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1页
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2页
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3页
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4页
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幸福感调查报告关于春节回家过年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对外汉语1001杨诗琴

又是一年新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每个中国人民的家中,都充满着中国元素,从象征到日子红火的中国结到寓意幸福的“倒福”,从腊月里面急急忙忙的置办年货到除夕整点沸腾漫天的鞭炮烟花,再到年夜饭上家家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鱼”。春节是中国人最自豪的节日,它自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全国都浓浓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春节是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刻,每一个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都要在三十晚上与家人一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可是在今年新年过去之后,我们却从媒体上听到了“过年不幸福”、“春节回家压力大”的声音,不少人表示过年压力过大。这种情况的存在范围有多广,当代人们过年还有幸福感吗?就此我对周围的亲戚和同学进行了口头的询问。

问题如下:1.今年你是一放假就回家的吗?

2.你对回家过年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期待的?

3过年的情况有满足你之前的期待吗?

4今年过年的开销是多少,大概占你月收入的几成?5你对今年的春节满意吗?你感到幸福吗?

从以上五个问题,旨在了解被调查人心中对今年春节的满意程度,还有过年开销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年前年后的心里落差。最后总结出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程度。

由于调查对象的不统一性,调查结果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上一辈人的普遍是一放假就回家过年了,而对回家过年的期待期却不是很长,对于他们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对于今年过年的情况也另他们满意,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过年并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不能说是十分满意,也只是“意料之中”的大致满意而已,并不至于有多幸福。而过年的开销大致为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

而年轻的一辈,都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太大的社会负担,他们相比上一辈人更加自由自在,很多人并不是一放假就回家等待过年,因为大学的寒假相较较长,很多大学生会在年前进行一段社会实践或者找朋友聚会,等到年底菜会考虑回家。由于过年大多年轻人早早都有自己的安排,所以大部分对回家过年还是很有期待的。而由于过年时间充裕也尚有压岁钱可拿,可以跟老同学一起相聚。所以对今年的春节感到非常满意,幸福感也很高。过年的开销并不大,女生过年的开销低于男生。但均低于月消耗。

由之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一、社会负担影响幸福感。

上一辈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较大,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社会关系广,过年从年前的置办年货到过年的走亲访友,他们都是主力军,开销大。从小辈的压岁钱到过年孝敬给老人的红包。都是由他们承担,过大的社会负担使他们对过年的期待度下降,过年成了一件并经的过程,导致了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感不高。而长久的社会经历使他们拥有强大的社会家庭责任感。即使对春节没有太大期待,春节也仍旧是他们十分重视的节日,并且花大开销使一家人满意。

二、年龄影响幸福感。

春节的“经验”。上一辈人对于年轻人来说经验丰富的多。对于上一辈人而言,他们更加怀恋的是儿时的新年,他们往往认为那个时候年味儿更浓,那个时候一家人一起等待庆祝的新年的感觉更加幸福,而当前的春节已然没有了过去的感觉,虽然更加方便了,但是年味儿也就淡了,幸福感也就低了。而现在的年轻一辈,没有过去新年的记忆。当下新年对于他们来说是同学相聚,是好吃好喝。是无需早起晚睡的学习,是有崭新的压岁钱。是享受的节日,所以他们对于春节的幸福感也相较高。

三、性别影响幸福感。

这俩点在两辈人身上的影响不一样。对于上一辈而言,男性在过年期间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过年的走亲访友往往意味着高密度的应酬,餐餐大鱼大肉,喝酒抽烟,伤身伤神。很多人坦言,在年后一个月内都喜欢吃素,过年丰盛的大餐已然让他们“腻了”。过年对于他们而言,压力很大。而对于年轻一辈来说,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同样的,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加热衷于老同学老兄弟之间的聚会。但是感受却不同于上辈人。因为,年轻人之间的聚会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其中,虽然是聚会,但大家都量力而行。快乐为主,所以他们同样聚会,却更加幸福。

根据上面的三点,我们可以总结建议以下,

一、春节应该更加有新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人都感叹当今年味儿与过去相比已大大不如,过年对于中年人而言已经更加像是一个任务。但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应该在传统的节日中发展出更多新意,让传统节日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过年的期待和幸福之中。

