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期中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亳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亳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物质不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82、Ca2+

B.激素、抗体、维生素

C.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胃蛋白酶

D.葡萄糖、神经递质、尿素

【答案】C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

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BD

错误,C正确。

故选C。

2.“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

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

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

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苛误的是()

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改变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所造成

【答案】C

【分析】1、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发生“酹氧”反应是由于平原地区氧气含量较高,会导致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

A正确;

B、若发生严重腹泻,会使无机盐离子丧失,导致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改变,B正确;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C错误;

D、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导致肺部组织间隙的

渗透压上升,D正确。

故选C。

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清水、缓冲液、血浆、O.lmol/L的NaOH溶液等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

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血浆

----缓冲液

・…・•…清水

滴加NaOH的量

A.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的类型

B.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

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1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

D.实验结果说明H2cCh/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

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类型,因变量是pH的变化,

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A、B正确;

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1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C正确;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H2cCh/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只能说明血浆中

有能维持pH稳定的物质,D错误。

故选D。

4.瞳孔的扩张与收缩、心跳的加快与减慢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的

B.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神经支配躯体运动时不受意识支配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某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反

D.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

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

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

经,不是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支配躯体运动,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反,有利于维持内

环境稳态,C正确;

D、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故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H勺分泌活动增强,D错

误。

故选C。

5.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

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

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若给②处适宜刺激,在I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答案】C

【分析】分析图解: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II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

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

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

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

C、渐冻症患者神经中枢中的突触是正常的,若以针刺②处,在I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

释放,C正确;

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

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故选C。

6.“闻声识人”是许多同学具有的本领;当说到梅子时,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上述的两

种实例都表示的是一种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闻声识人”的过程

B.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之前的反射丧失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答案】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

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

方式。

【详解】A、大脑皮层参与“闻声识人”的形成过程,“闻声识人”是条件反射,A错误;

B、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B错误;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形成了一个新的反射,C错误;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正确。

故选D。

7.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如图表示某动物神

经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抑制性末梢

A.效应器是由图中肌肉组成

B.神经递质的释放都不需要能量

C.突触1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其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D.突触2和突触3都能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答案】D

【分析】图中兴奋性末梢和肌肉之间有突触1,抑制性末梢和兴奋性末梢之间有突触2,抑

制性末梢和肌肉之间有突触3。

【详解】A、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共同组成的,A错误;

B、大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需要能量,B错误;

C、突触1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错误;

D、突触2和突触3都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可以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正确。

故选D。

8.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

体运动关系的叙述,增误的是()

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A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

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

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

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详解】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运动区呈正立排列,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下方,A

错误;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对侧)右侧下肢的运动,即表现为交叉

支配的特征,B正确: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如控制下肢运动的

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的顶部,C正确;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朵程度有关,这是因为手作出的动作更

加复杂、精细且灵活,D正确。

故选Ao

9.激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通过多位科学家的努力最终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沃泰默发现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小肠黏膜细胞能产生化学物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C.巴甫洛夫的感慨提示我们发现真理的过程需要勇于提出质疑和假设

D.激素具有调节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正常机能的作用

【答案】A

【分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其是促进胰腺分泌胰

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详解】A、稀盐酸直接注射到血液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是小

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小肠黏腴细胞能产生化学物质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并将这种物质命

名为促胰液素,B正确;

C、巴甫洛夫的感慨提示我们发现真理的过程需要勇于提出质疑和假设,要大胆创新,敢于

挑战,C正确;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正常机能

的作用,D正确。

故选Ao

10.各种激素的化学结构不同,生理作用各异,但作用方式相似。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

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回收利用

C.激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含量较多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能起催化作用

【答案】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

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众多的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激素能特异性的选择靶细胞,是通

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信使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

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

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129

④微量和高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激素浓度都很低,一般为10-10-mol/Lo虽

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激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

【详解】A、激素的受体不都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有的激素会被回收重新利用,B错误;

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c错误;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能起催化作用,只是给靶细胞、靶器官传递调节的信息,

D正确。

故选D。

II.最新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联。科研人员通

过对100位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志愿者进行实验,并服用抗抑郁类药物进行治疗,检测治疗

前和痊愈后志愿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

水平,T3和T4都属于甲状腺激素,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激素类型治疗前治疗痊愈后

TSH1.81IU/mL1.70IU/mL

T31.59nmol/L1.68nmol/L

T484.12nmol/L89.77nmol/L

A.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抑郁症患者可能与垂体的功能衰退有关

C.可通过检测T4含量作为判断抑郁症的依据之一

D.若某人体内碘含量过低,相关激素水平可能与抑郁症患者相似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

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

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可推测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

含量可能较少,A正确;

B、抑郁症患者体内促甲状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因而不能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垂体的功能

衰退有关,B错误;

