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典继承编解读目录CONTENTS《民法典》继承编概述死亡顺序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遗产的范围: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规则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01020304目录CONTENTS代位继承制度的调整共同遗嘱、遗嘱信托的法律适用遗嘱形式的更新遗产管理人05060708遗产债务的清偿规则09《民法典》继承编概述01继承编编纂的指导思想:适应新时代发展,保护私主体权益一、《继承法》的历史背景和局限(一)时代背景1.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八二宪法恢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私有财产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民众私有财产有限,继承法律关系简单(二)特定历史环境在《继承法》中的典型体现1.遗产范围上的限制:生产资料例外属于遗产、2.遗产保管和分割规定相对简单,没有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遗产清单、遗产清算等制度设计3.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为立法目的,较少兼顾非亲属的第三人(债权人)利益(二)继承编作出的回应1、尊重被继承人遗嘱自由,保障私人主体权益(1)遗产范围的概括式规定(2)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扩大代位继承人(3)完善继承权丧失与恢复制度(4)增加遗嘱形式,完善遗嘱修改规则,增设遗嘱信托(5)完善遗赠抚养协议(6)正式确立转继承制度2、平衡兼顾继承人与遗产债权人利益(1)增设遗产管理人制度(2)完善遗产债务清偿及缴纳税款规则继承编立法过程中的争议焦点1、遗产的范围:消极财产、死亡赔偿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等2、增设归扣制度3、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调整:三亲等继承人、丧偶儿媳女婿、继子女4、法定继承顺序的调整:父母与配偶5、遗嘱自由的扩张与限制:后位继承、遗嘱继承协议、特留份直接继承间接继承遗产范围积极财产+消极财产积极财产遗产权属继承开始后遗产所有权转移清偿债务后转移遗产所有权债务清偿有条件的限定继承、无限继承限定继承遗产范围:是否包括消极财产1.消极财产:被继承人生前所负债务2.直接继承与间接继承直接继承:指继承开始后,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直接转归于继承人的制度间接基础:继承开始后,遗产不直接归属于继承人,而是由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法定清算机关清算,然后将剩余的净财产分配给继承人3.我国现行法:直接继承+仅限积极财产+无条件的限定继承10归扣制度1.归扣制度,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对继承人的赠与或应继承份预付,在遗产分割时应计入遗产,作为应继份的基数,并从其应继份中扣除的制度2.
归扣制度的起源“倘父给予其妾所生之女嫁妆,并为之择配,立有盖章的文书,则父死之后,她不得再从父之家产中取得其份额”——《汉谟拉比法典》3.归扣制度的目的:维持子股平衡4.归扣的范围:生前对法定继承人所作的特种赠与,视为遗产预支特种赠与。典型:结婚、分居、营业、超标准的职业培训费用等所为的赠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1.现行法规定存在的问题:范围过窄,无法定继承人的情况增多(1)法定继承人只包括两个亲等以内的血亲,在比较法上范围最小(2)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亲属数量减少2.建议:增加三亲等以内的亲属为第三顺位继承人3.争论:丧偶儿媳、女婿是否可以作为法定继承人?反对:及无血亲有无殷勤;违反子股平衡;遗产外流建议:通过遗产酌给请求权解决法定继承的顺序争论:父母调整至第二顺序继承人,同时将配偶设置为无固定顺序继承人反对:不利于遗产向本支的晚辈进行传递,可能流向旁支;应区分赡养义务和遗产继承的关系。支持:与我国国情不符,父母向子女输送财产成为常态;老龄化社会下,指望孙子女和配偶尽赡养义务过于理想化遗嘱自由的扩张与限制(一)后位继承1、概念:后位继承是遗嘱继承人(前位继承人)在按遗嘱继承遗产后按照被继承人的指定应于某时刻将遗产移交给另外的人(后位继承人)的继承制度。2、目的:扩大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限制继承人处置遗产的自由例:再婚老年夫妻,在保障身后配偶生存权益的同时,在本家族内传承遗产3、争议:被继承人对于遗产的控制力能延续至何时?肯定说:后位继承属于遗嘱自由范畴(如实现隔代传承),类似于附条件的遗嘱否定说:与物权理论相悖;不利于交易安全和效率遗嘱自由的扩张与限制(二)遗嘱继承协议1、概念:指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达成的关于赡养被继承人以及遗产继承的协议。类似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遗赠抚养协议”2、争议:是否影响法定赡养义务否定说:继承协议可能破坏法定赡养义务的履行肯定说:尊重私人主体之间的意思自治;有助于调动抚养义务人的积极性,促使其实际履行抚养义务(三)特留份制度1、遗嘱自由的必要限制“不能把死亡者赤裸裸的直接任性建立为立遗嘱权的原则,尤其如果这种人性违反了家庭的实体性的法。”——黑格尔(1)平衡遗嘱人意愿与近亲属利益的保护:如保障法定抚养义务的履行(2)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2、特留份的性质与目的(1)特留份为遗产的法定继承份,非继承人不得享有(2)通过对遗嘱自由的限制达到对法定继承人的保护目的。特留份不得以遗嘱方式取消,但仍可能丧失或抛弃。3、特留份的理论基础(1)遗产构成说:遗产的取得得益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方面的因素,在处分方面分别对应遗产税、特留份和遗嘱自由的制度安排(2)抚养义务说: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转化为特留份(3)遗嘱自由的必要限制:平衡遗嘱人与近亲属的利益;法定义务、社会公共道德等4、特留份的制度安排(1)特留份权利人的范围:仅限于两亲等范围内的亲属(2)特留份的份额:个别特留主义:以各法定继承人的法定应继份为基数,按其应继份的一定比例确定特留份全体特留主义:以被继承人的遗产总值为基数,将一定比例的遗产确定为特留份死亡顺序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02民法典