二、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过年的聚餐是并不可少的,但是大家的庆祝也应该适可而止,从近几年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年的时期也是车祸和酒精中毒的高发期。这些都是过年庆祝过度的后果。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在过年的时候出现悲剧。这会大大影响大家的幸福感。因此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三、年轻人应该在春节中为家长分担。成为家庭的助手。

两代人在兴办春节的责任存在很大声的差别。父母往往是主力,而对于儿女而言,新年更多是享受和放松。而辛苦一年的父母依旧要为过年而操劳。儿女应该在过年中为父母分忧,做父母的助手,不仅儿女可以感受办年“乐在其中”的感受。父母也可以放松一下,享受一下新年。这样对于双方的幸福感增加都有益。

四、钱多钱少都是新年。

每一个家庭的收入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看到收入的差距并没有太大影响人们对春节的幸福感受。大多家庭的春节开销都是在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也有钱少的新年,但是,他们是同样的新年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下某些媒体的一些“过年不幸福”的言论太过于片面。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的节日,虽然每个人对它的幸福感不同,但他们依然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热爱的节日。

(受调查对象的限制,以上观点仅限对于社会上中年和青年的大部分群体,老人与儿童不在之内。)

第二篇: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4900字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方式包括现场调查、网上调查,涉及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亦有郑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学院、宁波工程技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较普通的大学。184人中男生112人,女生72人,比例较适当。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说服别人参与进来。当邀请不认识的同学参与调查的时候,他们总会以没有时间婉言拒绝。但我们始终不轻易放弃,有时候甚至会追一个同学追近百米。大多数同学都会被我们的坚持不懈所感动,最后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但也有时候会遭到别人的白眼相向。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我们这个团队终于取得了珍贵的成功。调查任务顺利完成的那一刻,六张青春的脸庞上都绽开了颇具成就感的笑。令我们欣慰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提高,像耐心、沟通交流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结论:经过我们团队一个月的努力调查和精心整理,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数据结果。根据这些数据结果,我们作了如下分析(见正文),得出的初步结论为:过半数的大学生(具体百分比为53.3%)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4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只有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但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有纵向交错。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附表1:

一、男女生幸福感差异

对参与调查的学生经统计后发现,男生中有42.8%的同学对生活感到幸福,而在女生中,这一比例为76.5%,可见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然而男生更容易感到充满幸福。通过询问,发现大部分男生是由于生活压力大,从而感到不幸福的。

二、对学校满意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

从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来看,对自己所读大学满意的同学中有61.1%的感觉幸福,而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意的同学中仅有50%的感觉幸福。可见对学校的满意程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对学校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每天的心情,会使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与否。同样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对学校满意的同学所在大学一般是“211工程”院校,其办学条件较好,

毕业生的出路也不错,因此,在这样的学校生活的学生们一般感觉比较幸福。

三、不同专业幸福感差异

同样,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讲,幸福感同样有差距。通过调查数据发现: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中有12%的感觉充满幸福,56%感觉比较幸福,24%感觉还行,幸福感不是很强烈,另有8%感觉不太幸福;而对于经管、外语和人文专业的同学来讲有9%感觉充满幸福,63.6%感觉比较幸福,36.3%的同学感觉还行,幸福感稍强。我们认为,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讲,学业压力大是一方面,另外,理工科同学养成的理性思维更容易使他们看问题时比较苛刻,有时对悲观情绪处理不当亦会导致不幸福;而经管、人文、外语等专业是文科专业,他们养成的思维习惯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让他们的幸福感稍强于理工科学生。如下图表可以看出:

四、家境及经济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对同学月可支配金额调查发现,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月可支配金额500元以下)同学中,18.2%感觉充满幸福,54.5%感觉比较幸福,18.2%感觉还行,

