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E/3C/wKhkGWeaoWeAJrXeAAFxIUikuBg668.jpg)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E/3C/wKhkGWeaoWeAJrXeAAFxIUikuBg6682.jpg)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E/3C/wKhkGWeaoWeAJrXeAAFxIUikuBg6683.jpg)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E/3C/wKhkGWeaoWeAJrXeAAFxIUikuBg6684.jpg)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E/3C/wKhkGWeaoWeAJrXeAAFxIUikuBg66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1)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3)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4)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深感震撼,意识到一个不经意的机遇竟能颠覆整个历史的轨迹。杜牧在《赤壁》中的两句诗“
,
”正诠释了这种情况。二、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烽火”在诗中借指
。3.下列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春望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B.颔联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C.颈联“抵万金”写出战乱中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D.尾联“搔”字细腻刻画诗人心绪烦乱,直抒胸臆,倾诉忧国思家的深切情怀。三、文言文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释】①深耕易耨:这里指精心耕种。②孝悌忠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道德标准。③梃:棍棒。4.甲文选自儒家经典《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亲戚畔之
畔:
(2)坚甲利兵
兵: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7.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前去征收赋税,哪个男子能与您为敌呢?B.大王前去征收赋税,哪还有谁能跟您对抗呢?C.大王前去征讨他们,哪个男子能与您为敌呢?D.大王前去征讨他们,哪还有谁能跟您对抗呢?8.甲文中孟子认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根本原因是“(1)
”,这背后所反映的正是孟子(2)
的治国理念,而此理念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则是“(3)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①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②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③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就是“住”,也同样要“望”。因此,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也并不单为了透空气,还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空间和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的空间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增多了。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部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
)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⑦不仅是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云:“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项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9.以下对第②-⑧段的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④⑤/⑥⑦⑧B.②/③/④⑤/⑥⑦⑧C.②③/④⑤⑥/⑦⑧D.②/③④⑤/⑥/⑦⑧10.结合加点字,解释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11.颐和园中的亭子还有名为“留佳”“秋水”的,但作者在第⑥段中只举“画中游”为例,分析其作用。12.某小区公共绿地有一面宣传墙待整修,现有两款设计方案,请结合本文中关于窗子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A.在宣传墙上方打开一排景观窗。B.在宣传墙正中打开一扇圆窗,窗边栽种一棵桂花树。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耀我之光①我第一次看到太阳雨,约莫是八九岁的时候。那天,隔壁奶奶来我家串门。外面的天空慢慢地上了云,落下一阵急雨。不大会儿雨声小了些,隔壁奶奶就支使我说:“娃啊,你出去看看‘耀我’出来没有?这雨下得把人急躁的,一会儿还要到‘姑姑庙’去看戏。”在我的家乡,祖祖辈辈都把太阳叫“耀我”,很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以为这是“照耀着我”的简称。②我自小爱看戏,听到这话立刻放下书。当我掀开门帘子来到屋外,看到院子里的景象就呆住了:清新灿烂的阳光从遮盖着院子的各种树木的叶隙间投射下来,像一道道金色的箭矢射进泛着七彩水泡的水洼里。在无数金色的光束中,急雨如珍珠编织的珠帘展开在亮堂堂的院子里,如梦如幻。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太阳雨,一时如同木雕泥塑。过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大叫一声便狂喜地冲进了金色的雨中,我大声欢呼着,在院子里的树木和水洼间奔跑,体会着一种莫可名状的疯狂。④急雨把村庄冲洗得分外干净清爽,来得快去得也快。黄昏到来之前,早早吃过晚饭的人们夹着板凳,提着马扎子,络绎穿过村西的田野,在黑青色的麦田中说笑着走向古老幽深的河谷,明明人欢狗叫、孩子哭闹、大人呵斥很是热闹,但在霞光中的旷野上却自有一种莫名的肃穆庄严。