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法》第二条
继承的开始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继承法解释》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互不发生继承。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规范目的:确定死亡(继承开始)的时间1、确定遗产范围2、确定继承人和受遗赠人范围3、确定遗产继承规则4、遗产的归属因继承发生变动5、遗嘱执行人开始履行遗产管理人职责确定死亡时间的一般规则1、自然人的死亡时间:以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2、自然死亡:应结合呼吸断绝、脉搏消失、心跳停止等因素,综合判断自然人的死亡时间。2、宣告死亡: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判决作出之日为准;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死亡的日期。遗产的范围: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规则03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继承法解释》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遗产范围的划定方式从列举式改为了“一般规定+除外规则”的概括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法律制度调整而不断涌现的新型财产类型消除了《继承法》在遗产范围界定上遗留的计划经济色彩遗产范围的界定标准财产性:遗产仅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权利,不涉及对身份权和人身权的继承私有性:能够作为遗产的财产,应是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能将其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全部当成遗时间性:遗产的范围以被继承人的死亡为划分时点,凡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尚未获得,或者已经作出处分的财产,均不属于遗产之列合法性:能够作为遗产的个人财产必须是来源合法的财产,被继承人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财产,不能通过继承发生权利变动的效果27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规则(一)如何理解《民法典》第127条中的网络虚拟财产?(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类型划分:以法律关系为标准序号典型形态法律关系继承规制1比特币权利人与比特币是“人对物”的法律关系比特币具有可支配性类物权继承2网店、网游装备、社交账号产生于权利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同关系不能脱离特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独立存在例:封号法律纠纷类债权继承具有人身专属性的不能继承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提供技术和程序保障3电子邮件、云盘中存储的文件不产生于权利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同关系依托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存在可以通过复制等技术手段,脱离特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独立存在类物权继承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提供技术和程序保障(三)保护隐私是否构成影响继承的理由?案例:2012年,德国一名15岁的少女因铁路事故死亡。铁路司机认为,事故是少女自杀所导致的,给其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因此向死者的父母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死者的父母希望通过访问女儿的Facebook账号,从中了解女儿是否有自杀倾向,作为应诉的证据。但当其使用账号密码登陆时,发现该账号已无法查看通讯内容。死者的父母请求Facebook恢复账号。Facebook以保护死者及其社交好友的隐私为由,拒绝恢复账号。死者的父母以继承人的身份,向法院提起诉讼。分析:(1)允许继承人访问隐私信息是否构成对逝者隐私权的侵害?逝者无民事权利能力,不享有隐私权(第13条)保护死者人格利益的目的,是保护生者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第994条)(2)允许继承人访问隐私信息是否构成对其他网络用户(如发信方)隐私权的侵害?收件人的继承人看到信件内容,属于发信人的合理预期(第1032条)隐私权并非是绝对的,当出现权利冲突时,需要承受必要的克减(3)区分社交账号与社交账号内存储的信息,适用不同的继承规则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04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继承法》第七条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继承法解释》继承人有继承法第七条第(一)项或第(二)项所列之行为,而被继承人以遗嘱将遗产指定由该继承人继承的,可确认遗嘱无效,并按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处理。