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88课件讲解_第1页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88课件讲解_第2页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88课件讲解_第3页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88课件讲解_第4页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88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

主讲教师基础护理教研室·龚海蓉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主要内容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3呼吸的评估与护理4血压的评估与护理学习目标能正确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具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关心患者,动作轻巧。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熟悉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了解生命体征的形成、调节及影响因素。难重点1.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值2.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评估3.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护理重点1.能正确地进行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评估2.能正确地进行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难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Temperature

体温TPulse

脉搏PRespiration

呼吸RBloodpressure血压BP

——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态的可靠指标。导入情景患者,张女士,54岁,高血压伴右侧肢体偏瘫5年。主诉:发烧、头痛、咽痛2天,在家中测体温38.5℃,服用退热药物后未见明显好转,来医院就诊。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精神较差,焦虑,检查咽喉部红肿。工作任务1.正确地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2.正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体温的评估和护理1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1体温的产生与调节2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3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4体温的测量技术3体温体温(体核温度):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相对稳定。皮肤温度(体表温度):身体表层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和衣着等情况的影响——低于体核温度且易测量。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一)体温的产生

糖、脂肪、蛋白质。(二)产热与散热

产热——化学方式;散热——物理方式(三)体温的调节

自主性——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行为性对流蒸发辐射传导散热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一)正常体温(成人)换算公式℉=℃×9/5+32℃=(℉-32)×5/9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二)生理变化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1.昼夜体温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2.年龄3.性别4.肌肉活动5.情绪6.药物7.其他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腋温>37℃或口温>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发热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一)体温过高1.临床分度(口温)>41.0℃39.1-41.0℃

38.1-39.0℃

37.3-38.0℃(一)体温过高2.临床表现(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形式:骤升、渐升临床表现:疲乏不适、皮肤苍白、无汗、畏寒,甚至寒战。(一)体温过高2.临床表现(2)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临床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R和P↑、无力、头痛头晕甚至谵妄昏迷。(一)体温过高2.临床表现(3)体温下降期特点:散热>产热,体温→正常上升形式:骤降、渐降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注意:大量出汗→BP↓,脉搏迅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一)体温过高3.常见热型热型:将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绘制在体温单上,将每个数值逐一连接,构成的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3.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1℃;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3.常见热型(1)弛张热体温>39℃,24h波动范围≥2℃,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疾病。3.常见热型(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3.常见热型(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体温在24h中变化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一)体温过高4.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降温:①物理:局部冷疗(>39℃)或全身冷疗(>39.5℃);②药物:遵医嘱及时给退热药;病情观察:定时测体温4次/日;高热者q4h合理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多饮水,3000mI/日。促进舒适: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二)体温过低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体温<35℃。1.原因(1)散热过多;(2)产热减少;(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4)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二)体温过低2.临床分度(1)轻度:32.1~35.0℃(2)中度:30.0~32.0℃(3)重度:<30.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致死温度:23.0~25.0℃3.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口唇青紫,发抖,P、R和BP↓,躁动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二)体温过低4.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保暖升温:室温22.0~24.0℃,增加保暖病情观察:q1h测生命体征病因治疗健康教育四、体温的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1.水银体温计(玻璃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化学点氏体温计(可弃)4.其他四、体温的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1.水银体温计(玻璃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化学点氏体温计(可弃)4.其他四、体温的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1.水银体温计(玻璃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化学点氏体温计(可弃)4.其他四、体温的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1.水银体温计(玻璃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化学点氏体温计(可弃)4.其他(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4.其他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123组成结构:1.监测前端2.通讯连接3.现场主机系统(二)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1.消毒(1)水银体温计75%乙醇、1%过氧乙酸、0.5%碘伏等更换qd;浸泡30min,清水冲洗擦干后入清洁容器备用。(2)电子体温计感温探头(只需消毒);浸泡、熏蒸等。(二)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2.检测——测量准确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0℃,同时放入已测好的40℃水中,3min后取出检视;读数误差>0.2℃或汞柱自动下降或玻璃管有裂隙——取出不用;合格者用纱布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三)体温的测量技术核对解释测量体温消毒整理

取表读数口腔测温法:舌下热窝、闭唇、5min。腋下测温法: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min。直肠测温法: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润滑前端、轻插肛门3~4cm、固定、3min。绘制录入(三)体温的测量技术【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温技术,事先清点数量,检查质量。(1)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不宜测口温。(2)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3)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不宜测腋温。(三)体温的测量技术【注意事项】2.若有运动、进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