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天津市五校(蓟州一中、宝坻一中、芦台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风华正茂,()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如履薄冰,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接收炙手可热劳苦功高B.接受炙手可热功垂竹帛C.接受风靡一时劳苦功高D.接收风靡一时功垂竹帛(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影响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2.(3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B.荀子,名况,春秋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法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C.郁达夫,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会当凌绝顶 C.固一世之雄也子固非鱼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二、文言文阅读(12分)5.(1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浣花溪记钟惺①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①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③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④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②,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注】①舁夫[yúfū]:轿夫。②暇整:安闲从容。(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如鉴、如琅玕鉴:镜子B.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蔽:(被)遮蔽C.像颇清古,不必求肖肖:肖像D.磬折喧溢。迫暮趣归趣:连忙(2)下列句中加点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回视日观以西峰C.乃睹“浣花溪”题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出城欲雨,顷之,霁不知东方之既白(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B.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C.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D.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了“浣花溪”流经的地方形态各异:有的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B.文章第二段重点写了“浣花溪”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在水光树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清幽,让人神清气爽。C.第三段介绍了“浣花溪的匾额”和题有“百花潭水”字样的亭子,借此来引出“杜工部祠”的所在以及对杜甫祠堂的简介。D.作者认为:杜甫的两处居所,环境基本相同,杜甫在艰难潦倒中仍能选择胜地处身,可见杜甫安闲从容的胸襟,颇有当年孔夫子的风范。(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②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三、(20分)6.(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五言律诗,是近体诗;杜甫的《登高》也是一首近体诗。B.诗歌以设问起篇,“黯然”一词点明本诗是悲凉肃杀、悲秋伤秋的传统写法。C.“包羞”一词表明了诗人羞于过这种食厚禄但却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D.“鹿车”喻回归田园,诗人以此“贤者避世”之想表现对权贵的蔑视。(2)这首诗颔联对景色的描写手法与《归园田居》相似。试作赏析。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栗深林兮惊层巅。(2)羽扇纶巾,谈笑间,。(3)舞幽壑之潜蛟,。(4)《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5)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语句是“,悠悠我心”。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8.(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旧衣服李汉荣(1)新衣服,也许好看,也许不好看,但都不耐看;旧衣服,即使破旧,即使不好看,那也耐看,因为那后面藏着时光和故事。(2)一件衣服从新穿到旧,与你肌肤相依,由隔膜而熨帖,由一件商品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历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需要时间的磨合。(3)一件再合身的新衣服,刚穿到身上,总有些貌合神离的“隔”的感觉。你穿着那件新衣服,衣是衣,你是你,衣服还只记着自己被染色裁剪、被加工制作、被讨价还价、被买卖的商品身世。刚上身的衣服还保持着它的物质的固执、冷寞和生硬,它徒有款式而没有内涵,徒有品牌而没有品位,徒有花色而没有神韵。它还没有从与你的朝夕相处中获得情思、经历、气质和风韵。(4)一件衣服只有穿到一定时间,与人完全形魂交融,才真正属于你。