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2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变异是生物进化性变更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D.达尔文是依据自然选择设想存在人工选择【答案】C【解析】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性变更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B错误;自然选择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的过程,故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C正确;达尔文是依据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设想存在自然选择;D错误。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C.细菌的定向变异确定细菌的进化方向D.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因此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能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3.一个种群内,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b的基因频率为A.33.3% B.43.6% C.45.3% D.50%【答案】B【解析】设总人数为100人,由于“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XbXb占12%,因此100人中基因型为XBXB有22人,XBXb有22人,XbXb有12人,XBY有22人,XbY有22人,则Xb的基因频率=×100%=×100%=43.6%。4.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应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现代进化理论说明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肯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亡【答案】C【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项错误;现代进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进化,按现代进化理论说明,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B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意味着该种群肯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亡,D项错误。5.某爱好小组调研发觉有一种广泛运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培育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该除草剂,筛选出具有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突变体,并利用该细菌突变体降解土壤中的残留除草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用高浓度的除草剂可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加降解除草剂的实力B.选择培育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C.菌群降解除草剂实力的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筛选出的具降解除草剂实力的菌群与原来的菌群属于不同的物种【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运用高浓度的除草剂选择动身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菌,从而增加降解除草剂的实力,A错误;选择培育对细菌起到筛选的作用,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高浓度除草剂的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因此菌群降解除草剂实力的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筛选出的具降解除草剂实力的菌群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原来的菌群不肯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6.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觉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实力特殊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更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肯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变更栽培水稻的基因库【答案】C【解析】栽培稻与野生稻可以杂交产生可育后代,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更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努力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变更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正确。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生物间产生后代不行育,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B.基因重组是造成种群个体之间生存和繁殖实力存在差别的主要缘由C.某种群中AA个体的百分比增加,但A的基因频率不肯定变更D.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答案】A【解析】生殖隔离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间产生后代不行育的现象不是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大量变异性个体,其是造成种群个体差别的主要缘由,B正确;某种群中AA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假如没有发生选择作用,A的基因频率不会变更,如连续自交就是这种状况,C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8.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阶段运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B.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b阶段的细菌相比较a阶段发生了进化D.a→b阶段细菌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明显提高【答案】C【解析】抗药性变异在运用青毒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A错误;经过a-b阶段的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B错误;青毒素的运用让不抗青毒素的细菌死亡,只有抗青霉素的个体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所以青霉素的运用让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细菌发生了进化,C正确;青霉素只起选择作用,a→b阶段细菌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没有明显变更,D错误。9.海岛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多数昆虫翅膀退化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异样发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类型的昆虫之间有存活率差异B.两种类型都是有利变异的积累C.两种类型的变异都是为了适应环境D.两种类型都是进行性变更的结果【答案】C【解析】不同的昆虫在环境生存实力不同,所以存活率有差异,A正确;生物的进化就是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的过程,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生物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所以这两种结果是进行性变更的结果,D正确。10.在38亿年前,地球上起先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人类也只是进化大树上的枝端末梢。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植物细胞的内质网特别相像,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B.通过不断提高培育基中青霉素浓度,获得青霉素抗性的细菌,属于人工选择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代表变异的方向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答案】B【解析】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特别相像,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A正确;青霉素抗性菌通过变异已经存在,不是通过提高青霉素浓度来获得的,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表示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沟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11.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蝙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长舌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C.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D.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解析】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不同舌长的蝙蝠生存的环境存在差异,生物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受个体差异、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的环境的选择下,淘汰了种群中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而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的机会增多,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繁殖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子代,经过代代积累使微小的变异成为显著的变异,可见,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C正确;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因素,但不能说明是进化的唯一因素,D错误。12.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供应了选择的原材料B.该条形眼果蝇是新物种,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幅离C.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不完全相同D.若该条形眼果蝇出现,说明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该变异不肯定引起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一个个体不肯定含有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的种类,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该变异产生新性状,也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D错误。1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觉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状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B)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T的基因频率为T=20%+1/2×60%=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t个体全部死亡,该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20%+60%)×100%=25%,Tt=60%÷(20%+60%)×100%=75%,因此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T=25%+1/275%=62.5%。14.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以基因型如图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先升后降【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如图果蝇为亲本,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只有AD∶ad=1∶1,受精作用后得到的子代为AADD∶AaDd∶aadd=1∶2∶1,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则后代只有AaDd,推知基因A的频率将不变。15.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入1个碱基对后,引起其限制的性状发生变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种类发生变更B.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依次发生变更C.该变异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变更D.该变异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和进化方向发生定向变更【答案】C【解析】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各有两种,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不会因插入一个碱基对而发生种类的变更;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依次变更;插入一个碱基对后,造成DNA分子上碱基排列依次发生变更,由于RNA聚合酶能够解旋一个或几个基因,因此可能会造成与该基因相关的一些基因转录或翻译出现问题;该变异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更,但是无法变更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确定。16.某工业污染区桦尺蝮蛾的体色有灰白色和暗黑色。不同体色的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色基因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突变 B.不同体色峨的数量变更是生存环境变更引起的C.暗黑色基因频率的增加是基因迁移的结果 D.该群体中的桦尺蠖蛾尚未发生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不同体色峨的数量变更是环境的定向选择引起的,B正确;暗黑色基因频率的增加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题图显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更,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D错误;素,D错误。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工业黑化之前,桦尺蠖蛾绝大多数是浅体色,而工业黑化之后绝大多数桦尺蠖蛾是黑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体色桦尺蠖蛾的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黑色桦尺蠖娥比例变大是一种适应性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能大赛心得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集锦15篇
- 感恩的讲话稿汇编15篇
- 开业庆典致辞(汇编15篇)
- 公司整体操作流程
- 手术室基础知识操作管理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庆祝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7篇)
- 家长讲话稿合集15篇
- 面向雷达的智能化干扰策略优化技术研究
- 给客户的福利合同(2篇)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可直接打印)
- 新急救常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
- SWITCH 勇者斗恶龙11S 金手指 版本:v1.0.3 最大金币 最大迷你奖章 32倍经验 最大攻击 所有材料
- 北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告知书
-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100题
- 法考客观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第1套)
- 央国企信创白皮书 -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 6第六章 社会契约论.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