毒品的种类的认识.海洛因是从吗啡中提取出来的白色粉末;俗称“白粉”.它极易使人成瘾,并且很难戒掉.是我国重点查禁的毒品.
5、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科学家将人的某基因转移到羊的细胞中,培育出了能分泌含人乳铁蛋白乳汁的羊,这里主要使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析】【答案】B6、D【分析】【分析】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成成蛙,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点评】此题较新颖,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是做好该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能量营养光合作用细菌、真菌无机物营养能量物质太阳能【分析】【解答】解:(1)鱼缸中;金鱼藻和金鱼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鱼缸中的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植物生活提供营养.鱼缸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比较A;B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太阳能的供给,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能量;营养;光合作用;细菌;真菌;无机物;营养;能量;物质;
(2)太阳能.
【分析】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等,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8、直立人脑容量的逐渐增加【分析】【解答】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开始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直立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9、基因组不同【分析】【解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
每个细胞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基因组;不同.
【分析】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基因组.10、基因的多样性【分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基因的多样性11、略
【分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光、空气、水、无机盐属于非生物成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图中的食物链有:①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②绿色植物→螳螂→黄雀;③绿色植物→黄雀→蛇;④绿色植物→蝉→螳螂;⑤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
(3)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次级消费者是螳螂等,最高级的消费者是蛇.
(4)由(3)得知;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2)5;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3)绿色植物;螳螂;蛇;(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析】【答案】(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12、略
【分析】
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而这种特征一般是不定向的;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例如狼群中存在着跑得快与跑得慢的变异,这些变异是能够遗传的,并且是随机产生的.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狼群中具有跑得快而凶猛的变异的狼能获得食物并生存下去,这是食物和环境对狼的奔跑速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故答案为:变异;不定向;适者生存;定向;生存斗争.
【解析】【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3、略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下表所示:
故答案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解析】【答案】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14、体内遗传非条件条件【分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为非条件反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条件反射。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15、②④①③【分析】【解答】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耳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试题分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等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营养繁殖.【解析】【答案】对17、×【分析】【解答】混合芽是指既发育成花;又发育成茎和叶的芽,所以“将来既发育成茎,又发育为叶的芽是混合芽”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芽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区别不同类型芽的能力。18、×【分析】解:流感多发季节;老师在教室洒醋;熏艾条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19、√【分析】解:交叉遗传是指位于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随X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一般伴X隐形是隔代遗传,所以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遗传的概念.【解析】√20、×【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明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有果实,种子有果皮包被。银杏是裸子植物,它的白果是种子;小麦是被子植物,小麦粒是果实。故题干叙述错误。故选B。【解析】B21、×【分析】解:软体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水中;如:河蚌;乌贼、宝贝等;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蜗牛等.故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软体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蜗牛等.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目,知道软体动物的生活环境即可判断.【解析】×22、×【分析】【解答】“蜈蚣的身体也由体节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蜈蚣是节肢动物,而不是环节动物.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动物.四、简答题(共4题,共32分)23、(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2)对照光照。
(3)氧气呼吸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酒精叶绿素淀粉光【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及实验变量的控制,呼吸作用的实质。【解答】(1)把盆栽的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3)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氧气,氧气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叶片脱去叶绿素需要用酒精脱色,从而脱去叶绿素,但是要采取隔水加热法。A、B叶片经过脱色、清水漂洗后,给叶片滴加碘液,结果A瓶中的叶片变成蓝色,说明叶片在光下制造了淀粉,而B瓶中的叶片不变蓝色,因为B瓶缺少光照,叶片不能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表明,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解析】(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2)对照光照。
(3)氧气呼吸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酒精叶绿素淀粉光24、(1)相对性状(差异)(2)有利(3)自然选择生存斗争(4)达尔文【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答】(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相对性状(差异)。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3)图③说明颈长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掉,说明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该学说是由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解析】(1)相对性状(差异)(2)有利(3)自然选择生存斗争(4)达尔文25、水和无机盐1成熟区导管枝芽直根系4根冠顶端优势营养繁殖【分析】解:(1)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植物的根中1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2)图甲是植物的芽;由于细胞的分裂;分化,芽才会逐渐生长发育。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可见图中的甲是枝芽;
(3)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长而粗,侧根短而细,观察图乙植物,可判断它的根系为直根系;4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4)在棉花种植中;人们常常摘掉它的顶芽,以促进侧芽的生长,这利用的是植物芽生长的顶端优势原理;
(5)如果图中所示植物为土豆;农民伯伯采用它的块茎进行种植,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故答案为:
(1)水和无机盐;1成熟区;导管;
(2)枝芽;
(3)直根系;4根冠;
(4)顶端优势;
(5)营养繁殖。
观图可知:甲图中A是幼叶;B是芽轴、C是芽原基;乙图在植物体,丙图中1是成熟区、2是成熟区、3是分生区、4是根冠,解答即可。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解析】水和无机盐1成熟区导管枝芽直根系4根冠顶端优势营养繁殖26、解:图中的①气室;②胚盘,③卵黄系带,④卵黄,⑤卵白。
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气室内有气体;为胚胎发育通过氧气。
故答案为:【分析】
如图鸟卵的结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解析】解:图中的①气室;②胚盘,③卵黄系带,④卵黄,⑤卵白。
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气室内有气体;为胚胎发育通过氧气。
故答案为:五、其他(共3题,共6分)27、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 2025版深圳租赁汽车租赁期限及责任划分合同2篇
- 2025版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模板3篇
- 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改进
- 电力水利行业技术升级建议
- 男科护理工作总结
- 金融行业薪酬福利设计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之间生活费用借款合同2篇
- 小组合作学习在考试中的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设施防水保养合同4篇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测绘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TCL任职资格体系资料HR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110kv各类型变压器的计算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