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溶于水不能得到相应的碱()A.Na2OB.CaOC.K2OD.CuO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实验步骤是①停止加热②停止通入氢气③给氧化铜加热④向试管里通氢气⑤氢气验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⑤④③①②B.③⑤④②①C.⑤④③②①D.③⑤④①②3、在下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率单位的是()A.瓦特B.焦耳C.牛顿D.帕斯卡4、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5、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一定有SO42﹣存在B.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存在C.加入Ca(OH)2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红,说明有NH4+存在D.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OH﹣存在6、(2012·衢州)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必须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A﹣N是初中学过的物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A是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实验室通常用N制取CO2.右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注: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1)写出化学式:A____,N____.

(2)写出E→B的化学方程式____.

(3)由F生成E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

(4)C在空气中燃烧生成D的实验现象是____.

C在空气中燃烧除了生成D之外,也可能与空气中的氮气生成氮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3),该氮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

8、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质子数。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结合生成水.9、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

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____,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____.10、“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句话引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其中“曾青”是指____.11、汽车尾部位置有一塑料保险杠图1;当发生撞击后,底部的塑料会半脱落图2(一端脱落,一端仍固定在车上)。

若汽车底部保险杠半脱落后继续行驶,塑料保险杠下部空气流速比上部空气流速____(填大或小),故保险杠下部分受到的压强比上部分手到的空气压强____(填大或小),合力方向朝____(填上或下),又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____,保险杠最后掉落。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2、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1题,共6分)13、如图,在B端加一最小的力FB,使杠杆平衡,画出此力的方向,并画出FA的力臂.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3题,共6分)14、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上通过的《京都协议》中明确规定:发达国家要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若用36g氢气转化二氧化碳,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升?同时又能生成多少克化工原料乙烯?(已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15、早在1800年前的汉代;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用来测量车辆行驶里程的“记里鼓车”,又名“记里车”;“司里车”、“大章车”等.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先生根据史书上的文字描述,复原了这种神奇的车,如图所示.图乙所示为记里鼓车的原理图,马匹拉着该车向前行走,带动左、右轮转动.立轮与左、右足轮装在同一水平轴上,齿数为18,并与下平轮啮合,带动下平轮水平转动,下平轮齿数为54;齿数为3的旋风轮与下平轮装在同一竖轴上,并与上平轮齿合.上平轮齿数为100,转动一圈,轮上的拨子便拨动上层木人右臂击鼓一次,显示车行一里.汉代曾以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假设那时人们认为的圆周率约为3.试通过计算说明,这架“记里鼓车”的足轮直径应该是多少尺?

16、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的“○”内填上合适的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使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镁往后的金属的金属氧化物都不与水反应。

【解答】由于钾;钙、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铜不活泼,它的氧化物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故答案为:D2、A【分析】【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为:①用可燃性气体做实验;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氢气不纯实验时引起爆炸;②通入氢气,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③加热氧化铜;④观察到由黑变红时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为止。第④⑤步不能颠倒,防止刚还原出的铜被氧化。

【解答】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当然,实验用的氢气需验纯,并且各个步骤不能颠倒。

故答案为:A3、A【分析】【解答】A.瓦特是功率的单位;符合题意;B.焦耳是功和能量的单位,不符合题意;C.牛顿是力的单位,不符合题意;D.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梳理物理学上的物理量的单位是哪个科学家的名字,如压强、功、力的单位。4、B【分析】【分析】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③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答】气球升空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气球升空过程中,气球外的气压减小,为保证内外压强相等,所以球的体积增大来减小球内压强,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越大,所以密度越小。

故答案为:B5、C【分析】【分析】A、根据SO32﹣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会被氧化为SO42﹣分析;

B、根据Fe3+的检验方法分析;

C、根据NH4+的检验方法分析;

D;根据碱性溶液检验方法分析.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由于SO32﹣在加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被氧化为SO42﹣,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说明有SO42﹣存在;故A正确;

B、由于Fe3+与加入NaOH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B正确;

C、加入Ca(OH)2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有NH4+存在.故C错误。

D、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有OH﹣存在.故D正确.

故选C.6、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内表面积大;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佷薄。图示表示了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甲是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丁是大肠。

【解答】

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选: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BaSO4HClMg(OH)2+H2SO4=MgSO4+2H2O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Mg3N2【分析】【解答】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因此D是氧化镁;A是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以加热产生氧化镁,因此E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氧化镁都能够和M反应产生B,B和氯化钡反应产生A,因此A是硫酸钡沉淀,则B是硫酸镁,M是硫酸;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都能和N反应产生F,且实验室通常用N制取CO2;因此N是盐酸,则F是氯化镁;C能够和硫酸反应产生B-硫酸镁,和N-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因此C是镁,因此:

(1)A是硫酸钡,N是盐酸,故答案为:BaSO4;HCl;

(2)E→B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Mg(OH)2+H2SO4=MgSO4+2H2O;

(3)由氯化镁得到氢氧化镁;应该是和可溶性的碱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等碱溶液;

(4)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镁和氮气生成氮化镁,其中镁元素为+2,氮元素为﹣3,化学式为:Mg3N2;故答案为: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Mg3N2.

【分析】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因此D是氧化镁;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以加热产生氧化镁,因此E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氧化镁都能够和M反应产生B﹣镁盐,B和氯化钡反应产生A,A是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A是硫酸钡沉淀,则B是硫酸镁,M是硫酸;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都能和N反应产生F,且实验室通常用N制取CO2,因此N是盐酸,则F是氯化镁;C能够和硫酸反应产生B﹣硫酸镁,和N﹣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因此C是镁,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8、A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析】【解答】(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故答为:(1)A;离子;(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分析】(1)依据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变化情况;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实质.9、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铁(Fe)氯化亚铁溶液【分析】【解答】①镁与铁都能与盐酸反应;但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却不同.镁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

②铜的活动性比汞的活动性强;所以铜能从硝酸汞溶液中置换出汞;

③要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B是硫酸铜溶液,那么A就是铁,这样才能来检验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若A是铜,则B为氯化亚铁.

故答案为: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铁(Fe);氯化亚铁溶液.

【分析】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不同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也能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10、硫酸铜溶液【分析】【解答】这句话是古代通过置换反应来冶炼铜,即CuSO4+Fe=Cu+FeSO4;故答案为:硫酸铜溶液.

【分析】“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11、大小下相反【分析】【分析】此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看准保险杠面向哪弯曲,找出保险杠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2)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解答】如图所示;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保险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凸起,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下部的空气速度比上部空气速度大,此时,下方空气压强比上方空气压强小,“汽车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差,合力方向朝下,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受力的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大;小;下;相反。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2、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四、其他(共1题,共6分)13、【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由图示可知,支点O与B的连线是最大动力臂,力与OB垂直时最小.

反向延长拉力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用L表示,如图所示:

【分析】【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知阻力×阻力臂是定值时,当支点到力的作用点是力臂时,力臂最大,即OB是力臂时,动力是最小的.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