你在穿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通过你体现和完成着自己;你在呵护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体贴着你,感念着你。一件衣服穿久了,穿旧了,就有了你的味道,你的神貌,你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和样子。衣者,依也。衣服对人有着郑重的托付和信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托给这个人,也体贴着这个人的身体和心情,珍惜着相遇相依的缘分。即使把衣服挂起来晾晒,衣服也固执地保持着穿衣人的身形,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式轻易改变对一个人的依恋。即使把衣服折叠了放在柜子里,年深月久起了皱褶,你一旦抖开它,它立即记起你,也记起它本来的样式,你穿在身上还是那么贴身,像老朋友贴着身子轻声叙旧相互取暖。(5)我想起了父亲生前穿的那些衣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衣服总是旧的,父亲也是旧的。这种“旧的”感觉,构成我对故乡、对农业、对土地的印象。父亲多半生务农,在田里干活时,常常把衣服放在田埂上。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田埂上父亲的旧衣服。旧衣服像蹲在田埂上的父亲,在看着田里的父亲。这时候,我感到田里的父亲和田埂上带着他气息的衣服都在看着我,我隐约体会到“旧”之深沉,感受到双倍的凝重和温暖。抬眼,顺着父亲的背影望过去,旧的老屋、旧的农具、旧的耕牛、旧的炊烟、旧的阡陌……那是千百万年的久和旧,是常看常新的久和旧,这一切都是那样值得感激和尊敬……(6)我又想,老子该是穿着一身素白旧衣骑青牛徐行,于水边冥想,他那落满时光尘埃的宽广衣袖,飘曳了数千年;庄子肯定不轻易扔掉他那身旧年青衫,他的身体包裹在有限的款式里,而心灵和思想则超越有限的尺寸抵达宇宙的无限;屈原该是穿着那身缀满芝兰香草的缟衣长衫,独立荒原,吐纳天河,向上苍发出一连串凝重的天问;陶渊明布衣素襟,种豆溪畔,采菊东篱,在朴素的劳作里领悟生命的深意;杜甫、苏东坡、马致远、曹雪芹……在我的想象里,他们也都是旧衣飘飘、银发苍然,胸臆间生发出辽阔深厚的智慧和诗情,和岁月一起成为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7)而如今,我们越来越见不到旧衣服,越来越见不到穿旧衣服的人。(8)用过即扔,不停地、快速地弃旧换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衣服穿不了多久,洗不了几次就被扔了。衣服刚刚熟悉你,刚刚和你有了感情就被遗弃了。每个人的穿着都与服装产业捆绑在一起了,穿衣成为拉动产业的商务行为。衣服,很快脱尽了数千年来深藏在皱褶经纬里的母性的手温和柔情,脱尽了蕴含在襟裾领袖里的幽思和寄托,成为没有情感没有经历没有意味的物质。(9)如今的衣服不敢对穿衣服的人有情义,因为人对它是那么薄情和寡义。(10)我常常看见,在肮脏的垃圾堆里,在恶臭的废水沟里,有许多被抛弃的并不算破旧的衣服。衣服们还带着穿衣人的体味、身形和气息,却被穿衣人毫不留恋地扔了。连与自己肌肤相亲的一段经历都无情地扔了,还有什么不能扔、不敢扔呢?(11)我也曾看见,一阵大风将随意抛弃在地上的半新不旧的衣服卷起来,挂在一根根电线杆上,衣服以人体的形象在风里左摇右晃,前拉后扯,渐被撕碎。我忽然一阵心惊,这些被抛弃的衣服,何尝不是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12)人,应该保持节制、安静、谦卑和俭约,保持一种本色的朴素和适度的清贫。这样的人,无疑显得有些旧,却是从根性上保持着自然品格和朴素美德的人,才是与同样清贫和朴素的大自然般配的人,才是愿意与艰辛的大自然荣辱与共的人。(13)许多年了,我一直渴望,在喧嚣的市声里,在汹涌的人潮里,缓缓走来一位素衣旧衫、面相高古、神情安详的智者。我会走过去向他鞠躬,拜他为师,与他忘年交,听他说些旧年旧事,聊些旧书旧人,叙些旧情旧梦。这时光派来的智者来自更远的生命源头,他的素衣旧衫里,每一个衣兜都揣着传说,每一个纽扣都缀着情思,每一个补丁都藏着故事。他使此刻的宇宙,此刻的生活,不再喧嚣而慌张,不再混乱而迷茫,不再浮华而空洞;因了他的到来,山水重归幽深,天地重归苍茫,人世重归质朴。(14)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几件旧衣服。(取材于李汉荣的同名散文)(1)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熨(yùn)帖冷寞(mò)隽(juàn)永蓊(wěng)郁B.趋炎附(fù)式襟裾(jū)窸窣(sū)籼(xiān)米C.冥(míng)想喧嚣(xiāo)祈(qǐ)祷讪讪(shàn)D.缟衣(gǎo)纽(niǔ)扣媛(yuàn)女罅(xià)隙(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与人貌合神离,是因为此时它还是没有情感,没有经历的物质。B.衣服与人的形魂交融是指经过时间的磨合,衣服与人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有情有义。C.作者不赞成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衣服缺少母性的手温和柔情。D.作者借对时光派来的智者的渴望,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意蕴丰富、引人深思。E.文中对旧衣服的回忆,引发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感悟。(3)赏析文中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4)作者在文章第(11)段描写了一个大风将旧衣服卷起,挂在电线杆上的场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五、整本书阅读(6分)9.(3分)下列题目,不属于《乡土中国》章节目录的一项是()A.乡土本色 B.乡村建设 C.文字下乡 D.差序格局10.(3分)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地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六、写作(50分)11.