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有关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2、利用发芽的马铃薯块茎繁殖新植物体的生殖方式属于()A.植物组织培养B.营养生殖C.出芽生殖D.有性生殖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A.细菌是在肮脏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B.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已存在的细菌造成的C.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肉汤腐败是由肉汤中原来存在的细菌造成的D.细菌会在牛肉等食品中自然产生4、下列结构属于组织的是()A.皮肤B.神经细胞C.心肌D.唾液腺5、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6、哺乳动物的牙齿与其食性有关,草食动物一般没有()A.门齿B.犬齿C.臼齿D.门齿和臼齿7、人体的排遗器官主要是()A.肾B.大肠C.小肠D.皮肤8、下列细胞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产生星体的是()A.动物二倍体细胞B.植物细胞C.精毋细胞D.卵母细胞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2016•诏安县模拟)如图所示,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②表示呼吸作用B.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10、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扬于鳄。

B.地球上最早出现脊椎的动物是陆生动物。

C.鱼的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是鱼的感觉器官之一。

D.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地球上现存的陆生动物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里。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B.脊髓只具有反射功能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12、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A.警犬闻到犯人的气味找到罪犯B.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D.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13、在做下列实验时,不必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的?()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B.观察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C.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4、下列神经结构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脑。

D.脊髓。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综艺类节目《奔跑吧兄弟》火爆荧屏;给观众带来激情和欢乐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团队合作互助友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瞧!“寻宝之旅”正在火热进行.

(1)“寻宝之旅”中跑男们跳绳、跨栏、摸高、跳马每个动作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_;骨骼肌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2)运动中关节起着支点作用,如图示关节结构示意图.[____]____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____;②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李晨在跨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肘关节脱臼.结合图中结构分析,脱臼是指[____]从[____]中滑脱了出来.16、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它们的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它们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相似,只是____较小,____没有发育成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17、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受精方式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____有性生殖卵生____两栖动物________变态发育18、有些生物体的细胞还能在____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例如,苹果、香蕉等植物的果实,贮藏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酒味,就是因为果实内部的细胞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19、下列各图表示的是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请据图回答:

(1)A、B、C所示的生殖方式都属于____,因为____,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

(2)图C的生殖方式,确切地讲叫____,能否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的____是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0、嫁接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____(判断对错)2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叶绿体和液泡.____(判断对错)22、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但也受到神经系统调节的影响.____.(判断对错)23、水螅和珊瑚虫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8分)24、生物小组同学以苜蓿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含水量和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相关实验如下:

(1)气孔是植物体水分散失和______进出的门户。

(2)①小组同学观察苜蓿叶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用镊子撕取表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开放(如图1)。②再向装片滴加0.3g/mL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关闭(如图2)。其原理是:当细胞外界溶液浓度______(小于/大于)细胞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3)7月23日;小组同学对生长在不同含水量土壤的两组苜蓿净光合速率进行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图可知土壤含水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______。在一天内,苜蓿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点为______。

(4)下表是在研究“土壤水分对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为一个月实验期间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mmol•m2•s-1)净光合速率(µmol•m2•s-1)10.30.1167.412.00.26916.815.20.37817.118.40.44122.9从气孔作用、开闭原理的角度分析,土壤含水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______。25、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瓶子编号种子的数量(个)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A3少量水,20℃B3无水,20℃C3少量水,—10℃D3水将种子淹没,20℃(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用__________两号瓶做对照实验。(3)请你预期A号、D号瓶的实验结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萌发和不萌发),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在严格按照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原因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第一步:在两同样瓶加入适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瓶置于黑暗的环境中。评卷人得分六、作图题(共1题,共5分)26、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裸地草地灌丛早晨45.660.778.9中午29.549.661.3晚上35.255.973.5(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____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2)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

(3)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而湿度最小的是____,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____和____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____,最小的时间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故选:A2、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解析】【解答】解: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繁殖时;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

故选:B.3、B【分析】解:巴斯德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这就使那些认为Spallanzani的实验使空气变坏的人无话可说),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如图:

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

故选:B。

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细菌产生的,分析作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结论。【解析】B4、C【分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解析】【解答】解:A;皮肤最外面的表皮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上皮组织,内有肌肉层,属于肌肉组织,同时也布满了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皮肤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故A错。

B;神经细胞属于细胞;故B错。

C;心肌属于肌肉组织.故C正确。

D;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即由腺上皮细胞形成的腺上皮;属于上皮组织;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也就有了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可见唾液腺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故D错。

故选C5、D【分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析】【解答】解: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错误;

B;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A门齿,B臼齿,C犬齿,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解析】【解答】解: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狼、虎和狮子等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就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而且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而植食性动物牙齿就有门齿、臼齿,无犬齿,门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因此,草食性哺乳动物牙齿的特点是具有门齿和臼齿、犬齿退化.

