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的那片风景》_第1页
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的那片风景》_第2页
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的那片风景》_第3页
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的那片风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05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于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气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心中的那片风景叶子又绿了,燕子又归了,那抹清爽的绿又染透了大山。鸟雀啁啾,流水应和,柔美的小曲儿衬托了这份恬静。一大巴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爬行,我虽然被这车颠得难受,但心情仍像窗外的阳光一般明媚。车窗映出窗外风景的绿,整个车厢都被绿光笼罩着。我心里的颜色是绿的,我心里的风景也是绿的。(以“绿”来描写环境与心情,巧妙点题,鲜明有力。)“前面走不了了,下车下车!"司机嚷嚷着。(以司机的话突出了深山条件的艰苦。)我背起教师用书,下车,向深山前行。二“刘小花计算需要巩固,周福普通话不标准……”他边念叨边写着。他是这所乡村小学唯一的老师,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挤在一间教室里等着上他的课。现在是下课时间,他坐在“办公室”——一间小土屋里,记录着孩子们的不足。他伸了伸懒腰,心想:嗯,一会自习就给这些孩子单独辅导。窗外,孩子们在操场上疯闹着,风景正好。(点出“他”心中的风景。)三我走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小路边上。太难了,太难了。我不禁有一丝懊悔,为什么要来这个偏远的地方?凭我的学历和资质,在城里随便找份工作都挺好的呀。抬头望去,小学看似近在眼前,可对我来说,实在遥不可及。“你到这儿来是为了什么?"我心底响起一个声音。为了什么?破旧的黑板、快用尽的粉笔、孩子们的笑脸……我的脑海闪过一幅幅画面,顿觉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可笑。“为了心中的那片风景。"我毅然决然地站起身,继续向前走去。(前后心理描写的对比,再次突出了“我”心中的风景。)四讲完了一天的课,喉咙如火烧一般。他吞下一口清水,疲惫地走进小屋。屋里的书桌上有一封几经折皱的信。家里人又在催他回去了啊,这里的生活太苦了,苦着了家里人的心。他苦笑着,躺倒在床上。床是简陋的,书桌是简陋的,“浴室”就是山里的那条小河,屋子是旧的,课本是旧的,唯一新的就是那满墙的画。他欣赏着这些画,嘴角不经意地上扬。这是他的学生们画的、有的画小人,有的画教室,不一样的顔色涂抹出了一样稚嫩的童趣。记得那次,他想方设法弄到了儿盒水彩笔,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美术课。“画你们最喜欢的风景。"他布置了任务。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要画您。"另一个孩子也举手,兴高采烈地叫道:“我也要画老师!”全班都嚷嚷起来;“画老师!画老师!"他笑着问;“我是风景吗?"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站了起来,认真地说:“您上课时的样子,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对话描写生动活泼,既表现出课堂热烈的气氛,又点出了学生们心中的风景。)“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回忆。打开门,几个小脑袋一下子挤了进来。“你们怎么还没回家呀?爸爸妈妈会着急的。"他温和地说。“诺!"一个孩子捧起几颗枣,“我们要把这个给老师。"“我家的枣,可甜了!”另一个孩子补充道。他接下枣,几个孩子笑着跑开了:“老师再见,我们回去了!"枣甜,甜到了他的心里。五终于到了。我走进校园,几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他们脸上无一不洋溢着纯朴的快乐。我见到了他。“你来了?进来坐会儿。”他微微一笑,领我到教师宿舍去。我有些惊讶,这样的环境,他是怎么熬下来的?他向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学校里的情况,随后,递给了我一颗枣。“学生们给的。"他得意且自豪地说道。枣是苦的,我尝出。(由“我”对枣的味道的感受烘托出“他”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但我不怕苦,因为我已走进了心底的那片风景里。(点出本文的主题。)“老师,欢迎你来我校任教!"他握住了我的手,从他的眼里,我看到了我的方向。一定要做好,我暗下决心。我紧提他的手,一股温暖朴实的力量从指间传来……(既是实写,又是象征,象征着扎根贫善地区坚持教育事业这一精神的传递,)六叶子又绿了,燕子又归了。春去春又回,阳光洒落在大山深处的小学里。“上课。"一位老师微笑着拍拍讲台。“起立!"“老——师——好!"(以上课的场景收尾,含蓄地表达出一种精神的传递与继承,令行文读来更富意蕴。)【名师精评】形式新颖,材料有力:形式上的创新是这篇作文的一大亮点。在文中,考生虽然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但却将行文分为块状结构,以电影镜头般在“我”和一位山村教师间切换,省略了情节与段落问的起承转合,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之间相互搭配的问题,令行文显得十分简练。这对于须要处理繁复材料的作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在形式上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