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如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

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2、18世纪中期以后,所谓对外贸易,已非中外双向对等贸易,而仅仅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接纳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这一“极不正常的格局”。这一格局A.阻止了西方的早期殖民侵扰B.确认了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C.巩固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优势D.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3、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A.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序幕B.加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C.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4、下面是冷战时期苏联讽刺美国的一组漫画;标题是《搞到了自己的头上》,围绕绳子的文字为“对苏联的制裁”。该组漫画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企图称霸世界B.美苏两极对峙C.苏联经济自成体系D.世界的联系性5、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B.皇室与国家财政完全分离C.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6、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这一变化A.表明其思想的摇摆不定B.适合了当时的主要国情C.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D.受到了国内局势的影响7、1903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1911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B.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C.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D.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_________年,_________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9、5世纪后期,________拓跋宏改革,内容是:________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________,大大缓解了________,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和________,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0、主观条件。

①秦________优越,________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________,________较为________。

③_______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11、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12、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13、_______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____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14、治理边疆。

(1)东南:经略台湾。

①1662年,_______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东北:反击沙俄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________。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_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_______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________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________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________”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________;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设立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的政策。

⑤推行“________”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胡惟庸意图谋反。A.正确B.错误16、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A.正确B.错误17、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A.正确B.错误18、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赢得胜利,创建新中国。A.正确B.错误19、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A.正确B.错误20、资本主义国家无论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定期选举、轮流坐庄。A.正确B.错误2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22、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殖民帝国的灭亡、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冷战的结束使得战后最为明显的政治障碍消失了。然而远在此之前,文化和技术上的进步已经在打破边界方面开启了类似的进程。(西方媒体)通过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传播共产主义阵营解体的每个篇章,电视事实上已经推动了结束冷战的革命。如克里斯蒂娜·马茨蔡特证实的那样,在柏林墙被推倒前,她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西柏林。东德人接受的全球消费文化的最早产品是可口可乐,是由西柏林的商店老板提供的。与贸易和商业组织一样,文化行为也已经被全球化了,在信息、观念、品味和价值的持续流动中不断发展。20世纪末,部分地得益于技术和通信上的进步,信息和文化行为真正被全球化了。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流行广告词总结了通信发展的影响:“世界终究太小了。”——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旋律旋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史实,以“旋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历史不是事件的简单汇总,而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透过现象寻找贯穿历史进程的主旋律,才能看到历史的真谛。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令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现。

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根据上述历史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主题,并选取其中至少3则史料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充分,不得照抄材料,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材料中二战后美国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属于美国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冷战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D【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中外贸易“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接纳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反映了该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没有积极进行海外贸易,故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D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贸易的情况,没有涉及中国抵御西方外来侵略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外贸易的情况,不等同于中华文明领先与世界文明,且该时期西方国家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巩固对外贸易的优势,而是强调中国没有利用中外贸易的优势,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故C项错误。3、C【分析】【详解】

材料“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体现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得到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人、农民、士兵等阶层对共产党暴动的支持,和揭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序幕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组织建设,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就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4、D【分析】【详解】

漫画讽刺美国对苏联的制裁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美国单方面制裁苏联,必然让自己深受其害,D项正确;通过漫画无法看出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排除A项;材料只有美国一个角色,无法得出两极对峙的结论,排除B项;美国制裁苏联的结果是美国自身受害,说明两国存在联系,而非苏联经济自成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5、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有关东汉和唐朝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可得出,原先掌管天子家族事务的官员变成了管理政府事务的官员了。如“太仆”由掌管天子出行的车马,变成“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因此体现出唐代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故D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职官,并不是关系中枢权力的,故A项错误;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不能体现“相互制衡”,故排除C项。故选D。6、D【分析】【详解】

从反对内阁制到赞成内阁制,孙中山对内阁制的看法不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适用主义倾向,1913年赞成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选D;材料只涉及孙中山对内阁制的看法,不能反映孙中山思想的摇摆不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孙中山对内阁的赞成就顺应中国国情,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流的民意的信息,排除C。7、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903年”“1911年”“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时代到来,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故B错误;人民资本主义是指“二战”后,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C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只能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因此,①处为618,②处为隋炀帝。【解析】618隋炀帝9、略

【分析】【详解】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内容是: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得出①北魏孝文帝②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③历史趋势④民族矛盾⑤经济发展⑥社会繁荣【解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历史趋势。

民族矛盾。

经济发展。

社会繁荣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主观条件。

(1)从位置上看;秦国有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地理位置优越,加之几代诸侯王的经营和积累,秦物质基础雄厚。

(2)秦历代君主励精图治;严明法令,广纳贤才,国家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3)秦自商鞅变法后,国家尊崇法家思想,奖励耕战,军事实力强,国家日益强盛。【解析】地理位置物质基础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变法11、略

【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军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解析】岳飞12、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民间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货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当时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解析】基层市场榷场民间货币纸币外贸税收亚非香料泉州1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所以①是忽必烈,②是八思巴,③汉语拼音化。【解析】忽必烈八思巴汉语拼音化14、略

【分析】【详解】

(1)①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①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②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③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①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②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59年乾隆帝平定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②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颁布法律,明确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清朝还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⑤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我国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但自雍正时期开始,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一方面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郑成功府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准噶尔大小和卓旗伊犁将军达赖喇嘛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理藩院因地制宜改土归流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B【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相权威胁到皇权,而胡惟庸意图谋反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故错误。16、B【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封建制度改成封建帝制。17、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即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故正确。18、A【分析】【详解】

1946年,国民党撕毁了重庆政协的决议,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中共于1949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所述正确,故选A。19、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因此本题表述正确。20、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因此正确。21、B【分析】一国两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经济制度不同,故本题错误。

点睛:不是说“一国两制”中“两制”都是主体,它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历史与时代背景、史料研究等方面阐述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如"一带一路"是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同时推进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的和平发展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沿路参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盟、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些需要沿路参与国进行优势互补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解析】(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论述。

从历史角度("丝绸之路"的历史借鉴)论述。

史料价值。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两篇历史专著从背景;概况、意义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发展情况及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界交锋斗争,东西方文化影响消长变化的一个缩影。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内容及阵地等概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先进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从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如经济全球化下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等)论述。②结合"一带一路"的内容进行论述。③联系现实;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即可。示例∶

理解∶"一带一路"是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同时推进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的和平发展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沿路参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盟、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些需要沿路参与国进行优势互补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2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材料“文化和技术上的进步已经在打破边界方面开启了类似的进程”、“(西方媒体)通过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传播共产主义阵营解体的每个篇章”、“文化行为也已经被全球化了,在信息、观念、品味和价值的持续流动中不断发展”、20世纪末“信息和文化行为真正被全球化了”等,可以得出“文化交流和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结束,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论题。然后结合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阐述即可。【解析】示例:

论题:文化交流和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结束,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化进程。阐述: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立场和文化观点纷纷出现;西方媒体大肆渲染西方价值观,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结束;柏林墙的倒塌和德国统一加快了东欧剧变的进程;信息和文化的全球化,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任答三点即可)总之,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