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九江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1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九江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2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九江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3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九江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4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九江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市202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讲好中国经验、中国故事,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话语体系与叙事结构。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西方话语体系从一种主体看待客体的视角,多次预言中国将“衰败”“崩渍”,但中国不但没有衰败崩渍,反而依靠中国之治走到今天,因此更有必要提出话语体系本土化概念。话语权影响着主动权,要提振人民信心,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话语有没有生命力,首先取决于实践。话语应当如实地、如其所是地反映实践,同时又和人们过去的经验、思想进行联通,还原事实,重建现象,形成真实的对中国实践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一个话语体系要创新发展,就要解答好“谁在说话”“为谁说话”等基本问题。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一旦脱离了人民,中国话语就偏离了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不仅是中国人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核,也对解决人类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中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让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真正有“根”,进而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要增强文化主体性,努力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文化,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植根中国人民伟大实践。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我们要构建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民的话语、中国人民的叙事体系。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处境命运有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致的,也最容易引起共鸣。成千上万中国人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这其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传递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源头活水”。要讲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与世界人民一道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拉紧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树立世界眼光。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要站稳中国立场,而且要树立世界眼光。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方法,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共情感、同理心、亲和力,努力让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故事实现与世界的“共情共振”。既要有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叙事视角,也要积极主动设置世界性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向世界讲好鲜活中国故事,展示美好中国形象,实现良好传播效果。(摘编自徐勇郭良干《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话语权影响着主动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可以提振人民信心,是顺应时势的战略谋划。B.中国的国际形象长期以来主要是“他塑”,我国想要在国际奥论斗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具备“自塑”能力。C.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增强文化主体性,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D.我国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设置世界性议题,与世界“共情共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和西方不同,但是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让世界读懂中国。B、让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真正有“根”,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C.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来自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形成真实的对中国实践的描述。