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继承权的丧失(一)继承权丧事制度的规范目的1、维持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和人伦道德2、保护其他继承人,避免遗产继承秩序发生混乱3、保障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不受侵犯(二)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主观上具有剥夺被继承人生命的故意,且在客观上实施了加害行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不论既遂还是未遂,不论是主犯还是从犯,均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只有以争夺遗产为目的杀害其他继承人时,才产生丧失继承权的法律效果,故适用范围有所限缩“其他继承人”的范围:是否包括继承顺序在后的继承人?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遗弃: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而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被继承人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导致其生活陷入危难或困境之中,并不一定需要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虐待,指对被继承人的身体或精神进行摧残或折磨,如打骂、冻饿、限制人身自由、不提供基本医疗条件、强迫从事体力劳动等。情节是否严重,需要根据遗弃和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并不一定需要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被继承人主观上对于遗弃、虐待行为的认定,是否是继承权丧失的必要条件?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主观上故意为之,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真实遗嘱发生效力的影响;继承人变造、隐匿、篡改或销毁的遗嘱,应是被继承人合法设立的遗嘱,不包括继承人已经撤销或无效的遗嘱。情节严重,应主要考虑对遗产分配结果的改变,是否严重违背被继承人的意愿,以及是否给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如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即应构成情节严重。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实施欺诈、胁迫等行为的对象是被继承人,通过对被继承人的行为进行干涉,达到侵害其遗嘱自由的目的。继承人实施上述行为的目的,不以图利自己为限,为他人牟利或者单纯为损害被继承人的利益亦均有可能情节严重,首先应考察欺诈、胁迫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以及该行为对被继承人造成影响的持续性;若被继承人在生前没有机会改变遗嘱,还应考察欺诈、胁迫行为对遗产分配结果造成的实际影响。(二)继承权丧失的法律效力1、当然丧失。一旦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发生,继承人即当然丧失继承权,无需被继承人单独提出主张或经司法确认。2、自始丧失。无论法定事由发生在继承开始前还是开始后,承权丧失的法律效力均应溯及至继承开始之时。3、只针对特定被继承人丧失继承权,不妨碍对其他被继承人所享有的继承权4、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以是否可恢复为区分标准立法争议:继承权绝对丧失对于遗嘱自由的限制支持:第一,杀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的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伦理道德,也对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造成严重威胁第二,可能引发其他继承人的强烈不满与担忧反对:第一,继承法作为私法规则,应最大程度尊重和保障被继承人对于私有财产的处分自由;第二,现实生活具有复杂性,即便是故意杀人也有不同情节,一律绝对丧失过于僵硬第三,可能造成遗产无人继承继承权的恢复(继承宽宥制度)(一)设置继承宽宥制度的理由:尊重被继承人的自主意愿;促使家庭关系重归和谐(二)恢复继承权的构成要件1、确有悔改表现。指继承人既在主观上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也在客观上有后悔改正的行为,主动纠正过往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对确有悔改表现存留的争议2、被继承人作出宽恕继承人的有效意思表示性质:宽恕继承人是单方法律行为,不需要相对方做出任何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力形式1:针对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作出宽恕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口头或书面形式均可形式2:在发生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后,再次设立遗嘱,将丧失继承权的继承人列为继承人。(三)恢复继承权的法律效果:自始恢复继承权代位继承制度的调整05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继承法》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继承法解释》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都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不受辈数的限制。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过主要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如该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适当分给遗产。代位继承制度的核心功能维持被继承人家族各子股之间的利益平衡符合按支继承的基本原则,保障遗产在直系血亲范围内向下传递代位继承的性质代表权说固有权说性质区别代位继承人享有的是被代位人对被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代位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是基于其自己固有的继承权直观表现被代位人丧失继承的,不产生代位继承权被代位人丧失继承的,不影响代位继承人行使继承权)固有权说更符合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孙子女与祖父母之间的抚养和继承关系);更有利于实现子股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长期采纳代表权说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是代位继承发生的唯一原因(代表权说)争议:被继承人与被代位人同时死亡时,是否发生代位继承?