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古建筑属于北京的是()A.颐和园、天坛B.避暑山庄、明十三陵C.明孝陵、中山陵D.长江三峡、秦陵兵马俑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10℃-22℃的范围,适合我国北方居民到此避寒旅行的是。

A.新加坡B.巴西高原C.成都平原D.西双版纳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听觉美4、下列景观同属一组的是()A.布达拉宫、苏州园林、三峡风光B.龙门石窟、漓江风光、黄果树瀑布C.杭州西湖、坝上草原、安塞腰鼓D.青海鸟岛、蜀南竹林、椰林风光5、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在旅游活动中;下列行为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旅游者乱抛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对旅游资源的欣赏;没有抓住景观特色和了解景观的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

③没有把握欣赏旅游资源的最好时机和角度;领悟不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④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损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设计“一日游”活动方案时,旅游地的选择最好是()A.距离较近的旅游景点B.大家都熟悉的热点景点C.报刊中提到的景点D.选择较远的景点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旅游规划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合理发展旅游业,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9、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_____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_____大客源输出国。10、【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11、【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12、旅游规划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合理发展旅游业,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13、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导致区域经济_______以及导致。

消费品和地产价格______。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共7题,共14分)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喀斯特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斯洛文尼亚地处欧洲中南部;是欧洲唯一一个结合了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潘诺尼亚平原和喀斯特高原美景的国家。在斯洛文尼亚将近一半的领土上都能看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除了8000多个喀斯特溶洞外,斯洛文尼亚还有喀斯特温泉和间歇泉、时令期、落水洞和溶沟、原始喀斯特灰岩盆地以及表面干燥的灰岩坑等景观。

说出斯洛文尼亚旅游资源的优势,并针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提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2月16日农历春节也是藏族的传统藏历新年。今年自2月1日起当地出台“冬游西藏”优惠措施:大部分景区的门票价格实行淡季标准,特别如布达拉宫、羊卓雍错等重点景区免费向游客开放。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游客人数大幅增长,以往冷门的春节西藏游被激活。说明旅游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说明确保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6、[旅游地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划并建设国家公园步道的国家,其管理处将国家公园步道定义为用于步行、骑马、骑自行车、直排轮滑、越野滑雪和越野休闲车等休闲活动的通道。其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步道应是一个视觉上令人愉悦的线性廊道,包含尽可能多的风景和其他兴趣点;步道应穿过拥有不同地貌、植物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地方,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徒步经验;步道应建设必要的配套设施;步道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陡峭、易蚀的斜坡;步道修建尽量维护、保护生态多样性;步道应“绕过”或避免进入湿地以及生态敏感性区域。

分析美国国家公园步道规划建设对游客的有利影响。1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今年是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几十年来甘孜州接受了大量中央财政支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发展日新月异。甘孜州政府决定从2020年11月15到2021年2月1日前,包括1个5A级景区、16个4A级景区和50个3A级景区在内的甘孜州所有A级景区对公众实行门票全额免费。

分析甘孜州此次进行门票全免的原因,并指出此活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8、【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马匹与茶叶互换),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丽江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重镇,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古道遗迹。下图为云南省略图。

分析夏季沿茶马古道滇藏线从香格里拉到拉萨徒步旅游,可能遇到的主要危险。19、(旅游地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白鹤梁题刻矗立在重庆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砂岩天然石梁上,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记录洪水状况,汛期常被淹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白鹤梁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白鹤梁上题刻,使其成为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的"水下碑林"。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投入2亿以修建水下博物馆的形式对题刻进行原址水下保护。指出白鹤梁题刻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并简析对题刻进行原址水下保护的原因。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1)九寨沟发展旅游的条件有哪些?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北京古建筑有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A正确。避暑山庄是河北的,中山陵、明孝陵位于南京,长江三峡位于湖北、重庆,秦陵兵马俑位于西安,BCD错误,故选A。

【点睛】2、D【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旅游规划。

【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可判断出西双版纳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由材料“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可知西双版纳最合适,D正确;新加坡、巴西高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22℃;成都平原1月平均气温低于10℃。3、D【分析】试题分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的蝉噪;鸟鸣等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听觉美。

考点:旅游资源的价值4、D【分析】【分析】

【详解】

布达拉宫;苏州园林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三峡风光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这三个不属于同一组,A错误。龙门石窟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漓江风光、黄果树瀑布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这三个不属于同一组,B错误。杭州西湖、安塞腰鼓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坝上草原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这三个不属于同一组,C错误。青海鸟岛、蜀南竹林、椰林风光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这三个属于同一组,D正确。故选D。

【点睛】5、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其内容包括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彻底避免环境问题。①②③正确。选择A项。6、C【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详解】

旅游者乱抛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损坏,C正确;对旅游资源的欣赏,没有抓住景观特色和了解景观的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不会产生环境问题;没有把握欣赏旅游资源的最好时机和角度,领悟不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不会产生环境问题。7、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一日游”活动有时间上的限制,适合短距离的旅游,所以应选择距离较近的旅游景点,故A正确,而热点景点和报刊中提到的景点都可能是较远的景点,时间有限,故BCD错。

【点睛】

“一日游”活动应尽可能选择在离居住地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概念;是基础性识记知识。

