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第8课古代中国的独创和发觉eq\o(\s\up7(时限:45分钟满分:100分),\s\do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独创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缘由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成本没有关系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得实力和对事物的阐释实力。题干简述竹简、帛的不便,“伦乃造意”,明显是描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由此可知,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缘由之一。A、B、D三项与题意不符。2.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独创(B)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D.变更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独创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B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科技的发展,A错误;“指南针被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只是题干具体内容,不属于其核心思想,C错误;D不符合题意。3.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若昔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他能得出此结论是因为看到了(B)A.珠算的创制应用B.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C.《授时历》颁布D.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被采纳解析:A、D两项都属于数学“形式”,而非题目中的“结论”;C项是元朝郭守敬的成就,与题目中的南宋不符合。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失传,后在唐朝的天文学著作中对其内容有所保留,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探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们知道了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就有利于探讨历法。故选B。4.人丁兴盛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特别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B)A.重阅历B.重好用C.重自然D.重血统解析:“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特别发达”,表明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重视好用。故B项正确。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 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B)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气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旺盛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气的支持,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项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定联系,D项不正确。6.宋代独创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旧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独创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渐渐消逝了。这表明白当时(A)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独创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解析:材料“宋代独创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旧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独创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渐渐消逝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须要节约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7.下列三幅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D)A.贾思勰B.王祯C.徐光启D.宋应星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具体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和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制造流程,被誉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题干中三幅图分别是耙田图、纺车图、造纸图,均来自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故选D项。8.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雕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心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A)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解析:由材料中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雕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中心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可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间印刷日历的发达,不是强调买卖日历,故B项错误;“影响了行政管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种植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写下了《甘薯疏》一文,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学问D.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解析: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是以试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从材料可知徐光启的《甘薯疏》是经过试种胜利的实践后编写的,带有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甘薯是新物种,故无法得出《农政全书》具有汇总历代农学成就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徐光启经过实践种植新物种,体现不出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故D项错误。10.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起先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心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C)A.宰相冯道独创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起先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宰相冯道只是主持者,从中得不出A项,材料只提及了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书坊”冲突,故错误。11.如表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C)A.科技发展水平不同B.文化间的沟通加深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差异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是农业等总结性的科技,西方属于理论性的著作,两者属于科技的不同方面,故A项错误;16~17世纪属于明末清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的科技依旧是总结性的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的接着,而西方却是理论性自然科技,属于工业科技的先声,故C项正确;16~17世纪时西方社会也基本是封建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12.“火药的独创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觉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觉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探讨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相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这段描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A)A.缺乏理论的概括B.发展具有偶然性C.形成了完整体系D.只留意生产阅历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科技主要是从实践中独创的,缺少理论的概括,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独创有些是经过长期视察得出的,不是都具有偶然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独创是零散的,并未形成完整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独创有些是天文成就,并非只留意生产阅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特别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特别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材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峻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干脆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材料三中国人在科学试验独创上的确特别宏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接着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简答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分)(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12分)答案:(1)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数学:我国最早独创了十进位记数法;天文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2)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3)儒家思想束缚人们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不能进行理论创新。解析:第(1)问留意依据要求从“医学、数学、天文学”方面举例。第(2)问从材料中的“群儒之首”及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角度回答。第(3)问从材料二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干脆相关”进行分析。14.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始终是人类沟通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时间重大事务时间重大事务793年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1405年由法国传入比利时900年造纸术传入埃及1494年传入英国1150年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1567年传入俄国1189年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1656年传入荷兰1276年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材料二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独创以后)1700年内始终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12分)(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主要缘由。(14分)答案:(1)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理由:美国于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