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必修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8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面是一张1953年的选民证;那一年,人民的选举。

A.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C.通过新中国起草的第一部人民宪法D.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2、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A.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统治者“无为而治”C.君主权力严重衰退D.重农抑商没有落实3、有学者认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不约而同地批评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他们全部哲学的努力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从中可知A.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B.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C.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D.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4、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具有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劳模表彰活动,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的重视。如图为1956年10月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全国各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的情形。这次接见的突出意义是。

A.落实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B.弘扬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C.展示了工业建设的辉煌成就D.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5、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我充分理解‘一个中国政策’,可除非我们与中国在包括贸易等其他方面达成协议,否则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被这个政策绑住。”该表态A.体现了美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符合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相关精神C.违背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D.有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外交关系6、有学者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的依据是新中国A.参加日内瓦会议B.提出“一边倒”的方针C.参加万隆会议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____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____,定都________,是为隋文帝。______年,隋灭___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8、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______,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______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事件和“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

②美俄以______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10月,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和《______》: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教育成就以“_____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10、东晋:317年,司马睿在________(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逃的几家________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11、五代十国:________年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5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五个王朝,史称________。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________清除五代的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12、遵义会议。

(1)1935年,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________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________。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A.正确B.错误14、我国近代历史上,成立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洋务派举办的京师大学堂A.正确B.错误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中国经济中传统经济形势仍居于优势地位。A.正确B.错误16、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掠夺了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B.错误17、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只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A.正确B.错误18、“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A.正确B.错误19、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对儒学采取完全批判的态度,彻底否定儒学的地位。A.正确B.错误20、卢梭——人民主权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当时;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污水排放、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等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

——摘编自李玉皎、刘丰《从中国古代环保制度看现实环保法律的完善》材料二下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

。1978—1992年。

经济增长加速;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在局部地区频发并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

1992—2012年。

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环保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高发多发。

2012年以来。

环境保护得到前所未有重视;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环保工作有效推进,并有效融入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摘编自吴舜泽等《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40年演变》(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保护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指出其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因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22、“停战空地”的集体记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车厢后来被命名为“停战车厢”,那片空地被命名为“停战空地”。时任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贡比涅森林内的第二次受降仪式发生于1940年6月21日至22日。德国凯特尔将军指出:“1918年的11月11日,德意志民族的苦难时光从这节车厢中开始了。”然后向战败者宣读停战条件。1946年,“停战空地”的建筑相继在原地重建,戴高乐等多位法国总统都曾在此留下足迹。1950年,复制的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舒曼计划”则开启了西欧煤钢联营的序幕。时代的发展赋予停战空地新的角色。2001年,停战空地被列入法国国家“历史建筑”名录。2018年,改建后的停战博物馆用法、英、德三种语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同年11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停战空地”共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停战空地”作为记忆之场,经历了从象征“对抗与复仇”到象征“和解与共生”的转变。结合所学对此现象进行阐释。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唐朝宋朝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材料二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发展阶段标志事件第一轮全球化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逆全球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6、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27、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28、简答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29、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1953年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实证。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故D符合题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一个历史新纪元,故B不符合题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人民宪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A【分析】【详解】

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说明汉代,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3、A【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他们全部哲学的努力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体现的是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注重对传统道德的重建;A项正确;理学压抑人性,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非回归,排除C项;理学在明清时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各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弘扬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劳模、先进工作者与落实“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无关,A项错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不是对工业建设辉煌成就的展示,C项错误;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D项错误。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特朗普的表态违反了“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项正确;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方针,“体现了美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说法违背了史实,排除A项;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表态明显违背了联合公报相关精神,排除B项;“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该表态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6、D【分析】依据材料“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故A项不正确;“一边倒”政策突出了意识形态,故B项排除;万隆会议提倡的“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C项不正确。

点睛:抓住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解析】581年隋长安589年陈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特权修约亚罗号马神甫调停天津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鸦片贸易瑷珲条约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孔子的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创办了私学。【解析】有教无类私学10、略

【分析】【详解】

司马睿在建康建立西晋,而南逃的高门士族成为东晋的主要支柱。【解析】建康高门士族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907年朱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顺应当时形势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所以①处应填“政治局”。

(2)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所以②处应填“政治局常委”。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③处应填“毛泽东”;④处应填“中国革命”。【解析】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毛泽东中国革命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因此本题表述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故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时期,但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题干表述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未将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反而用于统治阶级挥霍,因此被称为“黄金漏斗”,故题干表述错误。17、B【分析】【详解】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广泛存在,但是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等,故题干说法错误。18、B【分析】【详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说明了汉朝的察举制的弊端,不是反映八股取士的危害,本题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察举制。要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时代进行区分。19、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题干表述错误。20、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因此本题表述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分)21、略

【分析】【详解】

(1)“措施”;依据材料一信息“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得出:设置专门机构;由材料一信息“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得出:颁布法令;由材料一信息“《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得出:惩处违法者;由材料一信息“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得出:设立特殊保护区。

“价值”;依据所学知识从对唐代和后世两个角度分析,如有利于规范当时人们的环境行为;为当今构建文明的生态观和环境伦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等。

(2)“主要特征”;依据材料二信息“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环保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高发多发;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环保工作有效推进,并有效融入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出:从重经济轻环保向环保与经济并重转变、从经济发展缺乏环保约束向经济发展承担环保责任转变。

“主要因素”,依据材料二信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高发多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利益、发展理念、政府政策、社会认知程度等角度分析。【解析】(1)措施:设置专门机构(建立虞衡制度);颁布法令;惩处违法者;设立特殊保护区。