被代位人放弃继承权的,不发生代位继承的法律效果代位继承人的范围被代位人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的,代位继承人包括被代位人的所有直系晚辈血亲,不受代数限制,但应由与被代位人亲等较近者行使代位继承权。与被代位人的亲生子女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不属于代位继承人被代位人是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代位继承人是被代位人的子女(侄子女、外甥子女),仅此一代。代位继承人的应继份额代位人享有的应继份额,应与被代位人在世时享有的继承权相同当代位继承人有数人,共同继承被代位人的应继份额如果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过主要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应第三款中的“一般”)代位继承人的应继份只能根据法定继承规则确定(第1154条第(三)项)讨论: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孙子女之间如何分配遗产?共同遗嘱、遗嘱信托的法律适用06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继承法》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信托法》第八条 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等。……第十三条 设立遗嘱信托,应当遵守继承法关于遗嘱的规定。遗嘱指定的人拒绝或者无能力担任受托人的,由受益人另行选任受托人;受益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依法由其监护人代行选任。遗嘱对选任受托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共同遗嘱(一)共同遗嘱的概念与类型1、共同遗嘱,是指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共同设立的一份遗嘱,在遗嘱中同时处分共同遗嘱人各自的或共同的财产。2、共同遗嘱的分类:形式上的共同遗嘱,又称单纯的共同遗嘱,是指当事人将多个内容上互相独立的遗嘱记载于同一文件,而不作出相互有关联的处分(两份遗嘱的简单叠加)实质上的共同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在同一份文件中表现出来的、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的死因处分,即当事人的处分具有相互依赖性(相互约束遗嘱自由)3、实质上的共同遗嘱的类型(1)互相指定对方为自己的遗产继承人典型:夫妻双方约定先以后去世一方为继承人(2)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产继承人典型:在共同遗嘱中指定儿子为双方的唯一继承人。(3)相互指定对方为继承人并约定后去世方将遗产留给第三人典型:夫妻双方约定先以后去世一方为继承人,后去世一方去世后将遗产留给双方的儿子(二)共同遗嘱的效力支持:法不禁止即可为,共同遗嘱是遗嘱自由的体现,且符合我国社会习惯,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反对:限制了当事人的遗嘱自由、违反继承法原理,且结构复杂,难以执行,容易发生纠纷。(三)共同遗嘱的撤回关键在基于“关联性”产生的信赖利益和约束力1、夫妻均在世:双方均可以随时撤回自己部分的遗嘱。2、夫妻一方先死亡的:在世一方有权撤销、变更遗嘱中涉及其财产部分的内容;但该共同遗嘱中存在不可分割的共同意思表示,上述撤销、变更遗嘱行为违背该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3、夫妻一方先死亡的:在世一方可以放弃接受继承为代价免受共同遗嘱的约束。遗嘱信托(一)遗嘱信托是指通过遗嘱方式设立的信托遗嘱信托的生效,既要符合继承编关于设立遗嘱的规定,又要符合《信托法》的规定:遗嘱信托中的遗嘱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信托法》第8条)遗嘱中应载明信托目的、委托人及受托人姓名、受益人范围、信托财产范围、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和方法等内容(《信托法》第9条)?(商事信托
vs民事信托)没有导致信托无效的情形(《信托法》第11条)(二)遗嘱信托作用与优势
——“死者之手”1、稳定性:实现财富稳定传承,保护没有财产管理能力的继承人(隔代传承)2、灵活性:实现对遗产用途的更长期控制;设计更为复杂的受益权制度(如将未来的晚辈血亲设定受益人)3、安全性:通过信托财产隔离制度,保障财产安全,实现遗产稳定增值(三)遗嘱信托生效的时间矛盾:遗嘱(单方死因行为)vs
信托
(自受托人承诺时成立)为体现对被继承人遗嘱自由的尊重,使继承开始时,遗产应即转化为信托财产,遗嘱信托自继承开始时生效。遗嘱信托的受托人拒绝或无能力担任受托人时,遗嘱另有安排的,从其安排;没有安排的,由受益人或其监护人另行选任受托人,新受托人承诺时,溯及既往的发生信托效力遗嘱形式的更新07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继承法》第十七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第二十条