(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有人觉得知识浩如烟海,不知从何学起,心生畏惧与迷茫;有人陷入了为学而学的机械循环,学完即忘,不明学习的真谛;也有人认为,当今学习的是具体的知识,精力尚且不足,再学修身养性,更是无暇顾及……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议论要有针对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天津市五校(蓟州一中、宝坻一中、芦台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234910答案BCCBB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风华正茂,()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如履薄冰,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A.接收炙手可热劳苦功高B.接受炙手可热功垂竹帛C.接受风靡一时劳苦功高D.接收风靡一时功垂竹帛(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影响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解答】(1)第一处,“接收”侧重于“收下”“收到”,强调客观上的得到,比如接收信号、接收包裹等。“接受”更强调主观上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教育、接受批评等。文中说知识分子“接受”大量国外先进教育,是强调他们主观上对国外教育的吸纳,应用“接受”更合适。第二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含贬义。“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文段中形容“西方诗潮在中国”的情形,应用“风靡一时”。第三处,“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功垂竹帛”,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文段中是对冰心新诗贡献的赞扬,应用“劳苦功高”。第四处,“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形容谨慎戒惧。此处写“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所应持有的态度,应用“如履薄冰”。故选:C。(2)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此处可以根据后面语境及句式来判断,后面句子“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后面语境强调的是受西方诗潮影响的冰心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主语是“冰心”,那么前一句也应是突出胡适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且主语应是“胡适”。结合后一句“……的冰心”,语句形式应是“……的胡适”。故选:B。答案:(1)C(2)B2.(3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B.荀子,名况,春秋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法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C.郁达夫,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解答】A.正确。B.“法家思想”错误,应该是“儒家思想”。C.正确。D.正确。故选:B。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会当凌绝顶 C.固一世之雄也子固非鱼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解答】A.超出。句意: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产生。句意:大概都产生于这种情况吧。B.横渡。句意: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极,最。句意:应当登上山的最顶峰。C.本来。句意:本来是一代的英雄。本来。句意:你本来就不是鱼。D.道理。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风尚。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故选:C。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答】A.水,游泳,名词作动词,译文:借助船桨的人,不是能够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B.烛,照亮,名词作动词,译文:青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白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C.没有活用,译文: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D.上、下,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译文: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水。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12分)5.(1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浣花溪记钟惺①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①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③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④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②,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注】①舁夫[yúfū]:轿夫。②暇整:安闲从容。