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企业经营2、公元前630年,雅典出现第一部成文法典——拉古法典。该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除了少数重要官员,其他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这说明A.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B.雅典民主呈现形式主义的特征C.公民权的获得有财产资格限定D.政体的运行需要私人资金支持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保护民族工业C.改变粮食匮乏、饥荒不断的局面D.整顿社会秩序4、下列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C.《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5、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7、(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8、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东汉时期,选官制度经发展而趋于严密,察举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光武帝重申德行为首,这时候的主要特点是“以德取人”。到了东汉顺帝时,出现了“以文取人”的变化,即把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序化考试,作为认定官员资格的手段。东汉时期,选官制度经发展而趋于严密,察举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光武帝重申德行为首,这时候的主要特点是“以德取人”。到了东汉顺帝时,出现了“以文取人”的变化,即把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序化考试,作为认定官员资格的手段。——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度。到了东汉末期,王朝和社会日益陷入到深刻的矛盾之中,察举制度的实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以名取人”即长官举荐要考虑到士人的名望,士人也着意于培养这种名望。“以族取人”,就是在举荐的时候,更加考虑到士人家族的名望,论族姓阂阅。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察举的公平性,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覆亡,两汉的察举制也随之瓦解。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启动首先来源于边缘革命,即真正的变革不是来自于计划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而是来源于那些被市场经济主体排斥的、边缘化的群体。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特区这四大边缘革命的力量不断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并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正是这些边缘力量成就了一系列变革,这一系列变革使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一开始就具有了真正的市场力量。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启动首先来源于边缘革命,即真正的变革不是来自于计划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而是来源于那些被市场经济主体排斥的、边缘化的群体。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特区这四大边缘革命的力量不断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并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正是这些边缘力量成就了一系列变革,这一系列变革使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一开始就具有了真正的市场力量。——田卫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经过十余年来的自下而上推动的市场化启动,市场已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之上;再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市场化战略。——田卫民《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边缘革命”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四大的理论突破的内涵及意义。

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经过十余年来的自下而上推动的市场化启动,市场已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之上;再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市场化战略。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改革以强化国家机器为目标,但这个强化包含了加强对辽夏的防御能力,在这一点上是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改革以强化国家机器为目标,但这个强化包含了加强对辽夏的防御能力,在这一点上是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仲淹改革。——漆侠:《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少。许多雅典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美国)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

——梭伦。

材料三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四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白海军《光荣希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

(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例如军国主义、天皇制等等,由此,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故C项正确;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经济产业问题,故A项错误;日本的经济属于政府扶持企业,不属于外向型经济,故B项错误;D项属于日本经济形式,不是主要原因。2、C【分析】【分析】

【详解】

从材料“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权有财产资格限制,故C项正确;“公元前630年”是古代雅典贵族制时期,故A项排除;雅典民主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私人资金,故D项排除。

【点睛】

“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是关键信息。3、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故选A;BCD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点睛】4、D【分析】【详解】

“因信称义”主张人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惟一的神圣权威,人人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5、B【分析】据材料“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不能为关决之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监察职能与行政地位是两个概念,材料不能体现通判的行政地位逐渐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通判有行政功能,故C项错误;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减弱,这说明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学生可以结合通判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仔细解读,得出“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5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具体表现可从经济上进行分析;再结合这一时期国内的解放战争仍然还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以及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上分析;特点:根据材料“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争和经济恢复的关系以及在财政的问题上分析即可。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的目的以及经济发展上分析,也可以从短期影响和长远影响总体分析即可。【解析】(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经济上表现为封锁;禁运;国内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新生的人民政权函待稳固;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特点:兼顾战争供给和经济恢复;财政走向统一,财权趋向集中。

(2)影响:保障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物质生活初步得到改善;但从长远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失去活力,从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据“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得出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据“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得出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据“服役期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解析】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9、略

【分析】【详解】

(1)变化:需要从材料中得出答案。由材料中的光武帝时期的“以德取人”到汉顺帝时期的“以文取人”;再到后来东汉后期的“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即可得出答案。

原因:从“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说明文化在其中的地位超过了德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自从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到东汉就出现了“以文取人”;从“以文取人”再到“以族(或名)取人”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门第思想严重,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不同的阶层,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世家大族逐渐崛起,选官制度也受到了其影响;再有就是由材料中的“到了东汉末期,王朝和社会日益陷入到深刻的矛盾之中,察举制度的实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机”可以得出其他原因。

(2)评价:“以德取人”是在延续西汉时期的察举制选官标准;所以有利于选拔人才;而“以文取人”强调“专门知识”,所以经过考试选拔的官员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而“以族(或名)取人”则是只在世家大族中选拔,这使得选官制度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很难体现民意,也不利于中央集权。

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时空范围的必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当然,也有部分问题是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总之,选修的题目需要活学活用,没有选修教材的知识作为依托,考查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希引起考生的关注。【解析】(l)变化:从“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再到“以族(或名)取人”.

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察举制的弊端;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世家大族的崛起.

评价:最初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中央集权.10、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材料的出处《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市场化道路》可知;本题的时间设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前后;材料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是“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材料中“被市场经济主体排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内涵:依据材料中“党的十四大”、“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意义:从材料中的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市场化战略等结合当代历史,从理论发展和现实意义、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解析】(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的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实现拨乱反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鼓励和支持;边缘化群体不断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与健全。

(2)内涵:充分肯定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各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借鉴。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可以归纳为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根据材料“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可以归纳为加强专制统治;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根据材料“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可以归纳为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关系或打击大官僚贵族特权,增强中下地主阶级入士途径。

(2)根据材料“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可以归纳为范仲淹改革是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改革运动。根据材料“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可以归纳为一定程度打击大地主、大官僚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可以归纳为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维护边境稳定;巩固北宋政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但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解析】(1)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加强专制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