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有关生物圈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2、烘烤种子,可以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A.淀粉B.水分C.有机物D.无机盐3、伟大的母亲十月怀胎;孕育了幸福的你我他.下列有关人的生长发育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B.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但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C.受精作用发生的场所是③子宫D.怀孕期间应加大营养摄入,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能量及物质需求4、下列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A.大豆B.葫芦藓C.肾蕨D.水绵5、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与此有关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不足B.温度较低C.水分较少D.食物缺乏6、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下列关于鼻黏膜的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A.湿润空气。

B.温暖空气。

C.杀死细菌。

D.气体交换。

7、霉菌与细菌在结构上有不同点是()

A.霉菌有细胞质。

B.霉菌有细胞壁。

C.霉菌有叶绿体。

D.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8、“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争夺者D.寄生者9、(2015•龙岩)下列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把显微镜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目镜____调节光线强弱。

遮光器____放大物像。

粗准焦螺旋____放玻片。

载物台____调节焦距11、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人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12、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

(2)填写图中结构的名称:

A____;F____;C____;D____.

(3)____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实现____.

(4)H和D内的气体经呼吸道排出体外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是____.

(5)哮喘是____(填文字)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表现为病人呼吸困难.

(6)A是____,它对吸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13、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____.14、海带由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不具有高等植物____的结构和功能.15、【题文】补全成语:_____________;黄雀在后。写出与此相关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雀。16、据报道;北京孔庙内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最老的已有7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饱经风霜的树干随处可见被害虫侵蚀的痕迹.据调查,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食物同简图表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红蜘蛛、蚜虫是危害古树的害虫,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条.

(3)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_.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18、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别叫第二性征。19、“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判断对错)20、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开花和传粉。()21、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22、植物细胞的形态都是一致的,都是四方形。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3、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滴加碘液后,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该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该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24、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是,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事宜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编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1碎屑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2碎屑2毫升清水、2滴碘液37℃、10分钟3小块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4碎屑____、2滴碘液0℃、10分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__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号试管,实验变量是____(3)将1号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应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25、下面为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将馒头切成厚度为lcm;大小相等的小馒头片10余片;放在空气中暴露20~30min分钟,把3只消毒处理的培养皿编号为1、2、3,在其中各放入4片馒头片,之后分组处理如表:

。1号2号3号在烤箱中烘烤2min,晾凉后盖上盖子在烤箱中烘烤2min,晾凉后盖上盖子不做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置4~5d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温度设置为4℃),放置4~5d在室温下放置4~5d(1)实验开始时;为什么将小馒头片在空气中暴露20~30min?______。

(2)你对实验结果做出的预测是:最先有霉菌出现并且霉菌生长较好的是______号培养皿中的馒头片。请你对自己的预测作出解释______。26、海洋馆里有一道菜: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它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得癌症。(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__。(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3)步骤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填甲、乙、丙)(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①观察②调查③分类④实验中,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是____(有几个选几个)。(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3题,共27分)27、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系统由______和______组成。(2)[__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3)图中5是______,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______,其外壁由一层______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______,有利于与血液进行______。28、。名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9、据下面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①;②、③、④、⑤所示;你认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

(2)图⑤;⑥、⑦分别表示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③;④、⑧、⑨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______环境的;图④中______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______.

(4)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这种现象说明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B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B【分析】解:取一些晒干的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了干燥种子中含有水.所以烘烤种子,可以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水分.

故选:B.

检验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1;水:取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水.

2;淀粉:粉碎部分种子用水溶解;滴加2滴碘液溶液变蓝,证明有淀粉.

3;脂肪:用干燥的纸张包裹并用力按压种子;纸张上出现油渍证明种子中有脂肪.或者粉碎部分种子用氯仿溶解,并蒸馏出脂肪.或者把种子制成装片加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者把种子制成装片加苏丹IV染成红色(任选一种皆可).

4;蛋白质: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用手揉挤,把纱布内的物质尽量揉挤出去,观察包内是否剩下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否具有面筋的特性.这就是有蛋白质.

5;无机盐: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灰,证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无机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检验种子成分的方法.【解析】【答案】B3、C【分析】解:A;①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A正确;

B;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正确;

C;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而不是子宫.C错误;

D;胎儿所需要的营养从母体获得;因此怀孕期间为了保证胎儿和母体能量及物质需求,应加大营养摄入.D正确.

故选:C

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卵细胞在输卵管处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逐渐发育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子宫内膜图中。

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内结合的.【解析】【答案】C4、A【分析】解:A;大豆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故A正确;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故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故C错误;

D;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故D错误;

故选:A。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它们都不能产生种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解析】A5、B【分析】解:北极狐生长在严寒低温的北极;北极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狐生长在炎热高温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与此有关的环境因素是温度较低.

故选: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解析】B6、D【分析】

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鼻腔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的血液的温度在37.5°C左右,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吸).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7、D【分析】

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型的细胞核;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真菌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霉菌属于真菌.因此霉菌与细菌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D

【解析】【答案】题考查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区别;首先明确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8、A【分析】“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都是生物,它们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解析】【答案】A9、B【分析】【解答】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不符合题意;

B;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符合题意;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放大物像调节光线强弱调节焦距放玻片【分析】【解答】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分别是: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目镜和物镜:观察和放大物象.