(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色如鉴、如琅玕鉴:镜子B.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蔽:(被)遮蔽C.像颇清古,不必求肖肖:肖像D.磬折喧溢。迫暮趣归趣:连忙(2)下列句中加点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回视日观以西峰C.乃睹“浣花溪”题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出城欲雨,顷之,霁不知东方之既白(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D)A.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B.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C.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D.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段写了“浣花溪”流经的地方形态各异:有的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B.文章第二段重点写了“浣花溪”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在水光树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清幽,让人神清气爽。C.第三段介绍了“浣花溪的匾额”和题有“百花潭水”字样的亭子,借此来引出“杜工部祠”的所在以及对杜甫祠堂的简介。D.作者认为:杜甫的两处居所,环境基本相同,杜甫在艰难潦倒中仍能选择胜地处身,可见杜甫安闲从容的胸襟,颇有当年孔夫子的风范。(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②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解答】(1)C.有误,肖:相似。句意: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故选C。(2)A.焉:代词,那里;兼词,兼“于此”,从这里。B.以:都是介词,往,表示方位或范围。C.乃:副词,才;副词,竟然。D.之: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B。(3)句意: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数处”修饰的是“如是者”,要连在一起,指“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排除BC;“署曰”解释为“题写着”,“缘江路”是具体题写的内容,要连在一起,排除A。故选D。(4)D.“环境基本相同”有误,原文为“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意思是“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所以作者认为杜甫的两处居所,环境各有不同。故选D。(5)①周:围绕;置:建造;题:题字。译文: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②天:天意;增:添加;耳:罢了。译文: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答案:(1)C(2)B(3)D(4)D(5)①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②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参考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三、(20分)6.(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诗是五言律诗,是近体诗;杜甫的《登高》也是一首近体诗。B.诗歌以设问起篇,“黯然”一词点明本诗是悲凉肃杀、悲秋伤秋的传统写法。C.“包羞”一词表明了诗人羞于过这种食厚禄但却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D.“鹿车”喻回归田园,诗人以此“贤者避世”之想表现对权贵的蔑视。(2)这首诗颔联对景色的描写手法与《归园田居》相似。试作赏析。【解答】(1)B.“传统写法”理解不正确。诗歌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确实是设问起篇,但“黯然”一词并不表明本诗是悲凉肃杀、悲秋伤秋的传统写法。实际上,诗人通过对节物的赞美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故选B。(2)这首诗的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景色描写手法相似,都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简单的词语勾勒出淡远萧疏的意境。其中,“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样,《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了农村的宁静和淡泊,而本诗中的“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则描绘了秋天市场的宁静与美好。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答案:(1)B(2)白描手法。本诗颔联写到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日景象,质朴而清丽。《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写景,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出远处的村落隐隐约约、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质朴自然。