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5年1月16日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成公三年载鲁大夫臧宣叔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关于该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贯穿于夏商周奴隶社会B.它建立起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C.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它的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2.学者劳思光将自我境界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形躯我,强调生理欲求;认知我,以知觉推理为要;情意我,重视生命感受;德性我,以价值自觉为主。以下先秦诸子格言中,体现最后一种境界的是()A.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C.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D.可在乐生,可在逸身3.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抑制商业发展的强制性措施使很多经营借贷资本的商人开始将钱投向土地,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地主庄园逐渐发起来,许多庄园主又将经营高利贷作为其庄园经营的重要方式。这一状况()A.封建庄园占据了农村经济的主导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C.一定程度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D.农民大量破产沦为流民4.在魏晋时期,江南三郡(吴郡、吴兴、会稽)的户数分别为:吴郡二万五千户,吴兴二万四千户,会稽三万户。到了南朝宋时期,这三郡的户数分别增长为:吴郡五万多户,吴兴四万九千多户,会稽五万二千多户。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政治局势趋于稳定C.草原民族开始南迁D.南方实力超过北方5.唐后期,“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浙西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北宋一代,所谓“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尤其“东南诸郡,饶实繁盛”。元代“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说明了()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方赋税收入额逐渐超过南方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北方6.元末徐一夔记杭州城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每夜至二鼓,一唱众和,其声欢然,盖织工也”。他记述“老屋将压,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二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又说这些佣工每日得佣钱二百,有技艺较高者,要求加倍的工值,别家便果真出加倍的工值雇佣他。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江南市镇生产的专业化B.官营手工业丧失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民营手工业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7.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种现象表明()A.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D.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8.时任贵州学政的严修,他在1897年9月提出的《奏设经济专科折》中,主张在原有的八股取士制度之外,设立一门试以近代文、理知识的取士制度,其方法是“科举既未能骤变,学额中额,又未能遽裁,暂为并行不悖之谋,徐思整齐划一之法”。严修的主张反映了()A.形势变化对新式人才的需求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科举制适应人才选拔的需要D.戊戌维新运动的推行9.1923年5月6日,津浦路上临城站附近发生土匪劫车案,掳去中外旅客200余人。英、美、法、意、比五国于次日联合提出无理要求,美总统哈定并鼓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对此,北洋政府外交部于9月24日照会各国公使,严驳斥列强的通牒,指出:“累进加偿理由欠明晰;关于保障问题,则谓护路为目前中国内政要举,现中国已主动整顿;关于惩罚失职官吏,乃属中国内政权限。”“国际共管论”未能得逞,不干涉内政原则得到维护。这反映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D.北洋政府具有维护主权意识10.北伐开始以后,北伐军所到之省份,商民协会与农民协会、工会、妇女协会等民众团体被普遍建立起来,各地国民党党部民部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927年4月,中央商民部开始在武汉正式办公。材料可用于说明()A.列强侵略的隐蔽性B.国民革命的群众性C.马列主义的中国化D.军阀混战的破坏性11.图1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印制的宣传画。这可看出,当时()A.政治宣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B.日军的心理防线被攻破了C.边区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D.爱国抗日成为敌后人民共识12.自2000年开始,我国在提交给国际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中将“少数民族”的英文版表述由原先的“nation”改为“ethnicminority”。正好对应了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民族”的两种解释,“中华民族”对应“nation”一词;第二种则是指族群,对应的是“ethnicminority”这个概念。上述改动说明()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13.周总理对电影有特别的爱好和鉴赏力,并创造性地将之用于文化外交的特殊载体。1953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完成。周总理在看完试片后与创作人员交谈时说:“谢谢你们,你们让我出风头了。我可以第一次用自己的彩色片招待各个国家的使节。我要把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带到欧洲去参加将要召开的会议”。据此判断,中国即将参加的会议()A.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B.讨论的核心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践行了“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D.为同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14.统计资料表明,与1978年比,1994年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下降最大的是:在工业部门从51.5%下降到40.6%;在建筑业部门从52.3%下降19.7%;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部门,从62%下降到36.3%,从79.6%下降到26.9%;在社会服务业从59.8%下降到49.2%。在其他部门,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很小,有些部门则有提高。从以上数据可得出()A.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15.《人民日报》对海南建省设经济特区三十年来的报道,勾勒出主流媒体对海南记忆的历史图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军队(武警)边防、金融保险、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旅游、生态环保、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报道。报道主题的变化体现了()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边疆治理】(14分)材料一: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材料二:在普遍设置“土官”的基础上,元朝整个边疆政策较之唐宋时期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元廷既因俗设“土官”而治,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在蒙古统治者看来,少数民族地区并非汉人心目中的蛮夷,它和汉地一样,无例外都是被征服的对象。因此,括户和缴税等,应当一视同仁。他们根本不去理会唐宋羁縻州政策,而是出于治理被征服地区的一般理念,独辟军、政、财等较直接管辖的路子。吐蕃地区比较特殊,故略有变通,实行“政教合一”宣政院统辖的制度,但阅户缴税的原则依然如故。元代直接治理边疆的政策,对明朝及以后影响巨大。