⑤历时近两个月的“姑姑庙”庙会已经接近尾声,却一天比一天热闹,人们摩肩接踵如同嗡嗡闹闹的蜂房。好不容易来到门楼下,上面挂着一块匾额,我以为写的是“姑姑庙”,仰头看了一眼,却是“唐尧故园”。园中人更多更吵,几乎四面都是人墙,我个子小,隔壁奶奶拉着我从人缝里奇迹般地钻到了戏台下,就势把我往上一托,我就攀上了戏台边沿,她则在前几排挤出一个空档放下马扎子坐好。⑥几分钟后,一阵高亢激越的电铃声响过,戏台下的人山人海顿时鸦雀无声,连那些卖冰棍和瓜子的小贩也不敢出声了。大幕在或急或缓的唢呐二胡旋律中缓缓拉开,只见被花布套着的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出现在戏台中央。角儿还没有出来,台下观众就抢着报出戏名了。⑦我最爱看的是武生戏,之前看的是热闹,可就在看完太阳雨的那天晚上,我趴在戏台边沿上,看着那个武生甩掉头上的缨盔,双腿跪地一边甩着马尾长发,一边悲怆地唱着心中的懊悔,我忽然间看到他的脸在灯光下闪着光,仔细一看是满脸的泪水。我心想,唱个戏他怎么真的就哭了?一摸自己的脸,竟然也是满脸的泪水。就在那一天里,我在太阳雨和戏台上武生的泪水中完成了审美的觉醒,感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真谛。⑧庙会上演的戏当然首先是娱神的,所以戏台的台口冲着大殿,我一直以为戏台对面的大殿上挂的匾额是“姑姑殿”,直到参加工作后才赫然发现大殿匾额上写的是“娥皇女英殿”。⑨翻阅史料,才明白这看似乡野民俗的庙会居然是上古历史文明的传承—我的家乡山西洪洞县甘亭镇相传是尧帝故里,自古这里的人们就把尧王称作“爷爷”,把尧王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称为“姑姑”。相传尧帝在历山遇到舜,为了考验他“以观其内”,就把一双女儿嫁给他。每年农历三月三,我家乡的人们都会抬轿穿越20多个村庄去往西边的历山,把两位“姑姑”接回来,住到四月二十八,历山那边的人们又会抬轿来到唐尧故园,把他们的“娘娘”接回去,这期间人们就会在唐尧故园举行近两个月的“姑姑庙”庙会。⑩后来乡间学者告诉我,“耀我”其实就是家乡土语“尧王”的发音。人们把尧王的功德视为太阳,正如《史记·五帝本纪》所载:“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13.阅读全文,梳理“我”审美觉醒那一天发生的两件事。白天,①
,“我”体会到了大自然如梦如幻的本真之美,得到自然审美的觉醒;夜晚,戏台上武生全身心投入的悲怆表演让“我”感动落泪,“我”体会到了②
,得到艺术审美的觉醒。14.分析第④段加点词“热闹”与“肃穆庄严”互不矛盾的原因。15.以下对第⑨段作用的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庙会及“姑姑”认知,引出后文“耀我”即“尧王”解读。B.为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态,揭示庙会起源,使文章增添浓厚神秘色彩。C.融合儿时记忆与传说,展现对家乡、传统文化及自然与艺术的感知。D.介绍传说,让读者了解乡野间的民俗活动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16.联系全文,谈谈对标题“耀我之光”的理解。五、名著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八年级组开展主题为“读‘红星’、耀‘红途’”的文史跨学科读书分享会,引领同学们重温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17.小宇和小雯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绘制了一幅埃德加·斯诺采访“红色中国”时的主要路线图。请你帮忙补全图中的两处疏漏。(1)
(填地点)
(2)
(填人名)
18.小宇和小雯就历史教科书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请你担任记录员。请补全下列对话。小雯:《红星照耀中国》和我们的历史课本都写了红军长征,但感觉角度、方式和作用都各不相同。小宇:对啊,历史课本更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系统地介绍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这样能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小雯:确实如此,斯诺的记录则不同:(
)(请仿照小宇的话)。小宇:没错,我也这么觉得。但无论是历史记录,还是文学作品,都让我被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和坚强深深感动。比如大渡河水流那么湍急,桥梁又被敌人摧毁,但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他们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攀着铁索向前,最终夺取桥头阵地。小雯:太了不起了!红军战士们不仅有勇渡大渡河的感人事迹,而且还有
,每次重读都让我心跳加速、热血沸腾!(60字左右)。六、作文19.生活中总会有一抹亮色,在不经意中点染我们的心灵。它会是家人师长的温馨关爱,会是朋友同学的真挚陪伴,也会是意料之外的小小惊喜,抑或是挑战、突破自我后的某种启迪……请以“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3)字迹端正,卷面整洁。《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惊起一滩鸥鹭
采菊东篱下
出入之迂也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鸥、鹭、篱、迂、郎”等字词容易写错。2.战事
3.D【导语】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国都破败、草木深长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诗中“烽火”象征战乱,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尾联通过“搔更短”细腻地表现了诗人因忧国思家而心绪烦乱的状态,情感深沉而真挚。2.本题考查词语意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烧了三个月,家书比万金还珍贵。在此“烽火”指代战争,古代边防军发现敌人进犯则燃起烟火报警,称烽火。“三月”是个概数,表示烽火连绵多个月,体现战争延续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道出消息隔绝、久望音讯而不至时,作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此句指战争已经持续很久了,收到亲人的消息知道家人安全,难能可贵,因此家书比万金还要珍贵。诗人对家书期待至此,正是对战争憎恶之深。故填战争或战事。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D.有误,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并没有“直抒胸臆”。所以,选项的“直抒胸臆”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4.孟子
5.