译文: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语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解答】故答案为:(1)熊咆龙吟殷岩泉(重点字:殷)(2)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橹)(3)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善)(5)青青子衿(重点字:衿)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8.(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旧衣服李汉荣(1)新衣服,也许好看,也许不好看,但都不耐看;旧衣服,即使破旧,即使不好看,那也耐看,因为那后面藏着时光和故事。(2)一件衣服从新穿到旧,与你肌肤相依,由隔膜而熨帖,由一件商品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历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需要时间的磨合。(3)一件再合身的新衣服,刚穿到身上,总有些貌合神离的“隔”的感觉。你穿着那件新衣服,衣是衣,你是你,衣服还只记着自己被染色裁剪、被加工制作、被讨价还价、被买卖的商品身世。刚上身的衣服还保持着它的物质的固执、冷寞和生硬,它徒有款式而没有内涵,徒有品牌而没有品位,徒有花色而没有神韵。它还没有从与你的朝夕相处中获得情思、经历、气质和风韵。(4)一件衣服只有穿到一定时间,与人完全形魂交融,才真正属于你。你在穿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通过你体现和完成着自己;你在呵护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也在体贴着你,感念着你。一件衣服穿久了,穿旧了,就有了你的味道,你的神貌,你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和样子。衣者,依也。衣服对人有着郑重的托付和信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托给这个人,也体贴着这个人的身体和心情,珍惜着相遇相依的缘分。即使把衣服挂起来晾晒,衣服也固执地保持着穿衣人的身形,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式轻易改变对一个人的依恋。即使把衣服折叠了放在柜子里,年深月久起了皱褶,你一旦抖开它,它立即记起你,也记起它本来的样式,你穿在身上还是那么贴身,像老朋友贴着身子轻声叙旧相互取暖。(5)我想起了父亲生前穿的那些衣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衣服总是旧的,父亲也是旧的。这种“旧的”感觉,构成我对故乡、对农业、对土地的印象。父亲多半生务农,在田里干活时,常常把衣服放在田埂上。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田埂上父亲的旧衣服。旧衣服像蹲在田埂上的父亲,在看着田里的父亲。这时候,我感到田里的父亲和田埂上带着他气息的衣服都在看着我,我隐约体会到“旧”之深沉,感受到双倍的凝重和温暖。抬眼,顺着父亲的背影望过去,旧的老屋、旧的农具、旧的耕牛、旧的炊烟、旧的阡陌……那是千百万年的久和旧,是常看常新的久和旧,这一切都是那样值得感激和尊敬……(6)我又想,老子该是穿着一身素白旧衣骑青牛徐行,于水边冥想,他那落满时光尘埃的宽广衣袖,飘曳了数千年;庄子肯定不轻易扔掉他那身旧年青衫,他的身体包裹在有限的款式里,而心灵和思想则超越有限的尺寸抵达宇宙的无限;屈原该是穿着那身缀满芝兰香草的缟衣长衫,独立荒原,吐纳天河,向上苍发出一连串凝重的天问;陶渊明布衣素襟,种豆溪畔,采菊东篱,在朴素的劳作里领悟生命的深意;杜甫、苏东坡、马致远、曹雪芹……在我的想象里,他们也都是旧衣飘飘、银发苍然,胸臆间生发出辽阔深厚的智慧和诗情,和岁月一起成为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7)而如今,我们越来越见不到旧衣服,越来越见不到穿旧衣服的人。(8)用过即扔,不停地、快速地弃旧换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衣服穿不了多久,洗不了几次就被扔了。衣服刚刚熟悉你,刚刚和你有了感情就被遗弃了。每个人的穿着都与服装产业捆绑在一起了,穿衣成为拉动产业的商务行为。衣服,很快脱尽了数千年来深藏在皱褶经纬里的母性的手温和柔情,脱尽了蕴含在襟裾领袖里的幽思和寄托,成为没有情感没有经历没有意味的物质。(9)如今的衣服不敢对穿衣服的人有情义,因为人对它是那么薄情和寡义。(10)我常常看见,在肮脏的垃圾堆里,在恶臭的废水沟里,有许多被抛弃的并不算破旧的衣服。衣服们还带着穿衣人的体味、身形和气息,却被穿衣人毫不留恋地扔了。连与自己肌肤相亲的一段经历都无情地扔了,还有什么不能扔、不敢扔呢?(11)我也曾看见,一阵大风将随意抛弃在地上的半新不旧的衣服卷起来,挂在一根根电线杆上,衣服以人体的形象在风里左摇右晃,前拉后扯,渐被撕碎。我忽然一阵心惊,这些被抛弃的衣服,何尝不是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12)人,应该保持节制、安静、谦卑和俭约,保持一种本色的朴素和适度的清贫。这样的人,无疑显得有些旧,却是从根性上保持着自然品格和朴素美德的人,才是与同样清贫和朴素的大自然般配的人,才是愿意与艰辛的大自然荣辱与共的人。(13)许多年了,我一直渴望,在喧嚣的市声里,在汹涌的人潮里,缓缓走来一位素衣旧衫、面相高古、神情安详的智者。我会走过去向他鞠躬,拜他为师,与他忘年交,听他说些旧年旧事,聊些旧书旧人,叙些旧情旧梦。这时光派来的智者来自更远的生命源头,他的素衣旧衫里,每一个衣兜都揣着传说,每一个纽扣都缀着情思,每一个补丁都藏着故事。他使此刻的宇宙,此刻的生活,不再喧嚣而慌张,不再混乱而迷茫,不再浮华而空洞;因了他的到来,山水重归幽深,天地重归苍茫,人世重归质朴。(14)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几件旧衣服。(取材于李汉荣的同名散文)(1)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熨(yùn)帖冷寞(mò)隽(juàn)永蓊(wěng)郁B.趋炎附(fù)式襟裾(jū)窸窣(sū)籼(xiān)米C.冥(míng)想喧嚣(xiāo)祈(qǐ)祷讪讪(shàn)D.缟衣(gǎo)纽(niǔ)扣媛(yuàn)女罅(xià)隙(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E)A.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与人貌合神离,是因为此时它还是没有情感,没有经历的物质。