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13/wKhkGWecF8uAXtZlAAGJUmRqoRY221.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13/wKhkGWecF8uAXtZlAAGJUmRqoRY2212.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13/wKhkGWecF8uAXtZlAAGJUmRqoRY2213.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13/wKhkGWecF8uAXtZlAAGJUmRqoRY2214.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13/wKhkGWecF8uAXtZlAAGJUmRqoRY2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2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是片面强调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的()A.多B.快C.好D.省2、历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时间标准1900~1909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①西方文化的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五四运动后,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体,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A.思想基础B.阶级基础C.组织基础D.政治基础4、毛泽东曾说过:“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5、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5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改造”探索时期“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造反有理”④“两个凡是”⑤“以阶级斗争为纲”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题文】(判断正误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同苏美尔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获得胜利。不久,成为红海霸主。()7、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的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是:______
(2)改革开放的时间______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时间分别是:______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1)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____(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3)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____(4)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____9、_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0、判断题(正确为A,错误为B)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1、【题文】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名称时间领导人胜利的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1948年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1948年1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
。A.AB.BC.C(2)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北各省奠定了基础。()
。A.AB.BC.C(3)淮海战役是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
。A.AB.BC.C(4)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A.AB.BC.C(5)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A.AB.BC.C14、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______(判断对错).1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6年。______(判断对错)16、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______(判断对错)17、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出现了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18、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三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城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根据材料你能解读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的主张;目的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4)维新运动的结局说明了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材料二: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三大改造是指什么?这场社会变革的伟大功绩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图二中村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图三是城市从昔日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1、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材料二: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从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最亲密的合作者”,这里的“合作”表现在哪里?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何现实意义?2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学习长征精神。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1题,共6分)23、列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评卷人得分六、辨析题(共4题,共16分)24、1901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升空时;从广播里传出“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6、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7、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新青年》。(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故选B。【解析】【答案】B2、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抓住题干时间是1900—1919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项都属于观念变化的原因,故D项正确;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带④项排除。故选D。【解析】D3、B【分析】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后工人的阶级觉悟工提高,体现了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故选:B。
本题以五四运动后;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体,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解析】B4、C【分析】【分析】题干中“唇亡则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户破堂危”比喻的是一个意思。毛泽东用这个成语比喻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选项中A;B、D都没有涉及到朝鲜,C项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包括朝鲜和中国两个国家。战争的过程是先在朝鲜境内,清军没能守住平壤等战略要地,一路败退到中国境内,朝鲜沦亡了,中国没有了战略凭依,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侵占辽东半岛,攻陷中国海军基地山东威海卫。最好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只有C项符合这一成语描述。答案C。
【点评】必须充分理解题意,对四个选项中的每次战争的战况都熟悉,还要理解题干中“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含义。此题难度中等。5、A【分析】“打倒一切”“红卫兵”“走资派””“造反有理”这类口号反映了左倾错误严重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这应是指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毛泽东对形势错误判断,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发展的恶果。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识记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题目表述错误,所以选F。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西方文明之源·罗马共和国的兴亡【解析】【答案】F7、略
【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
(3)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故答案为:
(1)1949年10月1日。
(2)1978。
(3)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相关史实。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利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相关史实。【解析】1949年10月1日;1978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8、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对斗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显示中国人民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6月22日,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全面内战开始。【解析】(1)五四运动。
(2)南昌起义。
(3)抗日战争胜利。
(4)中原解放区。9、三湾改编【分析】秋收起义;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进攻长沙受挫,起义军严重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从政治和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故答案为:
三湾改编。
本题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秋收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三湾改编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题目中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表述错误,所以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孙中山创建革命党【解析】【答案】B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得到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解析】【答案】对12、略
【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使用权的变革,所有权仍然属国家所有,所有权没变。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知识的理解。
本题旨在考查对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分析的能力,难度一般。【解析】×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辽沈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了锦州和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改变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题正确。所以BC不对,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淮海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本题说法错误。所以AC不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大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本题说法错误。所以AC不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辽沈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了锦州和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改变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题说法正确。所以BC不对,故选A。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这些内容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所以AB不对,故选C。【解析】【小题1】A【小题2】B【小题3】B【小题4】A【小题5】C14、√【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中的著名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和邱少云等,所以本题所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解析】√15、×【分析】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超额完成。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解析】×16、√【分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解析】√17、√【分析】【分析】五四运动后的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名言,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四运动后中华文化的时代特征与代表作品。18、×【分析】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现已拥有一支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第二炮兵。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炮兵的建立时间。【解析】×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19、略
【分析】
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析】(1)由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可知,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其背景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由材料“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城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变法过程中急于求变法内容过多,贪多求全;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树敌太多.
(3)据所学知;戊戌变法的主张有维新改革;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影响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4)维新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故答案为:
(1)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变法内容过多;贪多求全;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树敌太多.
(3)主张:维新改革;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4)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0、略
【分析】(1)本题考查开国大典。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53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这场社会变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3)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图二中村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边陲小镇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解析】(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场社会变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对外开放的实行(或经济特区的设立)。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和革命活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的医学院毕业后,到当时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挂牌行医,但是因中国人在外国殖民地内是受歧视的,因此他不得不移居广州。在他行医的一年多时间里,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无能和人民的受压迫。在他求学于檀香山和香港期间就经常和同学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发表救国言论。加之他亲身感受到英美和香港的兴盛繁荣,对比自己家乡的贫穷落后,和官僚们所表现出来的保守腐败和贪墨营私,促使他进一步思考中国当前的忧虑和未来的前途问题。终于在1894年初,孙中山整理了他20多年的中西教育所获,针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他的救国强国理论。这是孙中山放弃“治病救人”,向“救国救民”的一个思想转变;从材料中可看出孙中山在1894—1912的具体革命活动有,1894年组织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他领导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2)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孙中山一生为了中国人民呕心沥血,辛劳一生,表现了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高贵品质。(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相关知识。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最亲密的合作者”,这里的“合作”表现在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今天,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这样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民国;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3)“合作”表现: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现实意义: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可知,“起义”是指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具体向井冈山进军。
(2)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的重要意义是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根据地。
(3)材料二中;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年10月,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三军甘肃会宁会师。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红军的精神品质包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秋收起义;井冈山。
(2)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走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标志: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志向坚定。【分析】
(1)本题以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的方向。
(2)本题考查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的重要意义是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根据地。
(3)本题以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
(4)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精神;红军的精神品质包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小题1】(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7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9氯气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人事专员年终工作总结
- 幼儿园健康促进工作计划范文
- 人事行政工作总结
- 酒店跟企业的合作协议
- 民间房产抵押合同范本
- 小区绿化养护合同范本
- 职业学校聘用教师合同范本
- 牙外伤的远期并发症监测
- DL-T-1846-2018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验收规范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议论文万能模板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我的寒假生活》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历史时间轴全
- 高速行业网络安全与维护
- 2024年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2024年)房地产销售人员心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