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浅识_第1页
经方应用浅识_第2页
经方应用浅识_第3页
经方应用浅识_第4页
经方应用浅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方应用浅识颜乾麟教授经方应用浅识一.古方今用刍议二.弘扬经方的现实意义三.《金匮要略》提示中医学三大治疗原则四.经方治验举隅一.古方今用刍议(一)古方可用于今病

清代徐守愚谓:“古方治新病,胜如勾践灭吴,一鼓而平。”(二)古方不宜用于今病

清代李中梓谓:“古方治今病,譬犹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民之手,其用可乎?”(三)古方治今病须识方意

清代李冠仙谓:“医必当知古方,识其方意,而更能变化之,则必有效,否则不惟不能奏功,甚且激其反动,而益增疾苦。”二.弘扬经方的现实意义(一)重视审机论治

费伯雄《医醇賸义》“先论病证,随载自制方,后附古方,非敢僭越古人,后先倒置,欲令阅者先将病证及治法了然于胸中,然后再取古方。”(二)重视方剂组成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仁能散气解表,用之为佐;甘草能安中,用之为使。”(三)重视药物配伍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至于用药,则各有条理,解肌发汗,攻邪散痞,逐水驱寒,温中除热,皆有主方,其加减轻重,又各有法度,不可分毫假借。”三.《金匮要略》提示中医学三大治疗原则(一)亢则害,承乃制

《素问

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金匮要略》曰:“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三.《金匮要略》提示中医学三大治疗原则(二)疏其血气

《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金匮要略》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三.《金匮要略》提示中医学三大治疗原则(三)五脏不受邪

《灵枢

本藏》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金匮要略》曰:“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理虚元鉴》曰:“肺部喜其润,心部喜其清,肾部喜其滋,肝部喜其和,脾部喜其甘缓。”四.经方治验举隅(一)肾气丸治胃吻合口溃疡,反复吐血案

“阳虚阴自走”理论的实践

《医贯》谓:“若有真阴失守,虚阳泛上,亦大吐血,又须八味地黄汤固其真阴,以引火归元。”(二)麻杏石甘汤治小儿反复遗尿案

“下病上治”理论的实践

喻嘉言谓:“吾用麻黄伐肺邪,杏仁下肺气,石膏清肺热,甘草缓肺急,盖识仲景制方之妙,专注足太阳膀胱经者,复可治手太阴肺用之,一举而解手足两经之危。”四.经方治验举隅(三)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案

“急则治其标”理论的实践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谓:“哮喘剧作,多缘寒痰胶滞,气失升降,附子温肾散寒,麻黄宣肺平喘,两者相得益彰,细辛通阳平喘,哮喘甚时,非此不克。”四.经方治验举隅(四)柴胡加龙牡汤治顽固性失眠

“肝为万病之贼”理论的实践

《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