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禽戏的基础知识介绍
《庄子•刻意》说:“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
士,养形之士所好也。”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远古时期。那时候,狼虫虎豹横行,不时有
瘟疫爆发,自然灾害频发,当时有许多人都患上了重病。这些疾病现代医学已经
可以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在远古时期医疗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今,因此现在的伤寒
等小病,在古代都是不治之症。然而,体魄强健的人则很少有这种病害发生。于
是各族人民希望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祖先一一图腾能带给自己战胜各种困难、挫
折、疑难病症的力量,他们向图腾祈祷,向他叩拜,最终逐步的模仿他们捕食时
的动作,战胜天敌时的技巧等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时的这种模仿,被人称
为“以力导之”的方法,正是远古五禽戏等气功的由来。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在
古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录。开篇所说的“熊经鸟伸”就是指古人模仿动物姿势,
习练气功的鲜明表达。
(-)五禽戏的起源
五禽戏是中国的在民间流传非常广的一种健身功法,顾名思义,由五禽戏中
的“五禽”二字就能知道五禽戏与五种动物有关。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五禽戏
是由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组成的,因此,又被称为“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
汗戏”等。
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功法。这种模仿动物的功法出现于
汉代之前,《淮南子•精神训》:“若夫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猿、
鹏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也绘
有多幅模仿熊、鸟、鹤、猿、猴、龙、鹄等动物神态进行锻炼的姿态图。而华佗
的功绩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
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
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华佗编创五禽戏,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
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曰鹿,三日熊,四
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
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这其中还有个由来的小故事。一次,华佗
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繇,流水不腐”的道理,
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
“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于是,华佗
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
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
物的拳法。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
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
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提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
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强身
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
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
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
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对于五禽戏的来源,根据资料记载的还有一个民间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因
为在民间流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年轻的华佗在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行
医施药,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于是,他决定进入茫茫大山中
探险一一采药。就这样,经过匆匆准备后,华佗进山了。不过,俗话说“好人有
好报”,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也或许是华佗的济世救人的思想,他的善行感动
了上天,感动了仙人。在他爬到半山腰时,偶遇一山洞,洞中有两个鹤发童颜,
面目慈祥的仙人正在谈论医道。对于华佗这种爱医如命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
天上落馅饼的天大的好事。所以华佗听得那是一个如痴如醉,完全入了神。两位
仙人见华佗如此着迷,便有了成人之美之意,不仅传授了华佗许多奇妙的医术,
更是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便是模仿虎,鹿,熊,猿和鸟姿态动作。从此以后,
华佗医术大进,最终成就了一代神医,更是名传万古,流芳百世,而这部功法也
被称为《五禽戏》而流传了下来。
关于五禽戏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广陵郡的吴普原来是个官宦之家的子
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投华佗为师学医,有
一次华佗带着他出外采药,回到家就病倒了,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
六脉和平,一点得病的迹象都没有,华佗笑了笑说:“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
病,延年益寿,最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炼。吴普听了这番话,他心中暗想:噢,
我说师父身休怎么这么强壮,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忙
问:“老师,能教给我吗?”华佗说:“当然可以,我可以教你五禽戏。华佗拿出
一本《五禽戏法》交给吴普,又走到院内,伸曲跳跃,展合扑跌,做了一遍“五
禽戏”。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就天天练了起来,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他
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他把此法又
传给了许多人,凡学会了“五禽戏”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对于五禽戏是否为华佗本人所创,抑或是其根据前人经验结合自身经历探索
的结晶,并不影响其在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因此,笔者不
再做过多探讨。
(二)五禽戏的发展
“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就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
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
炼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
五禽戏从远古时代到至今的发展脉络为:
先秦时期《庄子•刻意》一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一西汉中期《淮
南子》“六禽戏”一南北朝《后汉书•华佗传》五禽戏的记述一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
年国家健身体育总局)。
至今为止,五禽戏已经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
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其中,有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
运行为主,重视意忐锻炼的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
来治疗疾病的,如五禽拳等;还有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
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以活动筋骨、疏通
气血、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
在五禽戏的历史中,有许多功法都从华佗编纂的功法演变而来,它们都是根
据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而编创出来。但由于不同的人拥有不同