故答案为:把显微镜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分析】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解答本题通过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识图解答.11、略

【分析】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答案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解析】【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12、略

【分析】

(1)(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如图;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A鼻腔;B咽、F喉、C气管、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H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4)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5)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6)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

(2)鼻腔;喉;气管;右肺;

(3)肺;肺的通气。

(4)变小。

(5)呼吸道。

(6)鼻腔;清洁;湿润;保温。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图作答.

13、略

【分析】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据此解答.

14、略

【分析】

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起固着作用的叫根状物,只起到固着作用,无真正根的吸收作用,最上面的叫叶状体,不是真正的叶,无真正叶所具有的叶片的结构,如上下表皮、叶脉等,连接根状物和叶状体的部分叫柄,只起到连接作用,无真正茎的支持和输导等作用.

故答案为:根状物;叶状体;柄;根;茎、叶。

【解析】【答案】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据此答题.

15、略

【分析】【解析】食物链要按照“吃和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解析】【答案】螳螂捕蝉、植物、蝉、螳螂16、消费者4古树→红蜘蛛→麻雀【分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有古树,消费者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其中红蜘蛛、蚜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2)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即:古树→红蜘蛛→麻雀;古树→红蜘蛛→草蛉→麻雀;古树→红蜘蛛→草蛉→花喜鹊;古树→红蜘蛛→七星瓢虫.古树→蚜虫→七星瓢虫;古树→蚜虫→草蛉→麻雀;古树→蚜虫→草蛉→花喜鹊;古树→蚜虫→花喜鹊.其中古树→红蜘蛛→草蛉→麻雀;古树→红蜘蛛→草蛉→花喜鹊;古树→蚜虫→草蛉→麻雀;古树→蚜虫→草蛉→花喜鹊,营养级最高是最长的食物链.

(3)营养级最低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古树→红蜘蛛→麻雀;古树→红蜘蛛→七星瓢虫.古树→蚜虫→七星瓢虫;古树→蚜虫→花喜鹊;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概念.解答时从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和食物链的书写等方面切入.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分析】试题分析: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因此人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故此题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18、×【分析】【解答】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上的其他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答案为:错。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内容,思考作答。19、A【分析】【解答】解: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0、×【分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传粉和受精,故错误。【解析】【答案】×21、×【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某一个生态系统的水受到污染,必然会影响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而影响此生态系统的稳定,而生物圈中的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又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必然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解析】【答案】错22、×【分析】【解答】植物细胞的多种多样;性状不规则。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细胞的一个面,而实际上细胞的存在是立体的,不规则的。因此本题答案是错误的。

【分析】解答关键要注意细胞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结构。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3、(1)唾液不变蓝变蓝唾液能消化淀粉(2)1和3不搅拌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促进馒头的消化(3)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有影响吗?【分析】【分析】本题主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掌握和理解探究实验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1、2号试管除唾液不同外,其余的量都相同,故用是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中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故遇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故淀粉遇碘变蓝,由此结果说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3试管中A处应为不搅拌。1号试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同时有唾液,淀粉被充分分解为麦芽糖,滴碘液不变蓝,3号试管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虽然有唾液,淀粉不能被充分分解,滴碘液仍有部分变蓝,由此可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促进馒头的消化。

(3)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有影响吗?【解析】(1)唾液不变蓝变蓝唾液能消化淀粉(2)1和3不搅拌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促进馒头的消化(3)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有影响吗?24、(1)有无唾液2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消化有关(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2)1馒头碎屑与馒头小块(或馒头的形态大小)

(3)2毫升唾液温度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探究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解答】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来检验馒头被消化的情况。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了,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的淀粉不能被清水消化,遇碘变蓝。因此,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的有无,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消化有关(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2)根据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只有一个变量,1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形态,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3号试管中的馒头小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不利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遇碘变蓝(部分变蓝)。故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1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馒头碎屑与馒头小块(或馒头的形态大小)。(3)4号试管和1号试管温度条件不同,要使4号试管与1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4号试管应加入2毫升唾液,对照组是1号试管,除温度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解析】(1)有无唾液2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消化有关(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2)1馒头碎屑与馒头小块(或馒头的形态大小)(3)2毫升唾液温度

25、让馒头接触到霉菌33号培养皿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且未进行烘烤(高温灭菌)【分析】解:(1)实验开始前将馒头暴露在空气中是为了让馒头接触到霉菌。

(2)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表中3号培养皿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且未进行烘烤(高温灭菌);所以3号馒头最先出现霉菌。

故答案为:(1)让馒头接触到霉菌;(2)3;3号培养皿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且未进行烘烤(高温灭菌)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解析】让馒头接触到霉菌33号培养皿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且未进行烘烤(高温灭菌)2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作出假设。(2)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步骤乙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答案】(1)作出假设(2)错误的(3)乙(4)①②③④(5)微量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五、解答题(共3题,共27分)27、(1)呼吸道肺。

(2)6肺气体交换。

(3)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分析图形解答。掌握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