故选:B7、B【分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解析】【解答】解: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通过肛门排出粪便.

故选B8、B【分析】【分析】星体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两极围绕中心体向外辐射排列的微管所组成的星形结构.精母细胞是在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能最终分化成成熟精子的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卵母细胞: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分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的卵母细胞,它们分别是卵原细胞分化和DNA复制分裂后产生、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产物.【解析】【解答】解:星体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两极围绕中心体向外辐射排列的微管所组成的星形结构.所以要产生星体,应给为动物细胞,故植物细胞不符合.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CD【分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乙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乙为生产者;而乙和丙遗体和排泄物都被甲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甲为分解者;丙;丁直接或间接地以乙(植物)为食,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丁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②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②表示呼吸作用,正确;

B;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少,而不是“积累最多”,错误;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正确.

故选:A、C、D10、CD【分析】

A;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大熊猫;不符合题意.

B;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不符合题意.

C;鱼的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是鱼的感觉器官之一,符合题意.

D;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选:C;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鱼侧线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历程的知识;据此答题.

11、AD【分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解析】【解答】解: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正确.

B;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错误.

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进行;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小儿能排尿表明反射弧完整,脊髓发育正常.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较弱形成的,错误.

D;小脑维持躯体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酒精麻醉了小脑后,就会使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正确.

故选:AD12、CD【分析】【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解析】【解答】解:A;警犬闻到犯人的气味找到罪犯;不能起到交流信息作用,A错误.

B;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B错误.

C;鸟的鸣叫是通过声音来交流;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C正确.

D;蜂王释放分泌物是通过气味来交流;D正确.

故选:CD13、BC【分析】【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目的,结合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染色是生物显微玻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不会影响细胞结构的.如果细胞本身有颜色就不需要染色了.选项中B观察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以及选项C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细胞本身有颜色,因此不需要染色.

故选:BC14、CD【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脑和脊髓.

故选:C;D

【解析】【答案】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骨关节①关节囊关节软骨④⑤【分析】【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解析】【解答】解:(1)“寻宝之旅”中跑男们跳绳;跨栏、摸高、跳马每个动作的形成都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

(2)运动中关节起着支点作用;如图示关节结构示意图.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关节面覆盖关节软骨,②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脱臼是指④关节头从⑤关节窝中滑脱了出来.

故答案为:(1)骨;关节;

(2)①关节囊;关节软骨;

(3)④;⑤16、身体生殖器官【分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解析】【解答】解: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的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很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身体生殖器官17、略

【分析】【分析】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变态发育.【解析】【解答】解: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蝾螈不是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

。受精方式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卵生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18、略

【分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析】【解答】解:有氧呼吸的特点是:需要氧气;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能量彻底释放.

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一般不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酒精和水(如粮食发酵成酒)或者乳酸.

故答案为:无氧19、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嫁接(枝接)形成层【分析】【分析】图A的生殖方式是扦插,图B是压条,图C是嫁接,这三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解析】【解答】解:(1)图A的生殖方式是扦插;图B是压条,图C是嫁接,这三种繁殖方式都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图C的繁殖方式是嫁接;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2)嫁接(枝接);形成层.四、判断题(共4题,共8分)20、√【分析】【分析】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解析】【解答】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能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遗传,因此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线粒体和液泡.植物细胞只有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解析】【解答】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解析】【解答】解:水螅和珊瑚虫都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扣排出.

故答案为:×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8分)24、气体清水大于土壤含水量与净光合速率正相关18:00气孔开放程度越大,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强【分析】解;(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由题意知;①细胞吸水后气孔开放,因此观察气孔开放要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使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②向向装片滴加0.3g/mL蔗糖溶液,细胞失水,一段时间后,气孔会关闭;该实验的原理是: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3)(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孔导度越大,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即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正相关,原因是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植物叶肉细胞内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越多,气孔开放程度越大,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越多。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土壤含水量为8.O条件下,14:OO时叶片净光合速率小于16:OO时,说明14:OO时叶片的气孔导度小于16:OO时;图示时间范围内,苜蓿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点为18时。两组苜蓿气孔导度最接近的时间点大约在8:00左右。

故答案为:(1)气体。

(2)①清水(或蒸馏水);②大于;

(3)土壤含水量与净光合速率正相关(土壤含水量越高;净光合速率越高等表达合理均给分);18:00(或下午6:00点)

(4)气孔开放程度越大;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强。

1;由题意知;气孔的关闭或开发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保卫细胞细胞吸水,气孔就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就关闭;通过改变保卫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控制保卫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来调节气孔的开发或关闭进行实验。

2;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