价值:唐代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的环保制度有利于规范当时人们的环境行为;对我们当今构建文明的生态观和环境伦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特征:从重经济轻环保向环保与经济并重转变;从经济发展缺乏环保约束向经济发展承担环保责任转变。

因素: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利益;发展理念;政府政策;社会认知程度等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车厢后来被命名为‘停战车厢’”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胜德败,签订停战协定之地成为两国“对抗”的记忆之场;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存在,德国法西斯利用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上台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法国迫使其投降,以此报复一战的屈辱。此时“停战车厢”是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反映出极端民族主义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二战结束后,为恢复经济争取国际地位,法;德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基础上,达成和解。“停战车厢”转化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场。法、德通过煤钢联营走上联合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促进两国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最初的“对抗与报复”反映的是以邻为壑、冤冤相报的狭隘民族主义,其后转为“和解求共生”,反映出一种包容、理性的态度,为当今各国处理历史与发展问题做出了较好的示范。

【点睛】【解析】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胜德败,签订停战协定之地成为两国“对抗”的记忆之场。

德国法西斯利用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上台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法国迫使其投降,以此报复一战的屈辱。此时“停战车厢”是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反映出极端民族主义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两极格局下,为恢复经济争取国际地位,法;德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基础上,达成和解。“停战车厢”转化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场。法、德通过煤钢联营走上联合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促进两国发展。

考察法、德两国对于“停战空地”的不同记忆,最初的“对抗与报复”反映的是以邻为壑、冤冤相报的狭隘民族主义,其后转为“和解求共生”,反映出一种包容、理性的态度,为当今各国处理历史与发展问题做出了较好的示范。23、略

【分析】【详解】

论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材料一中表格列举的“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结合材料二中“宋朝官吏‘任子’的权利特别大”等信息,围绕宋代立国特点,总结出观点,即宋代以文立国,重视培植文人士大夫;确立观点后,运用唯物史观,梳理材料与所学知识,依次用宋朝建立背景、方式、科举制度、士大夫特权及其在国家治理中产生的利弊等角度说明其以文立国特色产生的背景、路径和影响;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解析】观点:宋代以文立国,重视培植文人士大夫。

解题思路:从宋朝的建立背景及建立方式等角度说明其立国特色形成的背景;从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及扩大士大夫政治特权的角度说明其实现立国特色的路径;从有利于巩固统一及导致冗官冗费局面出现等角度说明其立国特色的影响。24、略

【分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还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要注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现代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发展会经历曲折;现代化是在曲折性中不断发展的;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

名师点睛:本题讲述了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及投产经过,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困苦与曲折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断摸索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也激励学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求索,是一个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考生面对材料,不难提取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但是独立自主的提取出一个来,对考生来说就需要取舍,往往有考生感觉这也该写,那也该写,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所以迅速决断选出一个角度很重要。同时,在提取现代化的启示过程中,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题的难点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启示”是由以往历史上的史实得出的对今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或者可吸收借鉴的东西。最后的说明就属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了,考生一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训练,应该能够较好的表达。【解析】略25、略

【分析】【详解】

题目拟定: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主要反映了全球化形成的背景;过程(丝绸之路开辟后或者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二战结束后等几个阶段)和问题以及为了应对问题而涌现的逆全球化浪潮。审问题“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可知既可以从整体上拟定题目,也可以就某一个阶段或某一方面拟定题目,如题目可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逆全球化现象加快、全球化发展的加速等。

论述:根据材料“第一轮全球化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这一角度展开论述。根据材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逆全球化的现象加快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疫情、金融危机等突发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材料“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可以从冷战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区域合作组织、当今世界的主题等方面展开论述。【解析】示例1

题目: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论述: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6;17、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海上霸主,开始了自己殖民帝国和海外市场的扩张,在给殖民地区带来掠夺的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的联系越发紧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随着蒸汽机的到来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世界一体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瓜分狂潮,世界市场彻底形成,而全球至此也迎来了联系发展的最高速时期。飞机和汽车的出现,使得人类在短距离和长距离交通方面得到了质的改变,距离对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隔离被彻底打破。

示例2题目:逆全球化现象加快。

论述:经济全球化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是国际贸易利润流向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利润增长速度出现迟缓。以欧盟为代表的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作用下降,区域一体化发展速度出现停滞,英国脱欧更是严重打击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一体化的信心。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继续阻碍全球一体化发展,同时美英等国孤立主义政策开始抬头。跨国企业投资政策的转变严重影响了,全球化经济布局的稳定发展。疫情;金融危机等突发问题也使得部分国家重新抬高关税壁垒,进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的发展。

示例3题目:全球化发展的加速。

论述:冷战结束,为全球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全球联系越发紧密;跨国公司为了利润开始全球布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活跃,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一体化发展符合当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六、简答题(共4题,共24分)26、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国关系主要取决于两国的国家利益。具体而言,对于中国来说,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同时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解析】提示: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同时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27、略

【分析】【详解】

据所学可从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的极端残酷和酷烈、“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韩非之说、严法治国、禁止私学和民间藏书、使人们逐渐抛弃礼谊传统而轻于犯法、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王充的看法与此相似、他认为秦朝焚烧五经典籍、禁止民间藏书、极大地破坏了圣贤所确立的优良传统、使秦朝的统治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著名建议;不过他们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等方面回答。【解析】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的极端残酷和酷烈,“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韩非之说,严法治国,禁止私学和民间藏书,使人们逐渐抛弃礼谊传统而轻于犯法,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王充的看法与此相似,他认为秦朝焚烧五经典籍,禁止民间藏书,极大地破坏了圣贤所确立的优良传统,使秦朝的统治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著名建议。不过他们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2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