同“叛”,背叛
武器
6.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7.D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
“省刑罚,薄税敛”【导语】甲文和乙文都选自孟子的经典言论,主旨围绕仁政展开。甲文强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指出实行仁政能够获得广泛支持,从而战无不胜,蕴含“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乙文通过假设推演,具体描述仁政的施行效果,强调“仁者无敌”的道理,阐明仁政能够赢得民心、巩固国家根基。两者都突显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倡通过仁德与治理赢得天下,具有深刻的政治哲理和道德教化价值。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2)句意: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的大军。兵:兵器。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故:所以。君子:能行仁政的君主。必:一定。胜:胜利。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意思是您去讨伐他们,那还有谁来与您为敌呢?关键词:征:征讨;敌:对抗;故选D。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甲文中“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知,孟子认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即得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这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和正义在战争和政治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天道、实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空,甲文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孟子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减轻百姓负担,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理念贯穿于他的整个政治思想之中,是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第三空,结合乙文中“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知,孟子具体阐述了施行仁政的表现。他认为,君主应该“省刑罚,薄税敛”,即减轻刑罚和税收,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之一,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减轻百姓的负担,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乙】孟子答道:“即使百里见方的小国也可以行仁政使天下归服,〔何况像魏国呢?〕您如果向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他们能够深翻土,勤除草;青壮年在闲暇时能讲求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忠心、诚实守信的德行,并用来在家里侍奉父兄,在朝廷服事上级,这样,就是举着木棒也足以抗击披坚执锐的秦楚大军了。“那秦国楚国〔却相反〕,侵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耕种来养活父母,父母因此受冻挨饿,兄弟妻儿东逃西散。那秦王楚王让他们的百姓陷在痛苦的深渊里,您去讨伐他们,那还有谁来与您为敌呢?所以说:‘仁人无敌于天下。’请您不要疑虑了吧!”9.C10.园林建筑除了居住,还要使人能够望到一个新的空间和境界,获得美的感受。
11.“画中游”生动形象写出亭外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亭中人如同置身画中。具体说明“望”对于园林建筑而言的重要,通过建筑的设计来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12.选择A。这些窗子不仅具有连接不同空间、通风透气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多角度引入公共绿地的美景,让每扇窗都成为一幅画,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享受到空间美。选择B。这扇窗子不仅具有连接不同空间、通风透气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圆窗和桂花树彼此呼应,仿佛一幅静物画,人与景发生交流,使居民感受到自然美。【导语】文章以中国园林建筑为主题,从空间美的角度探讨其艺术特征。作者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展开,详细分析了窗子、亭台楼阁等在园林中“望”的作用,强调其在空间美感和画意呈现中的重要性。借助颐和园实例与诗文点缀,文章形象生动,融理论与意境于一体,展现了中国园林灵活多变、深邃含蓄的艺术魅力,同时揭示了其与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一致性。1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结合第③段“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望到一个新的空间和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第⑧段“‘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可知: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中“望”是最重要的功效。作者列举了“画中游”这个景点,生动形象地表现颐和园这个亭子外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当人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体现“望”对于园林建筑而言的重要,通过建筑的设计来达到丰富空间的目的,让游客有美的享受。12.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选择A:结合材料“某小区公共绿地有一面宣传墙”“在宣传墙上方打开一排景观窗”,第④段“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的空间就发生交流”“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增多了”,第⑥段“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部联系起来了”,,可知:窗能将宣传墙和外部联系起来了,有了窗子,宣传墙内外的空间就发生交流,能将外面的公共绿地美景引进宣传墙上来。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绿地的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增多了,这样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享受到空间美。选择B:结合材料“某小区公共绿地有一面宣传墙”“一扇圆窗,窗边栽种一棵桂花树”,第④段“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的空间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第⑥段“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部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
)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可知:窗能将宣传墙和外部联系起来了,有了窗子,宣传墙内外的空间就发生交流,宣传墙上的圆窗和窗边栽种的桂花树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像一幅静物画,突出了这个宣传墙的空间美,让人与景发生交流,使居民感受到自然美。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13.太阳雨中院子里的如梦如幻的景象让“我”震惊狂喜
艺术与人生的真谛
14.“热闹”是指人们说笑着前往庙会,表达出村民们对去庙会上看戏的期待与兴奋;“肃穆庄严”则写出这种由来已久的习俗在村民们心目中具有某种神圣的仪式感;同时也呼应古老的河谷在霞光中宁静幽深的氛围。
15.B
16.“耀我之光”是指自然界的太阳光,雨中的金色阳光,让“我”被自然之美震撼。“耀我”之光也指照亮“我”心灵的光芒,使“我”在庙会戏剧表演中感悟到艺术与人生的真谛。“耀我”还是土语“尧王”的发音,传承尧帝故里千百年来未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阳轻钢结构别墅施工方案
- 阳台弧形门套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合同作废声明范本全文预览
- 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结合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咨询合同
- 环境科学与循环经济的前景预测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
- 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融资合同履约保证金规定
- 上海天文馆分析
- 中医睡眠养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逻辑学
-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 初中生物中考真题(合集)含答案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GB/T 5019.5-2023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硬质云母板
- 《工伤保险专题》课件
- 2024年农发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宁疗护中的人文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