D.我国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国际传播方法,比如选择国外受众容易接受的内容,讲他们想听的中国故事。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引进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B.年轻人穿着“新中式”服装过传统节日,打卡历史博物馆,与古建筑合影。C.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名字和造型源自良渚文化代表文物玉琮。D.《流浪地球》传承了古代神话中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式浪漫。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源头活水”“共情共振”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出自《论语》,这句经典名言在当今国际交往中也有适用性。请根据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自吕梁而下李敬泽①此山自黄土高原站起,左手按下去一个晋中盆地,跨晋中,向太行;右手隔黄河指陕西,黄河浩荡犁开黄土,奔赴壶口而去。②这是吕梁山,一山断秦晋,分出西北华北。③我知道吕梁,读过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由《吕梁英雄传》,我知道,抗日战争中,这里是日军所抵的最西之地,在这里,吕梁英雄拦住了他们,再不能向西。④吕梁有好酒,汾酒。有好酒处必有一条好水,汾水。汾水之南有汾阳,汾阳有个贾家庄。⑤这一晚,贾家庄里上演山西郴子《打金枝》。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⑥广场上,黑地里站满了人,男男女女,指指点点,忽然风翻荷叶,笑成一片,有⑦锣鼓起,大幕开,汾阳郡王把寿筵摆。⑧郭子仪今日庆寿诞,金玉满堂好儿孙一双一双上前拜,偏剩下小儿子形单影尺名叫郭暧,却原来,郭暧的妻唐王的女升平公主她摆起了架子不肯来。⑨小郭暧,气冲冲,回宫找到公主说明白。说明白就说明白,天下事有黑就有白,公主道:君是君来臣是臣,哪里有为君的倒把臣来拜!⑩郭暧闻听气冲斗,没有我老郭家卖命,哪有你老李家的江山来!①——这个破韵押不下去了,总之,郭暧急了怒了,一抬手,打了公主一巴掌。⑫一出《打金枝》,说的就是一个过日子难得糊涂。戏台上,郭暧和公主青春明亮照人,年轻,所以遇事要分明,公主论君臣,郭暧讲父子;公主论名分,郭暧摆功劳,这世界眼看就要翻车。谢天谢地,还有唐王有郭子仪,年纪一大把胡子一大把,早知道这个理讲不清,这个架打不得,这个架打起来,就要从家里的坛坛罐罐打到山河破碎一地,一场安史之乱,总人口减少三分之二,难不成再减三分之二?于是,唐王骂闺女,郭子仪捆儿子,哄得小两口重归于好,从此和和美美过日子。⑮此时月朗星稀,台上台下的人,最终都是笑了。这戏唱了几百年,从封建主义的明清唱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民国,唱到了新中国。山西椰子唱,京剧唱,几乎所有地方戏都唱,唱遍天下州府,所唱的就是时间中的智慧,老生老旦长须白发的持重稳当。④戏散了,贾家庄的路上清辉如霜。回到住处,是几愤仿建的老式洋房:微音水坊、焕章别墅、正清金屋等等。微音是林微音,焕章是冯玉祥,正清是费正清,他们都曾来过汾阳。⑤我本一俗人,当然希望住到林徽音家,白日里被人领着一路走来,一抬头,却是站在冯先生门前。我真的不想住在他家,我是文人书生,与冯相处不安。1934年,梁思成、林微音与费正清夫妇相偕来到汾阳考察古建筑,彼时伪满洲国已经成立,五洲震荡,天下欲沸,他们却注视着那些老的、旧的事物,那些在岁月中经受磨损经历风雨、地震、兵火而依然幸存依然屹立的事物,那些不变的、具有长须白发的恒久品性的事物。而冯先生,很难想象他对此有什么兴趣,1930年,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蒋介石一方,阁锡山、冯玉祥和桂系一方大战中原,阎冯战败,冯借阎一角地暂且容身。这个人注定不能在吕梁山下安居,他身上有洪荒之力,他的天命就是破坏一个旧世界。1924年北京政变,冯先生大闹一场,到最后出其不意,声东击西,一把撕毁1911年的《清室优待条例》,驱赶游仪出宫。戏不是这么唱的呀,台下众人大惊,对!老子要的就是你们这大吃一惊,戏散了吧,这个民族正处生死存亡的危机,不再有悬而未决,不再有犹豫留恋,不再有择让和糊涂,从此后白刃相见、水落石出。⑩这座房子小了,这张床也小。冯先生会撑破这间卧室。我不知道他的确切身高,我看过照片,他比合影者高出一大截,他是巨人猛虎,这个人必对他周围所有的人形成威迫,他在乱世中啸聚起庞杂的大军,他会在暴怒或故作暴怒中狠抽部将的耳光,耳光⑩忽然想起,多年前读陈公博回忆录,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被日本迫上悬崖,汪精卫、陈公博等结成“低调俱乐部”,他们认为他们有“理性”,世界大势了然于胸,他们断定中国无法与日本对抗,中国太弱了,必须寻求妥协。但是,冯玉祥这个“莽夫”,他坚决认为必须打、只有打,陈公博在回忆录中带着蔑视,带着秀才遇见兵的无奈写道,每次谈到中国所面临的种种不可能时,冯大爷根本不听,只有一句话:打!打到胜利!⑱历史站在这高昂壮硕的血性汉子一边,把那群整洁消瘦、彬彬有礼、“体面”“理性”的绅士们扫进了垃圾堆。时间猝然提速,世界轰鸣,欲绝尘而去,现在,需要一个鲁莽无畏的人来解决一个BUG,他一抬手就解决了它,顺便以绝对的轻蔑,宣布了那个长须白发、请客吃饭的温良恭俭让的旧世界的完蛋。场在这个太行与黄河之间、吕梁之下的村庄里,林徽音、梁思成和冯玉祥成为邻居。现在,冯玉祥从这幢房子走出去,在花园里,碰见了深夜未眠的梁思成和林徽音,他们会谈些什么?在1930或1934年。他们威许无话可说。,但如果再过些年呢?比如1944年,林徽音千里流亡,僻居宜宾李庄,卧病在床,据说,她的儿子梁从诚曾经问她:如果日本人打进四川怎么办?林微音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四此时这一腔血,林和冯是一样的。天亮了,一群人去看马烽当年所居的小院。22岁的马烽和比他小半岁的西戎写出了《吕梁英雄传》,来此之前我专门找了一本带上,这是一本多么粗糙的书,但正是这种粗糙令人震撼折服,事件与行动,抉择与战斗,密如疾风猛雨,作者和读者都不能停留,无暇沉吟,必须奔跑,在混乱的战场上拼死和求生。②在这一切的底部,有一个根本逻辑:生命、时间、历史的循环必须打破,为了使世界获得前行的动力,必须张扬身体的澎湃“血气”,老成持重、深思熟虑是怯懦的,糊涂和忍让是可耻的,悬崖之上,只有搏斗,再无苟活。吕梁英雄们秉青春之血气,雷石柱、康明理、孟二愣,这些康家寨的年轻人,说服、带动、反抗他们的长辈,和强行入侵的日本鬼子干起来,义无反顾地把这个村庄推入了滚滚向前的历史。囚我忽然想到,此行竟不曾看见吕梁山。我想起上一次来到吕梁,那是二十多年以前,由太原奔孝义,在孝义大醉,上车一路西行,醒来时,下车,唯见荒烟蔓草。我问,同行者笑道:醉了醉了,脚下便是吕梁山。(有删改)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描写山西梆子《打金枝》的几个段落,语句多讲究整齐、押韵,颇有节奏感和声调美,体现了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B.