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基础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基础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基础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基础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基础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其次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问点一大气的组成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变更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据此完成2~3题。2.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渐渐恶化。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变更了大气组成中的()A.干洁空气成分B.水汽比重C.固体杂质含量D.有害气体成分3.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成分中水汽多少相关的是()A.全球变暖B.旱灾频发C.臭氧层变薄D.酸雨加重学问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km,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4~6题。4.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5.第4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A.干脆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渐渐上升而递增C.因臭氧汲取红外线而上升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6.该事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A.爱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损害B.供应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C.保持地球表面相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关键实力综合练进阶训练其次层[探究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更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I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2017年4月20日,我国放射的“天舟一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4~5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4.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行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5.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6~7题。6.极光现象多出现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①、②层之间7.②层气温变更特点与下列大气成分有关的是()A.臭氧B.水汽C.尘埃D.二氧化碳8.下列各地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是()A.中山科学考察站B.英国首都伦敦C.马六甲海峡D.青藏高原9.读“气温垂直变更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更的曲线是________,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字母),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读“地球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1~2题。1.臭氧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日冕层2.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渐渐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降水削减B.地面温度降低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大气污染严峻大气呈现“上热下冷(图中②,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时,称之为逆温现象。读图,完成3~4题。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C.地球内部D.平流层4.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缘由是()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5.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A.-9.4℃B.-72℃C.-50℃D.-34℃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相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损害。图甲为风扇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防霜冻风扇最相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7.关于防霜冻风扇的工作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防霜冻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防霜冻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防霜冻风扇的转动会增加下层暖空气上升速度④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淌,提高下层空气温度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更示意图,完成8~9题。8.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外层9.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A.对流作用增加B.太阳辐射增多C.气流水平运动减慢D.污染气体扩散受限[真实情境—学术情境]臭氧层爱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更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10.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在各纬度均出现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11.臭氧总量削减干脆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削减B.全球降水量削减C.平流层气温降低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12.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奥地利闻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胜利着陆。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大气层在全球各地的分布高度都是相同的B.②大气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C.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点应当位于图中的③大气层D.④大气层距离地表遥远,对人类没有任何影响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A层天气现象困难多变的缘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绘B层气温变更曲线。该层22~27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4)图中50~85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学问可以推想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5)C层中有__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汲取。(6)人类生活在________层的底部。(7)A→B→C大气密度的变更趋势是________。14.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m的高度内,所经验的气温变更特点是____________。其次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必备学问基础练1.答案:C解析:大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作用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故选C。低层大气的组成分为三部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②③表述错误。2.答案:C解析:霾,也称阴霾、阴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PM2.5),属于固体杂质,故选C。3.答案:B解析:大气中水汽削减导致降水削减,形成旱灾,B正确;全球变暖的缘由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臭氧层变薄的缘由是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酸雨加重的缘由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A、C、D错误。4.答案:B解析: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km处,故B正确。5.答案:B解析:第4题所指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读图可知其气温随高度渐渐上升而递增,故B正确。小行星爆炸是因高速运作与大气摩擦生热而引发,而不是因为气温的凹凸,故A错误。气温随高度渐渐上升而递增是因臭氧汲取紫外线,而非汲取红外线,故C错误。读图可知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故D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爱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损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汲取作用,A、B、C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关键实力综合练1.答案:B解析:依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更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的气温值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2.答案:D解析: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作用。3.答案:C解析:“天舟一号”飞船运行在高层大气中,气温随着高度上升先降低后上升,在-80℃到0℃之间变更。4.答案:A解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故选A。5.答案:B解析: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渐渐上升,缘由一是森林被破坏,二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②④正确。植树造林和新能源公交车的渐渐普及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故选B。6.答案:C解析: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受磁场影响,向极地上空运动,进入大气层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多出现在高层大气;依据高度和温度变更规律推断,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地球大气的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极光多出现在③层,故选C。7.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②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递增,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千米的高度处,可以剧烈汲取紫外线而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因此②层气温变更特点与臭氧有关,A正确;由于重力作用,水汽、尘埃、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且这些成分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实力较弱,B、C、D错误。8.答案:C解析:对流层高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纬度最低的对流层高度最高,而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旁边地区,所以对流层高度最大,故选C。9.答案:(1)b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部气温降至-60℃(2)A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简单成云致雨(3)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臭氧主要分布于30km左右的高空。因对流层最厚处为赤道,达17~18km,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约50km高空,故B正确。2.答案:C解析:臭氧具有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功能,爱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臭氧浓度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对地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影响,C正确。3.答案:B解析:近地面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是地面。4.答案:B解析: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当逆温出现时,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刚好扩散,导致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5.答案:C解析: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通过计算即可得出相差70℃,对流层顶部气温约为-50℃,故选C。6.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4~8米范围内出现了逆温,且在8米旁边气温最高。防霜冻风扇可将上层的暖空气吹到下层,与下层冷空气混合,提高下层空气温度,所以防霜冻风扇安装高度以7~8米为宜,故选B。7.答案:D解析:依据上题分析可知,防霜冻风扇位于逆温层气温较高处,可把高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①正确;防霜冻风扇本身并不能吹出热风,②不正确;防霜冻风扇可将上层暖空气吹到下层,③错误;防霜冻风扇的转动,加快了空气流淌,提高了下层空气温度,④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的顶部海拔约10千米,与对流层的高度相当,属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约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