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新增打印遗嘱1、《民法典》前对打印遗嘱的态度:实质重于形式,反映当事人真意优先,有条件承认打印遗嘱2、打印遗嘱的形式:遗嘱内容由打印机打印(可亲自、可委托操作),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3、有效的打印遗嘱的构成要件(1)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打印遗嘱比自书遗嘱易于伪造)(2)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4、防伪措施(1)遗嘱人自己打印也需要见证人(2)见证内容:根据被继承人意愿形成打印遗嘱,并由继承人签字在录音的遗嘱基础上添加录像遗嘱1、录像遗嘱与录音遗嘱一样,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2、有效的录像遗嘱的构成要件(1)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2)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3、防伪措施(1)遗嘱人和见证人分别口述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录音遗嘱的制作地点、时间。(2)为防伪造,建议当场封存录音录像的原件载体,处由遗嘱人、全体见证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最大程度尊重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公证遗嘱的证明力依然较高遗产管理人08民法典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继承法》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
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
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二)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五)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六)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条
遗产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继承人、受遗赠人、债权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条
遗产管理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获得报酬。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明确遗产管理、处分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遗嘱执行人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遗产管理人应视为全体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任意解除
)遗产管理人是继承人推选的:应视为全体继承人的委托代理人(可以任意解除)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的:形类似于合伙企业由全体合伙人担任清算人,每个人的行为视为得到了其他人的共同授权由民政部门或者村委会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因为无人继承遗产属于国家,遗产管理人应被视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法定代理人遗产管理人的职责:管理人的地位可类比企业清算义务人职责目的(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实现查清被继承人遗产状况、防止他人侵吞遗产、提示利害关系人的效果(二)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信息公开,尊重继承人意愿,妥善处理遗产(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保护继承人合法权益(如变卖不宜保存的遗产)(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妥善分割剩余遗产(五)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实现被继承人的意志(六)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其他遗产管理人的报酬请求权与被继承人有约定的,报酬请求权属于遗产债务遗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1、遗产管理人应当尽到善良管理人的义务,忠实、勤勉的保护和管理遗产。违反该义务应承担民事责任。2、遗产管理人法律责任的类型(1)受托人责任:因受托人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2)代理人责任:代理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3)侵权责任:毁损、转移藏匿遗产等3、遗产管理人法律责任的构成和承担(1)归责原则:过错原则。主观上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2)责任构成:第一,实施了违约行为或者侵权行为。对继承人:遗产清点错误、毁损灭失;对受遗赠人:受遗赠财产毁损灭失;对债权人:怠于履行遗产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升级版民间汽车质押贷款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融资保理合同4篇
- 新型建筑材料研发与应用-洞察分析
- 2025年人教A版九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开采承包合同合同解除条件4篇
- 2025年度智慧小区门牌制作与维护服务合同4篇
- 体育馆物业2025年度承包服务合同8篇
-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厂房工程承包与监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海外劳务合作项目合同(2025版)4篇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邮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基础设施零星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力资源 -人效评估指导手册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考试真题
- 不付租金解除合同通知书
- 区域合作伙伴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环卫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