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面内容中体现他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件是()A.昭君出塞B.文成公主入藏C.金城公主入藏D.建立西域都护2、“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3、“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拜读了《马可•波罗行纪》.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A.扬州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茄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C.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4、“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D.南宋时,稻米产量的增加5、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台标“飞天”形象来源于()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敦煌莫高窟D.吴道子的代表作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苏联“一五”计划的完成B.苏联“二五”计划的完成C.苏联的成立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1271年,____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明朝末年,蒙古族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冲破重重阻挠,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同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8、科举制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______和______。9、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政权,建立____朝。从此______代替了“禅让制”,______代替了“公天下”10、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白菜等农作物。11、《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由此可以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做官的重要途径。______(判断对错)12、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景德镇生产的________,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13、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_____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4、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______(判断对错)1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______(判断对错)17、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就是黄帝。______(判断对错)18、(2016•呼和浩特)孔子希望恢复传承西周的政治制度,庄子对此提出批评.19、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市民文化丰富。。A.正确B.错误20、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1、我校初一某班研究学习小组计划在活动课上展出关于与北京相关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组邮票。请你一起来准备。(1)请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搜集的邮票分别跟中国的哪些文化遗产相关。

(2)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哪些?(写出图号)

(3)邮票中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22、读图识题。观察下列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秦朝对地方实施了怎么样的行政制度?现在的广东省属于当时哪一个行政区域?(2)图二“西域”相当于我国哪一地区?“西域都护府”在哪一年设立?(3)请填好图三的主题。图四中西汉政府对匈奴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4)对比西汉不同时期对匈奴的“和”与“战”,你认为发生这种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诸侯国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秦B.齐C.楚24、汉朝涌现出的盛世局面,离不开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图一汉文帝图二汉景帝(1)图一和图二两个皇帝在位时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这一局面?(两点即可)材料二

图三汉武帝图四董仲舒

(2)图四中的人物向图三的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材料三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3)根据材料三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朝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出两点)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2题,共16分)25、连线:

儒家____无为而治。

法家____兼爱非攻。

道家____民贵君轻。

墨家____用“刑罚”统治26、连线:

问鼎中原____春秋首霸。

卧薪尝胆____晋楚争霸。

尊王攘夷____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____孔子。

因材施教____吴越争霸评卷人得分六、改错题(共2题,共10分)27、你若生活在唐朝时期的泉州城,一定能看到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的情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郑和每一次出使西洋时;都是率领船队从泉州港出发。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他民族平等的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故选B。【解析】【答案】B2、A【分析】【分析】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故答案选择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3、C【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时来中国的,A中的作物是在明朝开始引进的,故排除;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元朝时还没有发明,故排除B;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也都与元朝无关,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可•波罗行纪》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析】【答案】C4、D【分析】略【解析】D5、C【分析】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选C.

本题考查敦煌莫高窟.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征.【解析】【答案】C6、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规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所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蒙古族的史实。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解析】【答案】忽必烈土尔扈特部8、略

【分析】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策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故答案为:

明经科;进士科.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明经科;进士科9、略

【分析】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政权,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答案为:

世袭制;家天下.

本题考查了启继承父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启继承父位的影响.【解析】世袭制;家天下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居民的农业技能。本题的错误之处是: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理由是: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粟,还有白菜和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广泛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社会【解析】【答案】本题的错误之处是: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11、略

【分析】由材料“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可知,其大体意思是在科举制的所有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这也是获得人才最多的科目,所以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做官的重要途径推论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作用。【解析】√12、略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和明朝瓷器发展的相关知识。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故填唐三彩青花瓷。【解析】唐三彩青花瓷13、建业【分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222年,占据长江中下游的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后定都建业,这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故答案为:

建业。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吴国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准确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解析】建业14、澎湖巡检司台湾【分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答案为:澎湖巡检司;台湾。

本题以元朝对台湾的管辖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澎湖巡检司台湾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大的诸侯国。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6、√【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的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的原因。【解析】√17、×【分析】炎帝作为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他的出现以后,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神农氏政权的第八任帝,即是传说中的炎帝。与黄帝共同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是农业、医药、商业、建筑业等多个关系到人类社会生计的行业的鼻祖。

故答案为:

×。

本小题考查的是炎帝神农氏。炎帝作为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他的出现以后,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解析】×18、√【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庄子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孔子和庄子的思想.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瓦舍的相关知识点。瓦舍是宋代出现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故题目正确。故选A。【解析】A20、√【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商朝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解析】√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1、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文化遗产。结合图片信息,根据教材所学得知,图一是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图二是长城。长城除了它的防御功能外,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由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作用,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图三是京剧。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图四是昆曲。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所以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从现实的维度看,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2)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以得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图C、图D。(3)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的做法:在思想层面: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在行动层面: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在国家层面: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解析】(1)故宫、长城、京剧、昆曲。(2)图C、图D。(3)做法:①思想层面: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②行动层面: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③国家层面: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传承。22、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根据图片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秦朝对地方实施了郡县制;现在的广东省属于当时的南海郡。

(2)本题主要考查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立的相关内容。根据图片和已学知识可知;图二“西域”相当于我国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昭君出塞;图四中西汉政府对匈奴的决定性战役是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4)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采取不同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因。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限于国力,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对匈奴实行“战”,故西汉时期采取不同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国力是否强盛。【解析】(1)郡县制;南海郡。

(2)新疆;公元前60年。

(3)昭君出塞;漠北战役。

(4)国力是否强盛。23、略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在最东方,是齐国,都城是临淄;在最南,是楚国,都城是郢;是最西的,是秦国,都城咸阳、在最北的,是燕国,都城是蓟;中间的是韩赵魏三国。认真观察图片可知,从左到右依次是A秦、C楚、B齐,故左到右ACB。【解析】左到右ACB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2)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它各家的学说均受到排斥。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汉朝的盛世。根据材料三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张骞。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些是汉朝出现盛世的原因。【解析】(1)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以农为本;重视以德化民,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张骞;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五、连线题(共2题,共16分)25、民贵君轻用“刑罚”统治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分析】【分析】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因此道家与无为而治连线;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墨家连接兼爱非攻;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并强调治国要遵循“民贵、君轻”的原则。孟子连接民贵君轻;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主张改革,用“刑罚”统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法家连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