作者自认和林徽音、陈公博一样是文人,而冯玉祥是莽夫,遇见他如秀才遇见兵,只觉不安与无奈,因此不想住他家。C.文中评价《吕梁英雄传》用了“粗糙”一词,是因为马烽和西戎完成该书时才二十岁出头,还做不到创作的周详与熟练。D.本文选材自由丰富,纵横捭阖,涉及古代戏曲、近代史人物和当代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散文写作“神聚”这一特征。7.关于文中第⑩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设想冯玉祥和梁思成夫妇深夜在花园见面的场景。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或许无话可说”,指不同的身份、性情和观念让他们之间可能缺乏共同语言。C.语段连续写到年份,暗示了当时的中国经历沧桑巨变,时局越来越动荡艰难。D.林徽音以家门口的扬子江提醒儿子,遭遇日寇侵略,还有家乡作为后路退守。8.文章以一次酒后问答结尾,请简要赏析。(4分)9.行文数次提到“长须白发”一词,请概括它的含义,并结合原文简述作者对它的态度。(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东坡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热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随意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材料二: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央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家,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翔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此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愤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材料三: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十人而狼藉之耳。堂上肉鼓吹①,喧阗旁午,遂祸桑树以烹老龟②耳。鸣呼!民情何由得哉!余每曰:“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盖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违二汝不赋分。于公过□遣隶□回向之□云□是妹子国垂危囧将送国归夫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恰逢,与《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不同。B.“尾”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C.服,佩服,与《过秦论》“强国请服”的“服”意思不同。D.“昏愦而至”与《赤壁赋》“客喜而笑”中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欠债人刚出了府门,就有人争着花千钱的高价买扇,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只能非常懊悔地离开,甚至有人伤心得流下眼泪。B.由于考核严厉,地方上下对盗贼之事避而不谈,即使家人被贼杀害,百姓也不敢报官。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在县令那里问不到情况,只得亲自派人仔细查访。C.被害人的儿子请求于公为父报仇雪恨。于公人关求见县令,派强壮的差人四更出城追至村舍捕获八人,得以破案,众人佩服于公的神明。D.蒲松龄强调判案要“随在留心”,指责有些判案的人在公堂上喜欢用刑,拷打声不断,喧闹纷杂,假装尽心办事,实则退堂后沉湎声色,让很多人无辜受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东坡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2)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14.材料三强调“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盖用心苦则机关出也”,请结合材料一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南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没,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愁怕丽里长鲸,纵横解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打破了词上下片的界限,通篇发问,一问到底,体现词人大胆创新、不拘一B.本词写于中秋时节,但词人没写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紧扣月亮的刹那光亮,吟C.词人用《天问》体写词,展开想象,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与比喻相结合,呈现D.本词多用散文化句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16.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作品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路。(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治理国家需广纳人才和良策,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2)小明酷爱音乐和诗歌,他想用诗歌来描写美妙的音乐,但又不知如何能描写精妙,你可以提醒他借鉴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写法,如“, (3)古往今来,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独特感知,往往会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和思考,晏殊四位诗人的作品中选择)三、语盲文字运用(18分)(一)语官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仅给众多步入中年的歌迷带来一波回忆杀,也同我们抛出了“刀郎现象”的命题。