【详解】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资源现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进行景点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多种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解析】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9、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概况的了解;属于基础性知识。

【详解】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受国际旅游者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外出旅游者越来越多,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解析】大四10、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详解】

(1)根据图例分析:图例中显示陕北地区拥有红色革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分析:陕北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根据图例:延安有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区。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延安,有机场,所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叙述,距离旅游名城西安的距离近,联系紧密,受其辐射作用强。

(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等。【解析】①.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②.红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④.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11、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详解】

(1)根据图例分析:图例中显示陕北地区拥有红色革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分析:陕北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根据图例:延安有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区。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延安,有机场,所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叙述,距离旅游名城西安的距离近,联系紧密,受其辐射作用强。

(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等。【解析】①.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②.红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④.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概念;是基础性识记知识。

【详解】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资源现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进行景点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多种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解析】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理解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消极影响;根据题目解答。

【详解】

旅游业容易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地社会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同时,大量游客涌入旅游地,会导致地方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等,对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解析】不稳定上涨三、综合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本题以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区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保护,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从资源质量、地域组合、集群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该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解析】优势: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措施:健全法律法规;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西藏旅游业发展为背景;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旅游经济涵盖内容广泛;发展起来必须要有相关配套设施,如旅行社;交通、住宿和餐饮等相关设施的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改善,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的是衣食住行多个行业的发展,几乎涉及所有的个体商户,旅游的发展,会直接增加他们的收入。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西藏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合理规划西藏旅游环境容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旅游环境合理保护,尤其是要注意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作为西藏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经济落后,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创收,亟需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及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调控范围内,提高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

【点睛】【解析】作用:发展旅游可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

措施:合理规划西藏旅游环境容量,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注重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多种措施进行调控,增强吸引力;改善交通条件及旅游接待能力。16、略

【分析】【分析】

该题以国家公园步道规划建设为材料;设置了1个小题,涉及了旅游的规划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详解】

根据步道规划建设的特点可知,步道应是一个视觉上令人愉悦的线性廊道,包含尽可能多的风景和其他兴趣点,因此利于游客尽可能观赏到更多的景点,提高了集群状况,使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状况改善,可提高吸引力;步道应穿过拥有不同地貌、植物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地方,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徒步经验,线路兼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感;步道应建设必要的配套设施,修建了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步道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陡峭、易蚀的斜坡,保障了游客的旅游安全,提高了旅游质量;步道修建尽量维护、保护生态多样性,保障了提高给游客的旅游资源的品质,总的来说,步道可以提供整个公园的交通通达度,方便游客展开更多的体验活动等。【解析】提高了公园内的交通通达度,利于游客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国家公园步道为徒步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满足了游客康体健身的需求;穿越了更多的景点,增加集群状况,线路兼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组合状况好,利于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修建必要配套设施,有利于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避开危险的陡坡、斜坡,利于保障游客安全;维护、保护生态多样性和原生态环境,利于游客获得高质量的观景、科教、探险体验。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旅游减免门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详解】

原因:几十年来甘孜州接受了大量中央财政支持;作为建州70周年的感恩活动之一,感谢全国人民对甘孜州发展的支持;11月至1月为冬季,是甘孜州旅游淡季,免门票可增加游客量,带动冬季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门票全额免费,提高甘孜州旅游知名度,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助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免票,会吸引过多游客观光,可能对景区旅游资源产生破坏,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大量游客和车辆的涌入,可能由于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不足,导致道路及景区交通拥堵、管理不便、社会治安混乱等;可能导致景区游客过多,影响游客旅游体验、降低好感度,影响回头率等。

【点睛】【解析】原因:作为建州70周年的感恩活动之一,感谢全国人民对甘孜州发展的支持;冬季为甘孜州旅游淡季,免门票可增加游客量,带动旅游消费;(提高甘孜州旅游知名度,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助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吸引过多游客观光,可能对景区旅游资源产生破坏;大量游客和车辆的涌入,可能导致道路及景区交通拥堵、管理不便等;可能导致景区游客过多,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等。18、略

【分析】【分析】

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山区地形坡度大,岩石破碎,地质灾害多。经过高山高原区,易发生高原反应。结合沿线高原上易缺氧,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山谷中植被茂密,可能迷路等环境特点,分析可能遇到危险。

【详解】

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山区地形坡度大,岩石破碎,易诱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穿越高山和进入高原面上时,易缺氧,发生高原反应。夏季气温高,虫蛇活动量大,沿茶马古道滇藏线从香格里拉到拉萨徒步旅游,易被叮咬。沿线山高谷深,低海拔处植被茂密,视野受阻,路标少,有迷路危险。高海拔处,白天太阳辐射强,易晒伤皮肤。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易感冒,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危险。【解析】夏季多暴雨,山区易诱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穿越高山和进入高原面上时,因缺氧,易发生高原反应;夏季,气温高,虫蛇活动量大,易被叮咬;山高谷深,低海拔处植被茂密,视野有限,易迷路;高海拔处,白天太阳辐射强,易晒伤皮肤,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易感冒。1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白鹤梁题刻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价值及保护,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可推测其具有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旅游资源,白鹤梁题刻还具有经济价值。对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