C、T3和T4都属于甲状腺激素,因此,可通过检测T4含量作为判断抑郁症的依据之一,C

正确;

D、若某人体内碘含量过低,由于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则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下降,

因此可表现为与抑郁症患者相似,D正确。

故选B。

12.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

员怀揣着热情与梦想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

B.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通过皮肤血管的收缩,增加排汗从而增加散热量

C.在炎热的室外环境中,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兴奋,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D.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

【答案】D

【分析】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则在大脑皮层,当机体产热

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

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详解】A、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增加,因此机体的散热量也增加,进而维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通过皮肤血管的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

C、在炎热的室外环境中,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兴奋,进而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

中枢,做出相应的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错误;

D、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因此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因为这

两种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进而可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D正确。

故选D。

13.武汉马拉松于2023年4月16日7:30鸣枪起跑。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

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饮用了1000mL的纯净水和1000mL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排尿量如

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

T

U

)

A.曲线I表示饮用1000mL纯净木后的排尿速率

B.曲线I在饮水后1小时内,人体内血浆渗透压上升

C.运动后血浆渗透压上升,通过神经调节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后应适量饮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水盐平衡

【答案】B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

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进而使得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进而

表现为尿量增多,因此,曲线I表示饮用1000mL纯净水后的排尿速率,A正确;

B、曲线I在饮水后1小时内,排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引起的,

因此,此时人体内血浆渗透压不会明显上升,B错误;

C、运动后血浆渗透压上升,通过神经调节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进而产生渴觉,即所有

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正确;

D、图中显示,饮用1000mL的生理盐水,并未引起尿量大幅度增加,说明饮用生理盐水起

到了补充水分的作用,可见,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后应适量饮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水盐平衡,D

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

分,有选错得0分。

14.如图表示细胞1、2、3及其生活的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1可以表示为红细胞,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该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液体X和液体Z

C.细胞2可以协助机体防御疾病,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若毛细血管壁破裂,则细胞3可能会进入到液体Z中

【答案】BCD

【分析】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①内环境二细胞外液二血浆+组织液+

淋巴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据

图分析,X表示淋巴液,Y表示血浆,Z表示组织液,故细胞1是组织细胞,细胞2主要是

免疫细胞,细胞3主要是血细胞,A错误;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液体X(淋巴液)和液体Z(组织液),B正确:

C、细胞2(免疫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病毒,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

D、若毛细血管壁细胞破裂可能会导致细胞3(血细胞)进入到Z(组织液)中,D正确。

故选BCD。

15.在离体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图2为神经纤维膜上离子通

道的开放状况,甲为a和f阶段的通道状态。下列叙述箱谡的是()

+30

Q

E

)

£

用阈电位

552静息电位

-70ae

图1时间(ms)

甲乙丙

图2

A.图le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图2中乙图有关

B.图1中be段成因对应图2中的乙图,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图1中af阶段,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协助扩散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

【答案】AC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

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

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图le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图1过程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图2中丙图表示的是K+外流,A错误;

B、图1中be段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其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其成因对应图2中

的乙图,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图1中af阶段,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钾泵等均起作用,离子通道对离子运输

方式是协助扩散,钠钾泵对离子的运输是主动运输,C错误;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使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钠离子内流增多,图1

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D正确。

故选ACo

16.组成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由初级感觉区、初级

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执彳亍语言功能的言语区也包括在其中,下列关于语言功能和言

语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心作答题目时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的参与

B.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W区受损则不能写字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答案】ACD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

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

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详解A、专心作答题目时,主要涉及阅读和理解等有关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

W区参与,A正确;

B、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W区受损则不能写字,B错误;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C正确;

D、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

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ACDo

17.现人们对于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高血糖症患者日益增多,合理控制饮食是有

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血糖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B.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肌糖原可分解成匍萄糖直接补充血糖

C.高血糖症患者应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D.血糖和脂肪之间可以进行大量的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答案】AC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

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

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

这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

B、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直接补充到血液中,肌糖原不会,B错误;

C、米饭、馒头当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是多糖,水解后形成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

控制米饭、馒头等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C正确: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有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

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ACo

18.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多种激素的调节过程需要经过“下丘脑——垂体一内分泌腺轴'’进

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激素③

A.若某人的下月脑功能衰退.则激素①的含量低于F常值

B.若激素②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激素③可能是肾上腺素

C.若激素③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D.激素③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

【答案】ACD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到垂体到内分泌腺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从激素作用于下丘脑、

垂体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图示过程是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若某人的下丘脑功能衰退,则其分泌的激素

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A正确;

B、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过程,若激素②是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则激素③可能是皮质醇或醛固酮,B错误;

C、图示过程还存在反馈调节,若激素③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

而使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

D、激素③的分泌存在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腺轴,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精细调

控,D正确。

故选ACDo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如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体液,箭头方向代表物质运输方向。回答