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摘编自李治安:《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为改变“政治地理格局”在边疆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到元代对边疆治理的政策有何变化,简要归纳元代边疆治理政策带来的影响。(8分)17.【中国式现代化】(14分)材料一:“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与内部危机。洋务派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目睹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深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技术以自强。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旨在引进西方科技、增强国家实力的洋务运动。然而,这场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随后,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来挽救国家,但最终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能为中国带来真正的现代化。”——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它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摘自《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探索中的主要举措及其局限性。(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6分)18.【思想进步与历史发展】(15分)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宋代,儒学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首先,宋代儒学重视经世致用。由于宋代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士人开始关注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而儒学也随之发展出经世致用的特点,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儒学既保留了传统的学术思想,又与时俱进地面对社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其次,宋代儒学重视理论建构。宋代儒家学者们不仅重视实践,也重视理论的建立。他们对经典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诠释更加系统化和理性化,形成了对经典的深入探讨和思考的学术风气。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儒家学派,如程颐、程颢的“二程学派”以及朱熹的“理学派”等,他们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深入且广泛,对儒学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儒学与佛道的融合。宋代佛、道两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与儒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宋代,儒学吸纳和融入了佛教和道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例如朱熹的“理气”哲学就是受到了佛教的“中道”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结合了儒家本身的传统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这种融合和整合,明显地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扩展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范围。——摘自刘复生《关于“宋学”与“儒学复兴”》材料二: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潮开始出现。背景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以及程朱理学的束缚。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同时,维新派如王韬、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君主立宪,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摘自钟华英《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9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19.【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12分)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经典观点解读《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一个人树立治国的志向,首先要从修身齐家做起,这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追求。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讲修身与治国的关系。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家国情怀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材料二仁人志士历史贡献解读汉朝班超一家数代对国家强盛、边疆巩固作出了贡献。学习中外历史知识,每个爱国学子都要把增长知识、学好本领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不仅本人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九个子女也都成为有用之才;中国航天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是梁启超的少子,在被问及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时,他说:“爱国!”。回族青年马本斋和他的母亲英勇抗日的事迹,传颂至今。中国共产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他在兰考期间,面对严党人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典范重的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材料三仁人志士名言解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铭记历史,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围绕主题“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任选角度,自拟论点,运用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BCACDDADBAABDD16、【答案】措施:①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地区;②设立河西四郡;③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联系;④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6分,任意3点)(2)变化:从唐宋王朝实行羁縻政策治理边疆到元朝改行直接治理边疆的政策(2分)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④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⑤开发对后世的边疆治理和民族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6分,任意3点)17、【答案】(1)主要举措: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4分)局限性:①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洋务派和维新派)分散或不够强大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强大,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扰;③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④未能彻底改变中国民众思想观念;⑤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4分,任意2点)(2)成就:①经济上,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政治上,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了治理效能。③文化上,中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④社会上,中国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⑤生态上,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6分,任意3点)18、【答案】主要趋势: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