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五ZHUANTIWU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A.推动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B.揭示社会冲突,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人民共和国,颂扬祖国的革命和建设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材为主答案C2.1956年,《文艺报》刊载了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辈漫画家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这幅画还配有袁鹰、马铁丁、袁水拍合作的解说诗——《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在该画中,出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家杨沫所著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的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的创作背景相同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的创作生活,有力地贯彻了“双百”方针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持续解析依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C项正确。《青春之歌》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头,《红灯记》等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样板戏”,故A、B两项错误。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项错误。答案C3.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赞扬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缘由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扬D.“教化大革命”的推动答案A4.1949年6月16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右上角的报头是自上而下的四个黑顿顿的颜体楷书,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红彤彤、似有欧体风格的行楷;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报头的替换体现了()A.“双百”方针的贯彻与落实B.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旺盛C.“左”倾错误对媒体的影响D.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时间信息“1958年”“1967年”,此时正是党内“左”倾错误渐渐发展的时期。分析备选项,C项符合题意。答案C5.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很多派、很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见()A.体现了“双百”方针B.不利于文艺旺盛C.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解析从世界观的角度把科技文化问题单纯地分为两个相对立的有政治色调的阵营,简单导致“双百”方针难以实施,科技文化领域受政治的干扰,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含义相反;B项说法不够全面。答案C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辩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见B.前者侧重于科学探讨的自由争辩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探讨的自由争辩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见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见。故选D项。答案D7.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拓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看法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化水平快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剧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旺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时间信息“1958年”。1958年,中国“左”倾错误泛滥,各行业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材料中的现象事实上是文学领域的“大跃进”,故C项正确。这种畸形发展并非“进步”或“旺盛”,也不以文化教化水平的提高为基础,A、B、D三项错误。答案C8.某同学收集到一枚名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途成功万岁》的邮票。此邮票的最早发行应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革命文艺路途成功万岁”体现了“左”倾错误对文艺事业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答案C9.“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旺盛。这最能说明()A.文艺的旺盛有其自身规律,不会长久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肯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影响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文艺界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后,“双百”方针得到复原,文艺创作重现旺盛,这说明文艺兴衰受制于政治环境,故选C项。答案C10.1979年第5期《大众电影》的封底刊发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剧照,剧照内容是王子和灰姑娘深情的拥吻,编辑部认为这最能表现爱情。然而,该剧照引起新疆的一位以“九亿人民的代表”自居的读者的质问:“你们打算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该事务说明当时()A.《大众电影》不为多数人所接受B.“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得到复原C.革命主题电影仍旧独占电影市场D.社会生活领域存在新旧思想的冲突解析材料反映了《大众电影》杂志希望通过这一做法表达改革开放初期渴求新的社会生活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但这受到了一些受旧思想影响很深的人的质疑。A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项所述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在材料中未反映;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答案D11.下列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那么这一奖项是什么时候设立的()莫言:《蛙》;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A.“双百”方针提出时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期间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析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国家相继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等一批文学艺术奖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艺的旺盛。故选D项。答案D12.在时代背景上,“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主要区分是()A.“二为”方向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B.“二为”方向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C.“双百”方针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二为”方向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D.“二为”方向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探讨,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中心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主动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旺盛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1)依据材料一,推断“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相识。(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共中心提出“双百”方针的背景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3)依据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参考答案(1)异质因素:民主思想。相识:明清思想家们挑战正统观念,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经世致用”等思想,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调,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主动的推动作用;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主动因素,批判了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朝气;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绽开,调动一切主动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地位和作用:它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旺盛进步的根本保证;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旺盛景象。(3)差异性:材料一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创新;材料二属于新的社会制度下大众文化的建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很多学说自由争辩。现在我们也须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看法。——毛泽东材料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特长,在内容和形式上主动创新,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依据材料一,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二与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