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第八回解读及相关题目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第八回解读及相关题目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第八回解读及相关题目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第八回解读及相关题目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第八回解读及相关题目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章回解读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内容概括】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玉到宝钗处探病,得知宝钗吃的是“冷香丸”,故身有奇香。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只见通灵宝玉上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旁宝钗之丫鬟莺儿看后,述宝钗所戴之金项圈与宝玉之玉相似,所刻之字可与玉配对。原来不光宝玉衔玉而生,宝钗亦配有金质项圈。宝玉也要来看,发现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也来探病,正巧撞见玉、钗二人亲密状,心下不悦。薛夫人留两人吃晚饭。席间宝玉听从宝钗的话不喝冷酒,更使黛玉含酸。适逢黛玉的小丫鬟雪雁冷天里听大丫鬟紫鹃吩咐送手炉来,黛玉便借奚落雪雁:“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其实是奚落宝玉依宝钗只吃暖酒。宝玉深感郁闷喝醉。席毕,黛玉为宝玉整理衣冠后同回荣国府。宝玉酒醉,回去后怒砸茶杯。本回以贾宝玉为主线:①到宝钗处探病→②互看金玉→③席间听从宝钗劝告不吃冷酒→④被黛玉含沙射影地奚落→⑤酒醉摔茶杯,大骂李嬷嬷。关于“金玉初识”“金玉”姻缘之说是怎么来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为什么会成为贯穿小说的爱情婚姻冲突主线?从情节溯源,并不在第3回和第5回黛钗进府,而在第8回“金玉互识”。这使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神秘的通灵宝玉第一次托在薛宝钗手上展现真容:“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为同时让“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金锁托于贾宝玉手上,亦“按式画下形相”。如此绘形绘色,谁云金玉非真?宝钗和宝玉看金玉篆文的反应,特别是宝钗的心理活动,写得那么煞有其事。按照故事,宝钗当然知道“金玉”相配之言,她对通灵宝玉感兴趣,绝不同于黛玉之好奇。主动要求看玉,心中必有所想。细看篆文,念了两遍,却回头叫莺儿倒茶。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引起宝玉的兴趣,把金锁上的字,也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宝钗打断的便是和尚所说“要拣有玉的配”的话。出于羞涩急于掩饰,是很自然的。回目用“金莺微露意”透露宝钗情思,恰到好处。由“金莺”(莺儿)而不是带金锁的薛宝钗“露意”,吐宝钗欲吐而难吐之言,可见主仆相知之深;又正符合宝钗深隐不露的性格,与黛玉不掩“含酸”的真性情恰成对比。宝钗的丫鬟名字都透着富贵气,与黛玉丫鬟紫鹃,雪雁名字所含悲情雅韵也形成主仆一体的遥相映照。“木石”是出于情感天然本性,“‘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17至18回)“金玉”却是人为配合。这正是古代社会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诗词韵文、戏谑嘲讽红楼梦第八回中的“嘲顽石幻相”一诗戏谑嘲讽、颇为有趣。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曹雪芹通过薛宝钗赏鉴贾宝玉的通灵玉的情节,点出通灵玉只不过是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接着假托“后人有诗”嘲之。这首诗写在贾宝玉和薛宝钗交换鉴赏通灵宝玉和金锁之时,点出:贾宝玉,宝玉是假、是幻相,他那些玩脂弄粉的癖好、沾花惹草的习气,只不过是掩盖他本相的外衣。他的真面目是顽石,也就是所谓“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一种叛逆者的性格。实际上,这首诗也是对“金玉良缘”制造者的嘲弄。玉既是石的幻相,失去志同道合的“木石前盟”,换来公子红妆的“金玉良缘”,自然免不了要遭到嘲笑。这首诗恰恰写在贾宝玉与薛宝钗交换鉴赏通灵玉和金锁、明示后来的所谓“金玉良缘”之际,决非偶然。正如有学者认为:“诗中不涉宝玉与黛玉的关系,独嘲‘金无彩’、‘玉不光’,作者的爱憎褒贬、用心寓意是非常明显的”。另外,更重要一点是,曹雪芹在第八回所咏内容实概括了全书的主要情节之一,即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因此它在全书结构上有重要的预示作用。1.《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的故事。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道:“

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林黛玉所说的“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句话中,“你”和“他”表面上分别指①

、②

,实际上分别指③

、④

。A.①紫鹃②雪雁③宝钗④宝玉B.①鸳鸯②紫鹃③宝玉④湘云C.①雪雁②鸳鸯③宝玉④紫鹃D.①雪雁②紫鹃③宝玉④宝钗【答案】D【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第八回中,黛玉来探病,偏偏遇到宝玉也在此,见到宝玉在此,并且对宝钗劝他少吃冷酒的话十分听从,黛玉心生醋意,故借着责怪丫鬟送手炉一事,拐弯指责宝玉,表达心中的不快。此处送小手炉来的小丫鬟是雪雁,在黛玉的“责问”下,雪雁说明是紫鹃姐姐让她送来的,这里黛玉表明责怪的是雪雁听紫鹃的话,实际上是在责怪宝玉听宝钗的话。

