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

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上图是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对外贸易出发的主要港口有

、泉

州。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

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

及东非海岸。政府鼓励海外

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广州波斯湾市舶司易错易混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元朝海

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易错字马可·波罗(bō

luó)

市舶(bó)司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

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

极”的地步。——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材料一说元代中外交通

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请用史实予以证明。(4分)变化:由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说明:元朝

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时与

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40个。材料二

描述了元朝使者从温州港出发,

前往真腊(今柬埔寨)出访的见闻记载了泉州籍海外贸易商人受波斯国

之托向元朝呈送贡品的情况,此人又

被委派为中国使者出使波斯(2)元代中外交通发达。请运用材料二中的史料论证这一观点。(4分)变化:由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说明:元朝

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时与

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40个。学业质量达标1.

(2024·山东临沂一模)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

要通道。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加活跃,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出现这

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D

)A.

重文轻武政策B.

经济重心的转移C.

市舶司的设置D.

北方战乱,南方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相比汉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进一

步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为海

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D项正确。D2.

(2024·广东佛山一模)元朝时,船工和水手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成

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域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这表明当

时(

C

)A.

能准确预报天气变化B.

元朝疆域得到了扩展C.

注重航海经验的总结D.

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朝时,船工和水手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

成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域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可知,

元朝注重航海经验的总结,C项正确。C3.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一文写道:11世纪至13世纪,印度洋已

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

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

中万国商。”据材料可知,宋代时(

A

)A.

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B.

陆上对外贸易发达C.

城市经济繁荣D.

宋代市民阶层兴起【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

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故A项正确。A4.

(2024·广东广州增城区期中)两宋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

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法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有300多

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品、

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这说明宋朝(

B

)A.

农业生产的发展B.

海外贸易的发达C.

社会生活的多彩D.

民族交融的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

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

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进口商品品种多。B项正确。B5.

(2024·广东佛山期末)元朝参照南宋旧制,先后设立泉州、上海、温州

等市舶司,招集舶商赴海外交易珠宝、香料等物;制定《市舶则法》二

十三条。这表明元朝(

A

)A.

重视海外贸易B.

驿站制度发达C.

废除重农抑商D.

发展朝贡贸易【解析】题干材料“元朝……设立……市舶司,招集舶商赴海外交易珠

宝、香料等物;制定《市舶则法》二十三条”表明元朝重视海外贸易,

A项正确。A6.

(2024·安徽中考)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

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解析】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

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因此,丝绸

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A思维提升突破7.

(2024·山东青岛中考)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

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

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A

)A.

对外贸易繁荣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钱币制作精美D.

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

切的国际贸易”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鼓励

海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繁荣,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A8.

(2024·广东深圳盐田区期中)下面的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C

)A.

宰相权力的削弱B.

纸币的大量发行C.

海外贸易的发展D.

商标广告的出现C【解析】根据示意图中“两宋市舶司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是

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

展,C项正确。9.

(2024·广东惠州二模)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中提到的“洗白复

生”为高丽苎麻织成的高丽毯丝布,经久耐用,是元朝民间常见贩卖的

纺织品。据此可知元朝(

D

)A.

纺织技术发达B.

政治制度完善C.

军事实力强大D.

海外贸易兴盛【解析】根据材料“提到的‘洗白复生’为高丽苎麻织成的高丽毯丝

布”“是元朝民间常见贩卖的纺织品”,可知高丽与元朝有频繁的贸易

往来,D项正确。D10.

(2024·广东广州白云区一模)从下面两首诗中,可以看出汉唐时期和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最大不同是(

A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宋]谢履《泉南歌》A.

对外贸易的路线B.

对外贸易的政策C.

出口货物的种类D.

科技发展的水平A【解析】张籍诗反映了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谢履诗描绘了泉州地区的

地理和人口状况,以及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对外贸易的情景。从诗中

可以看出,汉唐时期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而宋元时期通过

海路与异域通商,对外贸易的路线有明显不同,A项正确。11.

(2024·广东广州海珠区二模)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大型工程,深刻影

响着历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的主要交通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争战不断,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了连

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朝在统一后,为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利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元

朝定都北京后,改道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中国

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时空演

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摘编自毛锋等《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材料三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

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史·食货志》材料四

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地处边陲,与江南岭外相

隔遥远,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黄

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流量和涨枯季节不同,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

屡有水灾发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从元代开始

又从东边沿海开辟了新的海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在图中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

说明大运河在水陆交通网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分)示意图: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

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解析】(1)示意图: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郡(今杭州)。作用: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运河时空演变所折射出的历

史发展趋势。(2分)趋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解析】(2)趋势:根据材料二“吴国……最早修建的一段”“隋朝……

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扩建”“元朝……改道……南下直达杭州”、

材料三“无不仰给于江南”可知,我国的经济重心在不断南移。(3)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