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9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陈述。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2、关于神经调节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B.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C.反射是动植物细胞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D.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3、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苗尖端将向上直立生长,而丁的苗尖端将向左弯曲生长B.若b=e+f,且e<f,说明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了C.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D.若e=f,且丁向光弯曲生长,则植物向光生长还可能与其他物质有关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⑥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5、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6、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7、下图是利用某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统计的相关数据建构的生态金字塔,图中C1、C2代表不同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金字塔呈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B.图中的次级生产者为C1、C2和分解者C.图中C1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8、下图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选项,其中错误的是()

A.单个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多个性状B.多个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一个性状C.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D.图中的产物可以是酶、激素或者抗体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B.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2个营养级C.若猫头鹰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25kgD.在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只有田鼠、鸟类和昆虫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1、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2、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3、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4、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5、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18、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9、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4分)20、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________。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中标出计数区域________。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21、药物A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H细胞对药物A的作用机理进行相关研究。

(1)H细胞是一种肝癌细胞;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细胞癌变后通常会表达特异性的膜蛋白,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

(2)将H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24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如下:

。浓度/μmol·L–1

0

1

5

10

15

20

细胞存活率/%

100.0

98.21.

97.85

97.12

96.87

96.24

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药物A与不加药物A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药物A的作用进行研究。将H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用D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下:

。浓度/μmol·L–1

0

5

10

15

癌细胞的凋亡率/%

3

13.4

29.3

55.3

①本实验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单独培养的H细胞b单独培养的T淋巴细胞c混合培养的H细胞与T淋巴细胞d加入等量的D溶剂e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

(4)已知IL-2;TNF-a是T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T细胞表面的PD-I和癌细胞表面的PD-LI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为进一步研究药物A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组小鼠IL-2、TNF-a的表达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同时测定了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A药物剂量/mg•kg-1

IL-2

TNF-a

0

14.12

11.25

5

18.31

16.54

10

24.32

20.23

15

31.54

27.50

图表所示实验结果_____支持/不支持)药物A免疫作用机理的假设;理由是:药物A-方面____,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____,抑制癌细胞增殖。

(5)请结合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利用免疫学知识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思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3;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

A;温度可影响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可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

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调节体温作用,B正确;

C;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C正确;

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功能,D错误。

故选D。2、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没有反射活动,C错误;反射的完成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3、B【分析】【分析】

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详解】

A;据图分析;黑暗条件下下甲的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丁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A正确;

B、若c+d=e+f,且e

C;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C正确;

D;若e=f;且丁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植物向光生长可能还与其他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B。4、D【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同一个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种群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③正确;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④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都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⑥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5、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而乙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胚芽鞘没有生长。

【详解】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没有体现,A错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图中没有,且胚芽鞘是直立生长,所以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由于甲图放了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直立生长了,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6、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过程Ⅰ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细胞;过程Ⅱ通过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b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

【详解】

A;过程Ⅰ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

B;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正确;

C、细胞a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可能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T细胞;C错误;

D;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

AD;根据该金字塔中各种生物数据的相关单位;是生物量金字塔,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物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AD正确;

B、异养型的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C1、C2分别是初级、次级消费者,故C1、C2和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图示为生物量金字塔,其中数据不能用于计算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故选C。8、C【分析】由图可知;单个基因的产物,可影响多个性状,A正确,多个基因的产生可以影响同一个性状,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有些基因不会表达,不会表现出相应的性状,C错误;酶;激素或者抗体成分都可以是蛋白质,都可以是基因表达的产物,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与DNA的关系9、C【分析】【分析】

分析图解:图示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详解】

A;食物网中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B;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共占三个营养级,B错误;

C;猫头鹰每增加1Kg;所消耗的草最少,则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高(20%),故所消耗的草至少为1÷20%÷20%=25Kg,C正确;

D;在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田鼠、鸟类和昆虫、次级消费者有青蛙、鸟类、蛇、猫头鹰,D错误。

故选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1、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2、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5、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16、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7、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18、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9、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实验题(共2题,共4分)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以环境污染为背景;考查学生绘图;癌变和细胞免疫。(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分成四组,画出柱开图。(2)血球计数板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位于正中及四角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计数区域。(3)细胞的活力下降,可能是抑制了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减少引起的,由图可知,颗粒物增多,细胞活力下降,对T细胞的毒性增大。(4)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攻击癌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所以T细胞执行的是细胞免疫。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环境对免疫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以及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①.如图②.如图③.有氧呼吸④.增大⑤.抑癌⑥.细胞21、略

【分析】【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