的价值倾向,所处的历史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这就导致了对功法编创的不同认
识,所以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众多编创价值取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是以
柔劲为主,追求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等;二是以内气运
今社会,人们不仅需要做到有病治病,学会寻医问药,还应该学会一些基本的保
健方法,懂得保健和运动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涵养和身体素质。我们传统的休
育运动方式很适合国人体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锻炼,可以舒筋活络、通达气息、
和调脏腑,进而达到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先进社会日益增加的各类疾病与体育运动紧
密联系。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为人们节省了更多的体力劳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更加具体和方便,多数时候,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或者是机器旁去操作这些控制设
施。高效率的机械运作省去了人们很多麻烦,不过随之而来的是长期呆在工作室
或者操控机器的工作环境里,人们的身体却悄悄发生了变化。与之前的工作不同
的是,人们在工作期间获得体力劳动的机会已经降低到人们不可置信的程度。那
么,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运动健身自古就有,最早的记录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有出现:其
中就详细描述了44人的运动场景,人物摆出不同的运动姿势,并且部分人物手
中持有器械。这说明当时人们己经意识到了运动与健身的关系,并逐渐将其运用
到了生活中。随之到后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了运动能够强健体魄、延年
益寿的观点。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
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二华佗根据自己的推理经过多年总结与实践,
创造了五禽戏健身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各种动作进
行总结而成。由于五禽戏的疗效特别显著,据载至今己经革新到不下十种的流派,
细分为外功、内功以及内外结合功。练习五禽戏的时候要求练习者意守、调息和
运动协调配合。意守是讲究粕神上的安静,神静则育真气,调息则疏通气息,经
脉得以通调,动形则强筋骨和利关节。经常锻炼五禽戏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全身肌
肉、筋骨和关节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凭借其多变的动作与传神的姿
势放松身心和愉悦生活。甚至就有人说,五禽戏的发明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发展
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后,各种宣扬以运动来健身的
学说和思想更加层出不穷。
不同于其他的传统健身运动,五禽戏来源于自然,研究了虎、鹿、熊、猿和
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各自功能,通过分析和总结,
从而编写形成了一套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运动,并在今天不断发张,成
为了广受大家喜爱的运动项目。
从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来看,一般的运动锻炼强调的是人体某个部位或者是
人体的某项机能。然而对于五禽戏则不同,它重在通过该运动,使习练者在练习
过程中调节身体、中和气息和舒缓心理,进而增强我们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
能力的目的,达到练习者全身心的综合锻炼。通过五禽戏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
处于极度舒适的放松状态,对经常被失眠多梦、上班和学习无精打采、体弱乏力
等人群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少人就依靠
自身的运动进而树立良好的心态最终摆脱了病魔。只有自身的体魄强健了,自身
免疫力才会提升,免疫力提高了,人体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供以抵御疾
病、辅助机体痊愈和恢复。
在全民健身的所有项目里,有一项运动与五禽戏极为相似。那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健身运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王禽戏有着异曲同工
的妙处。
太极拳作为中华古老健身方法中最受青睐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我国群众基础
极为广泛。它在我国的影响之大、流行之广是非常惊人的,甚至毫不夸张地可以
称之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动作刚中有柔,柔中带刚、静中有动,动中
有静、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外可令肢体灵活、内可通达气血、打通脏腑。而且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健身项目,更可以用来防身自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
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中的“太极”二字,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二可以
说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义。“太极”所指天地破开混沌万物初始所生之
气,其动而生阳,静则生阴,阴阳两气同根同宗,此消则彼长,相互转化,无穷
无尽,不断运动左右着天地万物的变化。太极拳的招式与太极图浑圆一体,太极
图呈现阴阳交合之象,太极拳则正是以此为原形,其各种形体动作皆以圆为本,
所有招式均以各类优美的圆弧动作所衔接搭配。观看太极拳就像看一场艺术演
出,其外在动作连绵不绝,动静结合,圆活流动,幻化无穷。在体内则由意统领
周身气息,循环不定,周而复始。意可领气,气则动形,内外才能合一,形神方
可兼备,这样才可以达到内外兼修、浑然一体。太极拳是由太极哲理来指导和规
范拳法套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巧妙地构成太极的图形,拳形则无限接近太极,
拳意也更趋近于太极。以太极动生阳,静生阴,达到阴阳和顺的状态,保持了生
命旺盛的活力,这也正是修炼太极拳的目的与意义。
五禽戏与太极拳相比,有着更加鲜明的健身养生特点,且更加贴近于自然:
1.注重的是整体锻炼
相对于其他运动,五禽戏更加注重整体的锻炼,使人的身体同时得到相同程
度的锻炼,身体均衡发展。就像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短板,只有身体的各个方
位都同时均衡的发展,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健康,任何一个部位的落后,即使其他
的部位在健康,再优秀,也不能保证整个机体的正常生活。五禽戏很好的做到了
这一点,它不仅可以调节我们的身体和气息,还而且可以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
使我们保持一颗平静淡定的心。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的潜力,逐渐改善人的整体功
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运动风格绵缓
与其他健身气功运动一样,五禽戏的运动风格绵缓,这也是健身气功运动的一个非
常显著的特征,它不仅在演练者的肢体演练上要求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而且在意念
上也要求精神的放松,意识平静,似有似无。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在节约人的能量
情况下来提高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也使人的心理状态归于平淡,有利于我们的
身心健康。
3.养生作用明显
在练习健身气功时,要放松机体、均匀呼吸、安静大脑,这样可直接作用于中枢
神经及植物性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员工福利保险合同条款协议书
- 农村个人购房合同模板版
-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准文本
- 校际联赛参赛学生合同条款
- 战略合作合同模板:油品采购
- 度广告宣传合同范本
- 合作开发项目合同终止协议
- 办公室装修工程设计合同
- 合同范本:房地产企业项目贷款合同
- 中国一流大学国际传播力及其影响因素
- cecs31-2017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矿安﹝2023﹞192号
- 肾脏病日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 微纳光学结构制造
- 中职语文教学
- 外部干扰排查流程及案例
- 商业银行信贷实务: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贷概述
- 灌注桩钢筋笼自动计算套用表格
- 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10(专题-几何图形的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