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八上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总结一、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二、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三、主要内容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四、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五、人物形象(1)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2)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3)朱德: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整整一个严冬的艰难,而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他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4)红军战士: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六、作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七、名著阅读练习题1.(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入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作者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______________(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的是_____________;“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名著阅读。(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②《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军事壮举”。()③《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斯诺通过采访、实地考察及艺术加工得来的情况。()(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3.填空题。《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语段所叙述的战役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D.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斯诺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____。(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6.根据阅读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1)对于长征,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根据对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说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请举出《红星照耀中国》中1个你眼中的英雄及事例概括(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谈谈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他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C.《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根据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但当时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D.《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历程的图书,也是一部文笔优美、情景生动的游记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2)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_____》。(2)在本书《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他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______________,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和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次起义——_______________。(3)《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红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___________,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4)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的___________,这次“大迁移”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二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_________年,发动者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场军事政变”的和平解决,标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根据要求,完成各题。本学期我们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类作品。作者斯诺在烽火中,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经历,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以“我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阅读交流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9.选出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B.作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C.全书共12篇,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空间顺序来记录见闻,客观的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10.《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较厚,为了更好消化书本内容,班级决定分组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同学们确定两个探究专题(与示例不重合)。示例: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班级同学研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文中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品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请你任选书中一个人物,作为倾诉对象,写一段话来表述你对他的敬佩之情。(约100--1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名著阅读。(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北上抗日。C.《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D.《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2)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A.贺龙B.彭德怀C.朱德“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红军将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参加革命的原因毛泽东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我选择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两小题任选其中一小题作答。①___________(作者)的《长征》描写了红军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一直到1936年10月(地名)胜利会师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长征这一壮丽的诗篇。②李鸣生创作的_______________(书名)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本书以实地采访为支撑,向我们展现了在西昌卫星发射场用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火箭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的形象。13.名著阅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C.《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D.1936年,一位英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14.名著阅读。(1)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杰出作品。C.《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和现状。D.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战争前线。(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A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①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又名____________。语段中的A是________(人名)。②在作者笔下,A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保安周恩来贺龙彭德怀【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称赞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由此可以看出埃德加·斯诺对长征不是表达了鄙夷之意,也没有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故选:D。(2)考查对名著题目及内容的理解。解答第一问,结合名著的主旨和内容可知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解答第二问,结合“苏区临时首都”这一关键词可知是保安。(3)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名著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的语句以及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第一个空,结合“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判断写的是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第二个空,结合“大个子”“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等关键词句可判断写的是贺龙;第三个空,结合谈话举止的作风可以判断指的是彭德怀。2.【答案】(1)①√②√③×(2)B【解析】考查对名著的理解与辨析。(1)①②对。③“艺术加工”错误,《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2)根据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阅读理解,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故选B。《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3.4.【答案】3.《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4.飞夺沪定桥红军占领泸定桥,让全军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境内。【解析】3.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文本叙写的是“飞夺泸定桥”的内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最终让全军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境内。5.【答案】(1)B(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延安(3)周恩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错。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最早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斯诺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他说:“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故选B。(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斯诺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延安。在这里他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3)“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写的是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6.【答案】(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胜利宣告蒋介石及其反动派对红军围剿的失败。宣传队:红军长征两万八千里,经历十二个省份。每到一个地方扩大的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传播到沿途广大地区。播种机:每经历一个地方,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2)示例:飞过泸定桥30勇士,不怕死,敢于胜利。徐海东,家人被杀,勇于斗争,带领红28军第一个长征到陕北。彭德怀,从小敢于斗争,参加红军后善打游击战,取得一个个胜利。毛泽东,博览群书,寻找真理,指挥有方,将士爱戴。(3)有革命理想,敢于斗争,顽强战斗,乐观面对艰难困苦。有这四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2)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概括。这部书中写了红军长征的故事,里边著名的故事有红军过雪山,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等。选取其中一个加以概括叙述即可。对书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可以任意选择。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在书中都有描述,任选一个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知识的感悟。透过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我们可以体会到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据此理解作答。7.【答案】(1)D(2)①把广大任命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1)D.《红星照耀中国》是报道性、纪实性作品,不是游记作品。故选D。(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中对红军精神进行了总结:红军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红军精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只要能围绕这些来谈,就抓住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的内涵。8.【答案】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周恩来南昌起义延安中国共产党西北长征遵义会议1936张学良杨虎城【解析】考查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记忆与掌握。(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西行漫记》。(2)书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他是毛泽东,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是周恩来。(3)《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的含义: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4)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可知识对红军长征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进行了长征。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长征,而且是对中共的转折点,所以应该是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5)根据“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不难知道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根据要求,完成各题。本学期我们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类作品。作者斯诺在烽火中,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经历,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以“我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阅读交流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9.10.11.【答案】9.D10.示例:长征的历史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11.人物评价+敬佩之情,具体情节支撑,理由充分。【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不是“空间顺序”。故选D。10.考查拟写探究专题的能力。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探究的内容,仿照示例来拟写作答。如:长征中的人物专题探究;长征的意义专题探究;共产党人的信仰专题探究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11.开放性试题。从《红星照耀中国》选择一位共产党人,概述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和意志,表达对其敬佩之情即可。如:《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贺龙——①肖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③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喜欢马,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对有钱人仇视。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12.【答案】(1)B(2)示例一:贺龙事件:①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②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等。原因:①备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②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投身于革命。示例二:彭德怀事件: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②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原因:①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示例三:朱德事件:①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被任命为讲武堂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枪实习。②在上海和北京寻找共产党未果,一直到德国柏林才找到共产党。原因:①受蔡锷将军很大的影响。②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③进步书籍的影响。(3)①王树增甘肃会宁②《飞向太空港》“长征三号”【解析】(1)本题涉及到名著《西行漫记》,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可知:从材料“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最大的一次”等信息可以看出,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故选B。(2)本题是对名著人物的考查。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本题人物可写选周恩来、贺龙、彭德怀等。然后概述促使其参加革命的事件即可。人物可写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叙写其革命经历,言之有理即可。如贺龙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他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也是下层群众秘密组织哥老会成员。国民党军阀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激起他的愤怒。后来他率领哥老会的兄弟们袭击国民党收税人员,缴获枪枝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建立一个苏区。(3)①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