下列问题:

Ilym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l)图中②是一,相较于①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一oI处的CO2浓度一(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n处的82浓度,原因是一。

(2)当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时,肝组织因细胞代谢加快产生代谢废物增多进而排出细胞

后会使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略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同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会

产生进入内环境。

(3)若某人肝脏组织代谢过程中发生了毛细淋巴管的堵塞,该部位将出现一现象,当人

体被病原体感染后会发烧,导致体温上升,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0

【答案】(1)①.血浆②.②(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③.小于④.肝脏组织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会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随血浆流动逐渐积累

(2)上升②.乳酸(C3H6。3)

(3)①.组织水肿②.具有一定的限度

【分析】1、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1)据图可知,图中②在毛细血管中,是血浆,相较于①淋巴和③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

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图中血浆流动方向为I-II,肝脏组织细胞进行呼

吸作用产生的C02会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随血浆流动逐渐积累,故I处的C02浓度小于

n处的CO2浓度。

(2)当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时,肝组织因细胞代谢加快产生代谢废物增多进而排出细胞

后,进入组织液中,会使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略有上升;同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

(C3H6。3)也会进入内环境(组织液)。

(3)若某人肝脏组织代谢过程中发生了毛细淋巴管的堵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I可

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该部位将出现组织水肿现象;当人

体被病原体感染后会发烧,导致体温上升,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具有一定的限度,稳态失衡

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20.如图所示,实验小组成员将青蛙先除去脑,保留脊髓,再将青蛙的脊神经从左侧的B处

和右侧的C处切断,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将青蛙标本剪除脑的作用是。

(2)电刺激青蛙左后肢的趾部,会观察到______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左后肢趾部的中。

(3)剪断青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B处)后,立即刺激下端传出神经,(填“能”或“不

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该过程(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o

(4)研究小组发现若刺激正常的活体青蛙,其后肢不一定收缩,原因可能是°

【答案】(1)①.反射②.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2)①.右后肢②.皮肤

(3)①.能②.不能③.缺少神经中枢等参与,不能形成完整的反射弧

(4)正常活体青蛙的大脑皮层参与了该反射过程(合理即可)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

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的条件:反射弧完整,适宜的刺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将青蛙标本剪除脑可以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因为存在

分级调节,会影响实验结果。

(2)电刺激青蛙左后肢的趾部,传入神经被切断,所以左腿的左后肢不收缩,兴奋可以由

中间神经元传导到右后肢,反射弧完整,引起右后肢的收缩。该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

后肢趾部的皮肤中。

(3)剪断青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B处)后,立即刺激下端传出神经,能看到左后肢收缩

活动,但是缺少中枢神经系统等参与,不能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

(4)正常的活体青蛙既有脑也有脊髓,存在分级调节,即正常活体青蛙的大脑皮层参与了

该反射过程,所以若刺激正常的活体青蛙,其后肢不一定收缩。

21.如图1为海兔的缩蛆反射,实验人员以弱刺激(如水流)作用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

海兔的鲤肌收缩。每隔50秒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鲤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

现象称为习惯化。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图1缩鳏反射中,参与的神经元有种,图中中间神经元的功能是o

(2)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内流减少,导致释放量减

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o

(3)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

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10个刺激,连续4

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

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O

【答案】(1)①.3②.接受弱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合

理即可)

⑵①Ca2+②.神经递质(3).降低

(3)增加(4)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

【分析】分析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

分析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1)分析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参

与缩腮反射。弱刺激作用于头部,海兔的缩鲤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说明中间神经元所

起作用为接受弱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2)由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

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3)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可以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

神经递质增加,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4)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10个刺激,连续4

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故要产生长

时记忆,必须形成新突触,而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有利于新突触的建立。

22.下图1为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促进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其中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现有4位糖尿病患者在四个过程的其中一个过程中存在缺陷。研究人员对4位病人进行了两

项测试:测试1:分离每位病人的肌肉细胞,测定不同胰岛素浓度下胰岛素结合细胞比例,

结果如图2;测试2:给每位病人注射同样体重比例的胰岛素,分别测量血浆中的血糖浓度,

结果如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填“口服”或“注

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外在表现。

(2)若4位糖尿病患者中某位患者经测试1后得到曲线a,则该患者在图1的第

(填序号)过程中有缺陷;若其中一位病人在步骤④有缺陷,则该病人经测

试1和测试2后得到的曲线分别为。

(3)d曲线中使用胰岛素两小时后,血浆中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o临床上

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激素水平,其原因是。

【答案】(1)①.蛋白质②.注射③.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2)①.①③或④②.a、c

(3)①.血浆中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

化,使血糖升高②.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分析】据图I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包括:第①步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第②步

是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第③步是靶细胞接受胰岛素传递信息后发生一系列信号

传导,第④步是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将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运进细胞。

分析图2,a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