故选D。2.第八回写秦钟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哪里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A.养生堂B.养济院C.育婴堂D.义冢地【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表述为,“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可知,从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故选A。3.《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和黛玉先后来到宝钗处,薛姨妈请众人喝酒时,哪几个人劝过宝玉什么话?劝说动机分别是什么?【答案】李嬷嬷劝宝玉不要喝酒,薛姨妈、薛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动机:李嬷嬷为了自己,怕担责任;薛姨妈和薛宝钗为的是宝玉的身体。【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和黛玉先后来到宝钗处,薛姨妈请众人喝酒时,哪几个人劝过宝玉什么话?劝说动机分别是什么”,由此可知,答案包括哪几个人劝过宝玉。劝了什么话、劝的动机各是什么。《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和黛玉先后来到宝钗处,薛姨妈请众人喝酒时,李嬷嬷劝宝玉不要喝酒,当时李嬷嬷说“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由此看出李嬷嬷劝宝玉不要喝酒,动机是怕担责任。吃酒时宝玉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除了李嬷嬷,薛姨妈和宝钗也劝宝玉了,她们二人是为了宝玉的身体劝宝玉不要吃冷酒。

【点睛】

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2017年“《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如2018年“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4.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曰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第三十回)【答案】第八回:宝玉听从宝钗的劝告不喝冷酒,恰巧丫鬟雪雁听从紫鹃指派送小手炉给黛玉,黛玉趁机借训责雪雁来奚落宝玉专听宝钗的话。

第三十回:宝钗因宝玉奚落她如杨妃一样体丰怯热而大怒,恰巧小丫头靛儿不见了扇子问宝钗要,宝钗趁机借训斥靛儿来讽刺宝玉,表明自己并不和他嬉皮笑脸。【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明珠的内容考核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名曲题干的要求,然后回忆名著中的内容,根据要求作答。此题注意根据原著的内容答出言外之意,都有类似指桑骂槐的意味。5.《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林黛玉先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又说“今儿他来,明儿我来”“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林黛玉连续三次用“他”称呼贾宝玉,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答案】林黛玉去梨香院探望宝钗,碰到贾宝玉也在,且与薛宝钗有说有笑,于是连续三次用“他”来称呼贾宝玉,故意显出与贾宝玉的生疏。实际上反应了林黛玉心里既生气、嫉妒宝玉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来看望宝钗,又表现了自己与贾宝玉心有灵犀来探望宝钗的高兴;还有是为了不便让宝钗看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感情的一种掩饰,以及怕贾宝玉亲近宝钗而疏远自己的焦急心理。【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鉴赏人物语言、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熟悉《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在审准题干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准确鉴赏人物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情感,准确作答。

林黛玉连续三次用“他”称呼贾宝玉,故意显出与贾宝玉的生疏,实际上反应了林黛玉心里既生气、嫉妒又焦急的情感。

林黛玉听说薛宝钗身体微恙,便冒着寒冷天气去梨香院探望宝钗,碰到贾宝玉和宝钗一起看通灵宝玉和金锁,有说有笑。林黛玉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称呼贾宝玉为“他”,是因为生气、嫉妒贾宝玉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就来看宝钗,又为贾宝玉和自己心有灵犀不约而同来看望宝钗,表现出高兴和暗暗的炫耀。

而“今儿他来,明儿我来,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林黛玉的话其实就将自己所在空间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宝玉、宝钗和自己)都均质化、无差别化,这样便抹除了宝玉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可能。这既显出林黛玉对宝玉宝钗亲密关系的焦虑,又是封建时代下焦虑又不便直接表达情感的林黛玉才有的应对策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

宝玉听说下雪了,便命底下婆子取斗篷来。林黛玉说“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则是一种生气和嫉妒,怕宝玉只亲近宝钗而疏远自己。

【点睛】

鉴赏名著阅读中人物的心理感情,考生要在平时积累名著的情节、内容、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把握某件事中人物的心理,要联系这个人物在名著中的经历和这个人物与身边人的爱恨亲疏关系来分析,准确作答。6.简答题。

《红楼梦》第八回中,“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此句中,姑娘是指谁?“这两句话”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两句话内容是一对儿”暗示了什么?【答案】姑娘指薛宝钗;“这两句话”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两句话内容是一对儿”暗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姻缘。【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到梨香院探薛宝钗的病。薛宝钗先要过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来细细的看了,还把上面的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这时薛宝钗的丫鬟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贾宝玉一听,忙要看薛宝钗的项圈,薛宝钗也取下来给宝玉看了,宝玉看到“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因笑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儿。”这时莺儿又说道:“是个赖头和尚送的—”没说完就被薛宝钗打断了。这可以说是薛家正式抛出了金玉姻缘言论。

【点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7.中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不仅在思想内涵上博大精深,在遣词造句上也真正达到了“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的境界!语言上的精彩之处比比皆是,比如第八回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正在互认通灵宝玉和金锁,笑语声喧时,“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对于“摇摇”二字,脂砚斋旁批曰“二字画出身”。请结合人物形象分析“摇摇”二字的妙处。【答案】“摇摇”二字,既鲜明生动又准确形象,如烛焰轻轻飘逸晃动的样子,用在林黛玉身上非常传神,活画出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和神态。【解析】试题分析:如学生从叠词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8.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高明的作家形象描写也是能揭示人物性格的。请阅读下面两段形象描写,说说描写的分别是哪位人物,揭示了什么性格。(1)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第三回)(2)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答案】(1)王熙凤,性格:贪婪与俗气,八面玲珑、精明强干、刁钻、狡黠(或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笑里藏刀);(2)薛宝钗,性格:品格端方,举止娴雅,才德兼备。【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选段部分的能力。这道题突破了以往的单纯叙述,原来文学名著考题只要求情节叙述,这两题要求阅读名著后指出具体人物并理解人物形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