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三峡》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关训练
囹基珏通[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重庆北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袋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味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滑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口:“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I.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硼阻绝溯涧从之,道阻且长(《诗经・兼葭》)
B.溃荣峻茂以其境过溃,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C.展引凄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丘明《曹刿论战》)
D.哀转久继率妻子邑人来此津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2.有同学这样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乘着奔跑的风,也还是不快。请你指出他错误的原因,
并运用你所学的文言知识帮他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而峻险拔,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
气象。
B.选文第③段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以动
写静,相得益彰。
C.选文用词精确凝练,如第③段中“清荣峻茂”四字准确地写出了水、树、山、草的特点。
D.选文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抑扬顿挫之感。
4.选文与链接材料都引用了歌谣,请分别简析其作用。
链接材料:
江水又东迳①流头/②,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吁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③坚相持,
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日:“白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选自哪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迳:经过,流经。②流头滩:三峡中险滩之一,在宜昌府西一百里。③峻激:水流湍急。④白
勃:白色的浪头。
(2023・重庆•重庆八中校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登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溪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潮阻绝溯涧从之,道阻且长
C.尽多趣味有里田美池桑竹之属
D.两岸连山略无照处不知天上宫阚
6.翻译下列句子。
(I)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总体描绘了三峡的地形与地貌,写其高度又写其广度,为概貌性描写。
B.选文2、3、4段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选文语言简洁凝练,句式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D.选文尾段写高山上猿猴长啸和渔人歌谣,不仅突出秋天的凄凉又照应开头写山高水急。
8.选文多认为是为盛弘之《荆州记》做注(见材料一),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选文评价极高
的原因。
材料一:
盛弘之《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喀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一声泪沾裳。
材料二:
古人作文作诗,多仿鉴前人而作,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辞句要精当……篦气要接顺,此行文要务。——崔学占《少学》
(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会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目三峡七百里中自:在②略无照处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寒陵襄:冲上②沿溯阻绝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奔:飞奔②素湍绿潭素:索雅
D.①林寒涧的肃:肃杀②属可凄异引:延长
10,用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至于夏水襄陵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I)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的特点。
⑵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和“”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
言凝练俊雅。
1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稔鸣三声泪沾裳。”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C.良多趣味良:确实
D.属引凄异属引:连接不断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或王命急宜或异二者之为
C.虽乘奔御风虽T里不敢易也
D.则素湍绿潭入则无法家拂士
16.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严谨: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
B.文章写景形象性强,用“隐天蔽FT侧面表现出群山连绵不断、高耸入云的特点。
C.文章语言凝练,用“清荣峻茂”四个字便写出四种景物的特点,概括了春冬三峡的蜷体风貌。
D.文章描写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惦力强行住
(2023・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里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婴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究欲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其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
丽寺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右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场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天宇晴舞/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B.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C.是FI/天字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D.是H/天字晴雾/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无照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B.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C.峰峦上入宵汉上:上方
D.然十二峰者不可拳见。悉:都、全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乙】文猿鸟乱鸣,传达
的是一种生命气息,体现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B.【甲】【丙】两文都写了三峡风光,但【甲】文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整体描绘了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丙】文主要写了巫山神女峰一带的奇景。
C.【甲】【乙】【丙】三文都写到“山”,却各有特点。【甲】文中的山连绵不绝;【乙】文中的山高耸入
云。【丙】文中的山,高耸入云,山脚直插江中。
D.【甲】【乙】【丙】三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I)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卜.面两个文段,完成卜.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舟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溪布,飞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竿,或方似笥①,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
所余,比之诸岭,尚为辣桀②。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板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
附群山,并概③青云,更就霄汉翔其优劣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筒(3):占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这里形容石头的外形和大小。②竦桀:高管的样子。
③并概:并比的意思。
2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指飞奔的马,以乘奔马作比,表现出三峡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飞漱其间”中的“漱”是冲荡的意思,写出了瀑布从高处落下的情态。
C.“哀转久绝”中的“绝”是停止的意思,写出了猿鸣持续时间之长。
D.“当抗峰岷峨”中的“抗”在这里什,匹敌、相当”的意思,写出了大巫山的高大秀美。
2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23.小明写作时想描写春季的黄河,却无从下手,老师提议他可以参照甲文段中对三峡春冬季节水的描写
去构思。请你结合选文,为小明讲解甲文段是如何描写三峡春冬季节水的特点的。
24.两个文段都写了山高,分别是怎样写出山高的特点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3・广西南宁•南宁二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复水黑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溪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
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垮垮④力抵其锋,
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源源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句戟,转之为
虎兜,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鸯傲,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
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娉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出: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滤源(hu)干干:
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鹫(zhl):凶猛刚强。
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哀转久维湖中人鸟声俱绝
C.飞漱耳间安陵君苏许寡人
D.皆不敢与之争何陋书有
26.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2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28.小语查阅资料发现,《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作的部分注释,他认为文章第一段写山,与水
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9.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骄植,与山升
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
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枳海,黛若皆停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
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须颔断腭久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
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
舒水辍,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蓄膏淳(U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
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颇(kc)颔断(yin)腭(e):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须,两腮和
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鳄,牙床。
30.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略无用处()(2)虽乘穿御风()
(3)如丹碧之华叶平植()(4)自层又南数里()
3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3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33.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023・广西防城港•统考二模)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卷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滑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累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年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畀,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
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
丽奇峭,宜为仙宾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呜,达旦方渐
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
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
盖,这里指云。
34.阅读【甲】【乙】两文,根捱提示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虽乘奔御风参考组词法:防御、驾驭、守御……(1)
每至晴初霜旦*字形溯源法:(2)
然十二峰者不可花见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检测设备合作协议书
- 四川省泸州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掺铒光纤放大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农用机械安全管理要求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2025年航天器数管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如何制定护理诊断
- 2025年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合作协议书
-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线性代数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财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船舶建造流程
- 低氧血症护理查房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口算题(可直接打印A4)
- 但丁神曲课件教学课件
- 《跨境电子商务实务》教学大纲
- 药品与耗材进销存管理制度
- 反向开票政策解读课件
- 2024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培训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4年商业经济行业技能考试-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