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暑期预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20/wKhkGWedC0CAPgPpAAMTk01fQxw787.jpg)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暑期预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20/wKhkGWedC0CAPgPpAAMTk01fQxw7872.jpg)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暑期预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20/wKhkGWedC0CAPgPpAAMTk01fQxw7873.jpg)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暑期预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20/wKhkGWedC0CAPgPpAAMTk01fQxw7874.jpg)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暑期预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20/wKhkGWedC0CAPgPpAAMTk01fQxw7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历史学问点总结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1.二月革命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过程: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影响: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过程: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指挥部在斯莫尔尼宫,目标攻占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苏维埃政府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夫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二、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拓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1.新经济政策目的:为复原国民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内容:1921年苏俄起先实施新经济政策:允很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特点)。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1922年成立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初由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宁的贡献:①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成立苏联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斯大林措施:A工业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完成了第一、其次个五年支配,重点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气也大为加强。B农业上: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记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标记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基础: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评价:主动: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状况下形成,在肯定历史阶段发挥过主动作用消极:也具有严峻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严峻损害农夫利益,农夫没有生产主动性等其次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背景:一战后,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人物: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探讨问题:处置德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规定。内容: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规定。其内容中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对中国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历史影响: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其他: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总部在日内瓦,美国没有参与,国联被英、法限制。二、对亚太地区的“支配”2.华盛顿会议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的冲突,特殊是美日冲突尖锐时间: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由美、日、英三国操纵)。主要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敬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事实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供应了便利。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是凡尔赛会议的接着,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体系”:它短暂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维持了短暂的稳定。但它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不行能消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因此不行能长期维持下去。※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基础,必需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旺盛”及其崩溃1.经济大危机背景:1924—1929年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短暂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旺盛”一时。根本缘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时间范围:1929——1933年爆发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二、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人物:美国总统罗斯福措施:罗斯福新政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退经济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允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安排、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限制与调整。主动作用:①美国经济缓慢地复原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限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消极作用:罗斯福新政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而不变更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经济危机,不行能从根本上消退危机。※罗新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启示:要从国情动身,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纳粹政权的建立为了应对20世纪二三十年头的经济危机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壮大,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法西斯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推行种族主义,迫害犹太人等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1922年意大利最先建立法西斯专政。2、日本通过1936年2月的“二二六兵变”建立了军部法西斯专政。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20世纪二三十年头世界的和平与平安面临着严峻的威逼法西斯势力猖獗。※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点: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疯狂扩军备战,实行侵略扩张。第三单元其次次世界大战第6课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需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贪得无厌,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减弱反法西斯力气,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二、斗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起先的标记: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倒戈,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反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斗争爆发。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成功。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的爆发,标记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实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影响:标记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气,促进二战成功。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战胜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需归还中国。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战胜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确定战胜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据,彻底歼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确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倒戈后三个月内,参与对日作战。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创建了条件,加速了二战的成功。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二、最终的成功1、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次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拓了欧洲其次战场3、1945年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倒戈书,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斗争结束。4、由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猛攻,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倒戈,9月2日本正式签署倒戈书,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三、二战的影响其次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变更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①爆发的根本缘由: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③二战成功的根本保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④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启迪:A珍爱和平,远离斗争B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D世界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更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⑴基本特点:经验了旺盛~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⑵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头:经济旺盛;表现:美国经济的西部和南部发展快速20世纪七八十年头,危机与经济调整;表现: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下降;到70年头后期80年头初,受通货膨胀困扰;80年头中期后,调整经济政策,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负债国)。20世纪90年头进入新经济时代;缘由: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教化和科技,发展信息产业等二、二战后美国经济旺盛的缘由①二战后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袤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化;③④政府实行措施,创建有利的发展环境。※20世纪90年头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欧洲的联合1、缘由:①美国为了应付苏联,赐予西欧大量救济;②发挥高素养的劳动力;③采纳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战后50~70年头:西欧的经济持续旺盛欧洲联合的过程目的:促进经济发展,保障自己的平安,提高国际地位A欧共体:20世纪60年头(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B欧盟: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3、欧盟成立后的变更:欧盟各国逐步运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平安等方面步调一样。4、欧盟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二、日本的崛起1、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缘由: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扶持日本;③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⑤大力发展教化和科技。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80年头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头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起先膨胀,军费支出增加引起亚洲邻国关注与不满。★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缘由:①都得到美国的救济或扶持;②都发展教化和科技;③都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④都采纳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借鉴: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沟通与合作;②要重视教化,培育人才,③引进先进的科技成就,大胆创新;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⑤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化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内容: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影响: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变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失败。结局: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二、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首先经济改革失败,政治改革使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影响: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加速苏联解体。(此后的1991.8.19的八一九事务进一步加速苏联解体,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限制全局。)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更※苏联解体的缘由:①根本缘由: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干脆缘由: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部缘由:西方的“和平演化”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化一、匈牙利改革1、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2、东欧国家大都根据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先后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1956年匈牙利改革内容: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治;经济上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整等。3、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东欧剧变缘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限制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先,东欧剧变。实质:各国执政党变更,社会制度发生变更。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实现统一。启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等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确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理。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是今日印巴冲突的根源,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严峻对立。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绽开,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实现了国家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输河收归国有。2、1960年非洲一年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记着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输河的全部主权。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冲突错综困难的缘由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运动。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以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年以色列国家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斗争。中东斗争发生四次,1948-1973年缘由: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大国介入;③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④对宝贵水源的争夺;⑤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看作“圣城”。中东问题关键是巴以冲突(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时也称阿以冲突。相识:提倡和平,反对暴力,加强对话;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化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含义:是指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2、起先标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记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是裂开、美苏之间的冷战起先。杜鲁门主义内容: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限制其他国家。目的:称霸世界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救济西欧的马歇尔支配;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4、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标记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二、美苏争霸的过程①20世纪五六十年头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缘由: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表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撤走导弹,美国取消海上封锁;②70年头,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缘由:美国深陷越南斗争,尼克松实行战略收缩;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加,实行战略进攻。表现: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③80年头美苏争霸有所缓和;缘由:长期争霸苏联负担沉重,戈尔巴乔夫提出缓和战略;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表现:1989苏联撤兵阿富汗,美国同意有限缓和④1991年苏联解体,标记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一超多强”1、缘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今的世界格局:短暂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气。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起确定性作用。二、科索沃斗争1、当今威逼世界平安的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2、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介入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并用导弹攻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这就是科索沃斗争。科索沃斗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严峻减弱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世界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亲密,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渐渐形成一个整体。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快速增长;②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作用: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允贸易,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促进了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5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
- 西门子油烟机指导书
- 2025年年度尊重生命总结报告
- 二次消防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构造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德语口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迁学院《编译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建筑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碳陶刹车盘分析报告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
- 十首最美的唐诗
- 2024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小论文)之演讲稿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缠论的实战技法》课件
- 新版标准化机电专业管理体系解读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标准版)
- 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需求调查指引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