B.衣服与人的形魂交融是指经过时间的磨合,衣服与人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有情有义。C.作者不赞成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衣服缺少母性的手温和柔情。D.作者借对时光派来的智者的渴望,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意蕴丰富、引人深思。E.文中对旧衣服的回忆,引发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感悟。(3)赏析文中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4)作者在文章第(11)段描写了一个大风将旧衣服卷起,挂在电线杆上的场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解答】(1)A.“熨帖”的“熨”应读作“yù”;“冷寞”的“寞”应写作“漠”。B.“趋炎附势”的“式”应写作“势”。C.“祈祷”的“祈”应读作“qí”。故选D。(2)C.“作者不赞成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于文无据。通览全文,只有“我忽然一阵心惊,这些被抛弃的衣服,何尝不是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这句话和时代的关系比较紧密,但也只是说物质主义的时代,而并非涉及到“服装产业”。E.“引发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感悟”错。由“旧衣服,即使破旧,即使不好看,那也耐看,因为那后面藏着时光和故事”“一件衣服从新穿到旧,与你肌肤相依,由隔膜而熨帖,由一件商品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历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需要时间的磨合”等可知,文章中旧衣服更多的是承载美好情感与回忆,以及作者对质朴、踏实的人生态度的感悟,并不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故选CE。(3)文中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如今的衣服不敢对穿衣服的人有情义,因为人对它是那么薄情和寡义”,用赋有人物情态的词语“不敢”“有情义”来描写“衣服”,故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衣服拟人化,赋予它“有情义”的情感特征。以“不敢”写出人对衣服的疏离,而衣服被迫成为没有情感、没有经历、没有意味的物质;同时,由衣服对人“有情义”和人对衣服“薄情寡义”可知,句子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对待衣服的随意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们不珍惜衣服的不满。(4)“衣服以人体的形象在风里左摇右晃,前拉后扯,渐被撕碎”表达了作者对物质主义时代里人迷失自我,无法找寻到自我的人的形象说明,这个场景描写进一步印证了人对旧衣服的薄情和寡义;这个场景描写让人从这些被抛弃的旧衣服的命运想到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类自身的处境。“我忽然一阵心惊,这些被抛弃的衣服,何尝不是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许多年了,我一直渴望,在喧嚣的市声里,在汹涌的人潮里,缓缓走来一位素衣旧衫……”,这个场景描写承上启下,上承如今人类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下启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与方式的反思。“一阵大风”“随意抛弃在地上的半新不旧的衣服卷起来”“在风里左摇右晃,前拉后扯,渐被撕碎”“一阵心惊”“物质主义时代里人的处境的写照”,这个场景从反面烘托了“追新不忘念旧”“从根性上保持自然品格和朴素美德”的主题。答案:(1)D(2)CE(3)①拟人:将衣服拟人化,赋予它“有情义”的情感特征。以“不敢”写出人对衣服的疏离,而衣服被迫成为没有情感、没有经历、没有意味的物质。②对比:衣服对人“有情义”和人对衣服“薄情寡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项建设工程咨询与指导服务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旅游安全教育与宣传协议4篇
- 商场物业合同经营管理合同:2025年度经营管理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设备采购合同:制造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设备购买协议3篇
- 2025年环境保护项目合作协议下载3篇
- 2025年度厂房交易居间与产业投资顾问合同4篇
- 2025年绿色建筑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实施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废玻璃回收与节能玻璃生产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风险控制合同2篇
- 2025年水利工程挖掘机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供销合同(完整版)
- 二零二五年企业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合同样本3篇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1000只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劳保用品安全培训》课件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2024院感年终总结报告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04S206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