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宋的政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历史】北宋的政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历史】北宋的政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历史】北宋的政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历史】北宋的政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素养目标1.通过“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及其他相关史料,掌握北宋建立、统一等相关史实,知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史料实证)2.理解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及其影响(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北宋的建立与统治,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学习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崇文抑武方针;王安石变法

陈桥兵变960年,后周派禁军统帅赵匡胤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①

时,部下将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

北宋建立(1)兵变后,②

(宋太祖)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③

,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宋太宗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东京赵匡胤陈桥驿

中央集权的加强概况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行④

的方针,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崇文抑武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1)杯酒释兵权,解除⑤

的兵权

(2)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加强君权,采取⑥

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地方(1)派⑦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

(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⑧

,以分知州的权力

(3)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通判文臣分化事权禁军高级将领中央集权的加强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1)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⑨

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2)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影响(1)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2)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⑩

局面

文治殿试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1)积极: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⑪

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稳固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⑫

时间1069年,⑬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宋神宗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内容经济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还(2)目的: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⑭

_(1)内容: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2)目的:限制权贵的特权,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1)内容: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2)目的: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王安石变法内容军事⑮

_(1)内容: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2)目的: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影响(1)积极: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2)消极: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扩大了税收范围,损害了⑯

、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甲法大地主

[史料实证]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6分)做法:地方官员之间互相牵制;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每点2分,共6分)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宋太宗 D.宋太祖

D基础训练知识点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2.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亲自控制军队,削弱相权,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崇文抑武,中央集权C.藩镇割据,政权分立 D.民族交融,开放包容中央集权的加强

B知识点

3.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他想去“无通判处”是因为通判(

)A.掌握地方军权 B.控制地方财政大权C.负责考核知州 D.监督并分知州权力D4.(2024·天河区期末)宋朝时,朝廷多次发布求书诏令,采取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民间献书,并对献书者进行降诏奖谕、发放实物、迁秩升官等各类精神和物质奖励。此举体现了宋朝(

)A.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B.强化儒学统治地位C.全面强化中央集权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DA.增加财政收入 B.提高谏官的地位C.削弱宰相权力 D.崇文抑武的方针5.下面是小历同学的学习笔记。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宋代(

)C财政:唐代由宰相兼领司职,宋代设置三司,独立掌握全国的财政监察: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用人:本属宰相职权,宋代另设“审官院”6.下图是北宋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结合该图,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中央政治机构(

)

A.严重威胁君权 B.权力过分集中C.分散而又臃肿 D.办事效率极高C7.下表为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部分年份的财政收支表。该表可以反映出,王安石于1069年进行变法的背景是(

)王安石变法

B知识点

时间收入/贯支出/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

085万余12

677万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

625万余12

625万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

613万余13

186万余A.中央集权加强 B.财政危机加重C.贯彻崇文抑武 D.对外战争失利8.(2024·黄埔区期末)据史料记载,通过王安石变法,各地兴修的较大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三十多万顷,北宋府库储存的钱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支出。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缓解了财政困难 B.损害了贵族利益C.减轻了百姓负担 D.实现了富国强兵A9.北宋初年,为满足战时物资供应临时设置转运使;到宋太宗时,为避免藩镇威胁统治,将转运使的职权不断扩大,如平反冤狱、管理运输等。转运使职能的变化反映出(

)A.中央对地方管控增强 B.国家行政效率提高C.官吏行政职权规范化 D.地方丧失割据基础提升训练AA.受评价者的背景和立场影响 B.难以形成科学客观的定论C.应重视被评价者的道德品质 D.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产物10.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人物评价[北宋]司马光(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清]钱大昕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宦也邓广铭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摘编自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

安石曰: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渐与约免税,上番代巡检下兵士,又令都副保正能捕贼者奖之,或使为官,则人竞劝,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指出材料一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并说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