称其为“现象”是因为对歌曲的讨论已经远超音乐本身,而称“语乐坛听众覆盖面最广的歌手之一,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发行量超过270万张,这个数据在堪称“神仙打架”的2004年华语流行乐坛可谓Ao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2分)19.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你谈谈文中画波浪线的“回忆杀”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官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那时,桂花开满山林,香气久久蒙绕。雨中的桂香,湿湿的,黏黏的,比睛日里更浓郁。撑着雨伞,走去山林间赏桂花。雨滴细细密密打在桂花上,桂花显桂花树下落满了一层又一层的湿花瓣,黏稠而黄澄澄如一块耀眼的毯子,也像一图图温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雨中有比晴日里更浓郁的湿黏的桂香”,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距离高考还有一百三十七天,班委会决定重新布置教室宣传栏,全班选出“达”字作为标语关键字,请你拟一条包含“达”字的标语(标语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几个包含“达”字的词语)并联系实际阐明拟写缘由,写成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体系的做法,也属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2.D(“选择国外受众容易接受的内容”于文无据;“讲他们想听增加可读性。(一点2分)真实美好的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占据优势。③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一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A(B.作者没有和陈公博相比之意,而“莽夫”在文中是贬词褒用,作者对冯玉祥主要是敬畏之情;C.于文无据,且作者认为“这种粗糙令人震撼折服”;D.应该是表现了散文写作7.D(林徽音的语意是遭遇侵略,退无可退时,还可以跳江殉国。)照应开头有关吕梁山和好酒的内容;③语言生动简洁,洒脱超逸,耐人寻味。(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9.①含义:喻指事物古老传统、持重稳当而又陈旧落后、糊涂忍让的特质。(2分)②态度:(2分)另一方面是反对与批判,作者认为在民族危亡之时,要像冯玉祥驱赶清廷、吕梁英雄们抗击日寇一样充满血性,决绝果敢,勇于打破旧世界,获得前行的动力。(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过后,派差人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回妹夫家去)12.A(“甚至有人伤心得流下眼泪”有误,根据原文“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有感动得流泪的人。流泪是出于感动,而不是13.(1)苏东坡先生到钱塘江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职,任职;陈诉,告状;负,拖欠。三词译对各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2)于公传唤那被害人的儿子来,盘问事情的情况。被害人的儿子坚决不承认。(诘,盘问,询问;状,情况;固,坚决、坚持。三词译对各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务,可见其“智”。(2分)②材料二:于中丞明察秋毫,判案智慧。据少妇躺在床上却容许相迎而不是妇人迎接,且不吃惊,断定女子是装病,进而断定他们一伙人是盗贼。(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词人写词送月。)16.①词人利用神话典故和独特的想象,对古人的传说进行了质疑发问,隐约暗合了月亮绕是否别有人间见到月?是否风将月吹走?月是什么力量系住的?嫦娥是谁留住的?月回到水里,鲸鱼会撞破月宫,玉兔不会水怎么办?月亮为何会有圆缺?(2分)③这首中秋词充(“学写文学短评”是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关键词,考生能答出“月球绕地”“非凡的想象力”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赋2分;能基于词作内容,大致分析出“神悟”的具体内容,赋2分;能写出自身的阅读感受或评价,赋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18.A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一马当先、光彩夺目)B黯然失色(相形见绌、暗淡无光)19.①删去“随着”;②将高居庙堂与濒临成为“文化遗产”相调换(或改掉“高居庙堂”,填上与后文“民间音乐”相贴合的词也可给分);绪上的波动和情感上的深刻共鸣。(2分)②“杀”字形象的表现出“回忆夸张地表现出歌迷被征服的感受。这一格式词言简义丰,鲜活生动。(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与上下文衔接更好;而改句强调的是雨中有桂香这一事实。(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23.写作。(60分)字)围绕标语展开论述,有理有据,论证有力,论点鲜明,语言流畅,结构清晰,54分以字)围绕标语展开论述,论证较好,论点突出,语言通顺,结构清晰,48分以上;标语有“达”词字,围绕标语展开论述,有论证,论点突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42分没有写“达”组成的词,但围绕标语展开论述,有论证,论点突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36分以上;嗦表述不清晰,结构混乱,32分以下。容也与“达”的词语无关,或没有形成逻辑关系。符合三点之一,可以得36分。没有写“达”的词语,也没有写标语,25分。完全抛开“达”,完全没有标语,没有论点的议论文。抄袭除作文之外的试题材料(如果确实能作为论据则不算抄袭)给5分。一、缺标题扣2分。二、字数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分两种情况扣分,如果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扣10分;600字以下,无论结构是否完整,30分以下给分;400字以下一律20分以下给分。三、错别字,每个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式不合要求,就当酌情扣分,最多扣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译文一:东坡先生到钱塘江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