9.1%感觉不太幸福;在经济条件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月可支配金额500-1000或者1000-2000)同学中,7.7%感觉充满幸福,57.7%感觉比较幸福,30.8%感觉还行,只有3.8%感觉不太幸福。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月可支配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同学,12.5%感觉充满幸福,25%感觉比较幸福,62.5%感觉幸福感还行。通过对比可发现月支配金额在500-1000元之间的同学幸福感最强,月支配金额在1000-2000元以上的幸福感最弱;月可支配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同学感到不幸福的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然而统计数据亦反映出,500元以下的同学大部分还是很幸福的,说明经济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是很大。

五、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调查大学生与身边人的融洽程度发现:充满幸福的同学中,有75%的与

身边同学相处很融洽,25%的同学与身边人相处比较融洽,没有与身边同学相处一般融洽或者不融洽的;而在感到比较幸福的同学中,有19%的同学与身边同学相处很融洽,71.5%的同学感到与身边同学相处比较融洽,还有9.5%的同学与身边同学相处一般融洽;在幸福感还好的同学中,只有10%的与身边相处很融洽,此外有50%和40%的同学与身边同学相处比较融洽和一般融洽;在感到不太幸福的同学中,全部与身边同学相处一般融洽。可见与身边人关系的融洽程度是影响同学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与否又取决于同学们的性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的差异。所以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因为如果产生了矛盾,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幸福,

也降低了自己的幸福感。

六、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幸福感也有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将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溺爱型”、“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其他。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父母教育方式为民主型的同学,幸福感较强;父母教育方式为权威型和放任型的同学,幸福感最不强。由此可见,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父母民主,更有助于让大学生感觉到幸福;相比之下,父母教育方式为权威型和放任型,则让大学生感到不幸福;父母教育方式为溺爱型的同学幸福感也不是很强。因此,建议父母逐渐改变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多民主,适当关心其生活,不溺爱不放任。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七.自我价值实现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根据我们提供的选项,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4.3%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12.6%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在各种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就”;12.1%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融入团队协作完成某项工作”;还有9.5%的大学生认为“第一次努力赚到钱”能够让自己幸福;除此之外,“学习成绩优异”也是7.4%的同学的幸福感的来源。针对自我价值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专门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5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有价值”;28.9%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相比之下,8.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有点无用”,另有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价值”。

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在28.9%的认为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的大学生中,有75%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这其中有16.7%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58.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其余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还好”;而在53.3%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有点价值的大学生中,只有68.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这其中只有5.3%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63.2%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还好”,5.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见,自我价值与幸福感有很大的联系。一般而言,自我价值实现程度越高的人幸福感也就越强。(见附表2)

除了自我价值这一因素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之外,值得一提的是,15.1%的大学生将“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也纳入自己幸福感的来源之一。由此看来“拥有和谐幸福的家庭”在大学生幸福感的来源之中占有最高的比重,相比之下,刚才提到的“学习成绩优异”在大学生幸福感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为7.4%,仅比“外出旅游”所占的比重4.8%高,而低于其他各种幸福感来源所占的比重。另外,13.0%的大学生认为“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让自己幸福。最后剩余11.3%的大学生则认为“和知心朋友或恋人在一起”也是自己幸福感的来源之一。附表2:

附表3:

八.性格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就性格对大学生幸福感高低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调查。首先,我们对“热情外向型”、“文静内敛型”、“内向腼腆型”和“其他”四种大的性格分类进行了调查。首先是四种性格所占的比例。附表

4:

在此性格比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热情外向型”、“文静内敛型”和“其他”三种主要性格的人的幸福感,并以此来反映性格与幸福感强弱的关系。附表5:

从此表可以看出,四种性格的大学生中感到生活幸福(包括“充满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5%,66.7%,66.7%,75%。因此,各种不同性格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都比较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性格对大学生幸福感的高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为了真正弄清楚感到幸福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各种良好的性格和品格特点,我们就“你觉得幸福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如下表:附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信”和“乐观”是感到幸福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人际关系和谐”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各有超过10%的人认为是感到幸福所必需的。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聪慧”这一点又仅比“创造性强”的5.3%高出了0.3个百分点。前面在幸福感的来源中也提到过“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倒数第二,仅比“外出旅游”这一点所占的百分比高。由此可见,智力的高低与幸福高的高低的联系确实不太大。

九.大学生感觉不幸福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